延章按:此章看上去孔子是答非所问,实质上是肯定了勇,同时用两个重点来约束勇。一,义以为上,义是比勇更重要的;二,君子的义,对勇的约束,与小人的义对勇的约束,意义大不一样。义是什么呢?笔者曾经在《忠经》一书里做了书评,义有两个内涵,一是作为学术上的涵义,义理,二是作为与“利”相对的“义务任”,所以这个“义”实质上是指自己与他人如某人或集体的利益与义务的关系。在本章句里,义是指“仁义礼智信”里的义,这是仁义的义,也是孝义,忠义,这个义,同样适用笔者在《忠经》里的解释。就“勇义”而言,要明确勇的义理里的涵义,就“义勇”而言,要明确勇的责任与义务。孔子对勇是肯定的,所以说君子有勇,小人有勇,其实是人都有勇,就不必再着重推崇,实际上孔子就是一个勇武之人,是时常挂着士人阶层的象征“佩剑”的。所以,与其尚勇,不如“上义”,为何呢?对小人而言,有勇无义不顾他人利益,还只是偷鸡摸狗(危害不大),但是对君子政治地位而言,有勇无义不顾家国利益,那就是叛乱了(祸国殃民),这是有失忠义的事。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第廿三句“君子义以为上”原文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正體原文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白话译文子路说:『君子崇尚勇吗?』孔子说:『君子崇尚的是义。君子只有勇却没有义就会作乱,小人只有勇却没有义就会做盗贼。』 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气吗?”孔子回答说,“君子崇尚义,以义为至上原则,君子有勇气,却不坚持忠义的原则义,其体是家国集体,就会叛乱;小人有勇气,却不坚持仁义的原则义,其体是某个人,就会偷鸡摸狗。” 注释君子、小人:此处以位而言。 尚:以之为上,即崇尚、推崇。 义以为上:即『以义为上』。上,包含有『尚』之义。竹添光鸿:『「义以为上」者,以义为最上事。上,犹云「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言其为上,而崇尚之意自见矣。言君子亦尚勇,然以义为上。盖欲其以义裁勇,非谓舍勇取义也。』 盗:盗贼。 先贤注疏张栻曰:君子尚义不尚勇,盖尚勇则徒知勇之务,而或至于犯义者有之。 〖论语注疏〗曰:此章抑子路也。子路有勇,意谓勇可崇尚,故问于夫子。(夫子)言君子不尚勇而上义也。在位之人,有勇而无义,则为乱逆;在下小人,有勇而无义,则为盗贼。 〖论语集说〗曰:夫子之云,非以勇为不足尚,欲子路知所以勇也。义以为上,则为其所当为而勇,固在其中矣。尚勇则徒知勇之为务,或至于犯义者有之,君子则乱,小人则盗也。 尹氏曰:义以为尚,则其勇也大矣。子路好勇,故夫子以此救其失也。 刘宗周曰:义者,勇之为体也。义在是,即勇在是。君子徒勇,必纵恣而不循理,故为乱;小人徒勇,必暴悍而不循分,故为盗。皆恶之别名也。 胡氏曰:疑此子路初见孔子时问答也。 谭梁生曰:此与『六言六弊』章,并子路初见夫子时语,此章又先之。〖家语〗文甚明。『由瑟』章是子路升堂究竟语。 〖石鼓论语答问〗曰: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圣人以勇配仁知,盖勇即义也。子路见勇而不见义,故圣人不言勇而言义。夫大而为乱,小而为盗,皆勇之为祸也。君子岂可以尚勇乎?此圣人教子路切至如此也。齐宣王好勇,孟子诱而进之,故曰:『王请无好小勇。』子路尚勇,夫子辞而辟之,故曰:『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圣贤教人之意深矣。 唐文治曰:义以为上,则是义理之勇,所谓大勇者也。逞血气之勇,而为乱为盗,小则害及一乡,大则害及天下矣。 蕅益大师曰:勇者夺魄。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教人以理制气之学也。凡人作事,惟准乎天理之宜,自反而缩,则可以常伸乎万物之上,此乃勇之大者。若夫血气用事,乃匹夫之徒勇,非圣贤之大勇也。孔子曰:『勇者不惧。』又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其此意也夫? 〖礼记·聘义〗曰:强有力者,将以行礼也。酒清,人渴而不敢饮也;肉干,人饥而不敢食也;日莫人倦,齐庄正齐,而不敢解惰,以成礼节,以正君臣,以亲父子,以和长幼。此众人之所难,而君子行之,故谓之有行。有行之谓有义,有义之谓勇敢。故所贵于勇敢者,贵其能以立义也;所贵于立义者,贵其有行也;所贵于有行者,贵其行礼也。故所贵于勇敢者,贵其敢行礼义也。故勇敢强有力者,天下无事则用之于礼义,天下有事则用之于战胜。用之于战胜则无敌,用之于礼义则顺治。外无敌,内顺治,此之谓盛德。故圣王之贵勇敢强有力如此也。勇敢强有力而不用之于礼义、战胜,而用之于争斗,则谓之敌人;刑罚行于国,所诛者敌人也。如此,则民顺治而国安也。 【本章参考书目】 〖礼记〗〖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会笺〗〖论语学案〗〖癸巳论语解〗〖论语点睛〗〖论语大义〗〖石鼓论语答问〗〖论语集说〗〖论语集释〗〖四书解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