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48|回復: 0

[儒学动态] 总有些人的光辉注定要照亮历史--【论语】心解

[複製鏈接]
子庸 發表於 2018-10-29 23: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北宋开国宰相赵普的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成为对【论语】的极高颂扬之词。当然,我们很难有治天下的机会,那为什么还需要读【论语】呢?

这样的问题在一百年前的中国也许就不会成为问题。从汉代开始,【论语】就成为中国所有读书人的必读书。从八岁入小学就开始读【尔雅】【孝经】【论语】等书。就像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如果没读过弗洛伊德、马克思·韦伯的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大学生。

但是,一百年前的一场席卷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彻底改变了这样的局面。

这话还要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说起,中国从那时开始就处处挨打。开始打不过英法等西洋国家,好歹还可以在东亚称雄。结果甲午一役,我们居然被蕞尔小邦——日本给痛揍了一顿。民族自信心彻底崩溃,一种自我否定的自责、自怨、自恨的情绪在整个社会蔓延。从器具到制度,从制度到文化,似乎我们处处不如人。想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似乎非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不可,最终的结果就是众所周知的『新文化运动』的爆发。

自从『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后,我们就开始一场空前绝后的近一个世纪的文化掘根运动。整个民族逐渐陷入一种类似癫狂的状态,不把自己的文化传统彻底毁灭誓不罢休。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彻底摧毁自己的文化传统的过程。只有我们以一种近乎自虐的方式,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旦旦而伐之』,以致于今天还需要讨论是否需要读【论语】的问题。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实【论语】的主角就是孔子,是对孔子一生精神风貌、言行主张的最为全面、准确、可靠的记录的一本书。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总有些人的光辉注定要照亮历史,而孔子正是这样的人中的佼佼者。

孔子生于两千五百年前,而中国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孔子把他之前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整理、归纳、总结,然后为今后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文化开拓出一条兼收并蓄、多元包容的文化道路。

我们知道,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后没多久就去世了。当时实际掌握政权的是武王的弟弟周公。周公面对人数远多于周人的殷商遗民,如何让秩序迅速建立起来就成为非常紧迫的事情。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封建宗法制,以贵族世袭制为基础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秩序。这种秩序在西周近三百年的历史里还是相对较好的完成了社会整合的作用。王室的权威得到了较好的维护,基本的公正得以保障。

但是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室的权威一落千丈,旧有的社会秩序出现崩解的现象。到了孔子的时代,已经是春秋末期,整个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子弑其父、臣弑其君的现象屡出不穷,社会的公平正义根本无法得到保障。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转折关头,孔子来到这个世界。谁也不会想到,鲁国沂水边的这个孩子居然会改写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乃至影响世界历史的进程。不夸张的说,孔子塑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基本性格,是中华民族能够两千多年团结一致的精神偶像。否定孔子,其实就是否定我们自己,是一种民族自掘坟墓的愚蠢行为。

孔子面对当时那样的乱世,没有消极退避,也没有同流合污,而是坚定不移、不打折扣的去践行自己的理想,为天下苍生而努力奋斗一生。

在孔子之前,所有的学问被官方垄断,只有贵族子弟才有资格接受教育,获得当官从政的能力。但是在孔子的时代,世袭贵族们不是争权夺利,就是醉生梦死,根本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做好服务大众的工作,官学沦落为形式主义的演习场。真正的有识之士往往都是像孔子这样的民间草根,所谓『礼失求诸野』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面对这样的转型社会,孔子并没有抱残守缺、故步自封,而是以复兴传统文化,开创时代新风为己任。他是中国第一个从事私学,并最终让私学超越官学,成为今后两千多年的学术主流的人。

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让所有平民子弟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而『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则赋予所有国人机会均等的权利,并最终逐渐摧毁了贵族世袭的社会制度。

孔子是一个跨时代的人物,他的光辉注定要照耀整个历史。

孔子一生坎坷,三岁就丧父,被母亲辛苦代大,到十七岁时母亲也去世了。他不知道父亲葬的地方,费劲千辛万苦才最终将父母合葬。他年轻时由于家境贫寒,从事过很卑贱的工作,比如管理仓库与牧场。后来由于自己勤奋好学,渐渐远近知名,很多人来向孔子学礼。五十多岁时还做到鲁国的高官,最终因为执政理念不同而选择挂冠而去,周游列国。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已经五十五岁了,这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高龄了。而他为了心中的理想,不避险阻、不畏艰难,和众弟子风尘仆仆的行走在人生的大道上。我们要知道,那个时候还没有车同轨呢,道路状况远谈不上平坦,一路的颠沛流离是可以想见的。而且那是列国纷争的战乱时期,到处兵荒马乱,孔子有几次差点就命丧黄泉。但他就是这么『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努力行进着。

等孔子最后回到祖国——鲁国的时候,已经过去十四个春秋了,孔子也成为近七十岁的古稀老人。非常让人遗憾的是,在孔子回鲁国的前一年,他的妻子也离他而去,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

更严重的打击还在后面,而且接踵而至。

69岁时,他唯一的独生子孔鲤去世。童年丧父,老年丧子,所有的痛苦只能自己一肩扛起。

71岁时,他最心爱的学生颜回也先他而去。本想把一生的学问通过颜回来发扬传承于后世,现在看来也无望了,内心的苦楚更与何人说。

72岁时,他最亲近的学生子路也死于卫国的内乱中,并被剁为肉泥。虽然孔子在【论语】里经常责骂子路,其实那也是因为亲近,所以才无所顾忌。

73岁时,孔子自己的人生也走到了终点。那一年是西元前479年,再过十年,也就是西元前469年,苏格拉底才来到这个世界。

孔子离开了这个他深爱的世界。天下大同的人生理想在他有生之年似乎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性。他都无法确定他的思想是否能被准确的流传于后世,对孔子污蔑、栽赃从他有生之年就开始了,直到今天还没有停止。

但所有这一切都无损于他的伟大。

总有些人注定要照亮历史,为人类的文明谱写最光辉的诗篇。孔子不仅仅属于中国,他属于全人类,属于千秋万代。

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如孔子也。他已经照亮了中国历史两千五百的历程,并将继续闪耀下去。而不仅是中国,人类文明的光辉中必定也会有他的思想在闪耀。他的思想是如此超前,以致于只有到了二十一世纪才越发看出孔子的可爱与伟大。

朋友们,有空的时候翻翻【论语】,去感受那颗跃动了两千多年的悲天悯人的心灵。

那颗照亮了人类文明的心灵!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