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转载自:论语笔记之七:以德报怨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这几句话,晓畅如话,不用翻译。三年前我在本专栏的第一篇文章《囚徒困境与仁者无敌》中,曾介绍过Robert Alexlrod《合作的进化》一书中讨论的在重复囚徒困境博弈中收益最大化的一报还一报战略的四大特征:善良(不首先背叛),宽容(如果对方背叛,只惩罚对方一次),不嫉妒(每次博弈得分不比对方多),但也公正(以合作回报对方的合作,以背叛回报对方上次的背叛),用孔子的话来说,这个一报还一报战略应该是以直报怨吧。
但以直报怨一定是最优的战略吗?《合作的进化》一书的中文版译者中国科学院的吴忠坚博士1995年在密歇根大学访问期间,与Alexlrod合作写了《如何在重复囚徒困境应付随机干扰》一文,就从对《合作的进化》的著名结论进行了细化。他们考虑到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随机干扰,人们有可能会因为误会而开始相互背叛的情况,在模型中加入了两个一报还一报战略的变种,一个是“宽大的一报还一报”,即以一定的概率不报复对方的背叛,再给对方一次机会;另一个战略是“悔过的一报还一报”战略,即在自己不小心主动背叛对方后(好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给对方背叛自己一次的机会。结果是,这两种战略都有更强的应付随机干扰的能力,最终在竞争中胜出。如果说“一报还一报”还是以直报怨的概念的话,“宽大的一报还一报”和“悔过的一报还一报”,却隐约有些以德报怨的意思了。 Alexlrod关于这个问题的新结果已汇集为《合作的复杂性》一书,1997年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同前一本书一样,颇为同行瞩目。
以德报怨属宗教性私德、高调道德,目的在于律己;以直报怨属社会性公德、底线道德,用于律人,两者其实是可以并行不悖的。世界上所有伟大宗教的核心中都能找到以德报怨的思想。佛经讲以身饲虎,基督讲爱敌如友,不要以恶报恶,要以善胜恶,都是这种思想的体现。西方对重复的囚徒困境博弈的研究同时也发展出现代伦理学中饶有意味一支“实证伦理学”,按照各种伦理思想的阐述的原则,设计出他们在重复的囚徒困境博弈中的战略,从自我主义,功利主义,到康德主义等等,非常有清楚,比一般哲学系里开的空洞伦理学要有意思得多。其中基督教伦理的战略选择是合作、合作、合作,任何情况下都不背叛!
曾经有一位商界的朋友读了我的文章后,认为我的“仁者无敌”的说法“象童话”,这其实大概已经是他当面客气的说法了,如果是背后议论,大概是要说象梦话或象鬼话吧。他要是看到Alexlrod他们这个更新的研究结果,不知该怎么说?强调一遍,这个结果是建立在纯粹的数理逻辑基础之上,用计算机程序模拟得出来的结果,与研究者个人的信念、价值观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为什么我的朋友读后回有这样的感觉呢?而且,相信这也是很多其他读者朋友的共同的直觉。也许是我们受中国几千年的权谋文化浸染的结果?也许是我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独特性?
举个例子。蒙牛乳业这两年通过成功的事件营销,行业地位逐渐建立起来了。但当年牛根生和同事们创立的过程却是九死一生,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各种困难,而且,其中大多数困难还是竞争对手人为制造出来的。所以,在采取什么竞争哲学这个问题上,牛根生应该是很有发言权的。他在阐述“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的座右铭时,讲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话:
“其实就是’与自己较劲’!发生任何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改变自己容易,改变别人难。假使矛盾双方的责任各占50%,那么,你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当你主动改变后,你会发现,对方也会跟着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不是同比例的,往往你改变10%后,他会改变30%,真所谓’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万一你改变了50%以后,对方还是一点不变,怎么办呢?你还是要坚持’与自己较劲’.因为95%的情形不是这样的。当你无数次地’与自己较劲’后,回头再看,大数定律的效能就显现出来了:你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了世界!”(《人力资本》)
这不仅仅是不主动做坏事,而且是主动让步,近于主动做好事了,牛根生这个说法,其实是对以直报怨/以德抱怨战略的最好注解。每天抱怨自己的经营环境恶劣,以至于无法让他们在经营中保持基本的诚信原则的人潜心读一读蒙牛创业的历史,应该会有所启示。
持一报还一报战略的合作者在生态系统中胜出的一个关键机制是合作者之间通过持续地相互合作,取得较大的收益,从而把采取其他掠夺性、欺骗性或机会主义战略的非合作者竞争下去,合作者之间抱团,形成滚雪球效应,逐渐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机制要顺利运转的一个关键条件之一是的合作者之间的互相识别机制。生物学家们研究,人为什么发展出难于置信的强大的辨认人脸的能力,就是这种增强识别机制的一个结果。现代信用制度,是在此基础上,对这种身份识别能力的进一步加强。所以,中国在信用制度方面的缺失,是我们建立社会性的底线道德的一个重大障碍。与此同时,在底线道德遭到普遍破坏的情况下,宗教性私德的发扬当然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