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51|回复: 0

[儒家学说] 颜渊问仁

[复制链接]
文化传统 发表于 2019-3-6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白话译文

颜渊向孔子请教行仁之道。孔子说:“约束己身(修身)返归于礼(践行礼)这就是仁。一日能做到克己复礼,天下就称其仁。行仁是由自己啊,难道是由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其要点。”孔子说:“凡属于不合礼的不去看,凡属于不合礼的不去听,凡属于不合礼的不去说,凡属于不合礼的不去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按照夫子的话去做。”

注释

克己:约束己身。克,意思是“胜”,引申为约束。己,自己、己身。克己即是“约身”,“约身犹言修身也”。马融:“克己约身。”按:不训“己”为私欲。惠士奇:“己之欲非己,犹身之垢非身。”阮元:“颜子克己,己字即是自己之己。”

钱穆:“盖人道相处必以仁,古训‘仁者相人偶’。若立心行事,专以己身为主,不顾及相偶之对方,此乃一切不仁之本源,故仁道必以能约束己身为先。”

复礼:复,返也。复礼,将要有所视听言动,而先返乎礼、合乎礼,谓之“复礼”。

为:是。《注疏》:“言能约身反礼则为仁矣。”钱穆:“仁存于心(内),礼见之行(外),必内外心行合一始成道,故《论语》常‘仁礼’并言。”

天下归仁:归仁,称其仁。《正义》:“己诚为仁,人必知之,故能‘归仁’,己得成名也(内)。言天下者,大之也。或曰‘天下归仁’:克己复礼而为仁,则见天下而归为一体,不复有区别也(外)。”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行善为仁由己,不由他人。《注疏》:“言不在人也。”此处“为仁”即“行仁”之意。

目:条目、要点。按:具体内容很多,只是问其主要者,故曰“目”。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此四者,克已复礼之要点。勿,不要。动,行。郑康成:“此四者,克己复礼之目。”

按:视听言动,皆在自己,不在别人,故而为仁由己,不由别人。动,与“视听言”并列,或解释为“动容貌”。

事:从事、做。王肃:“敬事此语,必行之。”

先贤注疏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门治心之实学也。

钱穆曰:本章问答,乃孔颜传授切要之言

孔安国曰:复,反也。身能反礼则为仁矣。行善在己,不在人也

《论语义疏》曰:若能自约检己身,返反于礼中,则为仁也。于时为奢泰过礼,故云礼也。一云:身能使礼反返于身中,则为仁也。

江声曰:《说文解字》曰:“克,肩也。”克己复礼,以己身肩任礼也。言“复”者,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周易》所谓“不远复”也。克己复礼,仁以为己任矣,故为仁也。《孟子》曰“汤武身之也”,克己之谓也;又曰“汤武反之也”,复礼之谓也

《论语注疏》曰:此并下三章,皆明仁也。言能约身反礼则为仁矣。《曲礼》曰“视瞻毋回”“立视五巂”“式视马尾”之类,是礼也,非此则勿视;《曲礼》云:“毋侧听”,侧听则非礼也;言无非礼,则口无择言也;动无非礼,则身无择行也。四者皆所以为仁

《论语后案》曰:樊迟问仁问知章明智以成仁之道,此言礼以成仁之道。五德之相为用,犹六律六侣之旋相为宫也。

《礼记》曰: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鬼神飨德

《论语正义》曰:《礼•中庸》云:“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盖视听言动,古人皆有礼以制之,若《曲礼》《少仪》《内则》诸篇,及贾子《容经》所载,皆是其礼。惟能克己复礼,凡非礼之事,所接与吾者,自能有以制吾之目而勿视,制吾之耳而勿听,制吾之口而勿言,制吾之心而勿行,所谓克己复礼者如此。视听言动,古人皆致慎之,所以勉成德行,而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也

《周语》曰:步言视听,必皆无谪,则可以知德矣。

《春秋繁露》曰:夫礼,体情而防乱者也。民之情,不能制其欲,使之度礼,目视正色,耳听正声,口食正味,身行正道,非夺之情,所以安其情也

陈祥道曰:为仁由己,则不在外矣。为仁由己,故不可以不克己;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故不可以不复礼。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礼》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是礼以仁而后复,仁以礼而后成

钱穆曰:礼在外,反之己身而践之,故克己复礼,即犹云“约我以礼”礼者,仁道之节文,无仁即礼不兴,无礼则仁道亦不见,故仁道必以复礼为重。宋儒以胜私欲全天理释此“克己复礼”四字,大义亦相通。然克己之“己”实不指私欲,复礼之“礼”亦与天理义蕴不尽洽。宋儒之说,未尝不可以通《论语》,而多有非《论语》之本义,此章即其一例,亦学者所当细辨。

《困学纪闻》曰:孔门独颜子为好学,所问曰“为仁”,曰“为邦”,成己成物,体用本末备矣。(按:体用、本末,四字当熟思。)

蔡节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言用力在我,而不系乎人也。颜子闻言则喻,而直请问其目。“非礼勿视、勿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者克己之目也;“勿”之一字,夫子语颜子用力之要也。视听言动一于礼则为仁矣。颜子自知其能从事于斯,故有请事斯语之对。

刘宗周曰:提一礼以溯性命之体,而合之于睹闻显见,发必中节中庸之教也;首拈克复为纲领,终分言动为四目壹是修身为本,是大学之道也。学者明克复之旨,而六经无馀蕴矣。

孟子曰:仁,人心也。

陈祥道曰:仁者,人道也;圣者,天道也。

朱子曰:此章问答,乃传授心法切要之言。非至明不能察其几,非至健不能致其决。故惟颜子得闻之,而凡学者亦不可以不勉也。

附录

不同观点(净、染角度):

刘炫曰:身有嗜欲,当以礼义齐之。嗜欲与礼义战,使礼义胜其嗜欲,身得归复于礼,如是乃为仁也。情为嗜欲所逼,己离礼,而更归复之。今刊定云:克训胜也,己谓身也,谓能胜去嗜欲,反复于礼也

朱子曰: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为仁者,所以全其心之德也。盖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不坏于人欲。故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日日克之,不以为难,则私欲净尽,天理流行,而仁不可胜用矣。

程子曰:非礼处便是私意。既是私意,如何得仁?须是克尽己私,皆归于礼,方始是仁。

谢氏曰: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

康有为曰:至于颜子,至善之姿,犹须从事。若中下之人,质性粗恶,嗜欲繁多,若听自由,则纵欲妄行,必至灭人道以为禽兽,不止国土沦亡已也。

蕅益大师曰:所以夫子直示下手功夫,正所谓“流转生死,安乐涅槃,惟汝六根,更非他物”。视听言动,即六根之用,即是自己之事,非教汝不视不听不言不动。只要拣去非礼,便即是礼。礼复,则仁体全矣

《相关材料》

柯陵之会,单襄公见晋厉公视远步高,晋郤锜见其语犯,郤犫见其语迂,郤至见其语伐,齐国佐见其语尽。鲁成公见,言及晋难及郤犫之谮。

单子曰:“君何患焉!晋将有乱,其君与三郤其当之乎?”鲁侯曰:“寡人惧不免于晋,今君曰‘将有乱’,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对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吾见晋君之容,而听三郤之语矣,殆必祸者也。夫君子目以定体,足以从之,是以观其容而知其心矣。目以处义,足以步目,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夫合诸侯,民之大事也,于是乎观存亡。故国将无咎,其君在会,步言视听,必皆无谪,则可以知德矣。视远,日绝其义;足高,日弃其德;言爽,日反其信;听淫,日离其名。夫目以处义,足以践德,口以庇信,耳以听名者也,故不可不慎也。偏丧有咎,既丧则国从之。晋侯爽二,吾是以云。

“夫郤氏,晋之宠人也,三卿而五大夫,可以戒惧矣。高位寔疾颠,厚味寔腊毒。今郤伯之语犯,叔迂,季伐,犯则陵人,迂则诬人,伐则掩人。有是宠也,而益之以三怨,其谁能忍之!虽齐国子亦将与焉。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唯善人能受尽言,齐其有乎?吾闻之,国德而邻于不修,必受其福。今君逼于晋,而邻于齐,齐、晋有祸,可以取伯,无德之患,何忧于晋?且夫长翟之人利而不义,其利淫矣,流之若何?”

鲁侯归,乃逐叔孙侨如。简王十一年,诸侯会于柯陵。十二年,晋杀三郤。十三年,晋侯弑,于翼东门葬以车一乘。齐人杀国武子。

———选自《国语•周语》

《本章参考书目》

《礼记》《孟子》《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新解》《论语讲要》《论语正义》《论语集释》《论语全解》《论语集说》《论语学案》《论语稽求篇》《论语俟质》《论语后案》《论语集注》《论语注》《论语点睛》《国语》《春秋繁露》《困学纪闻》《礼说》《揅经室集》《四书解义》。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