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说:要明白天之道,那什么叫天之道? 老子告诉我们自然的规律,它是你有多余的,我就让你损一点,它不足的我就暗中补他一点。 你看水就是这样,满了它一定流的,不够了它上面会补它。 老天只做一种很自然的事情,就是你不足的,我就补你一点,你太多,我就拿你一点。 这样各位才知道为什么富不过三代,他是个根本的道理。 可是人呢?他偏偏自以为聪明,损不足以奉有余。 我们就是刻薄那些贫穷的人,然后去巴结那个富有的人。 你看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是不是这样,穷的人越穷,因为你不补贴他们,富有的人越有钱,那就叫M型社会。 我每次都大声疾呼,M型社会是人类的耻辱,但是经济学家就说,这就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搞了半天,我不晓得他在讲什么东西,你要去追究,为什么你那么有钱,你凭什么那么有钱,你是剥削了谁呀,要不然不可能吧。 所以如果那些高所得的人,其实我们不必嫉妒他,也不必羡慕他,他只要主动的拿一些出来做公益,照顾他的属下就好了,就没事了嘛。 就是人之道,你要去想天之道,那这一来就化解了很多矛盾。 曾老的话,这么一听,很有道理似的,而且还是引用了《道德经》的。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阅读电子书 但是,从第七十七章中老子举的例子来看,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阅读电子书 难道,张弓不是人为的吗?张弓射箭的过程,难道体现的不是人道吗? 如果没有人的意识干预,老天爷就会让弓慢慢崩断它的弦,从而失去使用价值。这叫什么呢?这叫损弦的不足,以补弓臂的有馀。 所以,这句话应该倒过来:天道损不足以补有馀,人道损有馀以补不足。 什么是人道呢?人道是从天道提炼出来的,只取了天道里符合人性,能使得人类社会长治久安的部分。 天道是无善无恶,亦善亦恶的,《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阅读电子书,所以两三岁的幼儿,既表现出善的性格,也表现出恶的性格,这就是幼儿的天真之性。也正是如此,儒家才提倡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篇》第一章: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阅读电子书 礼,就是王道。克己复礼,就是修身养性,弃其恶者,养其善者,以就王道。所以,这个王道,也称圣王之道,才是真正的人道。 人道是求安的,因变而取其宜,取其宜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做到长治久安,长盛不衰。 什么是天道呢? 天道是求变的,所以《易经》展示的卦象也是循序变化的,于平衡中求变化。天道是没有善恶之说的,所以上天既有好生之德,也不曾怜悯过万物的消亡。 到了这里,《道德经》的这句话又可以改成这样:天道以势损补,人道损有馀以补不足。 人道与天道的关系,还可以这样形象的理解: 人按人道做事,未必成功,但是按天道做事,很容易成功。人道是人的体量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才需要面对的,而体量未到之前,做事还是要按天道去做。比如基本上所有的白手起家,比如企业,比如古代的军阀,都是手上沾着别人的血汗的,这就是天道的损不足以奉有馀。但是到了一定的体量,社会责任就呈现出来了,这时就要遵从人道。就像《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最后说的:“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回到曾仕强的话。 曾仕强和《道德经》都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人道,所以人类社会充满着的邪恶,也是人道特征之一。但是,他们没有辨证天道与人道的关系,更无视了中国历史几千年的圣王之道,才是中国人眼里的人道。 他将天道当成了宗教里的上帝了,只有“好生之德”,是人类的救赎者,你看他对上天的描述,全是拟人化了,他更是忘了“天地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 辨证地认识天道,不盲目地崇拜上天,拟人化上天,这也许是华夏正统与宗教的主要区别之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