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叙 周制,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凡学,春夏释奠于先师,秋冬亦如之。汉儒以先圣为周公,若孔子。以先师为礼乐诗书之官,若礼有高堂生,乐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可以为师者。盖四时之学将习其道,故释奠,各以其师而不及先圣,惟春秋合乐,则天子视学,有司摠祭先圣先师。是则汉时释奠亦略可见矣。魏正始中,使太常释奠于辟雍,晋释奠皆于太学,东晋成、穆、孝武皆亲释奠。隋制,国子监每岁四仲月上丁释奠先圣先师,州县学则用春秋仲月。唐初,释奠儒官自为祭主,直云博士姓名敢昭告于先圣,许敬宗奏请令国子祭酒为初献,词称皇帝谨遣仍,司乐为亚献,博士为终献,县学则令为初献丞为亚献,主簿及尉通为终献,永为礼制,武德、贞观中,皆以二月亲幸国子监释奠。开耀、景龙中,皆皇太子释奠于太学。开元中,诏春秋释奠以三公摄事,著之常式,若会大祀,则用中丁,州县用上丁。宋元因古礼而损益之。 国朝洪武二年御制祭文,遣官赍御香祀曲阜孔子庙。每岁春秋二丁,降御香祀于国学,中书省臣初献,翰林学士亚献,国子祭酒终献,其礼乐悉如前代之制。 封谥 鲁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已丑,孔子卒,哀公诔之称曰尼父,汉元始元年,谥曰褒成宣尼父,后魏太和十六年,改谥宣尼父曰文圣尼父。后周大象二年,追封邹国公。唐太宗贞观十一年诏尊为宣圣尼父。高宗乾封元年追赠太师,天授中追封隆道公,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追谥文宣王,令三公持节册命。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加谥曰玄圣文宣王,五年改谥至圣文宣王,元武宗至大元年加谥大成至圣文宣王,诏曰:“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师表万世者也,朕缵承丕绪,敬仰休风,循治古之良规,举追封之盛典,加号大成至圣文宣王,遣使阙里祠以太牢。鸣呼,父子之亲,君臣之义,永惟圣教之尊,天地之大,日月之明奚罄名言之妙。” 庙祀 汉世,京师未有夫子庙。后魏太和十三年,立孔子庙于京师。唐高祖武德二年,于国子监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以四时致祭。周世宗始营国子学。宋初,诏国子监,文宣王庙门立戟十六枚。徽宗崇宁中,诏辟廱文宣王殿以大成为名,御书大成殿榜付国子监揭之。政和中,庙门增立二十四戟。元太祖置宣圣庙于燕京,以旧枢密院为之。成宗大德十年,京师新作宣圣庙。此历代国学立庙之制也。汉永平二年,诏郡县行乡饮酒于学校,北齐令郡县坊内立孔颜庙。唐贞观四年,诏州县学皆作孔子庙。宋元仍唐制。此历代州县学立庙之制也。汉、唐、宋、元,曲阜林庙岁时遣使致祭,遇有损坏皆奉敕修理,此历代林庙之制也。 国朝京师及郡学曲阜林庙皆如旧制。 袭封 汉高帝封夫子九代孙腾为奉祀君,元帝赐孔霸爵为褒成君,食邑八百户,奉孔子后。光武封孔志为褒成侯,魏文帝封孔羡为宗圣侯,食邑百户。晋武帝改封宗圣侯震为奉圣亭侯。后魏封孔乘为崇圣大夫,改封崇圣侯。北齐改封恭圣侯,后周封为邹国公,隋改为绍圣侯,唐太宗封裔孙德伦为褒圣侯,给户二十充享祀。开元二十七年,改封褒圣侯为嗣文宣公。武宗会昌二年,以三十九代孙荣为国子监丞袭文宣公。周太祖以四十三代孙仁玉为曲阜县令。宋太宗以孔宜为太子右赞善大夫,袭封文宣公,免其家租税。仁宗至和二年,改封为衍圣公,元封孔子后为衍圣公,官嘉议大夫。至正间加为中奉大夫。 国朝以五十(阙)代孙(阙)为衍圣公,复以五十(阙)代孙(阙)为曲阜知县并如前代之制。 配享 魏释奠孔子于辟廱,以颜回配,此配享之始也。唐初,以周公为先圣,以孔子配享。贞观二年,左仆射房玄龄建议云:“武德中诏释奠于太学,以周公为先圣,孔子配享。臣以周公、尼父俱称圣人,庠序置奠本缘夫子,故晋、宋、梁、陈及隋,故事皆以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历代所行,古今通允。伏请停祭周公,升夫子为先圣,以颜回配享从之。”宋神宗元丰七年,以孟子设位居颜子之次配食。咸淳间,又以曾子、子思合颜、孟为四配,元及国朝因之。 从祀 后汉明帝幸阙里以太牢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章帝、安帝因之,此弟子从祀之始也。唐贞观二十一年,诏以左邱明以下二十一人从祀庙庭。开元八年,以十哲为坐像,享于堂上,七十子及二十一贤并图于壁。宋元丰间,又以荀况、杨雄、韩愈从祀于左丘明等之次。理宗淳祐初,以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从祀。景定中,复加张栻、吕祖谦。度宗咸淳初,又加司马光、邵雍,元武宗至大间,复以许衡从祀。 祝文 唐皇太子释奠正座,祝文曰: “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皇太子(若有司摄则云皇帝谨遣某官姓名先师准此)敢昭告于先圣文宣王,惟王固天攸纵,诞隆生知。经纬礼乐,阐扬文教。余烈遗风,千载是仰。俾兹末学,依仁游艺,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祇奉旧章,式陈明荐。以先师颜子等配,尚飨。” 配座祝文曰: “(首同先圣)先师颜子兖公等七十二贤,爰以仲春(仲秋),率遵故实,敬修释奠于先圣文宣王,惟子等服膺圣教,德冠四科,光阐儒风,贻范千载。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式陈明荐尚飨。” 宋崇宁四年宣圣祝文曰: “维某年岁次月日,具官姓名,敢昭告于至圣文宣王(祝辞用唐文),以兖国公、邹国公配,尚飨。” 其兖国公祝文曰: “维某年岁次月日,具官姓名,敢昭荐于兖国公,爰以仲春,率遵故实,恭修释典于至圣文宣王。惟好学之乐,簟瓢不改,绝尘之踪,步趋可望,德行扶世,心同禹稷,具体而微,素王是配。” 邹国公祝文曰: “惟公后生孔子百有余岁,其知圣人如亲见之辞,辟杨、墨。三圣是承,扶世道民,登以配祀。” 咸淳三年,升侑郕国公、沂国公。郕国公祝文曰: “惟公道明忠恕,一贯心融,正统之传。晚年独得。” 沂国公祝文曰: “惟公家传奥学,丕阐中庸,为孟之师道统以续(首尾并同上)。” 元释奠,祝板各长一尺二寸,广八寸,以楸梓柏木为之。祝文每祭有之。至大四年祝文曰: “维某年某月某朔某甲子,皇帝敬遣某官等,致祭于大成至圣文宣王。惟王金声玉振,集厥大成,有道立教,垂宪万世。谨以制币牲齐,粢盛庶品,祇奉旧章,式陈明荐。以兖国公、邹国公配,尚飨!” 兖国公祝文曰: “维年月日,某官以仲秋率遵故实,敬修释奠于大成至圣文宣王。惟公闻一知十,未达一间,贤冠四科,实惟亚圣。谨以制币牲齐,粢盛庶品,祇奉旧章,式陈常典,从祀配神。” 邹国公曰: “惟公知言知德,亦克允蹈,攘剔异端,以承三圣。(首尾同前,是时未定四配之仪,故缺沂、郕二公祝文)” 国朝洪武二年,遣官降香致祭曲阜孔子,御制祝文曰: “惟神昔生周,天王之国。实居鲁邦,圣德天成,述纪前王治世之法,虽当时列国鼎峙,其道未行,垂教于后,以至于今。凡有国家,大有得焉。自汉之下,以神通祀海内。朕代前王统率庶民,目书检点,忽睹神之训言‘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敬鬼神而远之,祭之以礼。’此非圣贤明言,他何能道?故不敢通祀,暴殄天物,以累神之圣德。兹以香币牲齐,粢盛庶品,式陈明荐,惟神鉴焉。” 祭器 唐开元仪:先圣、先师每座牺尊二,象尊二,山罍二,尊皆加勺。幂有坫,以置爵。笾各十,豆各十,簠各二,簋各二,爼各二,罍各一,洗各一,篚各一。 宋祥符仪:先圣、先师每座牺尊四,象尊四。在殿上为酌尊、太尊二,山尊二,牺尊二,着尊二,象尊二,壶尊六。在殿下设而不酌,笾各十,豆各十,爼各八,簠各二,簋各二,从祀各笾二、豆二、簠簋爼爵各一。元同唐制。 国朝正配位尊三,笾八,豆八、簠二、簋二、登二,从祀两庑各笾二、豆二、簠一、簋一。 币 周制释奠先圣先师行事,必以币。唐、宋、元以及国朝币皆用白色。 牲 汉高祖过鲁,以太牢祀孔子。章帝幸阙里祠,以太牢。魏以太牢祀孔子于辟廱。晋武时,太学及鲁国祀孔子俱备三牲。唐、宋皆以太牢。南渡后以羊豕代。元牲用牛一、羊五、豕五。 国朝牲用牛、羊、豕各一,配位共羊、豕各一。 酒齐 唐牺尊实醴齐,象尊实盎齐,山罍以酒。宋设尊实五齐三酒,酌尊实泛齐、醴齐。元及国朝并同唐制。 粢盛 唐簠实以稻粱,簋实以黍稷。宋、元及国朝同。 笾豆之实 唐笾实以石盐、干鱼、枣、桃、榛、菱、芡、鹿脯、白饼、黑饼。豆以韭
、醯醢、菁、鹿醢、芹、兔醢、笋、鱼醢、脾析、豚拍。从祀笾实以栗、黄鹿脯。豆实以菁、鹿臡。宋、元同唐制。 国朝笾减白饼、黑饼。豆减脾析、豚拍,从祀笾实以栗、鹿脯,豆实以菁,鹿臡。
乐舞 周制凡释奠者必有合,合谓合乐也。汉章帝幸阙里祀孔子,作六代之乐。唐显庆三年,先圣庙乐用《宣和之舞》。开元礼,皇太子释奠迎神用《诚和之曲》,皇太子行用《承和之曲》,登歌奠币用《肃和之曲》,迎爼用《雍和之曲》。文舞退、武舞进、酌献,用《舒和之曲》,送神又用《诚和之曲》。宋政和亲祀仪,用《姑洗之宫》三成,迎神作《凝安之曲》。皇帝行作《同安之曲》。奠币作《明安之曲》,酌献作《成安之曲》(三献同),送神作《凝安之曲》一成。元释奠乐章,皆用宋旧曲,后拟易之,而未及用,令录于此:迎神奏《文明之曲》,盥洗奏《昭明之曲》,升殿奏《景明之曲》,宣圣酌献奏《诚明之曲》(配位同),亚献奏《灵明之曲》(终献同),送神奏《庆明之曲》。 国朝仍用《大晟登歌乐》。
乐 图
乐 图
释奠正位陈设图
释奠正位陈设图
释奠配位陈设图
释奠配位陈设图
降香遣官释奠孔子庙学仪注
时日以春秋二仲上丁日行事。
斋戒 皇帝斋戒(阙)。 三献官并各执事官俱散斋二日,致斋一日。(省官为初献,翰林院官为亚献,国子祭酒为终献,学官为分献。)
降香 前祀一日清晨,有司立仗,百官具公服侍班,皇帝服皮弁服,升奉天殿奉香。授三献官,捧由中陛降中道出,至午门外,置龙亭内,仪仗鼓吹导引,至庙学。
陈设前释奠一日,有司陈设,如图仪。
省馔前释奠一日,三献官法服,并执事官集于初献斋所,执事者陈礼馔于庙门之东南,南向赞引,引三献官就省馔位,点馔讫,次引至省牲位。执事者牵牲省,讫诣神厨,视鼎镬,视祭器。涤溉,视牲充腯,遂杀牲。执事者以盘取毛血,置于馔所,遂烹牲。有司扫除殿之内外,讫还斋所。
正祭释奠日丑前五刻,执事者入实尊、罍、笾、豆、簠、簋、牲爼,列币篚于酒尊所。赞引引献官及应祀官各法服,入就位,次引监礼、监祭官升殿,点阅陈设,纠察不如仪者。乐正率工人各入就位,余官各服祭服,次引三献、分献官入就殿下席位,北向立。赞礼稍前,唱:“有司谨具请行事。”
迎神赞礼唱:“迎神”,乐正举麾奏《(阙)之曲》。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献官及在位者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乐止)
奠币赞礼唱:“奠币”,赞引引献官诣盥洗位,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诣文宣王神位前,乐奏《(阙)之曲》。赞礼唱:“跪”,献官北向跪,搢笏、三上香。执事者捧币东向,跪授献官,献官受币。赞礼唱:“奠币”,献官兴,奠币于神位前。赞引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次诣兖国复圣公、郕国宗圣公、沂国述圣公、邹国亚圣公四配神位前,以次逐位上香、奠币,皆如正位前之仪,奠讫(乐止),复位。
进爼赞礼唱:“进爼”,执事者举爼,升自东阶。《奏(阙)之曲》。赞引引献官至文宣王神位前,搢笏,以爼进于神位前(以下四配进爼皆同),出笏,复位。
初献赞礼唱:“行初献礼”,赞引引献官诣爵洗位,搢笏,涤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以下四位爵其涤拭皆同)。次引诣酒尊所,司尊者举幂,执爵者以爵进酌牺尊之泛齐,以爵授执事者(以下四位进爵酌酒皆同),出笏。赞礼唱:“诣文宣王神位前。”乐奏《(阙)之曲》,献官居至神位前,跪,搢笏,三上香,三祭酒,奠爵,出笏。(乐止)赞礼唱:“读祝”,读祝官持版进于神座之右,北向跪,读祝文讫(乐作)。赞礼唱:“俯伏,兴,平身。”稍后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乐止)。次引至四配神位前上香,祭酒,读祝并如上仪。 亚献、终献行礼并如初献之仪(惟不读祝)。
分献赞礼俟行终献时唱:“分献官行礼。”赞引引分献官诣盥洗位,搢笏、盥手、帨手、出笏,次诣爵洗位,搢笏,执爵者以爵进受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爵者,出笏。赞引各引分献官诣殿上十哲,并两庑从祀先贤神位前,分献官跪,搢笏,奠币,三上香,三祭酒,奠爵,出笏,俯伏,兴,平身。稍后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复位。
饮福受胙赞礼唱:“饮福受胙”。赞引引初献官诣饮福位,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稍前跪,搢笏,奉爵者进爵,献官受爵,祭酒,饮福酒。以爵置于坫,奉爼者进爼,献官受爼,以爼授执事者,出笏,俯伏,兴,平身。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彻豆赞礼唱:“彻豆”,乐奏《(阙)之曲》,掌祭官彻豆。赞礼唱:“赐胙”。传赞唱:“已饮福受胙者不拜。”亚献官以下皆再拜,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乐止)
送神赞礼唱:“送神”,乐《奏(阙)之曲》。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献官以下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赞礼唱:“祝人取祝,币人取币。”诣望瘗位,读祝官取祝,捧币者捧币诣望瘗位。
望瘗赞礼唱:“望瘗”,赞引引三献官诣望瘗位,赞礼唱:“可瘗”,东西面各二人,以炬燎火,俟半燎,实土半坎。赞礼唱:“礼毕”,献官以下各引以次出。 明集礼卷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