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網絡 礙(礙):『礙』是一個年代久遠的簡體字,用『礙(去掉石)』代替『疑』,改換右偏旁。從現存的材料看,最早的字例出現在2000多年前的漢朝時期。
骯(骯):『骯』字的形旁由原來的『骨』改為『月』(肉),意義相近;聲旁仍沿用原來讀音相近,筆畫簡單的『亢』。在古籍中,原來也有一個『骯』字,本義為頸項、咽喉,讀作gang。這個字過去就不常用,所以漢字簡化時,把『骯』作為『骯』的簡化字,是不會引起混淆和誤解的。
襖(襖):『襖』是一個新的形聲字,保留了原來繁體字的形旁『衤』,把筆畫較多的聲旁『奧』換成了筆畫較少的『夭』。在1932年由當時的教育部公布的【國音常用字彙】中就有這個『襖』字。
壩(壩):『壩』的意思是『截河攔水的建築』。古時候的一些字書和韻書中都有『壩』字,意思是『在山谷或河流中攔水的堰埂』,與『壩』意近音同。『壩』代替『壩』是同音代替。現行簡化字又進一步把『貝』簡化為『貝』,寫成『壩』。
板(板):『板』和『板』同音,以『板』代『板』是同音代替
辦(辦):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簡體字,可以推溯到2000多年前的漢代。『辦』字作為『辦』的俗字,在元、明以來的通俗讀物上廣泛使用,現在是『辦』的簡化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