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87|回覆: 0

[漢語詞典] 漢語中的主位與子主位(2)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1-9-7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方教育
(3)Whati will Poirot eat ti


    2.空主位的心理現實性


    在漢語中,主位可以取詞彙形式,形成非空位主位(non-gap topic);也可以取零形式,形成空主位(empty topic)。請看下例歧義句:


    (4)雞吃了。


    此句有兩種解釋,其一為『雞吃了某物』;其二為『某人吃了雞』。歧義的產生源於結構的差異。取前一種釋義,句(4)的D結構為(5):


    (5)[cp Oi[IP雞j,吃了ei]]


    取後一種釋義,句(4)的D結構為(6):


    (6)[cp Oi[IP ei吃了雞j]]


    在(5)和(6)中,占據主位的分別是一個空算符(null operator),它們又分別為吭際一個變項。在(5)中,受空主位吭際的是句子賓語;在(6)中,受空主位吭際的是句子主語。在漢語中,句子主語或賓語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移入主位,然後刪略,形成空主位[⑨]以及受其吭際的加同一下標的(co-indexe)語跡,即變項。突出的主位正是漢語中大量存在的主語或賓語省略現象的根源。不管這種省略是出於句法上還是出於語用上或文體上的原因,主位由於它的位置和地位在句子結構中的突出性,使得大量的主語或賓語省略在句法上成為可能。實際上,在心理上人們總是把省略的成分自動地放在主位上來理解,使得省略的成分雖無語音形式依然在人們的心理上占據突出位置,從而不影響理解的完整性。由此可見,空主位的存在完全在於其心理現實性。


    至此,我們可以把漢語空主位的形成規則形式化地說明如下:


(    7)任何句子中的主語和賓語中的任何一個,且只有一個,可以隨意性地(optionally)移入主位;


    只有移入主位的成分可以隨意刪略;移位後留下的語跡總是受主位位置上的算符吭際。


    三、子主位假設


    前面說過,漢語的主位突出還表現在子主位(sub-topic)的獨特存在上。子主位是筆者的一個假設,姑且稱之為子主位假設(sub-topihypothesis)。那麼,子主位是如何形成又如何存在的呢?


    當句子『雞吃了』表示『某人吃了雞』這一層意思時,『雞』似乎占據主位位置,因為我們還可以用逗號把『雞』和其它成分分開:




    (1)雞,吃了。


    但從它的D結構看出『雞』不可能占據主位,因為主位已被空算符占據,形成空主位。其D結構重複如
下:


    (2)[cp Oi[IP ei吃了雞j]]


    當然,如果『雞』在其它成分移入主位前率先進入主位,則是可以的。假設句(1)的主語為『我』並且沒有移位,如下:


    (3)雞,我吃了。


    但這時『我』則不可能再移入主位,因為主位已被占據;於是『我』亦不可能被刪略,因為根據我們的空主位規則,只有移入主位的成分可刪略。那麼在與D結構(2)對應的S結構中,『雞』應該選擇哪一個位置作為落腳點?喬姆斯基在【語障】(chomsky,1986b)一書中對他的X理論作了局部修正,他把S寫作IP,把S寫作CP,這樣,IP和CP便都體現為向心結構(endocentric consturction)。X理論中的CP的結構如下:


    (4)a.C"→Spec;c b.C →C;IP


    其中,C與IP一起形成CВ唬錨в鍾氡曛居錚specifier)一起形成最大投射C″或CP。標誌語[Spec,CP]位置是疑問詞移位的落腳點。如果我們把漢語的主位放在[Spec,CP]這一位置,那麼CP的中心詞(head)C位置還空着。這時句(2)中的『雞』在S結構能否移向C?回答是:不能。因為把『雞』移入C將違反『雙重充盈COMP鑑別式』。


    (5)雙重充盈COMP鑑別式[⑩](filtre):


    當一個具有語音形式的wh短語占據某一CP的Spec時,這一CP的中心詞C不能再支配一個具有語音形式的標句詞。然而,從『雞吃了』這一表層形式來看,『雞』在S結構確實經歷了移位,那麼它移取的是一個什麼位置?


    1.作為附加過程的子主題化運動


    請看下面的一個選自波蘭語的例句:


    (6)Maria zastanawiala sie[kto co Maria wondered who what przyniseie]would bring。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