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卷2為政第二詩解1為政以德求己心孝題文詩:
孔子有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
眾星拱之.詩經三百,一言蔽之,曰思無邪.
情真意深.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無恥;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聖主真情,
以情牧民.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五十歲也,而知天命,六十耳順,
七十歲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也.至德真情,
至情至性,天性童真,不失本心,反求諸己,
不求諸人,高山仰止,景行則止.孟懿問孝,
子曰無違.後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也者,
問孝於我,對曰無違.樊遲問曰:何之謂也.
孔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以禮,祭之以禮.
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憂其疾.子游問孝,
子曰今孝,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
不敬父母,何以別乎?誠心而孝,至孝養志,
養身為末.子夏問孝,子曰色難;父母有事,
弟子服勞;有酒食以,先生饌之,是為孝乎?
【原文】
2·1 子曰:『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眾星共(4)之。』
【注釋】
(1)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說統治者應以道德進行統治,即『德治』。
(2)北辰:北極星。
(3)所:處所,位置。
(4)共:同拱,環繞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周君)以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於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繞在它的周圍。』
【原文】
2·2 子曰:『詩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無邪(3)。』
【注釋】
(1)詩三百:詩,指【詩經】一書,此書實有305篇,三百隻是舉其整數。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無邪:此為【詩經·魯頌】上的一句,此處的『思』作思想解。無邪,一解為『純正』,一解為『直』,後者較妥。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
【原文】
2·3 子曰:『道(1)之以政,齊(2)之以刑,民免(3)而無恥(4),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5)。』
【注釋】
(1)道:有兩種解釋:一為『引導』;二為『治理』。前者較為妥貼。
(2)齊:整齊、約束。
(3)免:避免、躲避。
(4)恥:羞恥之心。
(5)格:有兩種解釋:一為『至』;二為『正』。
【譯文】
孔子說:『用法制禁令去引導百姓,使用刑法來約束他們,老百姓只是求得免於犯罪受懲,卻失去了廉恥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百姓,使用禮制去統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也就守規矩了。』
【原文】
2·4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順(5),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6)。』
【注釋】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識,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一般而言,指對那些於己不利的意見也能正確對待。
(6)從心所欲不逾矩:從,遵從的意思;逾,越過;矩,規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原文】
2·5 孟懿子(1)問孝,子曰:『無違。(2)』樊遲(3)御(4),子告之曰:『孟孫(5)問孝於我, 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注釋】
(1)孟懿子:魯國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孫,名何忌,『懿』是諡號。其父臨終前要他向孔子學禮。
(2)無違:不要違背。
(3)樊遲:姓樊名須,字子遲。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歲。他曾和冉求一起幫助季康子進行革新。
(4)御:駕馭馬車。
(5)孟孫:指孟懿子。
【譯文】
孟懿子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孝就是不要違背禮。』後來樊遲給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孟孫問我什麼是孝,我回答他說不要違背禮。』樊遲說:『不要違背禮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父母活着的時候,要按禮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後,要按禮埋葬他們、祭祀他們。』
【原文】
2·6 孟武伯(1)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2)。』
【注釋】
(1)孟武伯:孟懿子的兒子,名彘。武是他的諡號。
(2)父母唯其疾之憂:其,代詞,指父母。疾,病。
【譯文】
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這樣做就可以算是盡孝了。)』
【原文】
2·7 子游(1)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2),不敬,何以別乎?』
【注釋】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吳人,比孔子小45歲。
(2)養:音yàng。
【譯文】
子游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如今所謂的孝,只是說能夠贍養父母便足夠了。然而,就是犬馬都能夠得到飼養。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麼贍養父母與飼養犬馬又有什麼區別呢?』
【原文】
2·8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1)。有事,弟子服其勞(2);有酒食,先生(3)饌(4),曾是以為孝乎?』
【注釋】
(1)色難:色,臉色。難,不容易的意思。
(2)服勞:服,從事、擔負。服勞即服侍。
(3)先生:先生指長者或父母;前面說的弟子,指晚輩、兒女等。
(4)饌:音zhuàn,意為飲食、吃喝。
【譯文】
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