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山逍遙遊戲論壇
武當武術的淵源歷史
一般來說,今天的人們評說武當武術的歷史,往往會將它與元明時期的張三丰聯繫在一起,以為張三丰就是武當武術的開山祖師。其實,武當武術——包括張三丰所創興的太極拳,其淵源,都要追溯到元明張三丰之前的很久很久。因為張三丰的太極拳以及與此同時與之後的各種內家拳派的誕生,都不是忽然間的空穴來風,其理論精髓、技藝的基本框架,都是沿着前代道家、道門的傳統這條線索來的。證明這一客觀史實的不僅有許多的文獻資料,還有一些元明之前的道家武術門派傳承下來,還有一些門派的傳承口訣。如今天仍流傳於北京的武當太乙神代劍門(以已故的關亨九先生為代表),家承譜訣有『先有太和,後有武當。成於真武,傳於三豐。六合神拳,謂之內家』之記載。這個譜訣雖含有宗教色彩(如『成於真武』是把武當武術的創如歸於道教傳說的玄天上帝),但它不但因為帶有宗教色彩體現了它歷史傳承的真實可靠性(古代,從道教門派中流傳的武術,其言祖言師自然帶有宗教色彩),也說明了一些客觀真實的傳承史,即張三丰之前有很久的傳承。例如武當山,以前名叫太和山。傳說真武大帝坐鎮此山,因『非真武不足當之』而改名武當山。以道門傳說,真武大帝之名『真武』,可見他那時就武功蓋世,以後這武功就代代相傳了。當然這種宗教傳說是不足為憑的。但譜訣中有『六合神拳,謂之內家』,現在證實,唐末五代隱修武當山的陳承傳有『六合八法拳』,說明唐末五代武當道門就有武功傳承,並且已經有了『內家』的稱謂。
無獨有偶,今姑武當趙堡太極門派所保存的太極拳經典要論中,有張三丰的一首五言傳承歌訣,其中有言:『天地即乾坤,伏羲為人祖。畫卦道有名,堯舜十六母。微危允厥中,精一及孔孟。神化性命功,七二乃文武。授之至予來,字著宣平許……』這段歌訣,不但記載着太極內丹功的源頭從伏羲開始,以後從堯舜傳到老子,從老子又傳到孔孟,以後一脈下來一直傳給張三丰。而張三丰所傳承的老師是麻衣先生,麻衣的教師是尹文始,文始的老師是老子。從老子下傳的一條主線是明確的。這首五言歌訣不但證實了老子一脈相傳的,以太極原理為指導的內丹動靜功法傳承的脈路,還揭示儒門與道門交叉的又一條傳承線,即老子傳孔子,孔子傳孟子,之後又傳到唐代道門中人許宣平。
關於孔孟以上的傳承,推及老子、堯舜、伏羲等人,這些歷史已不可考,我們現在只能說,這些或許是可能的,或許是不可能的。但從現在可查的近代武家的著述,以及某些古老門派的出現,可以讓人了解到,自魏晉南北朝開始,太極形態的拳功屢現於世,倒是有稽可考的。 例如有一種程氏太極拳,據傳為南北朝(公元502——557年)人韓拱月創。後此拳隱於民間500年之久,於宋高宗時傳至程泌,後改名『小九天』。今河北石家莊還有此拳流傳。又有一種名曰『三世七』的太極拳功,為唐代道人許宣平所傳,李白曾訪之不遇。此拳後隱民間數百年,於明朝前期傳與宗遠橋,已經歷十四代。今上海仍有傳人,並出版有專著。與唐朝許宣平同時,還有一種太極拳功流傳,傳人名李道子。拳名先天拳,亦叫長拳。此拳直到明朝仍在安徽民間傳承。還有一種太極拳功名曰後天法,為宋人胡鏡子所傳。還有以上已經說到的六合八法拳,為唐末五代武當高道陳摶所傳,今遼寧、安徽均有流傳。還有一種拳功為『穴道術三十六手』,為此宋之前的道家人物馮一元所傳,曾傳於北宋武當丹士張三峯。至於北宋時武當丹士張三峯創內家拳,則是人所共知,明末清初的黃宗羲撰【王征南墓志銘】中,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版的【寧波府志】中,【三豐金書】所收清王海洋的『拳技派』中,十七年(1928)中央國術館編審處長金一明所著【武當拳術秘訣】中、凌善清所著【形意五行拳圖說】中、二十二年(1933)華曹元所著【國術】一書『總論』中,都證實了北宋張三峯創武當內家拳的事實。北宋張三峯的內家拳,在後來的流傳中,有被擴充為形意拳,有被發展為太極拳。如明朝時期流傳盛行在江南一帶的張松溪太極拳(又稱南派太極拳),就是由北宋武當張三峯之後,百年左右傳至陝西王宗岳,王宗岳傳溫州陳州同,到明嘉清間張松溪得其傳,又將江南八家名拳融揉於內,形成『松溪派太極拳』。此拳今在四川南充、上海仍有傳人。但這些歷史,武術界很多人不去考證、研究,人云亦云,常將北宋的張三峯誤為元明之際的張三丰。
自北宋之後到元明之際,武當山又出現一位名叫張三丰的太極丹法修煉大家,從姓名基本相同的現象分析,幾百年間出現一個這樣的偶然巧合併不足為奇。從歷史的考查我們可以推斷,元明張三丰並非要借北宋張三峯的大名,來給自己臉上貼金。而在『三豐』二字有特殊的修道寓意,是暗寓乾坤二卦以示所修之太極丹法。張三丰當年(1314年前後)曾隱居陝西寶雞山中,以門前三座山峯而自號『三峯居士』。但後來因知劉宋時有邪道中『三峯采戰之術』,遂棄此號不用。由此可知一斑。反之,正是因為元明張三丰在武當山修道期間,不僅繼承了許宣平、李道子、馮一元、華佗的一些道家功夫,可能還重點承習了北宋張三峯的內家武技,加之他之前又對少林功夫有所傳承與研究,故在這樣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在遵循道家內丹修煉的基本原理之上,承前啟後創興起一個大的武術流派——武當派,並將太極拳作為該派的核心內容。正因為有了一個北宋張三峯在他前頭,這就使得張三丰『不敢為天下先』,不以自己為內家武技的開山祖師。洋洋大觀的【張三丰全集】隻字不言及武當拳法,而流傳於民間的太極拳譜訣又有『以上為張三丰老師所論,欲令天下英雄豪傑延年益壽,不圖技擊之末學』,便說明了這一點。
現在所知的武當丹派劍術、武當猶龍派太極拳、太乙五行拳、武當太和拳、武當三豐太極拳、趙堡太極拳、張祖意合太極拳等,源頭都來自張三峯和張三丰這根主線。當今太極拳可歸納為四大派系,即南派太極拳、北派太極拳、本山派太極拳、散派太極拳。這四大派中,南派太極拳源自北宋張三峯,至明時又得張三丰點撥,並融匯江南八家名拳而自成一家。北派太極拳則由張三丰之徒傳入民間,首傳山西王宗岳,王傳河南溫縣趙堡人蔣發,蔣發之後一直在趙堡傳到至今的有十三、四代,名曰趙堡太極拳。蔣發又傳陳溝人陳王廷,陳將家傳『炮捶』與太極豢嫁接,發展形成為陳式太極拳。陳氏後人陳長興盡得蔣發所傳太極真締,因受本族限制將藝傳與河北永年人楊祿纏,楊氏父子又得道門高人點撥,形成楊式太極拳一派。河北永年又有武禹襄者,聞名尋陳長興學藝,奈陳長興年老臥病,又尋趙堡名師陳清萍授藝,得其真諦之後,經深研精練,又發展形成武式太極拳一派。後楊、武二派又生出一些支派。因這一大系是從北方流傳發展的,故稱為北派太極拳。本山派太極拳則是在歷史上,一直由武當道門代代相傳,或是由道門直接傳到民間而未生發支派者,如流傳的天津的猶龍派太極拳,流傳於武漢、山西的太和拳,流傳於河北邯鄲的張祖意合太極拳,流傳於淅江的太乙五行拳和一直在武當山傳承的張三丰太極拳、太和拳等。散派太極拳則是歷史上早於張三丰、張三峯的各家太極拳,或是由其他道教名山高真創傳的太極拳派,如許宣平『三世七』太極拳、李道子『後天法』,以及現在流傳的『軒轅黃帝太極拳』、『崑崙太極拳』、青城派太極拳等。
根據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自1982年成立以來,二十多年對武當武術挖掘整理的基本情況來看,雖然太極拳是武當武術的一大內容,但武當武術體系非常龐大、內容異常豐富。除了太極之外,還有形意、八卦、太乙、兩儀、八寶、八極、八仙、乾坤、天罡、清虛、榔梅、奇門、天風、猶龍、閭山、龍門等眾多的派別,還有數不清的奇兵異械和藥功的傳承。總之,武當武術如今已成為家諭戶曉的武術門派,影響也已波及世界各地。
武當武術之定義
大約從元明時代開始,中國的武術就有了『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說。也就是說,中國武術自那時有了兩類大的流派劃分,少林派武術、武當派武術成為中華武術千門面派的歸類後的總代表。 『武術』是現代使用的一個名詞,古代名曰『拳法』,少林派稱『少林拳』,武當派稱『武當拳』。但是,古來的『拳法』門派事實上其拳法內容並不僅僅是『拳』的『法』,全身各部位凡能用者(如肘、肩、頭、背、腿、腳,甚至眼神與聲音)都會用上,而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明暗器械,還有藥術藥功,故而『拳法』一詞的使用,在今天看來,顯然不盡科學。而使用『武術』一詞,就把上述許多種內容涵蓋在內了。所以說,我們現在所說『武當武術』,就是指古時所說的『武當拳』,或曰『武當拳法』。
現在人們大凡都知道『武當武術』這個大名,然而,『武當武術』為什麼被稱為『武當』的武術,大約知其實質的人就很少了。一般人很容易 從籠統的現象來解釋這個問題,他們會認為,在古今的歷史上,凡在武當山道教龐大的宗教活動區域之內,或在武當名山所屬範圍之內,出家人(即主要指武當山的道士,也包括歷代的武當山和尚)和民間信士所飛、所練、所傳播的武術(拳法)都應稱為武當武術(武當拳)。如果按照這一思路來理解,那麼,一些道士或和尚原來沒出家時,可能早在民間學過一些拳腳功夫,或是他們原來在其他的道、佛名山古剎出家時,學過其他門派的武術,後來到了武當山廟觀寺院,又把這些武功也帶了來,不但繼續操練,而且還傳徒授藝,這些武術功夫也該稱為『武當武術』了。再以此推論,今天的武當山地區興辦起許多家的武術館校,因為都建在武當山地區,也都該稱之為『武當武術』了。
其實,從上述籠統的地域概念來定義『武當武術』則是不確切的、甚至是錯誤的。
武當武術,它是有其特別的歷史和文化內涵來為其作專門的定義。以本人之研究,此定義應作如下表述:『武當武術,特指在元末與明初,由武當道門著名內丹修煉家,道學研究家張三丰先生為代表集大成開創的一派帶有道家內丹修煉內涵的拳法派別。歷史上,因其特點明顯與少林拳門派有別,故特稱之為『武當拳』。武當武術這一武術門派的功夫,雖然由於歷史的客觀且複雜的原因,由武當山的道士(也有和尚)不斷傳到全國各地的其他道教宮觀(也有佛門),並且又直接和間接傳到民間,並不斷有所繁衍發展,但因為它們源自武當山,源自以張三丰為代表的一代祖師,並一直遵循其基本原理,所以也就自然沿承為武當武術。
武當武術在元明時期的張三丰之前已經有了漫長的存在歷史,但在這之前它尚未形成完備的體系,也未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直到張三丰先生創立太極丹道修煉體系,集道家前輩之長並借鑑少林拳法之優點,納武技於道義創編太極拳法,作為內丹修煉之動功,且以極高養生價值之餘,發揮意想不到的技擊之妙,以太極拳為主要代表的內家拳法,逐漸發展為以太極、形意、八卦為三大支柱,理論上博大精深,技術上嫻熟完備,內容上豐富多彩,門派上面百支千家的寵大『內家』體系。也就是說,武當武術在歷史發展中,甚至已經成為包括崑崙、華山、峨眉、青城等等內家各派在內的總代表。後者則是更廣義的『武當武術』之含義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