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之謂成人,以其年愈十八,古之謂成人,二十而冠。本章之謂成人,乃備成人性,是修身養性之成也。
傳統成人禮
傳統成人禮 論語·憲問篇·十三章·子路問成人 原文簡體 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正體 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口語解釋子路(向孔子)請教什麼是成德之人。孔子說:『像臧武仲那樣的智、孟公綽那樣的不貪慾、卞莊子那樣的勇、冉求那樣的才藝,再增加上禮樂的修養,也可以算作是成德之人了。』又說:『現在的成德之人又何必一定要這樣呢?看到利的時候能夠想到義,看到危難的時候能夠不惜犧牲生命,平日的約定隔了很久也沒有忘記,也可以算作是成德之人了。』 延章案:子路問如何成為教化之人。孔子說:『像臧武仲的聰明智辨,公綽的廉潔無欲、卞莊子的勇敢篤行、冉求的多才多藝,可以講已經是成為教化之人了。』又補充說:『現在的教化之人,何必一定要這樣?看到利益,就想到相對應的道義,看到危難,就想到要捨命救扶,久遠的要約也絕對不會忘記,堅守信用,履行平生之許諾;也可以說是已經教化成人了。』 注釋成人:完人、全人,即『成德之人』。延章曰:人者,教化者也;人之異於禽獸者,以其能善也,人性造乎教化,成乎修養。 臧武仲:魯大夫臧孫紇(hé)。 卞莊子:魯國卞邑大夫,力能刺虎,勇猛聞於他國。 藝:才藝、才能。延章曰:藝者,六藝也。 文:增加、增添。延章曰:文者,詩書之才也,古人謂之知詩達禮,此之謂也。 禮樂:禮樂修養。按:禮主敬,樂主和。文之以禮樂,就是在智、廉、勇、藝四者的基礎上,再增添以禮樂也。錢穆:『就孔子本章所舉,前三項似分近知仁勇三德,德能必兼備,故學者必培其智,修其德,養其勇,而習於藝,而復加以禮樂之文,始可以為成人。』 亦可以:也可以算作。 曰:既答而復言也,或者是『移時復語』。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現在達不到更高的標準,於是退而求其次。錢穆:『「何必然」,乃孔子感慨語。世風日下,人才日降,稍能自拔於流俗,即不復苛責,故亦可謂之成人。』 授命:能夠交出生命,即能夠犧牲自己的生命。 久要:久,長時間。要,同『約』,即約定。檗(bò)山黃氏:『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信義不渝也。』 平生之言:平日所說的約定之言。錢穆:『自言利之風遍天下,偷生之徒滿海內,反覆狙詐不知羞恥者比比皆是。如上述亦已是成人,雖孔子降格言之,然學者千萬莫看輕此一等,正當從此下工夫,此乃做一完人之起碼條件。』 先賢註疏程子曰:知之明,信之篤,行之果,天下之達德也。若孔子所謂成人,亦不出此三者。武仲,知也;公綽,仁也;卞莊子,勇也;冉求,藝也。須是合此四人之能,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然而論其大成,則不止於此。若今之成人,有忠信而不及於禮樂,則又其次者也。 朱子曰:兼此四子之長,則知足以窮理,廉足以養心,勇足以力行,藝足以泛應,而又節之以禮,和之以樂,使德成於內,而文見乎外。則材全德備,渾然不見一善成名之跡;中正和樂,粹然無復偏倚駁雜之蔽,而其為人也亦成矣。 【論語註疏】曰:此章論成人之行也。夫子鄉言成人者是古之人也,又言今之成人不必能備如此也。見財利,思合義然後取之;見君親有危難,當致命以救之;與人少時有舊約,雖年長貴達,不忘其言。能此三事,亦可以為成人也。 【論語後案】曰:知廉勇藝,四人分得之,則為偏材;一人合得之,幾於全德。故四人之品不及子路,而子路不能及四子之專長,且不能兼有之,夫子因以是勉之也。有恭敬之心,而以樂化其拘;有和易之趣,而以禮酌其中也。知廉勇藝,合之既幾於醇,而復交錯之以敬與和,是謂『古之成人』,見古成人之難也如此。 張栻曰:兼四子之美,而文之禮樂,然後可以為成人。蓋體不備,不足以為成人,故四子之美,必兼得之;雖兼之矣,而不文之以禮樂,則亦將失其序而不和,故必文以禮樂,而後可也。又言其次者,聖人所以引而進之也。見利思義,無苟得也;見危授命,無苟避也;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不食其言也。是雖未有過人之才,而亦敦篤忠信之人,故在今日論之,亦可以為成人。此亦思狂狷之意耳。 劉宗周曰:世不乏材質之美者,苟不學,未聞道也。成人者,盡性踐形,參天地而成位乎中是也。知廉勇藝,皆生質之美,而偏以才技不化,而為德性之累,故必要於禮樂之文,而後為成也。僅若武仲之知,非知也;公綽之廉,非仁也;卞莊之勇,非勇也;冉求之藝,非道也。烏乎!成今之成人者,苟其忠信之德,足以辨義利、決死生、貞久暫,則大本立,亦庶無忝於人道矣。 錢穆曰:此章當與孔門四科之分合參。顏閔德行一科,決非自外於智勇材藝、事業幹濟之外而能空成其所謂德行者。所謂博學於文,亦非專指書籍文字,智勇材藝皆文也。學者當會通【論語】全書求之,則孔門理想中之所謂完人,與其教育精神,可以透切了解矣。 【論語點睛】曰:四子若能文之以禮樂,則四子便各各成人,非要兼四子之長也。禮,是此心之節文;樂,是此心太和。誠於中而形於外,故名為文,非致飾於外也。(按:從其一偏而以禮樂之功來提升之,亦可。) 【論語正義】曰:子曰:『成人之行,達乎情性之理,通乎物類之辨,知幽明之故,睹游氣之源,若此而可謂成人。既知天道,行躬以仁義,飭躬以禮樂。夫仁義禮樂,成人之行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是成人為成德之人,最所難能。 唐文治曰:蓋知、不欲、勇、藝四者皆材質也,禮樂則須出於學。材質備而學進於中和,其為人也亦成矣。蓋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必踐形復性,乃為成人。蓋成人之始,要在先審義利一關,次破生死一關,次明誠偽一關。 【四書改錯】曰:聖賢最忌是自了漢,明德不新民,成己不成物,獨善不兼善,非聖道,即非聖學。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孔子告子路以人道之全與人道之難也。蓋聖人立教,止論學問,不論質地。地存乎天,而學問存乎人。子路忠信勇敢,有兼人之才,所少者學問之功耳,故孔子以此勉之。然則變化氣質,尤學者之急務哉! 附錄鄭汝諧曰:臧武仲以智稱,作虛器、祀爰居,其智未能窮理而不惑也;孟公綽以不欲稱,不可以為滕薛大夫,其不欲未能推以及物也;卞莊子以勇稱,觀刺虎之事,非仁者之勇也;冉求以藝稱,觀聚斂之事,非有德之藝也。夫子樂於成人之善,不欲言其所不足也。 陳祥道曰:智以知之,不欲以守之,勇以行之。據於德,所以立本;游於藝,所以存末。本末具,而又文之以禮樂,則於人道幾盡矣,故曰可以為成人。文之以禮樂者,古之成人也。古之成人者由前,君子之事也;今之成人者由後,亦不失為善人者也。 本章參考書目【論語集解】【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學案】【論語全解】【論語集釋】【論語集說】【論語意原】【癸巳論語解】【論語新解】【論語後案】【論語正義】【論語大義】【論語點睛】【四書改錯】【四書解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