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章按:君死國,臣死君,君死其私,臣不當其死,否則是謂不仁矣。如管仲之仁,公而無私,正而不邪,固仁矣。滿清一朝,以野蠻之性,而曲偽人文經典,強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竟就天下之大惡,妄役華夏之民以侍其族,滿遺固然不得其死矣。 又按:國君之仁,為臣之仁,俱仁而有所相異。管仲不死公子糾,時管仲乃公子糾之家臣,亦桓公之國臣也,國為公而家為私,故管仲不當其死也;管仲相桓公,則朝廷為公,諸侯為私,故管仲盡仁以尊王攘夷。 思維啟發:仁義者,人文之本,五常之基,一旦有失則禍害人文公義;是以,審察務本,明辨其情,唯公唯正,方能成就。
公正社會出自管仲之仁
公正社會出自管仲之仁 論語·憲問篇·十七章桓公殺公子糾原文簡體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正體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口語解釋子路說:『齊桓公殺了公子糾,召忽為公子糾而死,管仲卻不死。』接着問到:『這算不上仁吧?』孔子說:『齊桓公多次會合天下諸侯,卻不用兵車武力,這都是管仲出的力啊。有如他的仁啊!有如他的仁啊!』 延章疏:子路說,『齊桓公誅殺公子糾(齊桓公已立,而公子糾仍爭權不臣),(公子糾的家臣)召忽為公子糾殉死,管仲家臣則不為其死。』又說,『這是未盡其仁吧?』孔子說,『齊桓公多次會合天下諸侯,卻不是借用軍事武器威脅,這都是管仲盡力促成的,管仲以天下為公,尊行王道,而揭發制止夷狄之無道,這是盡到他應盡的仁了!這是盡到他應盡的仁了!』 注釋公子糾:齊僖公之子。他與齊襄公、齊桓公是兄弟。朱子:『按【春秋】傳,齊襄公無道,鮑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及無知弒襄公,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糾奔魯。魯人納之,未克,而小白入,是為桓公。使魯殺子糾而請管召,召忽死之,管仲請囚。鮑叔牙言於桓公以為相。子路疑管仲忘君事讎(chóu),忍心害理,不得為仁也。』延章註:襄公弒,公子小白乃立,是為齊桓公,公子糾後知後覺,歸國已遲而圖謀不軌,是見誅。 死之:為之殉死。 九合諸侯:一說三九等字是虛數,表示多次,『九者數之究,一者數之總』,【左傳】載有十四會,【穀梁傳】載有『衣裳之會十有一」;一說九次會合諸侯,【史記】稱齊桓有『兵車之會三,乘車之會六』,程石泉據【正義】『「九合諸侯,不以兵車」,鄭玄實指,應為鄄、鄄、幽、幽、檉、貫、陽穀、首止、寧母之九會』,【正義】:『故云「自柯之明年,葵丘以前,已有九合也」』;一說『九合』當作『糾合』,糾集會合之意。 不以兵車:以,用;兵車,原指軍用車,泛指軍事武器。不用軍事武器。 管仲之力:桓公稱霸,管仲相之之力。管仲用正道輔佐桓公,所以孔子稱其功而許其仁。 如其仁:延章註:盡其仁,做到了他應盡的仁。齊桓公九合諸侯,不需借用軍事武器的威脅,而堅守大公致正,尊王攘夷,這正是管仲所處的職位應當奉行的仁義。白石錢氏註:『如其仁,如其所成之仁也。』 先賢註疏【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聖人就人論仁也。 【春秋】魯莊公九年書曰:公伐齊,納糾。齊小白入於齊,齊人取子糾殺之。 致堂胡氏曰:糾不書『子』者,明糾不當立也;以小白系『齊』者,明小白宜有齊也;殺糾復稱『子』者,明不當殺也。 【管子·大匡篇】曰:魯君乃遂束縛管仲與召忽。召忽曰:『子為生臣,忽為死臣。子其勉之,死生有分矣。』乃行,入齊境,自刎而死。管仲遂入。君子聞之曰:『召忽之死也,賢其生也;管仲之生也,賢其死也。』 【管子·小匡篇】曰:兵車之會六,乘車之會三,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荀子·王霸篇】曰: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五伯(霸)長。 【論語正義】曰:桓公假仁義以服諸侯,諸侯皆來就桓會盟,不用兵車驅迫之也。 朱子曰:不以兵車,言不假威力也。如其仁,再言以深許之。其利澤及人,則有仁之功矣。 鄭汝諧曰:死固人之所難,然不貴於必死也。義所當死,君子死之;可以無死,死則傷勇。召忽之死,匹夫匹婦之諒也。子路之意,以召忽之死為仁,管仲不死為未仁,夫子對以如其仁、如其仁,謂召忽不如管仲之仁也。 錢穆曰:不以兵,乃不假威力。所以必著不以兵車者,乃見齊桓霸業之正。然則管仲之相桓公,不惟成其大功之為貴,而能納於正道以成其大功之為更可貴。本章孔子以仁許管仲,為孔門論仁大義所關。 【四書辨疑】曰:仲為霸者之佐,始終事業不過以力假仁而已。所假之仁,非其固有之仁。管仲乃假仁之人,非有仁者真實之仁,所成者無異,故曰『如其仁』。(猶如『知者利仁』之義。) 李光地曰:蓋管仲雖能使桓公以義率諸侯,然未免所謂五霸假之者。若仁,則王者之事矣。語意猶雲似乎亦可稱仁也,蓋未成乎仁者之德。而其功固不可沒也。 劉宗周曰:夫子生於衰周,目擊僭王、猾夏之禍,而身不能用。一腔熱血,無處可灑,不覺追念管仲之功,至以為到今受賜。蓋傷今之無仲也,自是痛癢相關,子路、子貢只從一身起見故云。(按:其時不惟無王者,且連管仲之才者亦無。) 戴溪曰:說【春秋】者曰:信其信,仁其仁。衣裳之會十有一,未嘗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兵車之會四,未嘗有大戰也,愛民也。所謂仁其仁者,即如其仁是也,如其所成就,是亦管仲之仁也。大抵有功於生民者,皆可以言仁。 相關材料群弟恐禍及,故次弟糾奔魯,其母魯女也,管仲、召忽傅之。次弟小白奔莒,鮑叔傅之。小白母,衛女也,有寵於釐公。小白自少好善大夫高傒。及雍林人殺無知,議立君,高、國先陰召小白於莒。魯聞無知死,亦發兵送公子糾,而使管仲別將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帶鈎。小白詳(佯)死,管仲使人馳報魯。魯送糾者行益遲。六日至齊,則小白已入,高傒立之,是為桓公。桓公之中鈎,詳死以誤管仲,已而載溫車中馳行,亦有高、國內應,故得先入立,發兵距(拒)魯。秋,與魯戰於乾時,魯公敗走,齊兵掩絕魯歸道。齊遺魯書曰:『子糾兄弟,弗忍誅,請魯自殺之。召忽、管仲仇也,請得而甘心醢之。不然,將圍魯。』魯人患之,遂殺子糾於笙瀆。召忽自殺,管仲請囚。(選自【史記】) 子路問於孔子曰:『管仲何如人也?』子曰:『大人也。』子路曰:『昔者管子說襄公,襄公不說,是不辯也;欲立公子糾而不能,是無能也;家殘於齊而無憂色,是不慈也;桎梏而居檻車中無慚色,是無愧也;事所射之君,是不貞也;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是無仁也。夫子何以大之?』子曰:『管仲說襄公,襄公不說,管仲非不辯也,襄公不知說也;欲立公子糾而不能,非無能也,不遇時也;家殘於齊而無憂色,非不慈也,知命也;桎梏居檻車而無慚色,非無愧也,自裁也;事所射之君,非不貞也,知權也;召忽死之,管仲不死,非無仁也。召忽者,人臣之材也,不死則三軍之虜也;死之則名聞天下,夫何為不死哉?管仲者,天子之佐,諸侯之相也,死之則不免為溝中之瘠;不死則功復用於天下,夫何為死之哉?由!汝不知也。』(選自【說苑】) 本章參考書目【春秋】【論語集解】【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新解】【論語學案】【論語正義】【論語大義】【論語札記】【石鼓論語答問】【論語意原】【論語集釋】【論語集說】【論語讀訓】【史記】【說苑】【荀子】【管子】【左傳】【穀梁傳】【四書解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