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八佾】第二章: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現代漢語 本章用現代漢語怎麼理解呢? 魯國大夫孟孫、叔孫、季孫三家的家祭,完畢後奏唱【雍】詩來撤饌,孔子說,『像【雍】詩所說「公侯都來助祭,天子莊嚴肅穆地主祭」,這樣的場景在三家廟堂上如何獲取得到?』 【論語新解·八佾篇】魯國孟孫,叔孫,季孫三家,舉行家祭,祭畢撤饌之時,也命樂工唱【雍】之詩。先生說:『【雍】詩中說:「四方諸侯都來助祭,天子儀容,那樣穆穆地敬而美」,這在三家堂上唱來,有何意義呀!』 【論語譯註·八佾篇】仲孫、叔孫、季孫三家,當他們祭祀祖先時候,也用天子的禮,唱着雍這篇詩來撤除祭品。孔子說:『【雍】詩上有這樣的話「助祭的是諸侯,天子嚴肅靜穆地在那兒主祭。」這兩句話,用在三家祭祖的大廳上在意義上取它哪一點呢?』 理解思路 本章的理解要點有哪些? 一、本章與第一章主旨相同,批判三家卿大夫在一些禮法上僭越自己的分位。 二、古代卿大夫、諸侯與天子多同姓,甚至同祖,雖然是這樣,但禮法規定,只有天子能設公廟來祀奉先王,諸侯不能設公廟來祀奉先王,卿大夫不能設公廟來祀奉諸侯公。三家大夫,不但設公廟禮奉先王,而且憑藉祭祀先王的理由,在祭祀完撤饌時奏唱【雍】詩,這就是很嚴重的違反禮法、僭越分位的叛逆行為了。(據【禮記·郊特牲】) 三、不同等級的禮樂,本來就是按照具體等級的情況,分別制定的,當現在越級使用禮樂的時候,就會出現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的尷尬場景,以昭示這是違背禮法的。 中心思想 本章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 禮樂是用來奠定各級大夫及天子公侯的分位的,不可以僭越,否則就會出現禮樂與具體情況不吻合的尷尬場景。 思維啟發 那麼,本章能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一、為人處事應當恪守本分,凡事量力而為、實事求是。 二、不能本末倒置,要務本。分位是依據賢能來定的,而禮樂是依據分位來定的,可見賢能是本,禮樂是末;想要在分位上有所變動,必須增長賢能,分位變了,禮樂就會改進,不能本末倒置地通過改變禮樂來改變分位,那樣只會適得其反,陷自己於不義無德之地。 詞語注釋 ⑴三家者,三家,魯國當政的三卿,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某某者,指某某的某某,三家者指三家的家祭。 ⑵雍,也寫作『雝』,【詩經·周頌】的一篇。 ⑶相,去聲,音向xiàng,與宰相的相是同義,協助義,助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