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42|回覆: 1

[農家] 【氾勝之書】卷上詩解3區種法篇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5-26 20:1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氾勝之書】卷詩解3區種法篇
題文詩:湯有旱災,伊尹,區田之法,教民糞種,
負水澆稼.區田以糞,氣為美非,必良田諸,
山林近邑,高危傾阪,鄴城上皆,可為區田.
不耕旁地,庶盡地力.凡區種不,先治地便,
荒地為之,以畝為率,令一畝地,長十八丈,
廣四丈八,尺當橫,分十八丈,作十五町,
町間分為,十四道路,以通行人.道廣一尺,
五寸町廣,一尺五寸,長四丈八,尺橫鑒町,
作溝一尺,深亦一尺,積穰溝間,相去一尺.
嘗悉以一,尺地積穰,不相受而,令宏二尺,
地以積穰.種禾黍於,溝間夾溝,為兩行也,
去溝兩邊,各二寸半,中央相去,五寸旁行,
相去五寸.一溝,四十四株,一畝合萬,
五千七百,五十株種,禾麥令上,一寸土不,
可過一寸,亦不可令,減一寸土.區種麥令,
相去二寸,一行一溝,容五十二,株一畝凡,
四萬五千,五百五十,株麥上令,土厚二寸.
區種大豆,凡令相去,一尺一寸,一溝九株,
一畝共,六千四,百八十株.區種荏令,
相去三尺,胡麻相去,一尺區種,天旱常溉,
一畝,常收百斛.上農,區方深各,
六寸間相,去九寸也,一畝三千,七百區一,
日作千區,區種粟米,每二十粒,美糞一升,
合土和之,畝種二升,秋收區別,三升粟米,
畝收百斛.丁男長女,治十畝十,畝收千石,
歲食三十,六石,二十六年.中農,
區方七寸,深六寸,相去二尺,一畝,
二十七區,用種一升,收粟五十,一石一日,
作三百區.下農,區方九寸,深六寸,
相去二尺,一畝五百,六十七區,用種六升,
收二十八,石一日作,二百區地.區中草生,
茇之區間,草以劃之;若以鋤鋤,苗長不能,
耘之者以,鐮比地,刈其草矣.驗美田至,
十九石中,田十三石,薄田十石.精耕細作.
【原文】
4區種法篇  湯有旱災,伊尹作區田,教民糞種,負水澆稼。區田以糞氣為美,非必須良田也。諸山林近邑,高危傾阪,及鄴城上皆可為區田。區田不耕旁地,庶盡地力。
凡區種不先治地,便荒地為之,以畝為率,令一畝之地長十八丈,廣四丈八尺,當橫分十八丈,作十五町,町間分為十四道,以通行人。道廣一尺五寸,町皆廣一尺五寸,長四丈八尺,尺橫鑒町作溝,溝一尺,深亦一尺,積穰於溝間,相去亦一尺。嘗悉以一尺地積穰不相受,令宏二尺地以積穰。種禾黍於溝間,夾溝為兩行,去溝兩邊各二寸半,中央相去五寸,旁行相去亦五寸。一溝容四十四株,一畝合萬五千七百五十株,種禾麥,令上一寸土,不可令過一寸,亦不可令減一寸。凡區種麥,令相去二寸,一行一溝容五十二株,一畝凡四萬五千五百五十株,麥上令土厚二寸。
凡區種大豆,令相去一尺一寸,一溝容九株,一畝凡六千四百八十株。區種荏,令相去三尺,胡麻相去一尺。區種天旱常溉之,一畝常收百斛。
上農夫區方深各六寸,間相去九寸,一畝三千七百區,一日作千區,區種粟二十粒。美糞一升,合土和之,畝用種二升,秋收區別三升。粟畝收百斛。丁男長女治十畝,十畝收千石,歲食三十六石,支二十六年。
中農夫區方七寸,深六寸,相去二尺,一畝千二十七區,用種一升,收粟五十一石,一日作三百區。
下農夫區方九寸,深六寸,相去二尺,一畝五百六十七區,用種粟六升,收二十八石,一日作二百區。
區中草生茇之,區間草以劃劃之;若以鋤鋤,苗長不能耘之者,以句刂鐮比地刈其草矣。驗美田至十九石,中田十三石,薄田一十石。
【注釋】
1紫蘇(別名:桂荏、赤蘇.
2小米,北方通稱穀子。
3漢時,一尺大約21.35或23.75cm ;
文】
區田法
湯有旱災,伊尹創造區田,教民浸種,背水澆灌莊稼。
區田以糞氣為美,不是必須良田的。各陵墓附近城鎮高危傾坡和丘上,都可以被區田。
區田不耕種旁邊的土地,希望竭盡地力。
凡是區種,不先治地,就荒地做的。
以畝為標準,令一畝之地,長十八丈,寬四丈八尺;當橫分十八丈作十五町;町之間分十四道,通過人的行為,道寬一尺五寸;町都寬一丈五寸,長四丈八尺。尺直橫鑿町挖溝,溝一尺,深也是一尺。積土在溝裏,距離也是一個尺。曾經把一尺土地儲備土地,不接受,令弘作二尺地以積土。
禾黍莊稼在溝裏,夾溝為兩行,離開溝兩邊各有二寸半,中央相距五寸,橫排相距也五寸。一個溝容四十四株。一個百合一萬五千七百五十株。種莊稼,令上有一寸土地,不能讓超過一寸,也不可以讓減少大約一寸。
凡是區種麥,令相距二寸一行。一行容五十二株。一百共四萬五千五百五十株。麥上土令厚二寸。
凡是區種植大豆,令相距一尺二寸。一行容九株。一百共有六千四百八十株。
區種紫蘇,令相距三尺。
胡麻相距一尺。
區種,天旱常規灌溉的,一個老常收一百斛。
上農夫區,正在深各六寸,之間相距九寸。一畝有區。一天在干區。區種小米二十粒,美糞一升,與當地溫和的。畝用種二升。秋季收區別三升米,畝收一百斛。男子長女治十畝。十畝收千石。年食三十六石,支付二十六年。
發表於 2025-3-26 01:33 | 顯示全部樓層
【氾勝之書】區種法考釋

【氾勝之書】所載區田之法,實為漢代精耕農藝之典範。其法肇始於伊尹,乃應對旱災之智慧結晶。考其要義,約有數端:

其一,因地制宜。所謂"非必良田",於"高危傾阪"之地皆可施行,此與【齊民要術】"任地"之說相契。其制畝法以十八丈為長,四丈八尺為廣,分作十五町,町間設道,實為古代畎畝制度之精細化。

其二,精量密植。其株距規制極為精密:禾黍行距五寸,一畝萬五千七百五十株;麥行二寸,畝植四萬五千五百五十株;大豆株距一尺一寸,畝容六千四百八十株。此等密植之法,需配合"糞種"之術,即【周禮】所謂"土化之法"。

其三,分層管理。禾麥覆土"不可過一寸,亦不可減一寸",麥田覆土厚二寸,此與【呂氏春秋】"任地篇"所述"深耕疾耰"之理相通。其"積穰溝間"之法,尤見漢代已諳熟有機肥施用之道。

考區田之效,"天旱常溉,則一畝常收百斛",雖或有誇張,然其"上農之夫"作區三千七百,日作千區之記載,確見漢代農人"盡地力"之精神。此法融畎畝、糞種、灌溉於一體,實開後世代田法之先河,誠為吾國農學遺產之瑰寶。今人研習,猶可獲因地制宜之啟示。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