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古琴音樂的山水意境和人的精神】(【樂府新聲】1993年第3期) 『意境』是廣泛存在於我國傳統文學藝術中的一種獨一具特色的藝術現象。『意境』也是我國古典美學的一個重要範疇。表現山水意境的古琴曲在我國古琴音樂領域佔有着突出的地位。此類琴曲中所反映的『境』並不是對山水等自然景物作純客觀的描寫,而是經過古琴音樂家的藝術思維對山水進行提煉加工所塑造的藝術境界,其所體現的『意』,則是在山水境界中所蘊含的琴家的主觀精神和審美情趣。所謂山水意境,不但是人的主觀精神世界與客觀的自然世界的高度統一,而且是人的精神流貫其中並佔有主導地位。中國古琴音樂中『意』和『境」的統一,是中國古琴音樂家在表現虛實結合的『境』中,表現出造化自然山水那氣韻生動的圖景,並從中領悟出人生的哲理,更自然淳樸的人生態度和對藝術本質更新的理解.所表現出來的是人的精神。根據史料記載,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中國的古琴音樂中就出現了像『高山流水』這樣的描寫山水意境的作品。並從此開始,許多古琴音樂家都在創作中取其自然景色中的山水意境,用以抒懷,用以銘志,使古琴音樂形成了獨特的藝術精神和特徵。 從廣義上說,中國先秦時代的音樂,具有強烈的功利主義色彩。關於這一點,我們從『六樂』中可以看出,音樂與政治、宗教、祭祀等的關係是極為密切的。『樂』是『禮』的表現形式,是統治階級進行政治統治和政治教化的工具。音樂在這個時代中雖然也曾出現過『如火烈烈』的盛況,但其本質和功能卻未能得到全面的揭示。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奴隸制的解體和思想意識形態的變異為音樂從『禮樂』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奠定了基礎。一些古琴曲脫離了琴歌的形式而成為獨立的器樂曲,並從此開闢了中國器樂曲創作之先河。其中以『高山流水』為意境和題材的古琴曲的出現作為主要標誌。 在中國藝術的海洋中,文學、美術、音樂等都曾用山水意境作為創作的靈感和主題。文學、美術中的山水意境相對來說比較直觀,文學中的山水意境可從語言的表達中得到理解和體會;美術中的山水意境是在模仿自然中創造自然,並用其線條的流暢和顏色的濃淡來表現人的精神。音樂的形式不是直觀的,古琴音樂的山水意境也不是直接描寫自然。而是通過音樂家在『觀物』中『取象』,並在『俯仰往還,遠近取與』中『以跡會神,以志寄趣』,反映了人的精神。 在中國的藝術中,以山水作為創作題材並形成獨特風格的一般都首推文學和美術上的山水詩派和山水畫派。但實際上與山水詩與山水畫相比.我國古琴音樂中表現山水意境的作品卻出現得更為早些。【呂氏春秋】和【列子】等文獻上都記載了伯一牙與鍾子期的故事.其內容也早已為世人熟知。
我們從【呂氏春秋】和【列子】的記載乃至後世眾多的記載中可以看出,『高山流水』所取的是自然山水之『境』,所表現的是『士』的階層的那種『巍巍乎志在太山』和『湯湯乎志在流水』之『意』。儘管它出現於『禮崩樂壞』的時代,但通過樂曲所顯露出來的意境.我們能夠感覺到它所給人的完全是一種清新的感受。『縱縱錚錚、幽澗之寒流也;清清冷冷.松根之細流也;浩浩洋洋,江海之長流也;驚風驟雨,瀑布之飛流也』①,這是對【流水】的形容。透過那『縱縱錚錚』、『清清冷冷』、『浩浩洋洋』和『驚風驟雨』.我們所看到的是中國古代音樂家的自我意識和『形神兼備人化的物』③。不僅如此,它還可以向人們證明:早在兩干多年以前,我國就產生了用山水意境來抒發人們情懷的音樂創作,並且通過音樂實踐創造出了「,借景抒情』的創作原則和審美規律,在那把音樂作為『禮』的表現形式。把音樂作為宗教、祭祀和政治教化的工具的時代,古琴曲『高山流水』的出現,無疑是『士』的階層在音樂審美方面一種新的覺醒。『高山流水』的流風餘韻之所以能流傳干古而不衰,主要是由於它開闢了中國古琴音樂新的創作道路。使中國的器樂曲創作發生了實質的創作道路,使中國的器樂曲創作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這種開創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眾所周知,記載中的『高山流水』出現之前,或者說在同一時期,琴的演奏主要是『弦歌』的形式。在這樣一個器樂曲創作並不發達的時代,『高山流水』能擺脫歌辭和人物情節,並借用山水的意境來體現人的精神,實在是我國早期的古琴音樂家在文化精神上的自覺,其內在的意蘊和所包涵的哲理是十分豐富和深遠的。音樂雖然是流動的,中國古琴音樂的『山水意境』的開創,所表現出來的卻是『固態』和『流動』的有機統一。假如「」高山』是一個有生命的生靈的話,『流水』不正是它身上所流動的血液嗎?!『巍巍乎』和『湯湯乎』不正是這一時期人的精神的深刻體現又會是什麼呢? 綜觀中國古代古琴音樂發展的歷史,描寫山水意境的古琴曲大都出自文人士大夫這一階層之手。 文人士大夫(這裏姑且統稱為『士』)在中國歷史上所起的作用是目大的。儘管這一階層的『作用及其演變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現象,決不是任何單一觀點所能充分說明的。但無可爭辯的,文化和思想的傳承與創新自始至終都是「士」的中心任務』③。所以『士』的文化從某種義上來說構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的主體部分,其在古琴音樂上的傳承與創新,也反映和代表了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發展的脈搏和高度。 眾所周知,從孔子開始.中國的『士』便以『道』為己任,他們憂國憂民,並用各種文化的方式把這種思想感情表達出來。在春秋戰國時代,儘管當對的齊國曾出現過『其民無不吹竿、鼓瑟、擊築、彈琴』的音樂普及與繁榮的局面,但據後世的記載,琴這一古老的中國樂器的演奏,基本上局限在」「士』這一階層。從我們所能見到的『山水意境』的作品中,是可以看出『士』的階層從優國憂民的立場和角度出發,進行了改變客體與主體兩方面的努力。當對客體方面的努力不成功時,他們便在自己的主觀方面進行努力,這方面的努力更多的則表現在過山林隱逸的生活、注重修養和借山水景色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方面:『每山居深靜,林木扶蘇.清風入弦,絕去炎囂,虛徐其韻,所出皆至音,所得皆真趣』④,這是種何等寧靜的生活態度。這種態度在自己的生命與自然山水的生命間尋找一種和諧。可以說是「智者樂山.仁者樂水『的極致,這種和諧與極致就是對音樂藝術精神的新發現。『故彈【高山】則得其逸致,鼓【秋水】則得其幽思』。中國古琴音樂的山水意境就是在這種通過山水之境達到領悟人生哲理.並在對藝術本質新的理解中形成的。
但這種結論恐怕是不全面的。事實上由孔子傳承並發展的『為人生而藝術』的音樂美學思想與莊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音樂美學思想相結合,所形成中國音樂精神才是真正的中國藝術精神。孔子的音樂美學思想,是以音樂藝術為人生修養之資,並把它作為人格完成的境界;而莊子的音樂美學思想,體現在音樂藝術上更多的則是藝術化的人生。儒、道音樂美學思想在長期的歷史中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並在統一中發展。在中國古琴音樂的山水意境中,這兩種音樂精神盡融其中。從表面上看,山水意境是『清淡』思想的反映,但透過『清淡』的薄紗,我們可以看出古琴音樂的山水意境所表現的是人的精神的自由,所以人生的意義在其中比起「」山水之境』則又顯得至關重要。這實際上又是『美』和『善』的有機融合。這種有機的融合,使山水意境的古琴音樂出現了「樂中有畫,畫中有樂』,並使人的精神和思想在其中得到了融匯貫通,加上富有線條性的旋律在其中作穿針引線,所以使得這流暢起伏的樂者流動出現了『巍巍乎』和『湯湯乎』的形象。『巍巍乎若太山』和『湯湯乎若流水』不僅給了古琴音樂家以豐富的想像力,同時也為他們的創作提供了更大的思維空間和潛在的制約。這種潛在的制約,強化了古琴音樂生命的活力,而其思維空間則把人的觀念和理想表達了出來。 與山水詩與山水畫一樣,古琴音樂的山水意境和所反映出來的人的精神在某種意義上也同樣可以彌補『士』的階層的仕宦生活與山水情調之間的矛盾,山水意境更能體現出『士』的『簡約玄澹、超然絕俗的哲學美』對『士』的階層所引起的則是;『吾愛此情,不求不爭;吾愛此味,如雪如冰;吾愛此響,松之風而竹之雨。澗之滴而波之濤也」。在這裏,人與山水之間的親密關係和政治上不得志的自我超脫融合在一起,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這是音樂藝術價值的『社會化』的一種『淺化』。但人的主體性與人的精神在其中還是佔主導地位的。它之所以佔主導地位,是因為這種山水意境的音樂賦予了人格和人的精神。從這個方面來看,在音樂藝術價值『社會化』『淺化』的同時,它又使音樂藝術的影響得到了擴大。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音樂的歷史發展,音樂對人生、對社會的意義,並不是完全順乎了人生和社會現實的要求而發展的,有時是逆着這種要求而發展。山水意境的古琴曲在春秋戰國時的出現,實際上就是逆着『禮』的束縛而發展的。從實質上講,這種音樂的逆向發展則能使人的精神、社會的傾向得到某種修養和淨化.其進步意義又在於它從一個側面保持了社會發展中的均衡,維持了人的生命活力和社會的活力。追蹤這種音樂逆向發展的足跡,我們不僅可以看出音樂家所獨有的個性和特色,同時也能從中看出每一時期給音樂家所留下的歷史痕跡和他們創作之潮的漲落情況。 歷史發展的不平衡和人生道路的坎坷,使山水這一人們所熟悉和喜愛的自然對象成為音樂家描寫的題材,這主要是因為煙霞之表和溪山之巔的奇崛神秀能給人以美的觀照.能使人在觀照中『靠感情進行思考;靠想像力而與身外的自然萬物同化』。並用全部的心理去擁抱自然,使之無法把感情和思想區分開來。這種『創造來自生命的某一層次,這一層次是清醒時的理性從來也不能完全進入的』。正是有了這樣一種美的觀照,才能使音樂家通過『以形寫神』而達到『氣韻生動』的目的。在這裏,『氣』是人的思想感情,是人所要表達的思想境界;而『韻』則是指人在其中的品味和藝術上的高度。二者的有機結合和統一,便是主體和客體的相互融合和統一。這種統一的極致,使山水意境的音樂本體和人的精神達到了比『傳神』更為深遠的高度。雖然古琴音樂的山水意境與山水詩、山水畫相比,其藝術形象更為抽象,但它沒有畫面的限制,可以儘可能的用其旋律的流動和時空優勢去描寫山川溪水的雄偉和秀麗,去抒發人被長期壓抑的胸懷。中國的山水畫大都是一種表現力感的剛性之美,而古琴音樂的山水意境則從『氣韻生動』中表現出了一種比山水畫更為廣大深遠的氣勢,把人的那種超越世俗的精神用無形的聲音流動的形式表現出來;同是線的藝術,中國山水畫用線條(更多的是骨法用筆)的流動飄逸把山水的氣勢表現出來;而古琴音樂則用它那高低起伏的旋律流動和豐富的演奏技巧並通過對山水的模擬把人的風姿神貌表達出來。二者之間既有相象之處,但又有所不同。所不同的是,古琴音樂用的是含蓄的比喻手法,靠的是人對自然景物的聯想,『與山相瑛發,而巍巍影視;與水相涵濡,而洋洋徜幌;暑可變也,虛堂疑雪;寒可回也.草閣流春』①這裏形容的絕不僅僅是弦外之音,意外之意,所反映出來的更多的是自然的造化,是中國古琴音樂家對宇宙、歷史和人生的深刻感受,是人的精神。其深刻的意境是其它藝術無法比擬的。 一琴一茶一丈天 一棋一書一寸地 琴懷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