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棟,字易罡,山西祁縣人,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秘書長、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其著作【圖·像思維——對人、自然、社會和諧共融觀的整體感悟】一書,2004年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該書以充滿靈性而神韻的108個圖、像與文字,表達了他對人、自然、社會和諧共融關係的整體感悟。圖·像思維理論(易·像學說)榮獲2005年美國加州、內華達州政府獎。2006年獲得國際設計與流程科學學會(SDPS)『世界創新大會』喬治·科茲梅茨基獎,以表彰其在跨學科、跨部門、跨行業的思維創新所做出的貢獻,2008年獲得該會院士稱號。日前, 漢字網責任編輯徐蘊峯在京與張先生就知識時代通過 『圖·像思維』學習漢字,特別是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對學漢字的啟示進行了對話。
茲摘要錄之,以饗讀者。
(徐蘊峯,以下簡稱『徐』; 張學棟,以下簡稱『張』。) 一、『圖·像思維』與漢字源流簡說 張:【圖·像思維】又名『心靈風水學』,108個圖·像和108個文字,每個字又形成4字三解,比如:第一個圖·像為『勢呈態生』,可以三解,曰:①『勢呈態生』;②『勢』者『呈態生』也;③『態生勢呈』。其餘108個圖·像依此類推。目前,【圖·像思維與佛學】(易罡、智宣著)、【圖·像思維道學】(易罡、梓寧著)、【圖·像思維與哲學】(易罡、嚴放着)、【圖·像思維文學】(易罡、阿東著)、【圖·像思維與水】(易罡、國嶺著)、【圖·像思維與人生】(易罡、劉堅著),己由中國文史出版社陸續出版。簡言之,圖·像思維講的是對人、自然、社會和諧共融『關係』的整體感悟。 徐:據我了解到,您在2005年頒獎會上的頒獎感言中談到:『易·像—認識世界的新視角』,『對宇宙和人生奧秘的探索是人類共有的特性,用圖·像進行思維是我們認識外部世界與自身的必然選擇。由此,人們可以在物質、心靈與理性等多個層面溝通和交融。回顧過去幾十年,我有幸透過殷墟的甲骨文字,感受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子仰觀蒼穹、俯察大地的智慧與博大;在修讀【易經】、【道德經】和【金剛經】的日日夜夜,東方先知們對宇宙人生的真知灼見,無時無刻不在啟迪着我的悟性;華夏大地渾厚奇絕、博大精深的山水人文,涵養孕育心物交融、凝鍊積澱聚合升華,進而生成108個圖·像。圖·像可使過去、現在、將來融會,可將心靈與歷史、文化貫通,把宇宙與心聚合在同一個時空下,實現對人與自然、社會和諧共融觀的整體感悟』,那麼,我們可不可以把圖·像思維(易·像學說),稱之為現代易學呢? 張:簡而言之,易者,變化也;易學者,變化及其規律之學也。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人們對『易』的研究,就象『易』本身一樣,生生不息,隨研究層次不同、視角不同,研究者境界不同、心量不同而有差別。從這個意義上講,圖·像思維,也可以稱之為現代易學之一吧。 徐:我們都知道,漢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經過了六千多年的演變 ,其流程可以簡略歸納為五個階段:聲、形、象、數、理。古代,人類從本能的『哭聲、笑聲、鳥鳴、蟲叫、獸吼、風聲、雷聲、雨聲……』慢慢生成語音的進化。遠古狩獵,為了不至於迷失道路,可能在岩石上或樹幹上做一些標記。人類在狩獵時,也注意觀察野獸的足跡,以辨別出野獸的特性。另外,人類也可能出於對神秘大自然的崇拜或對美的事物的追求,在岩洞壁上,畫上『日、月、人、山、木、屮、動物、祖先……』等圖象,那麼,『圖·像思維』對知識時代學習漢字有何意義? 張:倉頡依類象形,故謂之文。【說文解字】中,『黃帝的史官倉頡看見鳥獸的腳印,明白可以用形來區分事理,開始創造文字。』『日、月』等屬於象形文字,是造字的基本部件。這些基本部件相互組合,產生各種各樣的『象』,創造出更多的字,漢字用不同的圖象來表示各種各樣的意思。用『圖·像思維』是創造漢字和【易】說理預事的主要方法。簡單的圖·像和初步字還可以進行更高層次的創意組合,產生用於表示各種複雜事物、各種意念的諸多文字。『數』向易符方向演變,逐漸從文字中分離,形成八卦,並在歷史上的夏、商、周時期形成【易經】(【連山】、【歸藏】、【周易】)。 徐:基於東方文化的創立圖·像思維學說,可以看作與古代智慧與現代思維的一種心靈與理念的『對接』。同時,也是一種對漢字『聲、形、象、數、理』發展歷程新的表達方式的某種探索,人們能解此中奧妙嗎? 張:事實上,就像倉頡造字一樣,圖·像思維不過是把存形於天地之間的萬有,回歸到肇始一念間罷了。在今天看來,圖·像思維既是思維的覺醒,又是思維的回歸。以圖·像思維看,中國傳統造字思維的本質特徵,乃是人的心靈與自然·人·社會的和諧。由此,知識時代『圖·像思維』學漢字,必然會融會貫通,勢如破竹。 二、覺醒與回歸:知識時代『圖·像思維』學習漢字 徐:圖·像思維來源於對天地山水、對大好河山及其博大精深文化『基因』的整體把握,源於對宇宙和人生奧秘的不斷探索,古老的東方智慧給你以無限的啟迪。我注意西方人的視角評述圖·像思維道『我們發現由張學棟先生創立的圖·像思維(易·像學說)以獨具東方神韻的108個圖·像和簡約的文字,把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共融關係,形象地展示出來,這種開創性的整體感悟式的思維方法,正引起多個領域研究者們的極大興趣』。他們認為:『108個圖·像與文字,整體感悟宇宙與人的奧秘』,你以為其評價如何?圖·像思維(易·像學說)對知識時代學漢字的啟迪意義是什麼? 張:西方學者對圖·像思維(易·像學說)的某種認可,是對我們中國文化的某種認同,是對蓬勃發展的一個東方大國文化的認同,因此,外國人對中國學者在人文與藝術方面的創新成果很感興趣,高度關注,學漢字僅僅是一種體現方式。其實,今天學習漢字,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最好具備三個方面的基礎:① 熱愛生活。有對宇宙、人生不懈探索的精神。一個學漢字的人,就是一個探索者;② 對傳統文化的尊崇。力求整體把握。深入感悟孕藏於中國古老建築與園林、山水與城市中的虛實、圖像、色空、陰陽關係。吾以為『虛即實,實即虛,亦虛亦實,即虛即實。色即空,空即色,亦色亦空,即空即色。圖即像,像即圖,亦圖亦像,即圖即像。陰即陽,陽即陰,亦陰亦陽,即陰即陽。』(見 易罡、智宣著【圖·像思維與佛學】序)。③ 對天地日月、山川草木有感應。圖·像思維的三大要素用道學裏的思想概括就是『恍惚兮明明,吐吶兮白白。道至玄至明、至奧至白,沖太上而貫八極,盈虛空而福萬物。』(易罡、梓寧著【圖·像思維與道學】) 徐:學習漢字,怎麼才能運用圖·像思維,人們怎麼才能具備圖思維、像思維的能力呢? 張:漢字不僅僅是線條藝術,而且漢字本身蘊含着能量和神韻,漢字的點劃之間自然展現出書寫者的境界和修為。無論是毛筆、鋼筆、鉛筆……,無論表達什麼內容漢字都客觀的表徵着書寫者的心量、修養。因此,用『圖·像思維』學漢字時,必須不斷增進四種素養,即『縱情於山水,感天地之靈動;暢意于田林,會日月之精華;舒心於草花,通星辰之微妙;貯心於魚蟲,達土木之神化。』(易罡、阿冬著【圖·像思維與文學】)。圖·像思維要求學習漢字時要極端嚴謹,在細微末處下大工夫。即『感於芥末,微其微;懷於巒尖,攬其攬;藏於蟻穴,渺其渺。』(易罡、梓寧著【圖·像思維與道學】序) 徐:圖·像思維在整體、宏觀、中觀、微觀方面對學習漢字提出很高要求,現實中能夠很好地實際運用嗎? 張:圖·像思維講的是一種新方法,通過『觀變知化,觀化知動;觀動知靜,觀靜知心。勢山呈水,勢水呈金;勢金呈器,勢器呈形。心形相照,相悖相生;形心相應,相與相共』(易罡、嚴放着【圖·像思維與哲學】序)感悟中國傳統建築的真諦,力求物我同一,達到『領五台之靈穎兮駐文殊,處峨嵋之偉慧兮頤普賢,安九華之敦禎兮雍地藏,妙普陀之曠闊兮融觀音』的境界。 中國文化中,儒道佛的思想博大精深,一個人學習漢字的修養至少有三個層次:① 物的層次。就是對象物、體量、尺度、形式的把握力,這是對學習漢字『功底』的基本要求;② 事的層次。隱藏在一個個漢字背後,其實是人與社會的倫理的、美學的、經濟等關係的把握;③ 理的層次。學習漢字的人心量和境界不同,反映在成果上的意涵和風貌必然不同。那麼,寬闊的心境,廣博的知識和超強的創造力來自何處? 楚人的跨越式思維,『離騷』式的思維,對今天的學習漢字很有借鑑意義——『借巴山之霧靄兮籠嶗山,領壺口之巨浪兮澤九華,換崑崙之偉軀兮擋狂飆,取西域之美玉兮雕宇宙,經北國之廣漠兮濟天涯。所欲隨心逝,欲所離靈在。怡情感物,乃真本性也。』(易罡、阿冬著【圖·像思維與文學】序) 徐:真是學習漢字無止境、追求目標有層次;學習漢字無定勢、身心和諧有境界。 張:的確如此! 三、從中華傳統文化角度看『圖·像思維』學習漢字 徐:一談起中華傳統文化,必然會講到『漢字』,從『圖·像思維角』度,怎麼看『漢字』承載的文化? 張:粗略地講,自古到今人們對宇宙、人本身的理解,對人、自然和社會關係的理解各不相同,傳統意義上『漢字』承載文化的手段與方法千姿百態。從『圖·像思維』角度,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形宗』。主要從漢字字體空間為觀察角度,核心是字的結構,字展示出的『脈(龍脈)』,『穴(吉、凶)』,鄉村裏有一個所謂『解字先生』,大致活動和考察空間尺度不超過方圓數十裏,工具是羅盤,一般萬人中有幾位,解決的大都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一般性問題,常被故弄玄虛; 第二類是『數宗』。主要以時間為觀察要素,核心理念主要是運用『易經』及【奇門遁甲】之術,研究漢字與字間的關係與氣韻,大致活動和考察空間尺度方圓數百裏,一般十幾萬人中有幾位,主要諮詢解決古代縣域內的禮儀、水利、營建等公共問題,比如何時動祭祀、興水動土、或大動、中動、小動等; 第三類是『氣宗』,此類時空並重,心物並運,核心理念是注重對漢字篇章的整體把握、整體感悟,大致活動和考察空間尺度方圓數千裏,一般百萬人中有幾位。『物、事、理』中的層次與境界、『勢、場、道』中的關係與網絡,『靈、態、恆』中的互補與和諧,構成了氣宗的要義。 徐:學習漢字方法豐富而龐雜、民間『解字先生』玄玄乎乎,觀點良莠不齊,方式、手段各自為政,大多言傳心授,加之迷信誤人,必須正本清源、科學疏理。您的『圖·像思維』作為一種新的認識角度,值得鼓勵。一定會使今天不同層次學習漢字的人受益,那麼,我們怎樣修學呢? 張:其實傳統學習漢字不僅需要就字學字,更重要的是學會觀字,漢字具有以形顯神,以靈勢真,擬天地、人文、山水於心,練情達理、練理達勢、練勢達功、練功達力、練力契道。故,善學習字者,以形取勢、以力應埸、以態顯道,漢字乃神器,樂者喜之,觀者會之,識者化之。首先需要修『眼力』,學會觀察自然、了解社會和自身,其次,再修『心性』,靠智慧和知識積澱升華,培養心靈對物與人的感應能力,進而學會感受人與自然、社會的多層次複雜關係。最後,修『神妙』,靠對人、自然、社會和諧共融關係的整體感悟、整體把握,最後達到圖像思維,直達心物交融,實現真正的圖·像思維學漢字,自然達到『取諸物則隨性而率真,感萬幻則順理而茲明』。 從這個意義上講,『形宗』、『數宗』和『氣宗』,是圖·像思維學習漢字的不同層次、不同境界。因此,在知識時代的今天,圖·像思維作為一種思維方法,人人皆可研修,人人皆可追求,把對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共融的整體感悟,融匯於日常漢字學習之中,融匯於漢字交流環境之中。 徐:您在【圖·像思維與哲學】序言中說,從『勢』到『升』一百又八圖·像,惜惜相珍,恭儉而禮齊,依依相媲,溫文而雅致。 【圖·像思維】後記中說『百年春來早,沉積數十載;一朝得穎悟,盡在圖像中。遂呈一百單八像於腦海,應一百單八字於心田,手神相通,形意比合,一氣呵成!天地有道,大象無形。樂者喜之、善者化之、慧者悟之。對圖像的整體感悟,需在融合中超越、共生中揚棄、聚合中升華。』我認為,如果學習漢字時,能夠達到時時『從理而順念,承物而秉真』,處處『接事而弼中、應埸而凸顯』。那麼,他一定會『噹噹在在,漾古今賢良;虛虛實實,盪前後能士』的。您認同我的觀點嗎? 張:說到底,如果通過學習漢字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感受到古人『融人情、事理、智慧於形,匯變化、靈動、穎悟於器,應化呈形、或東或西、或南或北、或上或下,外取於象、內斂於形,轉而為圖、因勢呈像』的心靈升華歷程,達到運即靈、靈即順、順即通。『圖·像思維』學習漢字,可以跨越時空,八極因應、視通萬裏、包舉宏纖、綜觀宇內,必能朴中見實、實中見力、力以應勢、憑勢顯道,進入『存形於人眾間而不華、顯勢於社會中而不凸』的漢字學習較高層次。能夠更好地體現人、自然、社會的和諧共融。在學習推廣漢字文化中,我們要不斷超越,不斷創新思維,在融合中提升,在共生中發展,走向與中華文化復興匹配的漢字學習新輝煌。 一句話,學漢字將實現從『觀景感物』到『觀象知心』的轉型,知識時代學漢字追求的是對自然、社會和自身的整體感悟,有利於人與人、人與物、心與心、心與物交融互滲,在心物交融中,在物我兩忘中,體驗漢字的美妙、奧妙。願未來不同性別、不同層次、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以及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漢字學習者,共同關注漢字、體驗漢字、熱愛漢字,享受體驗學習漢字帶給我們的身心康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