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考古網
摘要:巴蜀考古是中國考古學的一部分,20世紀中葉以來巴蜀地區有許多重要的考古發現,學者們曾嘗試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巴蜀地區的地史與文化,將考古材料與文獻材料、人類學材料、民族學材料相結合,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林向先生長期致力於以田野考古爲基礎探索古蜀歷史,其著作便反映了他的研究心路歷程與學術脈絡。本文對此作了深入的介紹與評述。
關鍵詞:巴蜀考古;蜀文化;童心求真集
一
巴蜀地區的考古可追溯到20世紀前期。1914年,華西協和大學成立了中國大學中最早的古物博物館(今四川大學博物館之前身)。1929年(一說爲1931年)在四川廣漢月亮灣出土了一批玉石器,華西大學博物館葛維漢、林名均即組織了月亮灣的發掘,這是三星堆遺址發掘與研究的開端。華西大學博物館同時還對邛窯、琉璃廠窯、江口崖墓進行考古發掘,並開展民族調查。其後,在馮漢驥先生領導下,四川大學史學系在巴蜀地區做了許多開創性工作,先後進行了汶川石棺葬和前蜀王建墓發掘、四川文物調查、川西大石遺蹟調查、岷江上遊民族調查等。20世紀40年代,中央研究院等學術機構南遷宜賓李莊,一些考古工作也得以在四川地區開展,如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國立中央博物院和中國營造學社聯合組成的『川康古蹟考察團』,於1941年考察、發掘了四川彭山崖墓,於1942年發掘了附近的牧馬山漢墓群。而緣於成都白馬寺出土的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青銅器,學術界於40年代提出了『巴蜀文化』的概念。
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巴蜀地區有許多重要的考古發現,除三星堆遺址外,數其重要者有新繁水觀音遺址、彭縣竹瓦街窖藏銅器、涪陵小田溪戰國墓、巴縣冬筍壩和昭化寶輪院的船棺葬、成都羊子山土台遺址和172號墓、成都百花潭10號墓、新都戰國墓、岷江上游的石棺墓、西昌地區的大石墓等。80年代中期後,以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遺址器物坑、十二橋遺址、金沙遺址、成都商業街船棺葬等爲代表的重大考古發現,引發了學術界對巴蜀考古的更大關注。
今天我們都認爲巴蜀考古是中國考古學的一部分,巴蜀地區的古代文明最終匯聚成爲中華古代文明。除此共識外,我認爲還可以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待巴蜀考古的價值與意義。
如果將巴蜀考古與中原考古相對比,我們不難看出,一個遺址或一個區域的考古材料是否存在某種能與我們現有知識體系有效聯接的『背景』--即文字和文字書寫的文獻,這將會使考古發現的結果有所不同。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最早在中原發掘的安陽殷墟即是一個有『背景』的遺址。殷墟出土了甲骨文,它記載有殷商王朝的世系和重大事件,形成了中原以文字記錄歷史的傳統。具有了文獻『背景』的中原地區的考古材料顯然具有某種優勢,在此『背景』之下,考古學家可以有計劃地進行學術目的明確的主動發掘,並對考古材料形成更爲清晰的認識。1928年的殷墟發掘被視爲中國考古學的開多維視野中的巴蜀考古……
全文閱讀下載
(原文發表在【四川文物】2010年第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