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爲政】第十三章: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現代漢語 本章用現代漢語怎麼理解呢? 子貢問君子的言論與行踐,孔子說,『先去行踐事物,並融通事物的道義、義理,其後,建立於行踐事物的基礎上,所創新的言論認知,才能依從事物的事實發表出來。』 【論語新解·爲政篇】子貢問如何才是一君子?先生說:『君子做事在說話前,然後才照他做的說。』 【論語譯註·爲政篇】子貢問怎樣才能做一個君子。孔子道:『對於你要說的話,先實行了,再說出來這就夠說是一個君子了。』 理解思路 本章的理解要點有哪些? 一、本章的『言』『行』理解爲言論與行踐,而不止是平常的『說話』『行動』,是因爲本章主旨是繼續論述君子要以德行教化人民(爲政以德)。而德行,在前幾章中已經論述過,是指融通了事物道義,達到和諧狀態的行踐。先王制定禮法,立言立德以教化人民,就是自己先去行踐,再總結德行,以立言的方式立於世上,給人民去遵行。 二、至於平常的『說話』『行動』,是沒有先後之分的。【論語·里仁】第二十三章: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禮·緇衣】說:『子曰,「言,從而行之,則言不可飾也;行,從而言之,則行不可飾也。」』就是說,君子不會先說後做,也不會先做後說,而是少說多做,因爲都有無法相互圓通的時候。 中心思想 本章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 君子要立言立德以教化他人,必須先行踐,並通達事物的道義,再總結成言論學說。 思維啟發 那麼,本章能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一、不能輕易地立言,避免錯誤的言論認知,誤己誤人。 二、要立德,必須先行踐,並通達事物的道義,使行踐的過程達到和諧的狀態(表現爲禮節)。 詞語注釋 ⑴言,立言,言論。 ⑵行,行踐,實踐,爲人處事的概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