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57|回覆: 1

[儒家學說] 【袁子正書】卷11治亂詩解1有民國貧君子傷道小人傷行民富國強務農富國八政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9-25 21:2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治國之要,一食二兵,三信三者,國之急務,
存亡之機,明主所重.民之所惡,者莫如死,
豈獨百姓,之心然雖,堯舜亦然.倘若民困,
衣食將死,亡而望其,奉法從教,不可得也.
唯君子而,後能固窮.是故有國,而不務食,
是責天下,之人而爲,君子之行.伯夷餓死,
於首陽山,傷人性也;管仲分財,自取其多,
傷道義也.夫有伯夷,之節故可,不食而死;
有管仲之,才故可以,不讓而取.然而常人,
死不如生,爭不如讓,故有民而,國貧者則,
君子傷道,小人傷行.君子傷道,則教化虧;
小人傷行,則奸偽起.民者君之,所求用也,
民富則君,所求盡得,民貧則君,所求盡失.
用而不得,則無強兵.求而皆失,故無興國.
明主知爲,國之不可,以不富故,率民於農.
富國八政:一曰儉以,足用二曰,時以生利,
三曰貴農,賤商四曰,常民之業,五曰出入,
有度六曰,以貨均財,七抑談說,之士八曰,
塞朋黨門.儉則能廣,時則農修,貴農谷重,
賤商貨輕,有常民一,有度不散,貨布均平,
則併兼塞,抑談說士,則民不淫,塞朋黨門,
天下歸本.知此雖小,必王不知,雖大必亡.

卷十一 治亂

題解
本篇節錄內容主要講了三點:
一是治國必先富民,富民必須重農,如此才能使天下歸本;
二:是賞罰必公,不論親疏,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如此才能令行禁止;
三是禮法並用,以禮治君子則君子知勸,以法治小人則小人知懼,如此才能導民向善。
治國之要有三:一曰食,二曰兵,三曰信。三者國之急務急務:緊要的任務,存亡之機,明主之所重也。民之所惡者莫如死,豈獨百姓之心然,雖堯舜亦然。民困衣食,將死亡,而望其奉法從教,不可得也。夫唯君子而後能固窮固窮:固守貧窮不變氣節。故有國而不務食,是責天下之人而爲君子之行也。伯夷伯夷:殷末周初著名高士,因不食周粟而餓死於首陽山餓死於首陽之山,傷傷:損傷性也;管仲分財管仲分財:【史記-管仲列傳】載:『管仲日:「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爲貪,知我貧也」』自取多,傷義也。夫有伯夷之節,故可以不食而死;有管仲之才,故可以不讓而取。然死不如生,爭不如讓,故有民而國貧者,則君子傷道道:道義,小人小人:平民百姓傷行行:品行矣。君子傷道則教虧,小人傷行則奸起。夫民者君之所求用也,民富則所求盡得,民貧則所求盡失。用而不得,故無強兵。求而皆失,故無興國。明主知爲國之不可以不富也,故率民於農。
譯文治國的關鍵有三點:一是吃飯,二是軍隊,三是信用。這三者是國家的要務、存亡的關鍵,是英明君主所重視的事。百姓所厭惡的莫過於死亡,豈只是百姓是這樣,就連堯舜也是這樣。百姓衣食睏乏,將要死了,還希望他們能遵守法律服從教化,是做不到的。只有君子能固守貧窮,所以治理國家而不爲百姓謀衣食,就是責求天下人都要具有君子的品行啊。伯夷餓死在首陽山上,那是有傷人性的行爲。管仲在分財時自己多拿,那是有損於道義的做法。有伯夷那樣的氣節,才可以不吃飯餓死。有管仲那樣的才能,才可以不用謙讓而多取錢財。但是死了不如活著,競爭不如謙讓。所以擁有民眾而國家貧困,君子就會損傷道義而去謀利,百姓就會損傷品行而去犯罪。君子損傷道義,教化就會虧缺;百姓損傷品行,就會欺詐四起。百姓,是君主要求滿足自己用度的對象。百姓富庶,君主所要求的都能滿足;百姓貧窮,君主所要求的都會落空。想役使卻辦不到,所以就沒有強大的軍隊。所求都落空,所以國家無法興旺。明主知道治理國家不能不使百姓富裕,所以率領百姓發展農業。
富國有八政:一曰儉以足用,二曰時以生利,三曰貴農賤商,四曰常民之業,五曰出入有度,六曰以貨均財,七曰抑談說之士,八曰塞朋黨朋黨:因利結成的黨羽之門。夫儉則能廣,時則農修,貴農則谷重,賤商則貨輕,有常則民一一:專心,有度則不散,貨布則併兼併兼:兼併塞,抑談說之士則百姓不淫淫:沉迷、放縱,塞朋黨之門,則天下歸本。知此八者,國雖小必王,不知此八者,國雖大必亡。
譯文富國的政策有八項:一是生活節儉只求滿足基本用度,二是根據時節安排農事,三是重農抑商,四是使百姓有穩定職業,五是收支有度,六是以貨幣調節財富,七是抑制好空談的人,八是堵塞交結朋黨之門。節儉就會擴充積蓄,按照時節勞作就會農業保收,重視農業糧食就會增加,抑制商人就會使貨物價格平抑,有固定職業百姓就會專-不二,開支有度就會使財富不散,財富平均就會抑制兼併發生,摒棄空談的人就會使百姓不迷惑混亂,堵塞朋黨之門則天下就會歸順君主。懂得這八者,國家雖小,必定能稱王。不懂這八者,國家雖大,最後必定滅亡。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23-11-27 09:5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治吏以德,故公義得以主持;治民以法,故公利得以主持。
公義在,則民從而遵道;公利在,則民安而無爭。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