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50|回復: 0

[儒家代表人物] 余觉中:孔子生日考简述

[複製鏈接]
余觉中 發表於 2022-10-13 09: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孔子生日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所据的原始资料不同,或考证的角度不同,也与春秋时列国历法不规范有关。我们今天如要确定孔子的生日,首先要涉及原始资料的取舍问题,是尊经还是尊史?如尊经,我们取【春秋】经传的记载,则孔子生年为鲁襄公二十一年,即西元前552年,而不是【史记】记载的鲁襄公二十二年,即西元前551年。

但孔子出生的月日【谷梁传】记的是十月庚子,【公羊传】记的是十一月庚子,该如何取舍?

从历史来看,汉代的经师皆取【谷梁】,认孔子出生于八月廿一日。唐陆德明说【公羊传】有两种传本,其中一种与【谷梁传】同,并无『十有一月』四字。清代大学者江永认为:『经书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则庚子者,十月二十一日也,【公羊】谓十一月庚子则误矣。』十月如有庚子日,十一月自然不可能有。自司马迁【史记】出,晋代以后关于孔子生日先儒已明显分为两大派,一主【史记】的年配上【谷梁】的月日因【史记】只记生年,未记月日,作鲁襄公二十二年八月廿七日格里历西元前551年9月28日;一主【春秋谷梁传】,作鲁襄公二十一年八月廿一日儒略历西元前552年10月9日。两派均有不少大儒认同,可谓势均力敌,但先儒似未有人将九月廿一日作为孔子生日的。

对【春秋】经传记事有相差一月这一现象,先儒早已注意到。一般认为【春秋】用周历记事,春秋后期周王朝未能统一颁历,各国遂自行推历,【春秋】则用鲁历记事。此时周历名存实亡,故鲁历亦即周历,但鲁国与卫国因置闰或合朔不同,两者有时会有一月之差,先儒对此有充分论证,因子夏是卫国人,故子夏或其门人依卫历记作十一月庚子是很有可能的。认为【春秋】用新旧两种鲁历交替记事,既欠合情理,又乏史料依据,只能是一种假说,有待进一步考证。认为【春秋】同时既用周历又用鲁历两套历法记事,也有待进一步查考。

从历史看,【春秋谷梁传】的记载既全面年月日俱全,又最早否则汉儒就不会一致认同【谷梁传】了,也最少受到质疑质疑【史记】的最多,何况【史记】记载的信息又不全,质疑【公羊传】的也颇有力,因此认同【谷梁传】八月廿一日的记载我至少觉得是最少有争议的选择,何况还有汉儒普遍信奉的历史依据。

现在借助天文学的研究成果来求证孔子生日也是一条路子。如果抛开历史现实,用天文历法进行理想的逆推,若依【春秋】经传,则可得出孔子生于儒略历西元前552年10月9日或格里历西元前552年10月3日,查天文日历或张培瑜先生的【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一书的春秋朔闰表,可知此日为夏历九月廿一日。为何现代天文历法的计算结果会跟【谷梁传】的记载相差一个月呢?原因是现代天文历法表并不是完全根据当时的历史现实编的,因为当时的各国历法置闰与合朔并不规范统一,致使天文历法表很难如实反映出来。但这理想逆推的结果倒跟【公羊传】的记载合上了,因此若据此认为只有【公羊传】的记载才是正确的,也是不合事实的。不过如果在【谷梁传】与【史记】两种记载之间实在难以抉择时,站在理想的天文历法角度将之定为九月廿一日也未尝不是一个也能立得住脚的选择。

黄帝四七一七年庚子岁五月二十六日
2020年7月16日
许佬 發表於 2025-4-7 16:48 | 顯示全部樓層
余觉中先生《孔子生日考简述》一文,对孔子诞辰争议的源流与症结作了清晰梳理,诚为有功于圣学之论。今就文中要点略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经史之辨与历法本源
先生所提"尊经抑或尊史"实为关键。汉代经师取《谷梁》而舍《公羊》,非仅因文本差异,实因《谷梁》承自子夏嫡传,而子夏亲炙孔子之门。江永《群经补义》考"十月庚辰朔"与日食记录相合,更证《谷梁》记载之可信。值得注意的是,鲁卫历法差异造成的月差现象,恰说明先秦史料保存了原始历法特征,反观《史记》成书时已历秦火,其历法推算难免受汉代改历影响。

二、天文历法考证新证
现代天文回推可提供重要佐证。据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表》,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2年)周历十月庚子,对应儒略历10月9日,与《谷梁》"十月庚子"完全吻合。而若从《史记》襄公二十二年说,则该年八月廿七日(格里历9月28日)在节气上已属寒露前后,与《礼记》"仲秋之月"记载明显牴牾。此天象验证尤当重视。

三、历史接受维度考察
汉唐学者皆从《谷梁》说,此传统至清代考据学家仍多遵从。王韬《春秋历学三种》特别指出:"鲁史用周正,而记事或从殷正"。值得注意的是,唐代释奠礼定于八月廿七日,实因误将《谷梁》"十月"换算为夏历八月所致,非另有依据。这种历法换算的误差,恰反证原始记载当以周历十月为是。

要之,孔子诞辰当以《春秋谷梁传》鲁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子(周历)为最可信,换算今历即公元前552年10月9日。此说既有经学传承的内在理路,复得天文测算的外在验证,更与汉代以来学术传统深度契合。至于《公羊传》"十一月"记载,诚如先生所言,当系卫历与鲁历差异所致,不足动摇《谷梁》本文之权威。

今人考订圣人生辰,既需恪守"无征不信"的朴学传统,亦当善用现代科技手段,使经义与科学互证。先生此文折衷群言,实事求是,深得考据学之精髓,于国学复兴之际尤具启发意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