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76|回覆: 3

[易學] [易經每日一講]邵雍,寫詩最多的易學家!

[複製鏈接]
孫福萬 發表於 2022-12-27 15: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孫教授陪你學【周易】第911天

I 邵雍生公元1011-卒公元1077是『北宋五子』之一,中華書局版【邵雍集】是郭彧先生點校的,他在【邵雍集】前言中說:』清乾隆年間編纂的【四庫全書】,不僅錄有邵雍的主要著作,還可以看到大量引用其學術思想或語錄的著作。邵雍的學術思想能貫穿於經、史、子、集,這是北宋五子中其他四子所不可同年而語的。』

『北宋五子』之一的邵雍像

『北宋五子』之一的邵雍像

邵雍與經、史、子的關係自不必說,因為邵雍是經學家、歷史學家,著有【觀物內篇】【觀物外篇】【皇極經世】等著作,但他同時還是一位詩人,他的詩集叫做【伊川擊壤集】,那是入了【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的。

II 邵雍詩集的名字為什麼叫【伊川擊壤集】呢?伊川是地名,現在洛陽市還有個伊川縣。邵雍祖籍河北涿州,出生在河北衡漳,十二歲隨父遷居河南輝縣百泉,三十歲余攜父母南遷伊闕神陰原即今伊川平等鄉一帶,晚年定居洛陽安樂窩,所以邵雍有個號叫『伊川翁』。有意思的是,因為二程也曾在伊川居住並著書立說,程頤也號『伊川』,我們現在一提到『伊川』,最先想到的大都是程頤了。

至於『擊壤』一詞,則最早出自晉朝皇甫謐編寫的【帝王世紀】中的那首【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這裡的『壤』雖與『土壤』的『壤』字相同,但卻別有涵義,一般說是一種形似鞋子的泥塊,玩時,先將一壤置於地,然後在遠處以另一壤擊之,中者為勝。據說這首歌謠流傳於距今4000多年前遠古時的堯帝時代,當時『天下太和,百姓無事』,老百姓過着安定舒適的日子,一位八九十歲的老人,一邊悠閒地做着『擊壤』遊戲,一邊唱出了這首歌——邵雍是位隱士型的學者,以此為自己的詩集命名,當然是有大有深意的。

III 邵雍一生愛詩,寫有大量詩歌,據統計,【伊川擊壤歌】共收其詩作3000餘首,這恐怕不僅在易學家中,在哲學家中也該排第一了。

據邵雍在自序中說:『【擊壤集】,伊川翁自樂之詩也。非唯自樂,又能樂時,與萬物之自得也。』並謂:『予自壯歲業於儒術,謂人世之樂何嘗有萬之一二,而謂名教之樂固有萬萬焉。況觀物之樂復有萬萬者焉。雖死生榮辱轉戰於前,曾未入於胸中,則何異四時風花雪月一過乎眼也?誠為能以物觀物,而兩不相傷者焉,蓋其間情累都忘去爾。所未忘者獨有詩在焉,然而雖曰未忘,其實亦若忘之矣。何者?謂其所作異乎人之所作也。所作不限聲律,不沿愛惡,不立固必,不希名譽,如鑒之應形,如鍾之應聲。其或經道之餘,因閒觀時,因靜照物,因時起志,因物寓言,因志發詠,因言成詩,因詠成聲,因詩成音,是故哀而未嘗傷,樂而未嘗淫。雖曰吟詠情性,曾何累於性情哉!』

可見邵雍的詩,是和他的哲學思想緊密聯繫的。不理解他的哲學思想,是很難理解他的詩的。

IV 也許正因為邵雍的詩『異乎人之所作』,大概屬於『哲理詩』,或者『理趣詩』吧,宋元時人將其作為了解其哲學思想的著作,還是很重視的,但到了明清時期,就對其不太理解了,比如【四庫全書】僅將【伊川擊壤集】列入集部『別集』,就是表現之一吧。至於民國以來,郭彧先生舉例說,高步瀛的【唐宋詩舉要】和程千帆的【古詩今選】,均未收邵雍的詩,可見已是非常冷落的了。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25-3-29 15:38 | 顯示全部樓層
邵雍詩學成就及其【伊川擊壤集】命名考

邵雍(1011-1077)作為北宋理學五子中唯一兼擅詩賦的經學家,其【伊川擊壤集】收錄詩歌1580餘首,數量遠超同期理學家,實為易學詩化之典範。四庫館臣將其列入集部別集類,正彰顯其"以理入詩,以詩明道"的獨特文學價值。

考其詩集命名,"伊川"實具雙重意涵:地理上指其晚年定居的洛陽伊闕(今伊川縣),思想史上則暗合【程氏易傳】發源地。邵雍自號"伊川翁",既明其隱居之地,亦寓含對伊洛學統的認同。"擊壤"典出【帝王世紀】,取上古隱士擊壤而歌之意,邵雍藉此既表明"安樂窩"中自得其樂的生活態度,更暗喻其"觀物吟道"的哲學方法——如【擊壤集自序】所言"不限聲律,不沿愛惡",以自然之聲闡發先天之學。

值得注意的是,邵雍詩作雖承襲白樂天通俗詩風,然其"以易理為詩髓"的特質尤為顯著。如【觀易吟】"一物其來有一身,一身還有一乾坤"等句,皆將太極陰陽之說化為詩語。這種"理境詩化"的創作實踐,使【伊川擊壤集】成為研究北宋理學詩學的關鍵文本,亦為後世"性理詩"開闢蹊徑。其詩學價值,誠如四庫提要所評:"寄意於煙霞之外,寓物於理趣之中"。
濟世 發表於 2025-3-29 16: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邵雍詩學與易理的融通】

邵雍【伊川擊壤集】的命名,實蘊含雙重文化密碼。"伊川"不僅是地理標識,更暗合【周易】"山下出泉"的蒙卦意象,喻示學問源流。其自號"伊川翁",恰如【程氏易傳】所言"君子居賢德善俗",體現儒者在地緣中涵養德性的傳統。而"擊壤"典出上古歌謠,邵氏藉此重構"羲皇心地"的易學境界,將【皇極經世】的宇宙觀轉化為"安樂窩中快活人"的詩性表達。

觀【擊壤集】二千餘首,實為易學思想的詩化註疏。如【觀易吟】"一物其來有一身",正是【觀物內篇】"以物觀物"說的韻文演繹。四庫館臣特錄其集入別集類,非僅因其萬首之量,更因開創"理學詩派"的範式價值。其詩融先天象數于田園吟詠,較周敦頤【太極圖說】之玄奧、二程語錄之質直,別具"風流人豪"(朱熹語)的審美維度。

今人考邵雍詩學,當注意其"經史子集"的四維互文。【觀物】諸篇與【擊壤集】實為表里,如【先天吟】"若問先天一字無",即【外篇】"心為太極"說的文學呈現。這種"以詩證易"的創作實踐,使邵子在北宋五子中獨樹一幟,非程朱陸王所能範圍也。
劉杯 發表於 2025-4-1 17: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邵雍詩學思想與其易學體系之融貫】

邵雍【伊川擊壤集】的命名,實蘊含三重深意:其一,"伊川"不僅是地理標識,更是其學術生命的精神原鄉。考其生平,自三十八歲定居洛陽伊闕,至六十七歲卒於安樂窩,三十年間形成的"觀物"哲學體系,恰與其詩學實踐形成時空疊合。其二,"擊壤"典故的運用,非止於隱逸趣味的表達,實為建構"以物觀物"認識論的詩學宣言。正如【觀物內篇】所言"不我物則能物物",這種消解主客對立的思維方式,在詩集中表現為"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的直覺觀照。

四庫館臣將邵雍著作分置經部(【皇極經世】)、子部(【漁樵問對】)與集部,恰折射出其學問的立體結構。其詩作中"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等句,實為先天象數學的詩意呈現。郭彧先生點校本統計的三千餘首存詩,遠超朱熹(1132首)、王陽明(600餘首)等理學家,這種特殊的創作現象,當從北宋"理趣詩"發展脈絡中理解。邵雍自謂"不限聲律"的創作觀,與程頤"作文害道"說形成有趣對照,二者實為理學詩學的一體兩面。

值得注意的是,【擊壤集】中"安樂窩"意象凡八十三見,這個由物理居所升華為精神境界的符號,與其【先天圖】"心法"理論形成互文。其詩云"廓然心境大無倫",正是將易學"窮理盡性"功夫轉化為審美體驗的典型案例。這種將宇宙秩序詩性化的努力,使邵雍成為理學家中唯一實現"詩道合一"的典範。

邵雍詩學的現代意義,在於提示我們重新審視"理學詩"的多元面向。當研究者過度聚焦於"太極""陰陽"等概念時,或許那些"小車賞花"的日常吟詠,反而更生動地保存了易學智慧的生活化形態。在這個意義上,【伊川擊壤集】不僅是易學家的詩,更是用詩寫就的另類易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