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20|回覆: 1

[書法字帖] 學書法魏碑,一定要有帖學基礎嗎?

[複製鏈接]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7-18 11: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想真正把魏碑練好,必須有帖學的基礎。如果沒有,是寫不好魏碑的。

有些人可能會疑惑,魏碑就是碑學書法,為什麼要掌握帖學基礎呢?

中國書法分為兩大書法體系

中國書法分為兩大書法體系

在學書法的時候,首先必須認識到,我們之所以稱魏碑是碑學一脈是因為它刻在石碑上,這是有問題的。因為一旦把它寫在紙上,工具就是毛筆,就必須要用帖學書法的工具來體現碑學書法的東西。

中國書法分為兩大書法體系,一個體系是以王羲之等書法家為代表的帖學書法,另一派是魏碑以及眾多石刻為代表的碑學書法。

一個體系是以王羲之等書法家為代表的帖學書法

一個體系是以王羲之等書法家為代表的帖學書法

碑學書法真正興盛的時期是在清末,那時碑學書法是最新出土的甲骨文、石刻,其次是魏碑的發現以及價值的重新挖掘,那一段時間來說應該是碑學最為輝煌的時期。

中國書法的舞台,基本上是被帖學書法壟斷的。因此,中國書法整個體系,都是以帖學為基準的。

另一派是魏碑以及眾多石刻為代表的碑學書法

另一派是魏碑以及眾多石刻為代表的碑學書法

比方說我們用的紙張,都是帖學書法的範疇。因此,有好多學習碑學書法的人,用帖學的工具來表現碑學書法的時候,都需要做一些特定的動作,然後進行一些特定的處理之後,才能寫出魏碑刀刻這樣的效果。

所以我認為,如果學書法你用的是帖學書法的工具來表現碑學書法的東西,如果你對帖學書法的表現技巧,沒有掌握這些帖學的書法工具的話,你的書法是危險的,你寫出來的碑學書法一定不會高級,最起碼在學書法的技巧上,你是不合格的。工具都用不好,談什麼創作,談表情達意呢?

碑學書法真正興盛的時期是在清末

碑學書法真正興盛的時期是在清末

所以,只要是拿着毛筆在法就一定要去了解帖學的技巧,把帖學的功夫學到手,才能對魏碑駕輕就熟。

說白了,所謂學書法,就是考驗一個人對工具的掌握能力。如果能把工具隨心所欲的運用,你心裡想表現的,和手底寫出來的東西是一樣的,那麼你的書法基本功已經過關了。

只要是拿着毛筆在法就一定要去了解帖學的技巧

只要是拿着毛筆在法就一定要去了解帖學的技巧

總之,想用帖學書法的工具來寫魏碑,首先要對毛筆有駕馭能力,要想對毛筆有駕馭能力,那就要去掌握帖學基礎。帖學的基礎有了,碑學的基本功也就有了。你的碑學書法,就一定會有長進,且會越來越好。

所謂學書法,就是考驗一個人對工具的掌握能力

所謂學書法,就是考驗一個人對工具的掌握能力

我們考察中國書法史上以碑學書法聞名的書法家,他們都不是純粹的只學魏碑的。他們走的,都是一條碑帖結合的道路。

想用帖學書法的工具來寫魏碑

想用帖學書法的工具來寫魏碑

因此無論是學什麼書體,都要打好帖學基礎。它是中國書法史的主角,你不把它學好了,其他的書法你也寫不出什麼成就來。

陳宦丞 發表於 2025-4-6 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碑帖相濟與魏碑習得之要義】

習魏碑是否需以帖學築基,此問實關涉書法藝術本原之道。余以為,論書當以"器""道"二端析之:執筆運墨為器,氣韻神採為道。帖學者,乃千年文人書法之血脈;碑學者,乃金石銘刻之遺韻。二者看似殊途,實則同歸。

考諸書法史,康南海倡碑學之際,其【廣藝舟雙楫】特標"本漢"之說,然細察其筆法,實以顏魯公為骨。趙之謙以北魏筆意入行草,何紹基化【張黑女】為篆籀氣,皆證碑學大家未有不深研帖學者。蓋毛筆柔毫之性,本與金石鐫刻異質,欲以柔翰現剛健,非通曉提按頓挫不可得。此中三昧,恰是帖學精髓所在。

就技法而言,習魏碑常見三障:一者徒摹刀斧痕而失筆意,二者強求方折致僵直板滯,三者但重形貌而乏韻律。破解之道,正在帖學築基之功。王右軍"錐畫沙"、顏清臣"屋漏痕"、米襄陽"八面出鋒"諸法,實為化解碑刻僵直之秘鑰。昔年沈尹默臨【張猛龍】,以褚遂良筆意融通,遂得峭拔而不失溫潤,此即帖學滋養碑學之明證。

然則帖學築基非謂泥古不化。智者當取帖學之"活法"以破碑刻之"死形":
一者運腕得中鋒之要,使魏碑點畫具篆籀之氣;
二者悟行草牽絲之理,令碑體字勢存血脈之通;
三者參晉唐墨跡之韻,化石刻斑駁為筆墨層次。

今人習碑常見誤區,或執"碑帖對立"之見,或持"筆筆求似"之固。殊不知包世臣【藝舟雙楫】早明言:"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此"自在"二字,正需帖學涵養。試觀于右任標準草書,融碑骨帖魂於一爐,方知真大家必不拘門戶。

習書如參禪,法門雖異,究竟不二。習魏碑者,當以帖學為築基之功,以碑刻為取法之資,以己意為融通之鑰。昔人云:"學書在法,其妙在人。"苟能明此理,則柔毫亦可現金石氣,方寸亦能納天地心。碑帖之辯,至此可休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