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231|回覆: 4

[醫藥臨床] 中醫疏風清熱治咽炎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9-6 11: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咽炎是怎麼回事?中醫怎麼治療咽炎?

咽炎是指內外邪毒結聚經脈不通而致的咽喉部紅腫疼痛,或有異物感,或有顆粒狀突起爲主要特徵的咽喉部疾病。本病在人群中分布較廣,男女老幼均可患病,好發於冬春與秋冬之交。根據咽炎的病因病機及咽部形態不同,又有風熱咽炎、風寒咽炎、陰虛咽炎、陽虛咽炎炎等不同。

由風熱邪毒而致的咽炎,稱風熱咽炎(急性單純性咽炎),以咽部紅腫痛爲其主要症狀。又有風熱喉、紅喉之稱。因爲咽喉疾病的形成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氣滯血瘀、經脈痹阻的病理變化,又多出現咽喉紅腫疼痛、阻塞等現象,故又稱喉痹。風熱咽炎,常因氣候急劇變化,起居不慎,肺衛失固,而爲風熱邪毒乘虛侵犯,從口鼻直襲咽喉,內傷於肺,相搏不去,致咽喉腫痛而爲咽炎。此時邪在衛表,故病情較輕,若由誤治,失治,或肺胃邪熱壅盛傳里,則出現胃經熱盛之證候,病情轉重。今年本人所處大別山區處暑前後,天氣少雨,氣候燥熱,風熱咽炎發病較多,余同期診治該類病人20餘例,以疏風清熱,解毒利咽爲法治療,收效較好,茲舉二例病案:

案一 風熱咽炎

沈某,男,56歲。2018年8月16日初診。二日前,感覺咽部乾燥灼熱,微痛,吞咽感覺不利,其後疼痛逐漸加重,有異物阻塞感。檢查見咽部微紅,微腫,隨症狀加重,懸壅垂色紅、腫脹,喉底紅腫,有顆粒突起。全身有發熱,惡寒、頭痛、咳嗽痰黃、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等症狀。診爲風熱外侵,肺經有熱。治以疏風清熱,解毒利咽。處方:射干10g,桔梗15g,薄荷8g,前胡12g,銀花12g,連翹10g,大黃9g,蒲公英12g,花粉10g,馬勃10g,牛蒡子12g,蟬蛻8g,杭菊花12g。5劑。服2劑,症狀減輕,盡劑後痊癒。

方中薄荷、牛蒡子、杭菊花、蟬蛻,疏風散熱;桔梗、前胡、射干,清肺化痰利咽;銀花、連翹、蒲公英、花粉、馬勃,清熱解毒;大黃通便瀉熱,給邪出路,此所謂『病在上而治其下』也。

案二 風燥咽炎

汪某,男,42歲。2018年8月9日初診。處暑前後,久旱無雨,氣候乾燥,風燥襲肺而發病,咽部微痛,乾燥灼熱感,咽癢咳嗽,吞咽不利,腫痛逐漸加劇,痰涎多,咽喉梗塞感,吞咽有礙。伴有發熱、微咳嗽、便秘、舌質紅、苔黃、脈數等全身症狀。治以清熱解毒,利咽化痰。

處方:射干10g,桔梗12g,前胡12g,牛蒡子12g,薄荷8g,銀花12g,連翹10g,石斛10g,麥冬10g,當歸12g,知母9g,黃柏9g,丹皮9g,厚朴12g,杏仁10g。10劑,隨訪,治癒。

本例咽炎,由於風燥襲肺爲時較久,燥咳日深,津傷液虧,故治宜益陰保津。方中牛蒡子、薄荷、銀花、連翹,外解風熱;射干、桔梗、前胡,清肺化痰;石斛、麥冬、當歸,益陰養血;知母、黃柏、丹皮,滋陰降火涼血;厚朴、杏仁,理氣化痰。 (王業龍)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8-9-29 23:18 | 顯示全部樓層
咽炎是指內外邪毒結聚經脈不通而致的咽喉部紅腫疼痛,或有異物感,或有顆粒狀突起爲主要特徵的咽喉部疾病。

由風熱邪毒而致的咽炎,稱風熱咽炎(急性單純性咽炎),以咽部紅腫痛爲其主要症狀。

處暑前後,久旱無雨,氣候乾燥,風燥襲肺而發病,咽部微痛,乾燥灼熱感,咽癢咳嗽,吞咽不利,腫痛逐漸加劇,痰涎多,咽喉梗塞感,吞咽有礙。這是風燥咽炎。
遊客  發表於 2018-10-3 10:32
根據咽炎的病因病機及咽部形態不同,又有風熱咽炎、風寒咽炎、陰虛咽炎、陽虛咽炎炎等不同。
遊客  發表於 2018-10-3 10:33
因爲咽喉疾病的形成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氣滯血瘀、經脈痹阻的病理變化,又多出現咽喉紅腫疼痛、阻塞等現象,故又稱喉痹。
戴改 發表於 2025-4-2 09: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風熱咽炎之證治要義】

咽炎一症,古稱"喉痹",其病機關鍵在於"邪毒結聚,經脈不通"。今就風熱咽炎之證治,闡發經旨,以明樞要。

一、病機探微
風熱咽炎屬"風熱喉痹"範疇,【諸病源候論】言:"喉痹者,喉里腫塞痹痛"。其發病多因風熱邪毒循太陰之經上犯咽喉,致氣血壅滯。【喉科指掌】分喉症爲十六證,其中"腫爛喉風"與此證最爲相近。今歲大別山區燥熱異常,恰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燥勝則干"之訓,故患者多見咽干灼痛之象。

二、辨證要點
1. 辨表里:邪在衛表則見惡風發熱,脈浮數;入里則現高熱煩渴,脈洪大。
2. 察咽象:輕者咽部微紅,重者喉核赤腫,甚則懸雍垂腫脹如桃。
3. 審兼症:咳嗽痰黃爲肺熱,便秘溲赤乃腑實。

三、治則方藥
遵【醫學心悟】"在上者因而越之"之旨,以疏風清熱爲總則。案一處方暗合"清咽利膈湯"之妙:
1. 辛涼透表:取薄荷、牛蒡子、菊花輕清上揚,正如【溫病條辨】銀翹散法。
2. 解毒利咽:銀花、連翹、蒲公英乃瘡家聖藥,合馬勃、射干專消喉腫。
3. 通腑泄熱:大黃之用,既承"肺與大腸相表里"之經義,又合"釜底抽薪"之智。

四、臨證變通
案二見燥象明顯,故加石斛、麥冬、知母潤燥生津,此即【臨證指南醫案】"燥者濡之"之法。然需注意:
1. 風盛者加僵蠶、防風。
2. 痰熱甚者佐浙貝、瓜蔞。
3. 陰虛火旺當參玄參、生地。

五、調攝宜忌
1. 宜:靜息少言,多飲梨汁。
2. 忌:辛辣炙煿,菸酒刺激。
3. 慎:空調直吹,夜臥當風。

結語:治喉痹當明"三因制宜",今時之人多兼鬱火,可酌加柴胡、黃芩;若遷延不愈轉爲慢性,又當參養陰清肺之法。凡治喉症,貴在速決,遲則恐生變端。上述二案雖獲效驗,然臨證仍需詳辨,不可執方以待病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