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77|回覆: 1

[醫藥臨床] 中醫治療急慢性膽囊炎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11-26 14: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膽囊炎屬中醫脅痛範疇,常因肝膽疏泄失職,氣機升降出入障礙,瘀滯肝膽,致瘀、生痰、化熱、痰瘀熱結所致。其脅肋疼痛爲肝膽疏泄功能失調,氣機不能循肝膽經絡升降出入,瘀滯於肝膽、阻絡致瘀,生痰生熱,痰瘀熱結,致使內膽管、膽囊以及膽囊積液形成。採用疏肝理氣中藥湯加以治療,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療效。

處方:香附、川楝子、延胡索、赤芍、陳皮、鬱金、三棱、丹參、柴胡、蒲公英各10g,白芍、枳實各15g。發熱,苔黃,脈數加大黃、黃連各5g;嘔吐甚加竹茹、半夏各10g。水煎,濾取藥液600ml,每次服用200ml,每日服用3次,每日1服,連服3~5劑。

方中枳實、香附、柴胡重在疏肝理氣、調暢氣機;鬱金、川楝子、延胡索,理氣活血;赤芍和白芍活血柔肝;陳皮與枳實共同降氣,配合柴胡、香附升散,這樣氣機有升有降,升降協調,達到肝膽基本功能恢復。丹參、三棱、赤芍、鬱金、延胡索用於加大活血力度、解除瘀滯;蒲公英重用以清熱解毒,配合川楝子、赤芍,加強清熱力度,消除濕熱毒邪;陳皮、鬱金、枳實相伍,理氣又消痰邪。

縱觀全方,能使氣機郁滯所致痰瘀熱毒、實邪得以消除,故療效滿意。本方只適用於膽石症及膽囊炎之脅痛患者,非上述病症所致的脅肋疼痛,應另尋辨證治療。 (胡志強)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遊客  發表於 2018-11-26 21:45
採用疏肝理氣中藥湯加以治療,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療效。
肖負收巳 發表於 2025-4-16 02: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膽囊炎之證治與方義闡微】
(依【黃帝內經】"六腑以通爲用"及【金匱要略】"見肝之病,知肝傳脾"之旨立論)

膽囊炎一證,誠如原帖所言屬"脅痛"範疇,然細究其病機,實爲"肝膽氣鬱-濕熱蘊結-痰瘀互結"之動態演變過程。筆者謹就經典理論與臨床實踐,對此證治要義作三點補正:

一、病機當分三期而論
急性發作期多呈"少陽陽明合病"之象,【傷寒論】所謂"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是也,此際當宗大柴胡湯法,通腑瀉熱爲先;亞急性期常見肝膽濕熱,宜取茵陳蒿湯意;慢性遷延期則多見肝鬱脾虛挾瘀,當以逍遙散化裁。原方以四逆散爲底,合入金鈴子散、失笑散之意,確得和解少陽、疏肝利膽之要旨。

二、用藥法度精析
方中柴胡、枳實取"一升一降"之妙,暗合【醫學衷中參西錄】"肝氣宜升,膽火宜降"之訓。尤妙在赤白芍同用,既合【藥品化義】"赤瀉白補"之說,又遵仲景芍藥甘草湯緩急止痛之法。蒲公英用量獨重,實承【本草新編】"瀉胃火而不傷土"之驗。然需指出:三棱、莪朮等破血之品,於凝血功能障礙者當慎用,此【本草經疏】"虛人忌攻伐"之誡也。

三、臨證加減要訣
發熱加硝黃乃"釜底抽薪"之計,然須中病即止;嘔吐用竹茹半夏,實取【溫熱論】"分消走泄"之意。若見黃疸,可增茵陳、梔子;遇結石頑症,宜佐金錢草、海金沙。另需注意:慢性患者多見肝鬱克脾,可酌加白朮、茯苓,此即張景岳"治肝膽者必調脾胃"之奧義。

結語:
此方組合嚴謹,深得"疏、清、消、和"四字心法。然臨證須知:膽病日久必累及心腎,故對反覆發作者,當參【辨證錄】"心腎同治法",酌加棗仁、遠志等品。醫者貴在知常達變,方能於臨床中圓機活法,盡得中醫整體調治之妙。

(本文所述治法,須經執業中醫師四診合參後辨證施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