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94|回復: 0

訓詁學性質及著作

[複製鏈接]
延章 發表於 2010-7-26 21: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章摘自網絡,若侵犯您的版權,请及時聯繫以更正

7 q" T: R% X- I/ z一、 什麽是訓詁和訓詁學6 Y8 d& R0 ~. c2 h: f2 P" k3 F

# N: i# ^2 E% k) p6 r' [4 E要瞭解什麽是訓詁學,首先要搞清什麽是訓詁。《說文解字•言部》:“訓,說教也。”“詁,訓故言也。”段玉裁注:“說教者,說釋而教之,必順其理。”“訓故言者,說釋故言以教人,是之謂詁。”“說釋”即說明解釋。據此,則“訓”和“詁”可以看作是同義的動詞。“詁”也可以指古語,特別是不同於今語的古語。呂忱《字林》云:“詁,故言也。”張揖《雜字》云:“詁者,古今之異語也。”(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十九“爾雅音義•釋詁第一”引)據此,則“詁”爲名詞,“訓詁”即說明解釋古代詞語的意思。“詁”也寫作“故”,“故”與“詁”通用。“訓”和“詁(故)”經常連用,稱爲“故訓”“訓故”“詁訓”“訓詁”等。後來發展成爲一個雙音詞,大約定形和通行於西漢末東漢初,最早見於揚雄《答劉歆書》:“獨蜀人有嚴君平、臨邛林閭翁孺者深好訓詁。”到了班固《漢書》中則已頻繁出現,如:《劉歆傳》:“初,《左氏傳》多古字古音,學者傳訓故而已。”《揚雄傳》:“雄少而好學,不爲章句,訓詁通而已。”/ m: g  B& V7 B5 X# ~+ `

0 a& h% [! C0 n  r9 k+ V“訓詁”的原意就是解釋古字古義。引伸開來,也指解釋古語、方言或其它詞語的意義。但是,從古人的訓詁實踐來看,訓詁又不僅僅是解釋詞語,還用較多的文字來疏通文意,包括對詞語含義和色彩的說解,對句讀的分析,對語法和修辭的闡述,以及對古人思想觀點和情感心理的發掘等等,範圍廣闊,內容豐富。因此,凡是解釋古代文獻語言的語義以及表達語義的方法等內容都屬於訓詁的範圍。可以說,訓詁學就是以研究古代文獻語言的語義爲重點,並綜合分析表達語義的方式、方法和規律的一門學科。
/ U" R& d" K$ Q' F2 u% ?- {( w. @2 L- o/ @0 z. o) }0 ]' [& X
二、 訓詁學的性質與訓詁著作
3 n* a, L+ V4 V8 x5 r, c! Z" M" |! M
7 w: f: q6 G8 r1 }$ k# b4 j' K訓詁學是我國傳統語文學的一部分。我國傳統語文學舊稱“小學”。“小學”本來指幼童讀書的學校。《大戴禮記•保傳》云:“及太子少長,知妃色,則入於小學。”到了漢代,“小學”又用來指學科,《漢書•藝文志》“小學”自成一類,“凡十家四十五篇”,都是童蒙識字課本。因此,漢代所說的“小學”是指文字學,主要是解釋文字形體結構的。由於文字是形、音、義的結合體,研究文字離不開字形、字音、字義,所以“小學”的研究範圍也逐漸擴大。到隋、唐時代,“小學”就包括了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三部分。大致說來,文字學研究漢字的結構和形體的演變 ,偏重於字形方面;音韻學研究漢語的語音結構及其演變,偏重於字音方面;訓詁學研究漢語的語義及其表達方法,偏重於字義方面(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爲主,字義一般也就是詞義)。到了清末,章炳麟認爲“小學”的概念不明確,於是就改稱爲語言文字學,簡稱“語文學”。
; [: F. V* i; X: g+ |- W3 b
3 ]) t+ F) f3 s& R2 h0 V. D( X$ y訓詁學作爲語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雖然它側重於研究語義,但它不等於語義學,我們可以把它稱爲“文獻語義學”。語義學也叫詞義學,是研究詞語意義的科學,包括聲音和意義的關係,詞義構成的因素,詞義演變的規律等;文獻語義學是研究文獻語言意義的,它包括古代文獻中詞、語、句、段、篇各種語言單位的意義,以及表達這些意義的方法等。% m. o; X2 Z( [" X
# L' U8 \+ p% i8 J4 @
語文學的研究對象是古代的文獻語言,那麽,訓詁學作爲語文學的一部分,它的依據就是古代的訓詁著作。古代的訓詁著作大體上可以分爲兩大類:一類是專書的注解,如《十三經注疏》《論語正義》等。這類著作專門解釋某一部書中具體詞句的意義,把解釋的文字附在原文有關的詞句之下,即隨文釋義。另一類是通釋語義的專著,如《爾雅》《說文》等。這類著作是解釋古籍中詞語的基本義或常用義,解釋時脫離具體的語言環境,即概括釋義。訓詁學的任務就是要通過對這兩類訓詁著作的研究來認識訓詁的內容、方法、術語以及它的發展和應用等,以便批判地繼承前人的訓詁成果,綜合運用文字學、音韻學、校勘學、詞滙學、語法學、修辭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以求達到正確解讀文獻語言的目的。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