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陳澧(1810年-1882年),字蘭甫,號東塾,廣東番禺人,晚清著名學者。
《清史稿》稱他「九歲能文,復問詩學於張維屏,問經學於侯康。凡天文、地理、樂律、算術、篆隸無不研究。」十七歲補博士弟子,道光十二年(1832年)舉人,三十歲以後讀宋儒書[1],曾任河源縣訓導,受聘為學海堂學長。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會試不第,前後六應會試未第,其學術思想主張調和漢宋,推崇鄭玄、朱子、顧炎武、江永等前賢,而對馬融、王肅、王陽明,以及當時盛行之考證學及學者提出了批判。晚年任菊坡精舍山長,世稱東塾先生。
其著作有《東塾讀書記》、《東塾雜俎》、《切韻考》、《說文聲表》、《老子注》、《公孫龍子注》、《漢儒通義》、《漢書地理志水道圖說》、《水經注西南諸水考》、《聲律通考》等。《東塾讀書記》頗近於學術史,其中不乏一得之見。《漢儒通義》則意在打破時人以為漢儒不言義理之刻板印象。而其中影響較大者,則在《切韻考》一書。
陳澧在《切韻考》一書中,提出了《廣韻》在反切上有「同用」、「互用」、「遞用」等規則,遂創「反切繫聯法」,將《廣韻》中之聲類規為四十,韻類包括四聲在內一共三百十一類,糾正了前人以守溫之三十六聲母即中古聲母之謬誤。
近年其遺著被整理為《陳澧集》六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錢鍾書《管錐編》曾肯定陳澧的論點:「陳澧《東塾讀書記》卷一二謂趙高語本於申韓之術,秦亡由此,殊中肯綮,尚未周匝。」
陳澧《漢儒通義》析論 .zip
(1.07 MB, 下載次數: 8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