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20|回復: 0

[制度研究] 也談西式民主與華夏民本思想之異同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1-12-14 13: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文因延章《【随想】西式民主与中国民本的本质区别》啟蒙所發。

西式民主思想與華夏民本(中式民主思想)形似而質迥。
西式民主制度的主旨及運作依據,是實現政治權利的人人平等,無論選舉或是政策利益。
而華夏民本制度其主旨及運作依據,是實現政治(則公民公選出政府以對社會秩序進行管理)的返樸歸真,則政治生於公民,而權利還於公民。從而以法治國,保證政府的公正透明,存公抑私;政策的民生原則(以民生為本則民本,政治的本質是以政府管理的形式實現公民的權利);並以民生民族利益為政治合法判斷標準。
政治權利的平等是不現實的,因為官民之間,公民之間,其權常常不同,而權與利本是陰陽關係,是相互相成的,權之不同利亦因異,二者最終必趨於平衡。從美國目前的政治效率,政策效用來看,美國正受其平等思想指導的民主制度所累,前段時間美國債風波乃是一例。
而民主,按西方的解讀,若是人民做主,人人參與政治,又不可能。
首先,政府的本質,就是公民公選出來,以代表全體公民對社會進行管理。這也是成立人民代表大會或諸種議會,而非全民大會的原因,若在政府存在的基礎上再實現所謂的民主,本身已是對政府存在必要性的否定。
其次,實現民主不必要。經過考試制度挑選,及其後的公民公選,雙重鑒定出來的人才完全有能力代民行政。
最後,西式民主降低政府效率,而且並不能保證政治的民生原則。西式民主,其積極一面在於實現了公民公選,但這僅僅保證了政府的合法性,卻並不能回避其消極一面,則公選出來的政府,未能代表公民並實現公民權利,其政策常常有悖於民生,而僅僅有益於其所屬利益集團。造成此狀態原因,一是資本對政治的滲透,二是考試制度的缺失或變異。
政治、教育、經濟、醫療等社會活動本質上屬於同一層面,即均為公民的一種社會活動,而政治又是對其他活動的管理,因此必須立法實現政治獨立於各種社會活動之外,並實現管理的公正透明。
總之,實現政治權利人人平等,與公民之間能力、權力、行為均不同之現實有悖,是不可能的。再列一例,如被選舉權,有才能的人,有錢的人,普通人,三者不能具有同等的被選舉權,否則必然造成政治為有錢者所持。從政治本質上看,除有能力之人才,富者與普通人均不具代表其他公民進行管理社會的資格。
陰陽理論上看,要實現政治上的國治,必須以法的框架為基礎,重新建立以民為本的政治制度。
西式民主思想與華夏民本(中式民主思想)形似而質迥。
西式民主制度的主旨及運作依據,是實現政治權利的人人平等,無論選舉或是政策利益。
而華夏民本制度其主旨及運作依據,是實現政治(則公民公選出政府以對社會秩序進行管理)的返樸歸真,則政治生於公民,而權利還於公民。從而以法治國,保證政府的公正透明,存公抑私;政策的民生原則(以民生為本則民本,政治的本質是以政府管理的形式實現公民的權利);並以民生民族利益為政治合法判斷標準。
政治權利的平等是不現實的,因為官民之間,公民之間,其權常常不同,而權與利本是陰陽關係,是相互相成的,權之不同利亦因異,二者最終必趨於平衡。從美國目前的政治效率,政策效用來看,美國正受其平等思想指導的民主制度所累,前段時間美國債風波乃是一例。
而民主,按西方的解讀,若是人民做主,人人參與政治,又不可能。
首先,政府的本質,就是公民公選出來,以代表全體公民對社會進行管理。這也是成立人民代表大會或諸種議會,而非全民大會的原因,若在政府存在的基礎上再實現所謂的民主,本身已是對政府存在必要性的否定。
其次,實現民主不必要。經過考試制度挑選,及其後的公民公選,雙重鑒定出來的人才完全有能力代民行政。
最後,西式民主降低政府效率,而且並不能保證政治的民生原則。西式民主,其積極一面在於實現了公民公選,但這僅僅保證了政府的合法性,卻並不能回避其消極一面,則公選出來的政府,未能代表公民並實現公民權利,其政策常常有悖於民生,而僅僅有益於其所屬利益集團。造成此狀態原因,一是資本對政治的滲透,二是考試制度的缺失或變異。
政治、教育、經濟、醫療等社會活動本質上屬於同一層面,即均為公民的一種社會活動,而政治又是對其他活動的管理,因此必須立法實現政治獨立於各種社會活動之外,並實現管理的公正透明。
總之,實現政治權利人人平等,與公民之間能力、權力、行為均不同之現實有悖,是不可能的。再列一例,如被選舉權,有才能的人,有錢的人,普通人,三者不能具有同等的被選舉權,否則必然造成政治為有錢者所持。從政治本質上看,除有能力之人才,富者與普通人均不具代表其他公民進行管理社會的資格。
陰陽理論上看,要實現政治上的國治,必須以法的框架為基礎,重新建立以民為本的政治制度。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