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转自中国文明网
十位访谈嘉宾——
王 蒙:著名作家
冯骥才:著名作家
乐黛云:北京大学教授
张颐武: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
熊澄宇: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金元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肖永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
韩永进:文化部政法司司长、文化部体改办主任
聂震宁:中国出版集团总裁
张 宇:文化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总经理
文化当自觉
——当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
韩永进:胡锦涛总书记在7月23日的讲话中强调,“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特别强调“协调发展”,要求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另一方面具有产业属性,我们党在理论上的一大创新就是根据这种双重属性将文化分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个方面,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经过多年实践的探索,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发展思路上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一手努力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手壮大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冯骥才:中国的文化有两类。一种我称为“父亲文化”,是庙堂文化,是孔子,是能给我们力量的文化。另一种我称为“母亲文化”,也就是流传于民间、动态的、生长于每个人心里的文化。母亲哺乳时哼唱的歌谣,中国民间的,我们统计出来达8亿多万字的口头文学,这些是我们的DNA(基因),是我们民族的优势。我对有些官员讲,你要你的GDP,我要我的DNA。我们只是文人,只有政府才有权力去决定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如果政府想保护,一定做得到。
中国人的DNA在每年春节时都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会像中国这样每年在同一个时间出现那么多人都一定要回家的状况,这种无形的力量正是我们血液里的怀乡情感在发作。如果说中国最大的物质文化遗产是长城,那么中国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春节。节日是每个民族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老百姓过节就是对文化的传承。
外国人总说中国是没有史诗的民族,我们就在苗族发现了一万六千行的史诗。史诗记载了一个民族诞生及变迁的经过,少数民族的史诗有不少都是在歌声中传播。苗族的史诗还在沿用最古老的方法,族中有长者故去,年轻一辈就要在葬礼时听其他长者用歌声传唱民族历史。
聂震宁:我们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我想从两个方面的需求来谈这个问题。
一是文化的对内需求。现时代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四位一体”格局的全面推进与和谐社会的建构,文化最主要的目标应当是人,是对人的关心,对人的精神需求的关心,因而需要有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既需要集中体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文化,需要引导人们较高精神文化层次追求的高雅文化,也需要反映普通人喜怒哀乐和精神文化正当需求的大众文化。事实上,各种文化并不可能截然分开,更不应该对立。在诸种文化的创新和传播的过程中,主流文化要体现大众关怀,大众文化要体现主流价值,高雅文化要体现时代性和民族性,整体上文化发展都应当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
二是文化的对外需求。现时代我国需要建构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当代国际形象的文化,需要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文化。文化“走出去”,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当然,文化“走出去”的目标还是人,是国际上的受众,是国际上对我友好的人们,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得到有效传播。
金元浦: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国家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都离不开本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积累,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国家的一种文化积淀、文化基因、文化密码,它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身份,揭示一个国家文化的个性。
奥运期间很多国家记者采访我,说你看看韩国人在1988年奥运会推出了泡菜,你们准备推什么?我说:“中国饮食毫无疑问是全世界水平最高、样式最丰富的,我们不会专门推销一种菜肴,中国餐饮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已经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我相信未来的世界肯定是中国饮食的天下”。
其实我说这个话是有所指的。我曾与英国首相布莱尔的一个顾问聊天。我问他,在中国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走向世界,你认为什么产品最好最容易为世界所接受?他想了半天,回答我说,中国餐饮。第一是中国餐饮。我说第二呢?想了半天,“中国医药”,中医,中药。从这里,可以看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期待。
乐黛云:回顾我们自己,当前中国文化正处于“反本开新”的大浪潮中。“反本”才能“开新”,“反本”是为了“开新”。“反本”必须要对中国思想文化的源头和流向有深切的了解。这种了解越深入,就越能使中国文化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以面对新的世纪和人类。“开新”则要求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及其发展总趋势,以便对中国思想文化作出合乎时代要求的新的、最好的诠释。“反本”和“开新”不能割裂,只有深入发掘中国思想文化的真精神,才能适时地开拓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新局面;只有敢于面对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的新问题,才能使中国思想文化的真精神得以发展和更新,并在世界文化的多元交响中,发出自己的新声。
王蒙: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文化建设的高潮正在到来。文化方面的设施、产品、人才、活力、多样性、参与性、选择性、开放性都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但也有薄弱环节,当今的高峰、大师、经典、创造等代表作品和人物还不多。文化不仅是品牌,不仅仅是产业,不仅仅是给经济搭台或促进旅游。文化首先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与积累,是人类对于真理的逼近,是民族的火炬与灵魂,是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以人为本的价值系统、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是对于人生意义的提升与美善化。如果对文化的认识只停留在品牌名片上面,只能把文化事业浅薄化、低俗化、空心(无内涵)化。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化巨人与文化果实,他们没有谁考虑过自身的品牌效应、知名度、点击率、票房。他们也都不是明星。他们为之献身的只能是真理、科学、学术和艺术,是人类的尤其是祖国人民的理想和福祉。这种高端的文化巨人与文化果实,其特点是独特性、创造性、影响的长期性乃至永恒性、普遍性乃至跨国界性。它的许多特点与经济产品不同,我们至今阅读着孔、孟、老、庄、李、杜、司马迁的篇什,但今天已经不能使用数千年前的经济产品。有些建筑器皿流传恒久,它们今天的价值已经不是物质消费的经济价值,而是历史文物即高度文化化后的价值。而且,文化巨人与他们的创造,是互相不能取代的。李白再伟大,取代不了杜甫,《红楼梦》再伟大取代不了《聊斋志异》。而经济的、科技的果实是可能互相取代的。半导体收音机可以取代电子管收音机,视窗系统可以取代DOS系统。关心文化事业、从事文化事业的人,必须在文化工作上树立更长远的责任意识。不但要考虑到当代,还要考虑到未来,考虑到我们如何向后世子孙负责,考虑到我们的文化对于世界的影响,树立我们中国的文化形象。
这样,在文化高端的创造上,文化果实的质量就比数量更加重要。一个时代的文化的高度、文化的成果、文化的贡献,主要靠这些文化巨人的创造来衡量,一百个模仿复制品,一百个二三流的诗人,其对于民族与人类的文化的贡献,也许赶不上一个李白。
捎带手,自然而然,作为次生项,人们发现,真理也是能创造经济价值的,科学也是能带来技术的专利与从经济到国防的效益的,学术也能带来福祉、知识产权、教育名牌,而艺术更有着制造如火如荼的文化消费与创造高额的文化利润的可能。
目前,中国远远没有把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发展的可能性用尽,只能说是刚刚开始起步,因此我完全不能同意那些对于当今文化景象的悲观与嘲骂论调。但与此同时、急功近利、低级庸俗、颠倒主从、拜金主义的苗头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我们的党重视文化建设,在不断地学习文化,提高对于文化现象与文化果实的识别鉴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推动古老的中华文化,焕发出新的青春与耀眼的光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