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在如今的時代環境中,深入發掘『孔子論學』思想的深刻內涵,對當代教育提供了深厚的歷史資源。
『修己以安人』的學習價值觀
孔子在論述『君子』的人格內涵時提出『修己以安人』。『修己』是修煉自身,也就是加強學習者的自身修養,促進其人格的自我完善;『安人』是學習者 在自我完善的基礎上,使人人各得其所,進而達到天人和諧之境。
『修己以安人』體現了孔子強調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相和諧的學習價值觀。『修己』與『安人』具有內在的邏輯性,『修己』是始基,『安人』是修己的延伸和擴展。
在『禮崩樂壞』的社會情況下,學風不古,世人普遍學以外騖,急功近利,而不注重自身修養。這種狀況下,孔子雖然主張『學者為己』,但這並不意味他只要求學習者關注自身的發展。從孔子開始,儒家就以學習為人生的重要活動,主張通過道德修養,先達到學習者的自我完善,然後『修齊治平』,推己及人,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這種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相統一的學習價值觀為我們建設學習型社會提供了積極的啟示。
『有教無類』的學習對象觀
孔子提出『有教無類』,使更多的平民得到了受教育的機會。『有教無類』,從教的角度看,擴大了教育對象;從學的角度看,則擴大了學習對象。
孔子提倡全員學習,除了社會現實原因以外,還有其思想根源。他認為人具有可教性和可塑性,人的先天素質相差無幾,人與人的差別主要是由學習所致。正是由於對人的發展性的強烈體認,孔子在其私學中採取了比較開放的辦學形式,大批好學之士就學於孔子,『孔子弟子號三千焉』。
通過考察孔子弟子的實際情況,我們也可以發現他確實不分差別,全員施教的事實,如弟子中有出身貴族的孟懿子和南宮敬叔,也有『賤人』出身的仲弓;有善於貨殖的富商子貢,也有貧者顏回;有年齡僅比孔子小9歲的長者子路,也有小於孔子四五十歲的後生子夏和子游。『不知老之將至』的學習時間觀
在學習社會,無時不學,學習時間具有終身性。孔子的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他好學、樂學,學習與其生命相始終:『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不僅反映了孔子對學與教的不倦態度,而且也反映了其對全人生學習的提倡。
孔子是宋國貴族的後裔,作為一個沒落貴族的孑遺,他必須通過持續的學習才能立足於不斷變革的社會。他自稱『吾少也賤,故能多鄙事』。『鄙事』,是為了生活而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在君子雖被視為『小道』,但也為謀生所必須。根據【孟子】的記載,孔子在年輕時候做過管理牲畜的『乘田』和管理賬目的『委吏』。他勤於學習,熟練地掌握了這些謀生技能,如做『乘田』,『牛羊茁壯長而已矣』;做『委吏』,『會計當而已矣』。可見,他在年輕時通過學習獲得了謀生技能;『十有五而志於學』,由於目標明確,學習貫穿了其生命的整個途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