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88|回复: 0

谈谈我的国学经典培训体会[转]

  [复制链接]
沙坡 发表于 2010-9-20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转自互联网
(一)国学经典培训体会
《论语》的最后一句话“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每个星期讲一次课,整整用了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讲了87堂课,259个小时,一部《论语》终于讲完了。这其中的过程虽然很漫长,如今回想起来,却似乎就在转眼之间。孔夫子的那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依然历历在目。
学习《论语》的过程,也就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与自己的毛病习气作斗争的过程。通过学习,使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许多的缺点,比如懒惰、贪吃贪睡、公私不分等,老师说,君子见得思义,不占公家的便宜,即使是随手可得的,也决不沾染。在听课的过程中,后学常常感到非常的惭愧,当后不再造,作一个安分守己、精进好学的人。
    没有学习之前,后学不知道什么是孝顺父母,也不懂得友爱兄弟,很少帮父母做事,更不会关心兄弟姐妹们,通过学习,才知道,原来“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噫,多年来,一直都在做着悖德、悖礼的事情,却依然恬不知耻,还自以为是君子。如今,在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方面,后学依然做得很不好,需要认真的努力。
    《易经》曰:“蒙以养正,圣功也。”通过学习,收获最大的,当是使我们明白了应该如何教育下一代。人不学、不知道,学习以后才明白,对于孩子,要培养他的敬畏之心,当他还小的时后,就要教他学会洒扫应对之礼,还要特别注重礼和乐的教化,拒绝电视和流行音乐,多听古大德演奏的古典音乐,以长养孩子的中正平和之气,“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留金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保得住;留经书给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远之计。”教儿教女先教己,我们想把子女教好,如果自己没有变好,子女又何以能学得好?我们要以三太、以孟母为我们学习的帮样,孩子的功名利禄,命中自有定数,然而对于孩子的教育,必希其为圣贤路上之人。 这些都是在《论语》的课堂上学来的法宝。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尽在《论语》之中。遗憾的是后学还学得很肤浅,真的很遗憾。希望能加倍努力。
    感恩老师辛勤的教诲!
   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真诚的付出。谢谢您!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
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

(二)国学经典培训体会
谈修身养性
“学无止境”,对于从前的我来说,只把它当作一句警句来勉励自己。如今,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才深切地领悟它的广博内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有专业知识,管理理论及能力,还应当多探讨人生的哲学,修身养性,明确幸福的真谛,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众所周知,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它提倡注意个人修养,推崇“修身齐家天下平。”我们今天所说的“闲时莫论人非,静时反思己过”,“独处静思”,都说明了一个人只有在独处中,在反思中,才能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看清自己个性中的弱点,在反思中逐渐走向个性的完善。于是,尊重、赏识、宽容、谦逊,成为自己人格修养中的亮点,坚持不轻言放弃,成为自己事业的信念。“品格铸造人生,性格决定命运。”成为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信条。而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认真、踏实、敢干、创新的做事风格,宽厚谦让的品格,将是我们的育人目标。
    至于养生之道,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这样论说:养生的旨在于清静无为,与世无争,要善于钻空子,就象庖丁解牛一样,集中精神,依乎天理,游刃于空隙,不碰硬骨头。这样就能象护刃一样,使自己不受伤害。这是一种“养性金身”圆滑处世哲学。不过,它仍然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世界一切事物都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只要通过长期的反复实践,就能认识和运用它,再加上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我不欣赏这种“养性全身”的圆滑处世哲学,但我还是喜欢它给人的深刻启迪。不过说到处世哲学,我还是喜欢《方和圆》中的“铜钱人生”,外圆内方,既保持做人的正值善良的根本,又不乏圆滑,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我想,在今天我们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人际关系融洽、和谐,家庭和睦幸福,工作起来会得心应手,自己也因此心情舒畅,自然也就会“心宽体健”了。可见,能认识和运用事物的内在规律,掌握“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我们的人生会少走很多弯路。
今后,我要多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三)《国学经典与教育》学习心得
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能臣。然而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
我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四)学习心得-诵读国学经典 弘扬扶贫美德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的提出,党坚持在根本理论阵地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宣部《关于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意见》后,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对重庆市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进行研究部署。去年6月以来,重庆市相继推出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三大活动,目前 “三位一体”的群众性活动成为了一项惠及人民、振兴重庆的塑魂工程,起到了提振精气神的重要作用。我们扶贫办以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关于“领导干部要读点经典”的指示精神为指导,为深入贯彻落实7月3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扶贫帮困座谈会议的精神,广泛宣传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扶贫帮困的成效,讴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颂扬“苦干脱贫,勤劳致富”的精神和“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共产党”的崇高思想境界,向全市扶贫系统发出了紧扣“苦干脱贫、勤劳致富、感恩谢党”的主题,进一步开展 “唱读讲传”活动的倡导, “读好书、习美德、立良行”,大力宣传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使每个人都能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中所深蕴的强大道德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力营造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喜庆氛围,全力推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上新台阶。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穿越两千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论语》,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这位圣人的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时时传递出的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初读《论语心得》时,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为书中所说的安贫乐道,现在看来颇有些让人不思进取的味道,细细读来,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一本名为《弟子规》的书: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时刻在我脑海里闪现,让我渐渐体会 “泛爱众”所倡导的理念——博爱。世界上产生利息最高的投资是什么?我从一个真实的故事中有了答案:美国有一个穷苦的大学生,为了缴付学费饿着肚子挨家挨户去推销货品,已经陷入了绝境,准备放弃一切时,一位女孩看出来他饥饿的样子,于是给他端出一大杯鲜牛奶。他将牛奶喝下后问道:“应付多少钱?”,女孩答到:“你不用付一分钱。母亲告诉我,不要为善事求回报”。这个穷大学生听了,觉得自己的身体强壮了不少,而且信心也增强了起来。就是这个穷大学生后来成了美国华盛顿医院鼎鼎大名的朗格大夫,是女孩的慈善与关爱拯救了他。数年后阴差阳错,那个女孩突发重病,家人将她送进华盛顿医院时情况已十分危急。朗格大夫一眼就认出了这女孩,决心要尽最大的努力来使她康复。经过一段漫长的奋斗后,朗格大夫终于帮她摆脱了病魔。出院时,医院将医疗账单送到女孩手里,她不敢打开账单,因为她确信:那一定是一笔需要她一辈子才能还清的医药费。当她颤栗地打开帐单时,出现在眼前的是这么一句话:“善事的利息比任何银行的利息都高。一杯鲜奶足以付清全部的医药费!签署人:朗格大夫”。顿时姑娘的眼中噙满了泪水。让我们铭记“泛爱众”的所倡导的理念,引领我们的行为,让爱漫流,流入每个人的心。
    有位记者随我们扶贫人到乡村,曾这样问道:“你们难道真的愿意常年打交道于一个个穷得出了名的村子,奔波于崎岖不平的山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一辈子从事这劳心废力的扶贫工作?”而扶贫人的回答是:“面对这片贫瘠的土地,面对生活贫苦的村民,面对一双双满怀希望的目光,我唯有孜孜不倦的努力,卧薪尝胆的苦干,以尽扶贫人的一份社会责任,如此人生才更有意义。我今天的付出正是为了明天的不贫穷,我今天的努力正是为了乡村明天的美好,因此,我愿意!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啊!正是因为有这样千千万万怀着对祖国无限忠诚、对扶贫事业无比热爱的同志,长年累月,兢兢业业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才构成了社会的和谐;正是许许多多平凡而伟大的扶贫人,脚踏实地奔波在农村,心系农民,不断推动着 “三农”事业的发展,才筑就了新农村美好的家园。扶贫帮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自豪,因为我是扶贫战线上的一员;我追求,因为我的事业是扶贫。扶贫事业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可惜,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来讴歌我们的扶贫事业;遗憾,我不是画家,不能用美丽的画卷来绘出美丽无比的乡村;更不是歌手,没有动听的歌喉来颂咏我们平凡而伟大的扶贫人。然而,我可以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扶贫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扶贫赞歌—— “凡是人,皆须爱”!“ 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