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树锦主任医师为陕西太和医学流派第四代传人,第二、三、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首届名老中医,临证50余载,擅长诊治各种疑难杂症,兹将其治疗痹症经验总结于下。
细穷源流,各家学说治法异
痹症是指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肢体关节,肌肉的疼痛、肿胀、重着、麻木,甚或活动不利的一类疾患。
痹症病名首见于〖内经〗,有『痹论』专篇。该篇指出了风、寒、湿是致病的主要因素,还提到饮食居处为其病本,并从感邪季节和受邪部位的不同,分为骨、筋、脉、肌、皮五痹。
张仲景〖伤寒论〗中的『风湿』与〖金匮要略〗中的『湿痹』均为痹证范畴,他以『历节痛、不可屈伸』『其痛如掣』『诸肢节疼痛』的特征定名了历节,并列中风历节专篇。
张景岳以阴证、阳证别寒热,认为『治痹之法,只宜峻补真阴,宣通脉络,使气血得以流行,不得过用驱风等药,再伤阴气,必反增其病矣』。朱丹溪认为:『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所致』,故其治疗不离四物汤、潜行散及黄柏、牛膝、生甘草、桃仁、陈皮、苍术、姜汁等药,并随证加减,可谓发前人所未发。
李东垣主张用活血的方法治疗痹症。王清任进一步阐发此理论,认为痹症病因,乃在瘀血。其曰:『纵逐风寒,去湿热,已凝之血,更不能活,如水遇风寒,凝结成冰,病成而风寒已散,明此理,治痹症何难,故治痹症,以古方治之不效,用身痛逐瘀汤,若微热加苍术,黄柏,若体虚加黄芪。』
治病求本,温补肾阳益肾阴
姚树锦认为,痹症的形成与风寒湿等外邪相关,然究其根源多为正气亏虚。正气不足,气血亏虚,营卫失调,腠理空疏,卫外不固,则虚邪贼风趁虚而入。病邪既入,正气又无力驱邪外出,以致风寒湿邪逐渐深入,留于经络脏腑,病情缠绵,久病及肾。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强,肾精足则气血津液皆盛,故治本应以补肾为先。痹症为顽疾,多夹杂有湿邪,临证还需以补阳为要。补阳首选红参、鹿茸。红参味甘,性温,大补元气;鹿茸补阳益精,强筋壮骨,二者伍用,补阳益气之力倍增。待肾中阳气充足,则云开日出,阴霾尽散。再以杜仲、川断滋补肝肾,强壮筋骨。肾为水火之脏,补阳勿忘和阴,以鹿角胶、龟板胶、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一则补益精血而濡润筋骨;二则滋润以防补阳太过伤阴。
急则治标,祛风通络调气血
治疗疾病要抓重点,风湿类疾病往往以痛肿开始,以强直变形为后果,故而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止痛消肿的环节。解除病人痛苦同时又能截住变形强直的途径。在疾病初期出现痛肿时,应先疏通经络,祛寒除湿。姚树锦临证时常用自拟镇痛饮(乳香,没药,土元,细辛,血竭等)加减治疗,辛温宣通行其瘀滞。或以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通其血脉。临证见肢体麻木不仁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养血合营,补气通络,酌加当归、鸡血藤、芥穗炭等养血祛风,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痹症多为风邪日久客于筋骨,常胶着难除。虽有辛温之药,宣通之剂,但其力仍有不逮,故选补阳还五汤,以大剂量黄芪益气活血。气能生血,气足血亦旺,气足自无顽麻。又因补血不忘疏络,再以小剂量三七粉冲服,以求化瘀而生新。
培补中土,祛邪切勿犯胃气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脾胃。其中『治病勿犯胃气』为许多医家所遵循的原则。故姚树锦自拟方『镇痛饮』中,常加入健脾养胃药,如生山楂、鸡内金。一可矫正乳香、没药、血竭等伤脾碍胃的偏性,有利于药效更好的吸收;二是痹症的疗程比较长,服药日久,易伤脾胃。若患者为素体脾胃虚弱者,则单纯的消食和胃药不足为用,此时应以四君子汤为基础随证化裁。一防一治,防治并行,不但是『治病勿犯胃气』的体现,也是『治未病』思想的突显。
医案
张某,女,51岁,工人,2012年11月29日初诊。主诉:全身肌肉、关节疼痛、灼热反复发作2年。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指关节红肿疼痛、灼热,继而波及全身肌肉,关节游走性疼痛,医院化验多次显示血沉偏高,类风湿因子、自身免疫系列(-),甲状腺功能(-),肌肉活检(-),间断服甲氨蝶呤,白芍总苷等,但效果不著。就诊时全身肌肉、关节灼热、肿胀、疼痛、僵硬,入夜难忍,口干欲饮,心烦易怒,腰背、肩臂等疼痛呈走窜性,局部皮色正常,胸闷气短,大便正常,关节无红肿、结节,肤色如常,切之不热,舌淡暗有瘀点,苔薄腻,脉沉细。
辨证:病久正虚,感受外邪,气滞血瘀,脏腑失和。
治法:活血止痛,疏经通络,调理肝脾。方选镇痛饮合四妙散加减。
处方:乳香10g,没药10g,甘松10g,苏木10g,降香10g,土鳖虫10g,血竭3g,桂枝10g,白芍15g,细辛3g,甘草10g,苍术10g,黄柏5g,川牛膝10g,生薏米30g,生山楂15g,鸡内金10g,砂仁6g(后下),沉香3g(后下),三七6g(冲服)。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药后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减轻。仍胸闷、气短,右肩走窜性肿胀疼痛,舌淡红、苔薄腻,脉沉细。宜养心益气,滋阴养血。上方加西洋参10g,龟板15g,鳖甲15g,14剂。
三诊:周身肌肉关节痛十去七八,气短胸闷较前减轻。舌淡暗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弦。治宜温肾助阳,行气通络。
处方:黄芪60g,当归10g,血竭3g,甘草10g,桑枝30g,通草6g,土鳖虫10g,川牛膝10g,川断15g,杜仲15g,麦冬10g, 五味子10g,红参15g(另炖),鹿茸1g(另炖)。14剂。
四诊:患者诉唯感偶有气短胸闷,神疲乏力,关节不适,舌淡胖暗,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弦。宜温肾益气,补益精血。
处方:红参15g(另炖),麦冬10g,五味子10g,山萸肉15g,龟板胶6g(冲),鹿角胶6g(冲),阿胶6g(冲),山药30g,川牛膝10g,沉香3g(后下),三七6g(冲),鹿茸1g(另炖),生山楂15g,鸡内金10g,砂仁6g(后下)。
以本方为基础加减调理月余,诸症消失。后以散剂调理。随访1年病情稳定。
姚树锦常言:『善用兵者,必先屯粮,善治邪者,必先养正』。痹症的治疗,从根本上应扶正固本,对于有肿痛、麻木症状的患者,应首先快速止痛退肿,祛风通络,以免贻误病机,但这只是治标之法。一旦痛减肿消后,一定要治本,切勿全部运用祛风通络药,图一时之快。治疗最终还是应回到扶正固本,补肝肾壮筋骨,并把『治病勿犯胃气』的思想贯穿始终。(冯震 西安市新城区树锦国医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