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篇语
中华民族有绵长的历史,有丰富多彩的人文地理景观,中国更是目前获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放眼中华大地,大遗址上既存留着岁月的温度,也投射着今人与古人的对话;古战场上既刻录着历史的刀光剑影,也书写着智力权谋对后人的影响;古村落既展现着中国人的建筑智慧,也提示着当代人一种诗意栖居的可能……
走吧,从广州开始,从今天开始,跟随着本报记者的脚步,去探秘一个又一个考古的地理的文化的大发现、新发现,去解码它们身上及身后深邃的文化内涵,去见证民族文明对今人源源不断的泽润与潜移默化的影响。
寻访大遗址
1915年,从美国归国的台山华侨黄葵石在广州城外的东山龟岗一带,以“大业堂”的名义,向政府征得荒地1.2万平方米,修路盖楼,待价而沽,是为东山开发之始。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民间资本投入的民国早期房地产项目,会掀开广东南越国考古轰轰烈烈的近百年序幕,让沉睡了2000多年的强大邦国与帝王的传说,从地下走到地上,一点点显露、清晰。
明年是象岗山南越王墓发掘30周年。文王赵u墓的发掘是近百年来南越国考古的一个高潮,但在此之外的城中各处,南越国时期的遗物遗迹不断出土,古国的旧貌一步一步地拼凑成形。从宫室、民居到城墙、墓葬,南越国展现出不同层面的魅力。
采写 记者卜松竹 图 丁巍提供(除署名外)
南越国“故宫”在北京路
16中学操场下埋“行宫”
“南越国作为一个‘地方政权’标志着广州的建城和‘信史’之始。”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丁巍称。而广州作为建城以来城市中心没有经过大的变动的少数古城之一,南越国时期的宫苑群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宫苑及周边,长期是广州城的核心区域和中轴线所在。这种局面直到上世纪末才宣告结束。根据近年的考古发掘,已经可以较为清楚地划出南越国宫苑的部分宫城边界――北段约以广州大厦为界,仍有宫墙遗迹存留;南边以中山路为界;往北京路和文德路各伸出一个“半岛”,此外还有光明广场的水闸――“所以说王宫的位置非常好,正好是环抱着古海湾。而且可以想见,这样设计不仅是易守难攻,还等于占据了无敌海景。所以它的园林非常漂亮,而且是中西合璧的园林。”更多的城墙还要经过进一步的考古发现。不过目前中山四路已经发掘的部分,主要仍是南越国时期的宫苑所在。作为行政中心的宫殿区在哪里?丁巍认为,应当就在稍西边的北京路一线。他告诉记者,1988年新大新大厦建设时考古部门进行的勘探发现,那一片下面是“一片一片”完整、连续、精美的南越国时期的铺地砖。根据后来的勘探也可以推测,在新大新的南面地下,仍保存着相当完整的宫殿区遗址,而且如果揭露出来,结构会相当清晰明朗。
在今天的广州第十六中学的下面,丁巍推测可能有一座南越国的行宫遗址。这里又称“蟾蜍岗”,曾经发现大量倒伏的瓦砾堆,其中有“万岁”瓦当,等级很高,为王室级别。从地形上看,16中学小操场仿佛是旧时的夯土岗,那么“行宫”的主体应当就在操场下。
<div align="cen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