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中国考古网
近几年青海民和喇家齐家文化遗址的发掘成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个亮点①。凭借其罕见的史前灾难遗迹,喇家遗址入选 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围绕探讨灾难遗迹和遗址废弃原因等一系列问题,喇家遗址开展了一系列多学科合作研究。其中,在探讨灾难遗迹的成因和遗址废弃原因方面,环境考古运用地学方法取得了许多新的重大收获,其工作丰富了环境考古的理论和实践②。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喇家遗址在距今4000年前后先是遭受到了地震的破坏,然后被来自黄河的特大洪水彻底掩埋③。然而最近作者看到《古代中国的环境研究--关于解释和年代对应方面的问题》 (以下简称《古》文)④一文,文章中关于喇家遗址灾害事件与我们的认识存在重大分歧。笔者认为有必要就这些分歧做进一步的讨论, 以便加深我们对喇家遗址灾害事件的认识。鉴于该文作者对喇家遗址的古地震基本没有异议,因此本文这里就不讨论古地震对喇家遗址的影响,而只讨论古洪水事件。
一、喇家遗址的自然地理概况
从地形地貌来看,喇家遗址坐落在黄河上游的一个山间小盆地-- 官亭盆地内。官亭盆地西起积石峡,东至寺沟峡,东西长约 12公里,南北宽约 5公里,面积约 60平方公里。盆地周围为海拔 2100米左右的山地所环绕,其岩性主要是白垩系紫红色、红色砂岩等,山前广泛发育有红土和黄土组成的台地。盆地内是海拔 1800米左右的黄河冲积平原,黄河自西向东从盆地流过。
喇家遗址就坐落在盆地内黄河北岸的黄河二级阶地前缘,遗址高于现在黄河水面约 25米 ,距离黄河水平距离约 1公里。喇家遗址东、北面紧邻吕家沟、岗沟两条冲沟。
二、喇家遗址的古洪水事件的发现
喇家遗址最引人关注的是房址内发现有大量被红粘土覆盖的非正常死亡、姿势奇特的人类遗骸。红粘土为纯净的、未经人类活动扰动的自然堆积,而且由于人类遗骸上没有砍杀、火烧等痕迹,已排除其死亡为人类有意为之⑤,杨晓燕等⑥认为这些人死于古地震造成的居室倒塌。对于红粘土沉积环境的研究也成为喇家遗址环境考古研究的一项不可忽略的内容。
通过对探方剖面的观察,发现在棕红色粘土中夹有较多细小的波状砂质条带;同时,在红粘土层与齐家文化活动面的交界处,观察到喇家遗址所在的二级阶地顶面具有明显的起伏,发育有沙波、拖曳构造和冲刷槽等流水作用形成的层面构造⑦⑧。
沙波是河床中的堆积地貌,沙波的形成是河床泥沙颗粒不均匀与水流不稳定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⑨。沙波和波状砂质条带都与流水作用有关,红粘土层中以及下伏面流水作用证据的发现,说明了红粘土的形成可能与流水有关。
为进一步证实红色粘土的沉积环境,我们对探方壁上的沙波和房址内的红粘土采样进行了粒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红粘土样品具有河流漫洪相堆积的特征⑩。这样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分析,初步确认房址中的红色粘土是河流堆积物。根据河流堆积物形成于古人类居住面之上,且遗址距离黄河只有 1公里,推测填充在房址里的红粘土可能与黄河洪水泛滥有关。
……
全文阅读
(原文发表在《考古与文物》2009年第1期;作者:张小虎 夏正楷,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杨晓燕,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td] [/tr] [t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