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82|回復: 0

[形意拳] 形意拳发展之脉络考

[複製鏈接]
沙坡 發表於 2012-4-4 03: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武林志
  武术网资料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形意拳是中华武林中的一枝艳丽的奇葩。作为我国四大名拳之一的形意拳,其历史只有约150年的时间,由于它内外兼修,朴实无华,既可外强筋骨,又可内壮五脏,且技击性强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如今它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一项世界性的比赛项目,充分证明了形意拳的魅力无穷。笔者有幸多次参加国际和全国形意拳交流比赛,目睹了众多的形意拳后起之秀,感到由衷的高兴。在比赛的空闲之余,笔者有意或无意地与众多形意同仁谈论有关形意拳的形成与发展,但许多朋友不是一知半解,就是张冠李戴,闹出许多风马牛不相及的笑话。为了使形意同仁,特别是众多后来人有谱可循,使形意拳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更好地发展壮大,很有必要对形意拳的形成与发展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和探讨。我想这也是众多形意同仁和广大形意拳爱好者所希望的。
  
  一、形意拳源于山西祁县小韩村戴家的心意拳
  
  1925年由车永宏的弟子晚辈们为先师车永宏(字毅斋)树立的《车君毅斋纪念之碑》中明确记载:“戴氏小字二闾,则祁人也。戴氏祖传心意拳,少林外家支派,外传李老农。老农为吾世丈孟綍如先生座上客,再传车毅斋”。
  心意拳的始祖是山西永济的姬际可先生,关于这个问题早已无可争论了。姬际可传曹继武,曹继武传戴隆邦,这也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公元1750年,即清乾隆十五年,戴隆邦所着《六合拳序》中云:“独我姬公名际可,生于明末国初,为蒲东诸冯人氏,访名师于终南山,得岳武穆王拳经,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蒲”。
  公元1693年,曹继武应试连捷三元,被任命为陕西省靖远总镇都督,因仕途坎坷,辞官归原籍。在池州收山西祁县的戴隆邦为徒,传授心意拳。乾隆十五年(1750年),戴隆邦奉师命回归故里山西祁县小韩村。
  戴隆邦回归故里之后,一来是受师爷姬际可和师父曹继武反清复明思想的影响,二者是坎坷人生的缘故,再者是1727年(即雍正五年),朝廷就下令禁武,所以他将心意拳严加封锁,只传子侄和内亲而不准传与外人。1801年戴隆邦临终前留遗嘱给戴二闾(即戴文雄):“心意拳不得外传”。二闾遵祖训,将心意拳封锁了38年之久,故在心意拳门人中有“戴氏祖传心意拳”之说。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直隶深州(今河北深州市)人李老农闻戴二闾大名,千里迢迢来到山西祁县小韩村,欲拜戴二闾为师学习心意拳,多次登门均被拒绝,李老农毫不动摇。他在该村租了几亩地以种菜为生,以等待时机。在此后的三年间,李老农每天为戴家送菜,而且分文不取,戴师为李老农诚心所动,奉老母高堂之命,于1839年收李老农为徒,传授心意拳术。这一史实,形意拳八大弟子之一的李广亨,于1895年所著《心意拳精义》中有明确的记载。
  戴二闾收李老农为徒,并创了戴氏心意拳破守秘之风而外传的先河,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李老农不但深得戴氏心意的真传,并且注重改革创新,他和他的众多弟子们,如车永宏、贺运亨、李广亨、宋世荣、郭云深、刘奇兰、李太和(李老农之子)、刘元亨、张树德、刘晓兰、白西园、李占元等为形意拳的创立和发展壮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形意拳的创立
  
  李老农从戴二闾师学得心意拳的“五行”和“十大形”之后,曾随师保镖近5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李老农受太谷富绅孟綍如之聘,从祁县来到太谷为孟护院。当时太谷孟氏家族为富豪(注:现对游人开放的孔祥熙宅园即是太谷孟氏家族的明代建筑,山西农业大学即是太谷孟氏家族的花园)。在此期间,李老农结识了车二,并传授其心意拳术。咸丰六年(1856年),由主人孟綍如举荐,并征得二闾师的同意,李老农正式收车二为徒,在拜师仪式上,孟綍如为师徒二人起了名和字。李老农起名飞羽,字能然;车二起名永宏,字毅斋。从此之后,师徒二人亲如父子,李飞羽将戴氏心意拳悉心传授弟子车永宏,同时也传授其主人孟綍如。因此太谷城内便有了孟綍如待李飞羽如“座上客”之说。时隔不久,李飞羽又收太谷孟高村人贺运亨、榆次人李广亨为徒。同治二年(1863年)李飞羽加入太谷镖行,终日镖务繁忙,当年的冬天,他将弟子车永宏拜托于师父戴二闾栽培。车永宏经常步行几十里从太谷到祁县小韩村戴师爷处学艺。年复一年,戴师爷将心意拳艺悉数传授于徒孙车永宏。直至戴师卧病在床时,尚以筷子当械,传授车永宏枪、剑等器械套路。戴师在临终前,将戴隆邦于乾隆四十三年所着的《心意六合拳》重订墨本传授于车永宏,并口授“习武当以武德为重,艺成务要扶危济贫,传艺要以不欺人为本”的戴氏祖训。车永宏得戴氏心意真传后,同师父李飞羽、师弟贺运亨、李广亨以及第子李复祯(即常有师傅)等一道,潜心于心意拳拳理拳法的研究。在反复研究与探讨的基础上,对心意拳的拳名、拳理、拳法进行推敲、分析,认定“心意”同属一理,都属于人的内在思维,均成思于内,而“形”则是人体外形的运动表现,看得见,摸得着。“形意”则是人的外形运动和内在思维的统一,即内与外的结合,行与思的统一。在此基础上,李飞羽首先提出了以“形”代“心”的主张,取名“形意拳”,认为这样更符合心意拳的拳理拳法,从此之后,才有形意拳之名流传于世。所以说:李飞羽是形意拳宗师是当之无愧的,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同治五年(1866年),李飞羽与弟子车永宏编创了第一个形意拳对练套路,最初的名称是“五行生克拳”,以后改为“五行炮”。这一对练套路的出现,对形意拳的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飞跃,为形意拳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飞羽宗师晚年离开太谷回归深州故里,临行前再三嘱托车永宏等弟子晚辈,对形意拳要不断创新,发展壮大。车永宏继承师志,潜心于形意拳的改革、完善、创新。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他与师弟贺运亨、李广亨,弟子李复祯、布学宽等先后创编了“五花炮”、“挨身炮”、“九套环”、“九拳”、“劈捶”、“五踩六捶”、“十六把”、“连环手”、“十二连捶”等九个形意拳对练套路以及及拘马拚、狮吞手、十三炮法等精辟的实用手法。从此之后,由李飞羽师徒改革创新的形意拳术的理论逐渐完善,其内容日趋丰富多彩。
  形意拳以“防御为能”,其拳势精巧,朴实无华,拳法多变,寓攻防于一体,集顾打于同形,风格独特,技击性强。车永宏首先在太谷城乡传播,倍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没有多久,太谷城乡习练形意拳的人们日益增多。《车君毅斋纪念碑记》中记:吾郡则自成同间此术独盛”。光绪初年,形意拳传到了太原、榆次、清徐、平遥等地。李飞羽回归故里之后,培养了一大批威震武林的形意名将,如郭云深、刘奇兰、李太和、白西园、张树德、刘元亨、刘晓兰、李镜斋等。1888年车永宏在天津日租界剑败日本著名武士坂三太郎,名震中华武林,形意拳名声日盛,清政府授予车永宏“花翎五品军功”。
 三、形意拳的发展
  
  形意拳的发展,太谷车永宏和河北深州的郭云深起了关键性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光绪十五年(1889年),农历九月,李飞羽的得意门生,以“半步崩拳”打遍华北无敌手的形意大师郭云深,首次到太谷走访师兄车永宏,在太谷与车永宏互相切磋拳艺达一年之久,二位大师互相学习,相得益彰。车郭二位大师首开晋冀两省形意交流的先河。郭大师曾这样赞誉车永宏:“山西吾车二师兄,技臻出神入化之境,真高手也”。从此之后,河北形意大师们专程来太谷走访形意同门的有:刘奇兰、李太和、刘元亨、李占元、张树德等等。光绪十九年(1893年)李飞羽的高徒宋世荣、宋世德由河北大兴县迁来太谷城内定居。1895年李广亨在太谷城内的商号“中兴正”撰写了《形意精义》一书,该书对形意拳的历史源流、拳理拳法的发展,拳名的演变过程以及形意拳五行、十二形和诸多套路的演练要诀和用法,都作了详细的注解,这本书成为我国形意门中具有权威性的拳谱资料。
  清朝晚年,李飞羽的八大弟子中有五人定居太谷城内,他们是车永宏、宋世荣、宋世德、贺运亨、李广亨,所以民间有“五星聚太谷”之说。这时,车永宏的“游鼍化险”,郭云深的“连珠崩拳”,买壮图的“鸡形四把”被中华武林界公认为“形意三绝”。此外,李广亨的“乌鸦伏卧”为其特技,人称“试金石”;宋世荣以内功出众,其燕形技艺令人叫绝;宋世德的轻功神奇,常常越太谷城墙取凤山的酎泉水饮用;贺运亨则腿功过硬,人称“铁腿”;车永宏的大弟子李复祯善技击,人称“技击泰斗”、“常胜将军”。在此后相当长的一般时间内,太谷成为形意名家会聚交流的地方。所以,太谷被中华武林界誉为“形意拳之乡”。
  1897年,刘奇兰大师的得意弟子王福元来太谷拜访车永宏师伯,车永宏待王福元如入门弟子,尽心传授其技艺,并将王福元举荐到榆次陈的萧家护院,1898年刘奇兰的大弟子李存义奉师命来太谷拜访师伯车永宏,并探望其师弟王福元。1900年李存义因参加义和团事败,来太谷避难,车永宏让李复祯保护其安全,并举荐其为孟家护院。在太谷期间,车师伯为他补足了十二形,教授他“挨身炮”等对练套路,宋世荣大师传授其“内功四经”。1903年,郭云渠大师最后一次来太谷,与车永宏师兄商讨十二形的排列顺序,商定将李飞羽宗师所传的“六象”排在前,车永宏传的“六象”排在后,“龙虎为开”,并将“鹰熊二形合演”排在最后,从此之后,鹰熊二形不再单独演练,故有了以后的“鹰熊合演”。郭云深大师在临行前,与车永宏师徒共十一人合影留念(此照片现保存在太谷县武术协会)。从以上的历史事实来看,车永宏、郭去深等为晋冀两省形意拳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直到今天,河北深州形意界的同仁们与山西太谷形意界的同仁们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往来,这是历史形成的结果。
  1911年,形意名家李存义在天津创办了“中华武士会”,广泛团结武术界同仁,培养了一大批武术人才,为形意拳的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1914年,李存义最后一次来太谷,与同门师兄弟李复祯、布学宽、宋铁麟、刘俭、吕学隆等共同商讨形意门人的辈次排列事宜,决定从李飞羽宗师的第二代传人起,以“华、邦、维、武、尚、社、会、统、强、宁”十字为辈序,以便使后来者有谱可循。当年,形意拳新秀郝恩光首次将形意拳传到国外,开创了中国拳师教外国人学习形意拳的新纪元。1918年,形意名将、形意大师张占魁的高足韩慕侠在北京一举击败俄国著名的拳击高手康泰尔,中国人民闻之扬眉吐气,形意拳又一次名声大震,全国各地城乡间学习形意拳的人们与日俱增。山西太原、太谷、榆次以及周边各县的学校普遍增设国术课,许多形意名家被聘为学校的武术教师。车永宏的高足、形意大师布学宽兼授太谷城关九所学校的武术课。1930年布老应孔祥熙之聘,任太谷铭贤学校(即山西农大的前身)武术教师,培养了一大批形意拳后起之秀和海外门人。布学宽大师的弟子、现住巴西国爵士的武朝相,在巴西创办了“中国文化研究院”、“中国形意功夫馆”,如今仍活跃在巴西国的武坛上。布大师的另一名弟子李英昂在危地马拉定居多年,是一位武术史研究专家,他撰写武术专著十余本,为形意拳在海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个时期,形意门人孙福全,刘殿琛、姜容樵、凌善清、薛颠、董秀生等编著的形意拳专著先后出版发行,形意拳在全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928年在南京举行的国考打擂,山西代表队由16人组成,其中15人是形意门人,他们是李连成、韩荣华、张万荣、王鸿、张安泰、李培昌、白三货、郭风山等,在此次大赛中,山西队的王鸿以高超的形意功夫名震南京,又一次显示了形意拳的实力。
  抗日战争时期,许多形意门人积极参加抗日,仅山西知名的有陈晓峰、胡殿基、史克让等,他们都是我八路军中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干部,他们均牺牲在抗日的战场上。笔者所熟悉的布学宽大师在抗日战争时,就是我党的内线联系,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还有原山西武术队教练、车永宏的第三代传人李三元,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我党的内线联系。党的“七大”召开前夕,他曾护送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同志从武乡经太谷赴延安;解放战争中他们是我党太原的内线,为解放太原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太谷县志均有记载)。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武术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形意拳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优秀人才不断涌现。仅以山西为例,在布学宽、宋铁麟、刘俭等几位大师的积极努力下,全省形意拳如春风得意,又一次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普及。布学宽大师在1958年参加山西首届全运会,为大会表演了形意八卦掌,受到贺龙元帅的接见,并合影留念。1960年布老出席了山西省文教群英会。1963年,原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武协主席黄中同志专程来太谷视察群众武术活动情况。他对年已90高龄的布老为形意拳的发展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1964年,布老当选为全国武协委员。
  由于李复祯、布学宽、宋铁麟、刘俭、吕学隆等一代大师们的辛勤耕耘,山西武术界形意名家辈出,笔者所熟悉的已经过世的形意前辈武承烈、张永义、孙德宜、吴立孝、吴治泰、吕加林、车彩藻、苏登瀛、吴连富、闫芝兰、赵永昌、段世荣、梁焕章等,他们都是在全国和全省武术界颇有影响的实力派人物。如今这些前辈们的门生晚辈,分别活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和大洋彼岸,为形意拳的发展,辛勤地耕耘、默默奉献,他们是形意文化的中流砥柱。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开展形意拳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布秉全、吴殿科、宋光华等辛勤工作,著书立说,程素仁的《形意宗师》一书问世,这些都是形意拳文化后继有人的幸事。
  “中华武林百杰”之一的张希贵先生,他一生为武术事业奋斗不息,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就开始组织全省的形意拳交流和比赛。他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与北京武协的骆大成等同仁于1990年在北京组织了全国首届形意拳邀请赛,从此之后开展了多次的全国形意拳邀请赛。1995年8月,在张玉林同志的组织下,在河北深州举行了首届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这是我国形意拳史上前所未有的。2001年8月,经过张希贵同志的艰苦努力,在山西平遥古城举行了山西首届国际形意拳邀请赛,盛况空前。参赛的215支代表队中,有12支国外和港澳地区代表队,运动员达2300余众。不难看出,山西张希贵、北京骆大成、河北深州的张玉林,是改革开放以来把形意拳交流和比赛推向全国、推向世界的代表人物。
  另外,从形意拳的套路改革创新方面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李三元是为形意拳套路的创新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他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创编了“综合形意拳”,这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其次是张希贵、高宝东。张希贵在综合形意拳的基础上创编了“四十八式形意拳”,高宝东在综合了形意五行枪、十二形枪以及诸多传统枪术套路的基础上创编了“综合形意枪”,这在全国是没有的。1998年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审定通过了形意拳三个徒手规定套路和四个形意器械规定套路。为形意拳这一优秀传统拳种进一步的普及,走向世界铺平了道路。这应归功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归功于许许多多为形意拳的发展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形意同仁们。
  愿形意拳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之花,开遍神州大地,为中华武术走向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