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76|回復: 0

[形意拳] 形意拳“整劲”如何修练

[複製鏈接]
裡人 發表於 2012-3-16 22: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武林志
    武术网资料   形意一门,博大精深,古往今来,无数名家巨擘,终其一生刻苦磨炼,为形意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辈后学,有幸习得此艺,虽未窥其门径,但愿尽已微薄之力,将师承技艺以及自己的点滴心得奉献于众,所述不当之处,还望同道予以斧正。
  形意拳的“整劲”上身,可以说是入门阶段的一个重要过程,这一过程对于今后技艺的提高尤为重要。没有这一过程,迅猛刚实的爆发劲就练不出来,形意拳诸多技法的发力和技巧则更加难以领悟。
  如果用详尽的语言来给“整劲”定义,读者可能难于理解,但如果我们用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说明,就容易得多了。当我们蹲在地上,用火点燃一只爆竹后,爆竹突然爆炸,在心中一惊的同时,手会下意识地快速缩回,全身激灵一下,不由自主地一紧,甚至会猛跳起来躲开危险。其实,这时在我们身上体现的就是“整劲”。当然,这种“整劲’’还只是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本能反应,是在外部刺激作用下,神经系统支配全身肌肉的一种应激性反应。我们说,这种反应是被动的,是无主动意识的。
  
  一、“整劲”修炼的基本要求
  
  形意拳中的“整劲”,则是通过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的动作和意念,使意念对动作的支配达到一种“自动化”程度,达到“意动劲发”,进而在轻松、自然、合谐的意境中去修炼拳艺,最终达到“不意而发”的境界。对这一境界的追求可以说贯穿了习练形意各种技法的全过程。而达到这一高度的方法,自始至终离不开四个字:苦、正、勤、准。
  “整劲”上身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磨炼中,首先要突出一个“苦”字。因为这一阶段是习练者从入门到提高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一方面我们在追求准确之“形’’的过程中,由于肌肉剧烈运动,乳酸蓄积而产生酸胀之感,因肌腱、肌纤维经常拉而产生疼痛,因大运动量锻炼而劳累困顿……这其中经历的艰辛,没有一种甘于吃苦、坚韧不拔的精神是绝对忍受不了的。另一方面,在求得精纯之“意”的过程里,由于“内意”的修炼无形无象;看不见摸不着,更是容易产生各种困惑,甚至让人望而却步,灰心丧气。因此说,“整劲”上身要过的第一关就是“苦”字。
  其次,要在“形”上追求一个“正”字,动作上要精益求精,使每个动作都做到姿势正确,劲力到位。力求逐渐把动作中的“拙力”去掉,把劲用顺,从一开始的“费力”,通过训练,达到“轻松自然”的“省力”。因为只有保持周身轻松、自然,不努气,不用拙力,才能保证身手不滞,舒展灵活。而四肢舒展后,周身顺遂,才能保证动作姿势正确。这实际上是一个动力定型逐步形成的过程。
  我们知道,形成正确动力定型的有效途径就是在保证动作姿势正确的前提下,增加练习次数,这就要求真正做到一个“勤”宇。只有通过大量反复练习,让大脑皮层受到充分的刺激,使参与运动的神经系统与对这一动作产生一个相对稳定酌反应。这个过程就如小孩子学习走路一样,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不会促成“质”的飞跃。
  有了“势正劲顺”的基础,还不能说对动作的要领已经掌握,因为这只是一个“学拳”的过程。要在此基础上达到“整劲上身”,还必须要经过一个“懂拳”的过程。
  “懂拳”就是要求我们把动作的要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连续的脉络,用这个脉络来指导我们练拳时的具体动作。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不但要在习练时注意把动作做到位,更重要的是把形意拳的修炼带人到日常生活中。体会在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的动作中,由力的发出、大小、着力点、方向和角度不同所感受到的不同的反作用力和引起的不同效果,进而对形意拳每个动作的要领进行深人、细致的琢磨,逐渐领会形意拳“举手投足,动必有由”的道理。对每个动作不但要知道怎么做,而且还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形”与“意”的关系的理解达到一个”准”字,这样才能够大大促进自己对这些要领的掌握与运用。



 二、“整劲”修炼的根本途径
  。 有了“苦”,、“正”、“勤”、“准”这四项原则的保障,还要有一个正确的修炼途径:精练形意五行拳。
  初习形意者易犯的通病就是不重视基本功,急功近利,力求速成,着重多学几趟套路,多会几个招法。孰不知此举实为舍本求末,得不偿失,后患无穷。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根本,初习形意都应从五行拳开始,因为形意拳各种技法的基础都是五行拳,多种劲力也是从五行拳中求得的,它以培养技法、加深功力为目的。形意拳前辈们更是形象地把五行拳称为“形意母拳”,一语道破了五行拳的重要作用。
  五行拳的动作朴实无华,虽看似简单,但要真正从中练出上下相随、内外一气、自然合谐的整劲来,却着实不易,所以古拳谱中有“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的说法。五行拳每一路拳都有独特的劲力,并且是“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一种劲力中还蕴含着一种甚至几种劲力,接手触敌时,可以相互转化,因敌施变,如同中医“辨证施治”一样,不拘成法,因势变化。初学者很难理解到这一点。比如说形意拳最基本的起式右钻拳,要求右拳从胸前经口鼻向上、向前划弧钻出,拳头和手臂要一边前钻一边向右拧转,由拳心向左变为拳心斜向右上方并微向外倾斜,前臂及拳向右侧拧转(图1-图5)。随着习练次数增多,加之用心体验,初学者慢慢就会悟到这起钻落翻的一拳正锻炼“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的三催劲和手臂拧、裹、坠的合力,为实战中的沾身纵力打下了基础。所以,对形意拳的每个动作都要用心体会,学以致用,逐渐就会领悟到五行拳之于形意,正如水对于我们的身体一样,看似简单平凡,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另一方面,练好五行拳,还会使我们明确形意发劲制敌的基础,就是迅猛刚实的“爆发力”,这是在练习五行拳中时刻按照“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的要求不断磨炼而形成的。这种“爆发力”的训练难就难在它是从不努气、不用拙力、轻松自然中求得的。先求“松得开”,再求“打得长、放得远、落得实、发得快”,最终才能形成形意拳“硬打硬进无遮拦”的风格,而这风格正是从五行拳就开始磨炼的。这种基础的培养会极大地促进我们掌握各种形意技法,故能正确理解和练好五行拳,是掌握形意拳真谛之所在。拳经云“五行五精即五虎”、“五行合一处,放胆即成功”,五行拳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三、“整劲”修炼的技法要求
  
  无论是在习练五行拳还是在其它形意套路的演练中,要练出“整劲”,达到周身完整一气,都离不开统一的技法要求:催动三节,三催而劲整。
  “三节”即梢节、中节、根节。形意所讲的“三节”,从全身整体来说,梢节为手臂,中节为躯干,根节为腿足。从局部来讲,手臂、躯干和腿足又都各有“三节”。在手臂上,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在躯干上,头为梢节,心为中节,丹田为根节;腿足上,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
  .
  为什么要讲“三节”呢?因为形意拳劲力的发起和施放都离不开“三节”,所谓“三节不明,周身是空”。无论是在整体还是在局部,劲力都是以“根节”为起源,以“中节”为枢纽,而以“梢节”为发放。形意拳对“三节”劲力的要;求是“三节合一,腰为主宰”。
  在上肢,要求“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还以前面所说的右钻拳为例,当右拳从胸前向上、向前钻出时,它所体现的劲力,从整体上看是起源于足,中转于腰,发放于手;从局部上看是由腰间发起,腰催肘,肘催手。所以它不只是手臂的力量,而是双足蹬地,拧腰顺肩,全身而发的整体之劲,这样才能保证在手被对方拦截时,肩、肘仍在向前催,在被阻截处发打人,这正是形意拳“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之妙处,也是“整劲”的具体体现。
xyzj.jpg   
  在下:肢上,则要求“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以形意拳基本步法——趟步为例,在技法上的要求腰部向下发沉劲,催动胯向下挤压,双腿向下屈蹲,大腿与地面几乎垂直,这样就会催动前趟之足自然而然如弹簧一样趟出去,从而发挥出“脚打七分手打三”、“去意好似卷地风”的威力来。
  综上所述,整劲的修炼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需要我们在乎日的习练过程中,时时处处注意以形意理论为指导,按照规矩练拳,不断提高自己的拳艺水平,才能“整劲”上身,从而在习练形意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