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65|回復: 0

[通背拳] 认识通背拳

[複製鏈接]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1-7-29 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太极人生的BLOG
   武术网资料  通背拳是中华武术众多门类中一个独立的拳种,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技术内容,是较为古老的拳种之一,通背拳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各种精彩的武术民间传说。 


   通背拳属于较为典型的长击类拳法,擅长中、远距离克敌致胜,讲究放长击远,它将中国武术“一寸长,一寸强”的技击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于技击空间的控制,讲究“远则长击,近则冷抽”,可收可放,可长可短。 


   通背拳的命名,顾名思义,“通”为通达、贯穿之意,“背”指人体的腰背,二字合在一起则表达出力发腰背、贯达肢体之意,其名称体现了通背拳放长击远的技术风格。 


   通背拳流传至今,形成许多流派分支,风格发展为多样化,技术体系完善,内容丰富多彩,拳械全面,是中华武术百花园中的奇葩,不愧为中华武术的瑰宝。
二、  通背拳的源流
 
   通背拳是我国发源较早的武术拳种,属典型的长击类拳法。据传早在宋朝初期赵匡胤时代,关西名将韩通就擅长通背拳,并且名噪一时。但迄今为止,武术 界尚无明确史料能证明通背拳的发源及其演变过程。明代黄宗羲在其《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的六路歌诀中有“佑神通臂最为高”一句,这说明明代时期通 背拳已有了较高水平的发展。 


   由于通背拳各流派内容、风格不同,即使同一流派的内容也会因师承关系不同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通背拳的名称一直存在多种叫法,同音不同字,归纳 起来有三种叫法具有代表性:一种是手臂的“臂”字,一种是脊背的“背”字,还有一种是准备的“备”字。三种叫法各有理由:叫“臂”字者认为,该拳以平臂动 作为主,两膀左右划弧抡圆,形如猿臂,故以“臂”名;叫“备”字者认为,该拳“通神达化,体用兼备”;叫“背”字者认为,该拳以腰背发力,力发于脚,通达 于背,可以放长击远,故用“背”较为合理。三种叫法一直沿用下来,各叫各的拳名,直至1983年,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发行,书中在武术类中 把通背拳的“背”字,定写为脊背的“背”字,在名称上突出通背拳腰背发力、贯达肢体的技术特点。在民间,其它叫法仍在沿用。 


   通背拳在我国的流传区域较广,北方地区流传尤盛,有三个地区具有代表性:一是大连,一是沧州,一是北京牛街。这三地盛传五行通背和白猿通背,并且出了不少通背人物。通背拳的主要流派有:白猿通背、祁氏通背、五行通背、两翼通背、洪洞通背、五猴通背、六合通背等。 


下面做一个大致介绍: 


(一)白猿通背 


据传白猿通背为战国时期白猿公所传,白猿通背拳的传人均尊白猿公为太始始祖。 


白猿公姓白,名士口,字衣三,道号洞灵子。白猿公模拟山中猿猴舒背探肩的生活特点创立拳法,艺成后传于李义、王道、韩成三人。白猿通背拳在随后的 年代里几经流传,后由山东黄县人任氏传于北京广安门增寿寺夹道一家皮货商号的帐房先生石鸿胜,石鸿胜得艺苦练,艺成后开门授徒,门徒众多,其中以刘子英、 项仲山、张文成、韩洞一、马晓合等数人拳艺较高。白猿通背拳的流传区域以北京牛街回民居住区为盛,该区所习的白猿通背拳融入了回民摔跤技术于其中,打中含 摔,摔中有打。 


白猿通背拳出招发沉长冷脆之劲,回招用搂抱勒代之法。出手如猿形,沾衣发劲,注重技击实战。 


(二)祁氏通背 


祁家门,又称祁氏通背,始传于清道光年间,由浙江人(籍贯的说法不一,又有说是山西或河南的,无查考)祁信所传。祁信有“杆子祁”之称,其艺以其 姓而名,称为“祁家门”。祁信在河北固安设场传授,其所传通背拳注重刚劲,大劈、大开、大捋、大挑,讲求横劲,风格刚劲剽悍。祁信之子祁太昌子承父业,在 祁信晚年代父授艺。祁太昌的拳艺与其父有别,以柔劲为主,手法较为细腻,手上变化较多。时人以老祁派和少祁派对父子所传拳艺加以区别。祁氏门徒众多,近代 通背名家张策、刘智、修剑痴均为祁氏传人。 


(三)五行通背 


五行通背是在“祁家门”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五行通背拳以摔、拍、穿、劈、钻五种拳法为基础手法,以老折拳、明堂功、五掌单操为框架。由于通背名家修剑痴及其门人对该拳的创新发展,使五行通背拳趋于完善,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五行通背拳在修剑痴的故乡大连流传较广,目前东北地区是重要的流传区域。 


(四)两翼通背 


两翼通背拳传自山东人刘义。 


技击上讲究抢门播招,手法上多采用左右弧形运使,如同鸟的双翼左右翻飞。 


其运动特点:步随身变,两翼运使,钻转拧翻,闪展纵横,招招相随,式式相连。 


(五)洪洞通背 


洪洞通背又称太极通背、通背缠拳,传自清代,由河南人郭永福传艺。 


其特点是:进手而缠,随式而绕,侧身而入,闪惊巧取。 


(六)五猴通背 


五猴通背传自近代通背名家张策。 


该拳由五种猴形组成,五猴为石猴、马猴、弥猴、猿猴、长臂猴五形,每一形分劈、钻、穿、拍、摔等手法,劲法以冷弹劲为主。其十字诀为:冷弹脆快硬,沾连绵粘随。五猴通背讲究练艺不练形,演练起来身如风摆荷叶,脚似蹚踩稀泥,动作沉实有力、凶猛刚劲。
三、  通背拳发展现状
通背拳作为中华武术的传统拳种之一,其发展和其它拳种一样,流传主要渠道是民间流传形式延续,官方介入很少。 


通背名家修剑痴于1933年受邀出任湖南省国术馆裁判,并于考后留任湖南武术教官。他授艺多年,对通背拳的普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977年,通背拳被列入正式竞赛项目,划入传统武术类。 


当今通背拳的发展,出现两个主要发展方向:一是以传统武术为立足点的民间传统武术发展方向;一是以提高表演效果,以竞赛追求高评分为目的的竞赛套路武术发展方向。两者在主导意识和技术结构上均相距很远。 


通背拳作为传统武术项目,无论在赛场还是民间,均占有一席之地,并且一直是深受群众欢迎的运动项目。
通臂拳基本技法
通臂拳基本技法包括:前空后丰,探肩长臂;屈身蓄护,放长击远;催探抖弹,脆快似鞭;圆径相依,以短卫长。 


“前空后丰,探肩长臂”,是通臂拳静姿的基本技法。“前空”,指身体的前半部虚胸(涵胸)、凹肚(收腹),形成空畅的。“后丰”,指身体的后半部拔背、立腰、敛臀,使背脊有绷,丰满的形态。“探肩长臂”,指上肢各节随手的领劲向进攻方向伸够,形成肩向前探臂牵长的形态。 


“屈身蓄护,放长击远”,是通臂拳肢体屈伸和劲力蓄发与攻防技击配合的基本技法。 “屈身蓄护”,指肢躯屈曲回缩时,要有意识地吸气、放松肌肉或 拉长肌肉的初长度,来配合蓄气、蓄劲、蓄势。同时要以躯肢屈曲回缩,发挥防护自身的功用。一般以屈曲肘、腕、指护上盘,以屈曲胸、脊、腰护正中,以屈曲两 肩臂护两侧,以屈曲胯膝护下盘。此即所谓“五护八断”。“放长击远”,指舒伸肢躯,抻长两臂,在外形上加长两手攻击距离的“放长击远”;以及内气、内劲随 身势舒伸引导而外发的“放长击远”;外形的“放长击远”,是以腰为轴,通过涵胸、拔背,松开肩、肘、腕关节,经过肩背通透而远臂腰通透。这种腰臂通透既松 开关节,加长了由腰至手的正常长度,又较以肩为轴的挥臂击劈加长了力臂;内气内劲的“放长击远”,是丹田内气与腰脊发出的内力,随腰臂通透流经指端,发放 至比攻击目标略远的地方。例如,以手攻击对方的胸部,我的内气、内劲应击透其胸廓,直达其背部。在通臂拳运动中,“屈身蓄护”与“放长击远”交替运用,动 作表现出大开大合的特色。 


“催探抖弹,脆快似鞭”,是通臂拳运动的基本技法。该拳喻人体为鞭,以催、探、抖、弹四劲完成动作,就能获得似挥鞭般产生的脆快劲(亦称“鞭 劲”)。详细来说,喻人体腰以下为鞭杆,喻脚为杆把,喻腰脊为杆头,喻背、肩、臂为鞭绳,喻手为鞭梢。挥“鞭”时,两脚(杆把)蹬地催劲上传,以腰脊(杆 头)发力上送,催促腰、背、肩依次向进攻方向探伸,催劲穿臂(鞭绳)至腕,通过抖腕使劲传至手(鞭梢),爆发出一弹即松的脆快劲。这一劲法特点,使通臂拳 的动作显得柔韧绵长、柔中藏刚。 


“圆径相依,以短卫长”,是通臂拳长短兼用的基本技法。通臂拳区别于其他拳种的显著特点是放长躯肢,遥劈远打。遥劈,身易空虚;远打,手难回护。 鉴此,通臂拳注重在长击中兼使短打,起到以短打救卫空隙、辅佐长击的作用。常用的“以短卫长”法,是将挥臂劈拍的立圆动作与沿中直击的中拳动作交替作用。 犹如圆中有径,圆径相依。运动中,由中拳变拍劈,犹如以矩划圆;由劈拍变中拳,犹如由圆求径。圆直相形,长短互衬.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