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中国文物信息网 9月26-29日,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首届“黄淮七省考古论坛”在古城郑州召开。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以及陕西、山西、河北、安徽、江苏、湖北、河南等七省文物局以及考古研究院所的领导和学者70余人参会。
黄淮地区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地区,近代中国考古学在此发端,基础扎实,力量雄厚。七省在考古学文化方面的相互交融最终于黄河流域的中心,缔造出此后绵延几千年而不绝的中华文明。而这种考古学文化的交融,也为区域考古工作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础。为此,加强黄淮地区的考古区域合作,合力发展成为许多学者的倡议。河南省文物局孙英民副局长介绍了举办黄淮区域考古论坛的宗旨及筹备经过。希望借助论坛的平台,建立起一种考古工作合作的新机制,探讨彼此间在课题、项目等方面的协作,真正实现你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学术交流氛围,实现共同进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因长期在此区域承担重要考古工作和课题,特别受邀参加论坛。
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关强司长在开幕式的讲话中首先肯定了黄淮地区考古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成果。黄淮七省区域性合作有着坚实的基础,论坛为展示黄淮地区考古工作成果、深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组织和积极倡导下,省际、区域性考古工作会陆续召开,如西部考古合作化、东北地区考古工作会、南方区域基建考古合作会等等,这些合作机制的建立推动了我国考古学区域性合作研究新格局的形成,有利于科研成果展示、新的研究理念、方法的交流,有利于科研机构加强联系,整合资源,有利于分享经验、集思广益。
关强希望,论坛应更加开放包容,深化交流,探讨包括相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考古工作面临的社会化问题;务实灵活,推进合作,放眼整个区域,优化工作的切入点;同时论坛应着眼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大局,着力引导考古研究的方向和关注点。在研讨学术的基础上,增加机构管理、资料整理、报告出版、文物安全等管理工作的交流和探讨。
论坛采取大会报告和主题发言的形式,七省考古所所长分别对本年度各省的发掘科研等工作做了汇报,亮点纷呈。陕西以改善考古发掘工地的基础条件和设施,丰富考古发掘与科技保护的技术手段,提高专业化水平的文物保护急救车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该院技术改造、新成果运用等方面迈向新的高度;正在开展的对泾渭基地的数字化管理工作使本已走在行业前列的库房基地建设又迈向了新台阶;以考古学的学科特点为线索,展示考古工作的过程、技术方法、研究思路、成果及其背后的人物故事的陕西考古博物馆建设给与会者带来全新的启示。山西省所的公共考古工作在业内开展较早并卓有成效,该所正在建设面向社会的“考古汇”网站,将成为全面展示考古行业的窗口。
“黄淮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是本次论坛的主题。大会共收到论文30余篇,有20位学者进行了主题发言。研讨内容涉及中原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设计的区域考古课题、仰韶文化的类型分期、聚落考古、史前环境与文化等,既有宏观区域的思考,也有具体遗址个案的研究。论坛对深入认识黄淮区域史前文化的演进以及文明化和早期国家的发展历程等相关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河南博物院、河南南水北调出土文物展等。下届论坛将在山东省举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