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10|回復: 0

[武當] 武当武术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1-7-23 22: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百度
        武当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湖北省十堰市的赵剑英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164954zodd5pzl77kzpvyc.jpg

武当武术


   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后经历代武术家不断创新、充实、积累,形成中华武术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称。武当拳,亦名内家拳,这种拳法以养身炼功、防身保健为宗旨。具有尚意不尚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后发制 人,延年益寿,祛病御疾,增长智慧等多种特点和功能。目前,武当武术已流传到海内外,并成为人们养身保健、祛病延年的体育活动。

   武当武术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征,是武功和养生方法的天然结合体,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武术文化底蕴,又含有精湛的科学道理。太极拳强调“先以心使身”而后再以“身从心”,形意拳讲究“用意不用力,意到气到,气到力达”,八卦掌要求走转圈“化意念足”,这些都体现了道家“包藏至道”以达“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健身宗旨,符合把形体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内养外练的运动观念。

   武当武术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完整,它以“宇宙整体观”、“天人合一观”为宗旨,以“厚德载物”、“道法自然”为原则,以“动静结合”、“内外兼修”为方法,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拳功剑法,既有功理和功法,也有套路操作和主旨要领,这些都集中体现在张三丰的《太极拳总论》、《太极拳歌》和《太极拳十三式》三大经典之中。


164954mr8omhijhgz4ijmy.jpg

武当武术

创立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地处中华腹地的湖北省十堰市境内,东望三国遗址古城襄樊隆中,西接现代车城十堰,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北临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库区,这片地处东经110度,北纬30度区间的神奇区域,可以说正处在整个中国的中心,在道教思想看来,武当山这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不仅上可感应天,下可连于地,同时东西南北四个不同方向的阴阳之气,如果能在这个中心位置调和统一,就可以达到万物化生,天下太平。这种万物和谐的最高境界,道教称之为太和。

   早在八亿年前,武当山便从古海洋中升起,形成一座莲花状的山形,周围群峰自然地朝向海拔1612米的天柱峰,如同众星拱月,这种奇观被称为,“七十二峰朝大顶”。按照道教五行学说,“南方属火”,武当山峰顶的形状,如同烈烈燃烧的火焰,水在火上天下即济,只有北方水神真武坐镇在这火形山上,才能达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因此便有了,“非真武不足当之”之说。这也许是武当之名,太和之意的根本寓意。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一大名宗,历史悠久,它深深根植于数千年华夏文化的沃土中,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哲理奥妙,把中国古代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哲学理论,用于拳理、拳技、练功原则和技击战略中,其本质上是探讨生命活动的规律,是武当道教在生命探索中产生出的光耀结晶。

以技击为末学

  “以技击为末学”是武当拳派的道德观核心。其根本原理还是根自道家哲学家的“道”。比如说,道的本原是个浑沌体,在浑沌体里不存在矛盾和对立。那么,用在道家的社会观念上,人与人之间也应以“浑沌”而处之,不应发生矛盾闹对立。大家要各平共处,那么战争就是不文明、不道义的行为。所以,道教从来宣扬的就是和平的道,是止戈,而不提倡野蛮的战争。以理服人,而不以力服人。因而,技击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不急之末学”。再者,凡是战争,无论双方怎样施展技巧,最终都是要保存自己,削弱或消灭对方,所以对抗性很强。即便爱好和平的一方竭力首先克制、回避,但若对方一味进犯,最终还是要短兵相接,进行“量”与“速”的殊死较量。所得后果,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一死一活,这样的斗争是伤害于人。道家要的是养生,而不是伤生,所以尽量避免和人争斗,自然又把技击视为“不急之末学”。

   那么,如此说来,道家既然一味养生就是了,何必要创造发明出武功拳法来呢?

   这就要谈到另一方面,那就是道家看事物从来都讲 辩证。比如说,道的本原是个浑沌体,没有矛盾和对立,这可称作先天的和无极。但事物从无到有,从先天到后来,从无极到有极,有个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演化过程。当演化到后天有极时,便出现阴阳对立。以卦象表示,由两仪到四象,由四象到八卦,如此矛盾和对立一层层分化下去。依此理看待社会,即是:人处在社会群体当中应该以善为本,但因为矛盾对立之关系,社会群体中就有不以善为本的。你不犯他,他却偏要犯你;你要保护善良人,他却要残害善良人……怎么办?为了“护道降魔”,你必须制服他。不然,你还有什么资格算做修道、护道和阐道的人呢?因此,武功拳法必定要学要练。而且要练出最高本领。虽“百年不一用”,却“未可一日忘”。

   然而,道家的武功拳法从来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才使用。所以,它便产生了“后发制人”这个重德重礼的出发点和“贵化不贵抗”的斗争原则。又因为它始终不忘养生之本,所以在战术上多讲求“虚心实腹”、“守柔处雌”、“崇下尚退”、“静以制动”。《太极拳解》曰:“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太极拳论》又曰:“太极拳不自作主张,处处从人,彼之动作,必有一方向,则吾随其方向而去,不稍抵抗,故彼落空,或跌出,皆彼用力太过也。”斗争中也皆是借力打人,即敌方用了多少“量”、“速”,还将这“量”、“速”还给对方。故又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所以,以技击为末学是由武当武术的养生宗旨和道德观念决定的。由此可以这样认为,判断某人的武当拳功夫是否为正宗,还要加上道德标准的衡量。不讲道德的人,即使功夫再高,只能算武当拳派之邪宗,不能称正宗。

以道德为门风

  这里所说的门风,是指武当武术门派的传人一代一代要遵循的开派祖师的训诫。当年张三丰究竟制定了哪些训诫尚不得而知。但从道教的戒律和民间武当内家拳派传承的戒律来看,条款、内容虽各有不同,但基本原则是统一的,即作为一个武当武术的继承人,必须“克己复礼”,遵守公共道德。可以看出,在张三丰之后的武当武术发展中,各个掌门人皆根据不同历史时代、环境等客观情况作出了不同的训诫。   比如,道教门中就有多种训诫。

   如“三戒”:皈依戒(全身心向道);皈神戒(信奉三十六部尊经);皈命戒(听从玄教大法师,即生命的生存行为皆由导师指引)。   如“五戒”;第一不得杀生;第二不得吃荤喝酒(包括辛辣暴味的蔬菜也不能食用);第三不得口是心非;第四不得偷盗;第五不得邪淫。 

   如“八戒”;一不得杀生;二不得淫悦;三不得偷盗;四不得骄亡;五不得醉狂;六不得华眠(睡舒适豪华床铺);七不得搽脂抹粉;八不得执迷歌舞。

   如“十戒”:一戒违戾父母师长反逆不孝;二戒杀生屠害割截物命;三戒叛逆君王谋害家国;四戒淫乱骨亲及其他妇女;五戒法轻泄经文;六戒赤膊露三光厌弃老病;九戒耽性狂酒恶语粗言;十戒凶豪自任自作威利。其他还流传有十二戒、二十七戒、一百八十戒等,甚有最多者戒律达一千二百多条。徒弟犯戒者,当然是不能传其依钵的。不仅如此,犯戒者轻者斥责、罚跪,重者则杖革或驱逐出山。还有在道教监狱服刑的。明代以来,武当山就没有道教监狱,地点就在今日还能见到的元和观。

   而当武当武术流入民间后,一些戒律明显加进了传统礼教内容。如北派太极拳,自云游道人传山西王宗岳后,至今流传有“四不传”、“五不传”、“六不传”和“十不传”之说。“四不传”为:心险好斗者不传,人格低卑者不传,贪酒好色者不传,经酃卖弄者不传。“五不传”是在“四不传”上又加进“骨柔质钝者不传”。而“六不传”以后,多在“五不传”之上又加进“不忠不孝者不传一、“不仁不义者不传”等。总之,无论有多少个“不传",都可根据时代和社会公德的需要随时增删不同内容。

   武当内家师传有八字,叫做“功、拳、药、械、法、财、侣、地”。首当其冲的“功”主要是讲功德。认为,一个人不具备功德,学武功拳法只会有害无益。因为,他若不学,得不到技艺倒不罢了,学到技艺反倒能祸及很多人。据说道教中紫阳真人曾将丹法误传非人,竟三遭大难。从而道家有“误传不肖者祸延七祖"之说。试想,一个不讲道德的人,学到了功夫,或者忘掉老师,或者仗技欺师,或者背祖立门,或者流落山林为寇打家劫舍,或者动辄切磋便伤害于人,对这样的人怎能传艺给他们呢?所以,武当派历来择徒甚严,甚秘。

   以往,武当派传人在与人交手时,都须先让人三招,并且要事前申明:一、天下之交和为贵,不必争斗;二、武技之较非死即伤,最好不真打;三、万一真的,点到为止。

   以上这些武当武术的道德家风,实际上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美德,尽管应该随着时代进步而赋予新的内容,但它热爱和平,讲究文明的本质不可改变。所以,我们今天去观察一个武当派传人是否正宗,以门风去检查,也是一个标尺。

以自然为神韵

  纵观社会上流行的各种武术,从审美角度欣赏,各家有各家的不同艺术风格或称神韵。有的疾如闪电,有的猛如风雷;总之,疾、迅、猛、烈、冷、脆、硬、坚等,可以概括各家之风格。武当派拳法则以柔绵见长,处处体现出圆、圈、旋的有机交合运化之势。如八卦掌沿圆走转、纵横交织、随走随变、左右旋转、式式连锦;形意拳之“如水流之曲曲弯弯,无孔不入”、“其形似闪”,内旋回带,势如连环;太极拳以腰为轴,带动周身四肢百骸处处划圆运动,大弧带小弧,大圆套小圆,周身形成平圆、立圆、斜圆、八字圆、云圈圆等等。这些圆的运动,表现着一种力的含蓄柔韧美,也表示着一种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由于武当武术创自道家,所以其拳法的美家原理就出自道学之道。老子《道德经》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论。这是指,道家认识道首先从自身认识起,然后由近及远联系生物、非生物和整个大自然,从中寻求普遍规律。道可以反映宇宙宏观和微观的全部自然世界,然而,道学又是从宇宙宏观和微观的全部自然世界中获得的。从“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道的本全看,“圆”的运动贯穿一切:“圆”是事物的最本质的运动轨迹;“圆”是自然永恒的主题。所以,武当既然是以“道”为指导思想的拳术,便会理所当然按照“道”的圆圈去运动。武当武术的这种遵道而行的拳法,无意中表现了一种纯朴的自然风韵。   最有意思的是,在武当内家拳派当中,以动物命名的拳最多。如形意拳中鹰拳、蛇拳、猴拳、虎拳、熊拳等,如八卦掌中的龙形八卦、游身八卦,以及太极拳中以野马、黑虎、白猿、大鹏、白蛇、青龙命名的招式等。看起来这是拳术的仿生学问,其实最根本的还是探索的道——即自然的“圆”的同变化。所谓念生,无非是自然界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生存,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逐渐造就了不同的圆旋的生活行为,而拳家发现后则加以转化借用,形成技击之术。据言,张三丰当年在武当山观蛇鹊相斗,司其圆旋柔绵之妙,创造出了长拳七十二式,其旨趣也在发现自然之妙。 武当武术的自然之神韵,是拳家将拳法融归自然之结果。能达到表现自然之神韵的境界进,必有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享受相吻合。既养精养气,也养神养意,既能颐神养生健体,又能得到非常高雅文明的审美享受。

   武当武术既然作为武术,毕竟在战争攻防上存在有真格的技击意义。如果一味讲“武当武术是养生武术”、“技击是武当武术不急之末学”。那么,它可能会在很早时就归于道家养生气功一类,而不会被武林如此推崇了数百年之久。所以武术,说到底,最终还是要能在战场和赛场上比高低。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