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629|回復: 0

慧眼妈妈帮BB正确选择才艺

[複製鏈接]
济世 發表於 2012-4-17 20: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般而言,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学习风格在他6个月时就开始显露,到3-4岁会越发明显。应该按照孩子的个性进行才艺培养。如果让一个天性肆意的孩子去学围棋,或是让一个天性内敛的孩子去学习表演,就会无形中为孩子平添不少压力。作为一个有眼光的妈妈,不妨让孩子按照他固有的个性来发展自己。这样他不仅享受快乐,也省却了父母的操心。更重要的是,他还能做出一些成绩来。作为父母,又何乐不为呢?
* t$ n* U( B0 v" S, }8 [% `    如何做到根据孩子的个性而选择不同才艺?! c2 [8 @5 }' I3 U$ W1 R6 i
    1、喜欢安静:适宜学围棋+ B7 q2 |1 k. H6 r( m
    识别方法:比较安静的孩子,特别喜欢比较,譬如他能发现,妈妈包的饺子和奶奶不一样。所以像拼图一类的游戏,足以让他快乐地摆弄上几个小时。
3 Y0 |: s( H- K4 R) J, a    提示:这类孩子有耐心的个性和细致的观察力,还有比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总是不经意地去探索和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父母应不断培养他的严谨和较真的个性,可以让他参加围棋、数学或科学实验等兴趣班。平时,如果孩子提出问题,也应尽可能给一个他合情合理的答案。' l  K& m8 h& ~9 c5 x1 ^4 z
    2、喜欢服饰:适宜学绘画
" v' K3 g( [6 M" H5 g    识别方法:这类孩子喜欢收集漂亮的布娃娃,还喜欢挑选自己穿着的服饰,常会对自认为不好看的衣服拒绝穿着!
( B; K1 [2 }3 I2 N+ V% q/ ~: G7 a1 J1 b    提示:这类孩子在学习时,如果为他们配上鲜艳图片或者绚烂视频,强烈的视觉刺激会让他立即进入状态,在形象的世界里,他会感到特别舒心。这类孩子最好让他们去绘画、雕塑或儿童模特队等兴趣班学习。; c" z2 |( T+ C" O
    3、喜欢动手:适宜学书法
* D1 j) z% _  O    识别方法:这类孩子比较有耐心,并能完成技巧较高的活动,如拆装汽车、串珠子等,虽然这类活动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常常进行,但只有为数不多的孩子能坚持到完成任务。
5 k; Y/ K. ]# l' }. V  e' t) B. e    提示:这是一类难得的孩子,只要在正确引导,成人后都有认真、细致的态度,这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手工方面的兴趣班,如书法、编织、珠算等,帮助他们在拓展个性的同时,学到一些技能。
% Q0 U' W- L1 J: F    4、喜欢说话:适宜学声乐* B: A% a' k3 k  ], ?" w7 }& x, Y& l% E
    识别方法:孩子对富有旋律的音乐会有特别的反应,常会啊、啊地叫,并挥舞小手。有时突然听到电视里传来一段音乐,立即会跟着唱起来。这类孩子一般开口说话比较早,并且喜欢学说大人的话。+ G% t- C% R$ E+ I! b3 N
    提示:这类孩子的思维模式是有声音带动的,他喜欢利用声音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老师都是通过口授进行教学,这对于听觉学习型的孩子是十分有益的。他们比较适宜学故事、相声、声乐或钢琴。; N8 W3 T! E, W/ Z, z' _0 u
    5、喜欢模仿:适宜学表演
& @" r( l6 @, C* |1 P) }    识别方法:这类孩子在人越多的场合,表现得越活跃,越希望自己是主角。当然这些孩子也有能够吸引更多人注意力的能力,譬如丰富的表情、手舞足蹈的样子以及高亢的声音等。$ V; b5 R( k( I# E
    提示:如果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父母应和老师沟通,不妨在适当的时机给孩子表现的舞台,只要能给孩子有一次在正式的公众场合得到认可,他就能更自信地对待自己。这类孩子适宜到表演、主持、舞蹈等兴趣班去学习。+ ^) }$ R/ N. r" V1 V
    6、喜欢打闹:适宜学武术1 Z) O% D; b& F
    识别方法:这类孩子可能是被认为最有活力的,他们好动,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常常不是在跑就是在跳,即使在吃饭的小小间隙也不消停。他们无论是爬还是走路一般都要比其他孩子早。
9 U: D9 q* k+ h% i. B0 i7 Y    提示:这类被称为触觉学习型的孩子,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很吃亏。但是他的动作协调能力较强,适当地让他们参加跆拳道、武术和游泳等兴趣班的话,反而有利于他们日常安静地学习。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