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88|回復: 0

[礼仪交流] 许纪霖谈贵族精神:教养为何是“教育”不出来的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1-1-19 00: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0年11月30日 15:35 《学习博览》

文章摘自《学习博览》2009年第3期 作者:许纪霖
所谓的贵族精神,就是教养、责任和自由。教养意味着每一个人要有精神的追求和品质的追求;责任是要有担当,承担起公共责任;而自由,不仅要追求不受强制的权利,而且要有政治参与的自由和内心的自由。
许纪霖,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研究。


中国崛起了,神州富人遍地。富裕起来的暴发户,都想做贵族,甚至自以为就是贵族。开宝马车,喝人头马,都成了贵族的所谓身份标志。不那么富得流油的城市白领,另辟蹊径,泡酒吧、看话剧,谈村上春树,以精神贵族自居。

可偏偏无人对历史上的贵族感兴趣,没有人去深究细想:什么是真正的贵族?贵族的精神何在?暴发户与贵族相距多远?
差不多六十年前,毛泽东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到了今天,中国终于在经济上站起来,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站起来的标志之一,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以如今神州富人遍地。

富人多了以后是不是就意味着有了贵族呢?今天的中国不仅有富人,而且有富人文化,我称之为“暴发户文化”。在当今中国,一个人是否有社会尊严、社会地位,不是看你的内在品质,而是由消费定性,看你穿什么名牌、开什么名车、住什么等级的房子、还有住在哪儿。这些都是身份的炫耀。这样一种奢侈之风如今到处弥漫。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有了贵族呢?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城市兴起了一种白领文化,特别是我居住的城市上海,小资情调特别浓,这些小资不一定钱很多,但他们讲情调、讲品位,要泡酒吧、看话剧、读村上春树的小说,他们觉得自己是精神贵族。那么,有了情调和品位,是否就有了贵族精神呢?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不妨先把答案告诉大家:所谓的贵族精神,我认为是三个精神支柱:第一个是教养,第二个是责任,第三个是自由。

教养是被熏陶出来而非教育出来

首先说教养。欧洲贵族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如今在欧洲大陆和英伦三岛上还保留着许多古堡,这些古堡都是欧洲中世纪贵族权力的象征,一个古堡就意味这个主人是当地的贵族,统治一方,这是他权力的象征。欧洲中世纪的早年,贵族实际上都是一些乡绅,住在古堡里面,统治着乡村。早年的欧洲贵族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比较土,没有太多的文化,说话比较粗鲁,喜欢养马、打猎,养了很多猎犬。最初的贵族是世袭的,主要看血统,有一些甚至是从古罗马时期传承过来的。16、17世纪以后,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这些贵族慢慢有了变化,除了血统之外,开始看是否有教养,教养开始替代血统,成为贵族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当贵族开始讲究教养的时候,资产阶级也开始出现,这些资产阶级的暴发户,一开始搞商业,后来搞工业。这个时候,贵族阶级在经济上开始没落,他们不是最有钱的,甚至袍子都是破的。但是在封建等级制之下,贵族的地位还是比资产阶级高,衣着体面的资产阶级碰到袍子破烂的贵族还得鞠躬行礼。在贵族面前,暴发户们有自卑感。荷包再鼓、金钱再多,但缺少一个最珍贵的社会象征资本,这就是教养。

在中国,端盘子的人可能被人看不起,甚至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但是在巴黎或伦敦,在一些餐厅,特别是比较好的餐厅里,那些服务生在我看来个个都是明星,气质非凡,你没有办法看不起他,他收入可能也不会比你低,他有他的尊严。每一个阶层都有自己的尊严,相互之间形成了一套礼节。法国大革命高峰的时候,路易十六和皇后都被送上了断头台,皇后上断头台的那一刻,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皇后脱口而出:“对不起,先生。”这是平时所自然形成的礼貌习惯。不像中国的宝马车撞到人,不仅没有对不起,还要打被撞的人。

中国西周的时候还有类似欧洲的封建制,但东周时已经没有了,孔夫子哀叹说礼崩乐坏,这就是封建礼制的崩溃。以后是两千年的士农工商社会,这个四民社会有一个好,各个阶级之间上下流动,通过科举,平民可以一夜之间鲤鱼跳龙门,像范进中举一样成为上流。但是也带来了问题,有尊严的都是上层,越是上层越有尊严,越是低层越没有尊严,被人瞧不起,所以人人都挤破头往上走。中国的穷人最要命的不是穷,而是活得没有尊严。

欧洲的贵族有教养,这个教养是从哪儿来的呢?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培养:家庭、学校与社交。

教养这个东西首先来自于家教,中国人也很讲究家教,但是现代人把家教理解得很狭窄,周末送孩子去弹钢琴,或者让孩子背《论语》,把家教理解为知识,好像知识越多家教越好。实际上这只对了一半。家教不一定是知识,它是一个自然形成的东西,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无形中形成的亲切与自然、举手投足中的优雅与高尚,这是一个氛围,是被熏陶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如今有些家庭拼命送小孩子周末去学各种贵族知识,但在家里父母说话谈吐粗鲁,缺乏基本的教养,使得孩子虽然有知识,却不一定有素质。

英国贵族的孩子最希望进入的是伊顿公学,到现在它还是最著名的贵族学校,贵族家庭生了一个男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到伊顿公学报名,否则到六七岁读书时再去报名就晚了。伊顿公学教什么呢?不要认为是打高尔夫球,那里没有高尔夫球场,也没有今天热门的工商管理、金融等等这些实用知识。到贵族学校,不是去学有用的知识,而是学在今天看来没有用的知识,比如说拉丁文,熟读从古希腊、中世纪到近代的各种宗教、人文经典,到今天还是这样。贵族学校学的不是有用的知识,而是博雅之学。中国古代的儒家,孔夫子办私学,朱熹、王阳明办书院,教的也是类似的博雅知识,所谓的士大夫之学。

这几年各地的大学,特别是理工科大学比较重视人文教养,开始了许多博雅之学的课程,有些大学还把《四书》作为公共必修课。以为人文教养就是通识课教养,上几门人文知识的课程,大学生便有了人文精神。这是大错特错,人文教育不是通识教育,它像家教一样,不是灌输一些知识,而是要通过熏陶,通过各种道德和社会的实践让学生成为博雅之士。确切地说,人文教育的核心不是通识教育,而是人格教育。

第三步就是社交了。男孩、女孩到了16岁就要有一个成人礼,首先成为正人君子,学会与各种不同的人文明相处,这就需要社交。父母带着成年的小孩子进入社交圈。这些社交活动,比如舞会、沙龙、晚宴、打猎,都产生了交往的公共空间,哈贝马斯讲的近代公共领域,其前身是贵族的公共领域,贵族的公共领域就是在这样的社交圈里产生出来的。

养成贵族差不多需要三代人,第一代是暴发户,虽然腰缠万贯,但是从小形成的粗鄙习性很难改变,虽然通过模仿要成为体面人,但是有些东西是改不过来的。这是第一代,改不过来怎么办,赶快把第二代送到贵族学校培养。第二代从小接受贵族教育,但是家里还不行,家庭还缺乏贵族那一套所需要的礼仪,他们理性上是贵族,但本身的气质和血脉还不行,平时彬彬有礼,但是一到吵架的时候,原来的土话就脱口而出,本能地反映出来,第二代是后天教育出来,不是自然熏陶的。一定要到三代之后,贵族的教养真的渗透到血脉里,习惯成自然。

中国历史上也是有贵族的,特别是魏晋南北朝隋唐,那时皇权比较弱,世家大族比较强大。但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很多,农民起义第一件事就是杀贵族。贵族要三代养成,但一场大乱,每次像割韭菜一样,贵族传统没有办法作为一个历史传统传承下来。欧洲和日本都是长子继承制,家产可以完整保存下去,但中国是儿子均产制,老子的遗产有几个儿子,就在中间均分,均分以后,财产就分散,形成不了大势力,这让皇权最开心,专制权力就是建立在贵族权力有限的基础上。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