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17|回復: 0

临汾:中国的摇篮(图)

[複製鏈接]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0-7-7 10: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707363573563538.jpg


临汾大中楼


W020100707363573670162.jpg


陶寺遗址中的古观象台


W020100707363573818171.jpg


临汾尧庙



    山西省临汾市有个尧都区。顾名思义,尧都就是帝尧建立的都城。去临汾游览,见到的人都说:临汾是中国的摇篮。偌大个中国,怎么会在临汾这小小的地方生成呢?看来真有必要深究一番。

    探究大中楼

    去临汾的路上,听到有人说:“平阳府有个大鼓楼,半截子盖到天里头。”

    平阳是临汾古时候的名称,看来这临汾的大鼓楼可真够高的了。然而,到了临汾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就是不见大鼓楼。倒是有个楼,匾书却是:大中楼。向路人打听,他笑着指指大中楼,说那就是!大中楼就是鼓楼。鼓楼的确不低,高达40余米,据说在我国现存的鼓楼里要算是最高的了。

    鼓楼四面是砖券门洞,洞额上都有题词。东面的题词是:东临雷霍,是说东边面临雷山和霍山;西面的题词是:西控河汾,是说西边不仅要控制近在眼前的汾河,还要控制远在天边的黄河。南面的题词是:南通秦蜀,秦蜀显然是陕西和四川;北面的题词是:北达幽并,幽是幽燕,可以直抵燕京了。这眼界真够开阔了。临汾能有这般不凡的鼓楼,鼓楼又能有这般不凡的题词,据说和尧都有联系。

    披阅史书追根溯源。当初帝尧带着先民在这里住下,要和大家一起过安居乐业的日子。这个目标在今天看来没有什么高不可攀,然而,在那时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吃饱肚子就很难。虽然,那时候人们已不纯粹地茹毛饮血了,神农氏炎帝发明了农业耕种,众生可以从土地获得吃食。可是,要在土地上收获填饱肚子的五谷,不是舍得卖力就行,常常是流着汗水撒下种子,却有种无收,或者广种薄收。原因在于,弄不清到底啥时候播种最好。往昔人们都是根据湖水的大小来决定播种日期的,湖水涨了,一般天气就热了,就该下种了。但有时刮过几阵西北风,天气骤然变冷,种子别说发芽,全冻在地里了。这一来,人们饿肚子不说,再待天暖耕耘,连种子也没有了。看来,把握下种的日子是那时的头等大事。

    帝尧就从这头等大事入手了。据《尚书・尧典》记载,他命羲氏与和氏分别到阳谷、昧谷观察日出日落,掌握四时变化,进而确定岁月轮回。经过几载辛劳,终于有了收获。他说:“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将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啊!你们羲氏与和氏啊,一周年是三百六十六天,要用加闰月的办法确定春夏秋冬四季而成一岁。”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认识了日月轮回的规律,知道了应该将种子播在温暖的时节。也许在当代人眼中这不过是个小小的发现,可是当初就是这发现结束了广种薄收、甚而有种无收的时期。一个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时代过去了。史书将这段历史称为:帝尧钦定历法,敬授民时。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