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樓主: 延章

易經雜說-南懷瑾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28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節氣與十二律呂
  什麼是『黃鐘』?就是律呂。十二律昌是中國人的發明,我們研究音樂,常提到石、土、管、弦,其實這都是後來的。最早是管,吹奏的,弦就是絲,彈琴就是絲弦,所謂『絲竹管弦』。我們中國的音樂與西方人不同的,是聲音比較細,這是由於中國幾千年來,都是農業社會,不像美國一開始就是工業社會,過群體生活。西方人運動也是大家一齊來,中國人的運動打拳,各人打各人的。音樂方面,中國人彈琴,是給自己聽的。西方文化,由於群體社會,藝術表現是給別人欣賞的,不是自己欣賞的。其次音樂的發展也與中國不同,中國的音樂是不規則的,因其不規則,音樂藝術的境界就很高了,而西方的音樂是規律化的,表面上聽起來很好,實際上真要講究律呂還差得很。可是中國的音樂太深了,就更難使人欣賞了解。曾經有一個笑話,有一個人彈了一輩子箜篌,有一次開演奏會,聽眾滿堂,可是他只彈了一半,聽眾都走光了,只剩下一個老太婆坐在那裡流眼淚,這位箜篌家大為高興,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到底還有一位知音,詢問之下,原來這位老太婆是一位寡婦,聽了『哆!哆!當!當!』的箜篌聲,回想起彈棉花的亡夫,所以不禁流下眼淚來。從這個笑話,可知中國音樂不容易欣賞,律呂的道理,不容易了解。
  律呂的發明,是在中國的西北。陝西、河南邊界,有一種呂管,形狀據說像竹子又不是竹子,長短粗細有一定的標準,共有十二種,埋在地下,傳說是埋在天山的陰谷。由於這十二種管子長短不一,深入地下的長短也不同,而上端則是齊平的,管中充滿了蘆灰,管口用『竹衣』(竹子內的薄膜)輕輕貼上,到了冬至一陽生的時候,最長管子中的灰,首先受到地下陽氣上升的影響,便噴出管外,同時發出『嗡』的聲音,這就叫黃鐘之音。然後每一個月有一根管子的灰噴出來,也發出不同的聲音。這樣由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中呂,屬於六陽,下面蕤賓、林鐘、夷則、南宮、無射、應鐘是屬於六陰,陰陽不同,這又講到中國的音韻學了。如作詩,中國有一本【詩韻】,分一東、二冬、三江、四支等等,如其中『東』與『冬』同是平聲,但仔細去研究,它的發音有陰平、陽平之分,東是陽平,冬是陰平。因此後來到了邵康節研究【易經】,就知道任何一種聲音的震動,都有八萬六千多個幅度,在某一種幅度,聲音可以殺人,在某一種幅度,聲音可以救人。這種理論,在近世西方才證明到,可是我們祖先早就知道了,能說我們不科學嗎?可惜我們子孫不爭氣,沒有在這些科學上求發展,也可以說我們這些子孫很爭氣,因為懂了這些道理以後,覺得沒有什麼稀奇,不拿到物質方面來運用。
  現在話說回來了,黃鐘,是在十一月,也是子月,到了一陽初生的時候,卦是復卦,到了十二月陽能又逐漸上升了一些,初爻和第二爻都是陽爻,有兩個陽了,因為內卦變了,成為兌卦,兌為澤,於是重卦成了地澤臨卦了。在節氣上,小寒是節,大寒是氣,到了正月是寅月,是地天泰卦,所謂『三陽開泰』,就是說已經有三個陽了。律呂是太簇之音,節是立春,氣是雨水。二月是卯月,卦象,內卦是乾卦,外卦是震卦,震為雷,雷天大壯。二月是大壯卦,大陸上放風箏,可以飛起來了。二月的驚蟄節非常重要,在立冬以後,蛇蟲青蛙就看不見了,口裡含一團泥巴,鑽到地底下,不食不動,半死狀態,現代科學上稱作『冬眠』,我國古代稱作『蟄』或『蟄伏』,要到二月間雷天大壯的時候,第一聲春雷一鳴,這些蟄伏的蛇蟲青蛙,吐出口中的泥巴出洞了,稱作驚蟄。過去農夫驚蟄以後下田耕作,一不小心,觸到毒蛇含過的泥巴,會中毒腫痛。在大陸未過驚蟄,農作物種子下地,不會發芽生長的,一定要驚蟄第一聲雷以後,才開始抽芽的,這個科學的道理,大家沒有注意。前幾年有一位美國農化方面的教授,來台大農學院講學,他亦研究【易經】,所以有人介紹來看我,談起他們美國人現在也知道研究雷和生物的關係了。據他們的研究,一聲雷的結果,可以在地面產生八十萬噸的自然肥料。我告訴他我們中國人老早就知道了雷的作用,而且【易經】上告訴我們,雷有八種之多,水雷屯,澤雷隨,風雷益,天雷無妄,火雷噬嗑,山雷頤,地雷復,震為雷等,而地雷復的雷肥料最多。
  【易經】的學問太多了,如中醫也是由【易經】來的,人的身體變化,也和宇宙法則一樣,如沒有研究好【易經】,把脈不會把出結果來。中醫的望、聞、問、切,先用眼睛看病人是什麼顏色?一看神氣,對他的病就知道了一半。再聽他的呼吸,聽他講話的聲音,就知道了一些症狀。第三問,同西醫一樣,了解病人的年齡、籍貫、職業,如一個運動家和一個坐辦公室的公務員,病狀絕不同,他們患同一的病,但用同一的藥方,有一人會減少效果或沒有效果的,所以要問得很清楚。一個醫學上的故事,唐代有一個人頭痛,求神醫孫思邈診治,經過按脈,這人並沒有病,到病人的居所一看,一條壁縫正對他睡覺時的頭部,也就是頭痛的地方,把床位移動,就不痛了。所以平常坐位置也要注意,一線風容易使人受病,處身在大風中反而沒有問題,因為有了抵抗的準備。有一個朋友半身不遂,中醫沒有辦法,我勸他到西醫那裡檢查牙齒,他最初認為不可思議,後來檢查發現有一顆牙齒壞了,拔除這顆牙齒,半身不遂好了。過去牙科醫生最難,要學七年才能畢業,醫師會診,牙醫是坐首席的,有如此重要,可見為醫之難。我有一次在國防醫學院講演,我說沒有醫生能醫好病的,醫生如能醫好病,人就不會死了,但醫生照行醫,人還是照死,中國有句俗話:『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有一種病,中西醫都醫不好,這是什麼病廣死病!』我又說,現在學醫的人動機很壞,都是為了想賺大錢,這是很糟的,以賺錢為目的學醫,就不去學醫理,只是學點技術,所以醫越來越退步。學醫當學醫理,在德國就有醫理學家,可見人家對醫的重視。
  我說這些閒話,是說明【易經】中的學問,沒有哪一樣的原則不包括進去。
  三月的卦,到了春天了,節氣是清明、穀雨,大陸的氣候,最舒服是清明,真是天朗氣爽,和風徐來。另一個是相對的秋分。孔子所以寫【春秋】,因為春分和秋分都是均衡的,氣候不冷不熱,這時以【易經】的地球物理來說,是央卦,外卦是兌卦,兌為澤,內卦是乾卦,乾為天,澤天央,這個卦象,表現出地球物理的氣象,與我們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陽能快要全部上升完了。
  到了四月是乾卦了,這是陽能到了極點,實際上每年最難受、最悶熱的是四月,跟着來的是五月。這個卦的六爻,陽氣開始減少了,每年十二個月如此,每天的十二個時辰也是一樣。這在熬夜的人就會知道,我自己也有這樣的體驗,到了深夜十二點,子時正的時候,不管自己睡不睡得着,閉起眼睛休息一下,十分鐘,二十分鐘就行了,過了這個階段,可以再熬下去,真的要睡覺的時候,是早上四五點的時候,這時候不要去睡,如果睡下去,整天都會頭腦昏昏,過了寅、卯這兩個時再睡,才能睡得舒坦。人的身體內部生理變化,和【易經】所說的宇宙法則完全一樣,懂了這個道理,則養生之道,操之在我。
  四月陽能的放射到了極點,到了五月,於是有一個節氣夏至來了,所謂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開始回收了,以現代的地球物理來說,地球又開始吸收太陽的放射能進來了,就像人類的呼吸一樣,要吸氣了。中國老祖宗說過,地球、太陽、月亮,都是『物也』——一個東西,這個東西,人類把它害了。我們中國在漢代就發現了煤礦,可是不准挖,【易經】的道理,地球是挖不得的。現在自然科學進步,挖煤,挖鈾,挖各種礦,到處挖,好像一個蘋果,被小孩偷偷用小匙挖來吃了,天天挖下去,表面上看來是完整的,實際上只存了一個殼殼,裡面空了,開始爛了,於是蟲就生得越多。和地球上的人類一樣,越來越多,所以無論用什麼方法節制人口,也沒有辦法,這是中國道家的看法。中國人素來認為地球是一個活動生命,也這樣來讚美它。美國人近十二年打洞到地心去探勘,中國人幾千年前就知道地下是通的。道家的【五嶽真形】這部書,大家過去都看不懂,看起來古古怪怪,東一個洞,西一個洞,都是洞連起來,都是地下洞。道家說陝西的黃陵後面有一個封了的洞,據說這個洞可以通到南京。許多洞都是通的,而地球的呼吸在西北,在新疆。清朝有一本書指出的,該書的作者曾經實地看過,在塔里木有一個洞,每年清明一定的時間,如人嘆氣一樣,發出聲音,並由洞裡吹出風來,無論人畜,如果遇上這股氣,連影子都找不到,被化掉了。這股氣吹出去,經西伯利亞等地,經過二十四小時又回來了,就像人吸氣一樣,吸進去,然後又安然無事了。在沙漠地帶,人隨水草而居,水是會搬動的,水搬移起來很怪,一個湖水,會像一方豆腐一樣,在地上滾動,而所經過的途中,地上還會遺留一些魚蝦之類的水中生物。這些都是一位青海籍的蒙古族朋友告訴我,是他親身所經歷看見的。姑妄言之,姑妄聽之。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人類的知識到底有限,有些事不能不信。我們古代說的『大塊噫氣』,所謂大塊就是『大塊假我以文章』的『大塊』,即是地球的意思,大塊噫氣,即地球嘆氣。所以我們中國道家的觀念,始終認為地球是一個活的生命,它本身會呼吸,而人類之於地球,等於跳蚤之於人類,人類看見自己身上的跳蚤就抓了,地球對於我們人類,亦很討厭,在它身上爬來爬去,還弄些十輪大卡車滾來滾去,好像人類生了疥瘡一樣,除也除不掉,很難受。所以用【易經】的道理來看地球,乃至這個宇宙、天體和我們人類的生命,是一個整體,而且生命的法則是一樣,所以五月是夏至一陰生。一陰生的現象,從人類社會中也可以看見。現在都市中由於冷暖氣的影響,較不顯著;試到鄉下去觀察,就可看到土牆房屋的牆壁,在夏至以後便發霉了,表示潮濕來了,陰氣來了。人的身體保養要注意,如果多吹電扇,加上吃冰淇淋,沒有不生病的,那時生病的人特別多,就是一陰生的關係。
  六月是小暑、大暑的節氣,所謂三伏天。這時常看到有些人去貼膏藥治病。這時是陽氣慢慢要退伏了,所以名為『伏』,每十天一伏,三伏有三十天。所以夏天我們體外感到很熱,這是身上的陽能向外放射,而身體的內部還是寒的,所以夏天的消化力,反而沒有冬天好。以現代醫學來說,夏天更多維他命乙的消耗,尤其在台灣為然,試以麵粉實驗,在台灣的夏天,麵粉中的維他命乙揮發得更快,有時候我們覺得精神不夠,心裡悶悶的,實際上就是維他命乙不夠,要注意補充。在某一地方,需要些什麼,要特別注意,像產婦在台灣要吃麻油雞,在大陸有的地方要吃紅糖、老薑雞湯。我們小時候到外地讀書,老祖母要在我們的書箱裡放一把泥土,這是為什麼?第一是鄉土觀念,老祖母希望我們不要忘記了自己是哪裡人;第二這把泥土很有功用,在外地生了病,治不好的時候,用這種家鄉的泥土泡水喝,病就會好。我自己就有過這樣的經歷,還是多年前在西康邊境,有一次身體很不舒服,自己認為不可能生病,想不出生病的原因,找醫生治療,診斷沒有病,後來找到一位老和尚,也是一位名醫,他替我把脈以後,也說我沒有病,但是他再進一步問到我是浙江海邊的人,診斷是鄉土病,建議我找家鄉的鹹魚吃。我看過醫書,這個說法很有道理,趕快找來吃了以後,果然見效,所以有時候會生這種病,也不必害怕。
  在這個圖案上,依十二地支的次序,一個月一個月過去,最後亥月,是農曆的十月,在卦上為坤卦,是純陰的境界,不過十月有一個小陽春,陰極則陽生,這時有幾天氣候的氣溫要回升。諸葛亮借東風,就是利用這個氣候。曹操當時敢於把戰船合併起來,因為他識天文,知道氣候的變化,把戰船合併起來,唯一的缺點是怕火攻,但自己的水上陣地在長江上游,是西北方的位置,東吳的戰船在下游,處於東南,時間正是冬天,吹的是西北風,東吳不能用火攻。諸葛亮、周瑜也知道可以用火攻,可是周瑜愁於沒有東南風可助,於是諸葛亮借東風。這完全是諸葛亮玩的花樣,東風哪裡真是他借來的,真正的原因是諸葛亮懂得【易經】,知曉天文,在某一個氣候的前三天後三天,會轉東南風。他算準了這個日子,所以裝模作樣借東風,展開攻勢,打敗了曹操。曹操失敗以後,回到洛陽,翻開【易經】一看,不禁哈哈大笑。他的部下感到奇怪,問他這一仗敗得如此慘,還有什麼可笑的。曹操說我花了那麼大的本錢,今日才讀懂了這一段【易經】。這就是十月天的氣候變化。所以這一個圖案,一定要熟記,還有八八六十四卦,也一定要背誦得很熟,將來用起來才方便。

十二辟卦的應用
  【易經】八八六十四卦熟記以後用處很多,其中一個很大的用處,就是自己如果有一天,鑽進八卦中去,會非常快樂,裡面的天地很大,永遠玩不完的。上次已經說到十二辟卦,現在開始,每次講一點學習【易經】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上次的十二辟卦,就是中國過去對於天文的歸納方法,認為宇宙法則,每年四季的現象和變化,這十二個卦,就是每年的十二個月代表的符號,而這十二個符號當中,包含的東西非常多,除了這十二個月以外,要注意到六十四卦的方圓圖。
  這張圓圈的排列方法,已經說過了,這六十四卦排列成如此一個圓圈的用途,在中國古代的氣象、天象進入到天文的理論上,這個六十四卦,則代表了一年。前面曾經說過,一年有十二個月、二十四個節氣,再在節氣下面分氣候,以五天算作一候,那麼一年有七十二候,天象天氣,每逢五或六天,則有一個轉變的現象,至於充分的準確度,則需要加上卦的數理去計算,在當年科學還沒有發達的時候,用【易經】的法則,預測氣象,非常準確,乃至可以預測到半個月以後,出門時是什麼天氣,到了某一目的地又是什麼樣的天氣,都可推演出來,當然有時亦和現代的氣象預報一樣不准,但大部分都很準。
  這裡的圓圖,即是五天一候的排列方式,有幾種計算方式,大都是以六天為一卦,六十卦則為三百六十天,丙乾、坤、坎、離這四卦,排列在上、下、左、右,不予計算,另外的六十卦,所占的時間日數,有的較多,有的較少,這有另一套計算方法,高級的計算法,要併入年份、平潤去算,這是以一年來計算分析的。
  以更大的範圍,計算國家歷史的命運,邵康節——邵雍算歷史的命運,以十二辟卦擴大,把宇宙從產生到世界的毀滅,用十二辟卦來代表。比如說:『天開於子,地辟於五,人生於寅。』宇宙的開闢,用子會,於是用十二辟卦中的復卦,這一階段,有一萬多年。然後形成了地球,是用丑會,十二辟卦的地澤臨卦,如一年中的十二月天氣寒冷,這和現代的地球物理學說一樣,在那時代,地球因冷而慢慢凍結起來,表面凸出的是高山,凹下的成為海洋,這是丑會。到了有人類存在天地間,已是進入了十二辟卦的泰卦,三陽開泰,為寅會。照我們這種古老的算法,認為宇宙的開闢一共是十二萬年,以後又是另外一個人文的局面,用現代的名詞來說,又是另外一個冰河時期。以目前來說,我們現在是處在『午』會,這是以堯甲辰年登位那一年作標準而開始計算的。一路分析下來,直到現在,來推算國家歷史的命運。市面上流傳的燒餅歌、推背圖,這一類推算國家命運的書籍,都是根據邵雍的【皇極經世】上那一套來的。這是在中國文化中一套很有系統的東西,把十二辟卦、圓圖方圖記熟了,知道了它的計算方法,就可以了解。一般人對【皇極經世】這本書推崇得最厲害,但在許多著作上,都搞不清楚它那種算法,認為不可靠,只曉得那個東西,究竟怎樣推算?則不知道。其實把【易經】記熟了,然後知道了它的方法,大家都會算,但必須是把十二辟卦和方圓圈熟悉了以後才可以,這是提出來要大家特別注意的。
  另外繼續以前講的【系傳】——孔子研究【易經】的心得報告——【易經順謂的理、象、數。這裡孔子所講的是『理』的部分,即原理的部分,也可以說是哲學的部分,所提到十二辟卦、圓圖、方圖的運用,是象數的部分,以現代名詞來說,是科學的部分。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28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生命的來源
  現在繼續前次的【繫辭】第一章:
    『乾道成男,沖道成女,干知大始,坤作成物。』
  先不要把卦看得太嚴重,那只是一種符號,以外國新興的文化來看,也可稱它作數理邏輯,也可以稱為符號邏輯。不過也不可認為【易經】就是數理邏輯,或符號邏輯,這只是西方人新興起來的一種學問,借用一下這些新名詞是可以的,可不要把【易經】的學問拉得這樣低。乾、坤兩卦這個符號,在過去乾卦是代表男人,坤卦是代表女人。如過去寫婚書,男方的八字稱『乾造』,女方的八字稱『坤造』,就是以乾、坤兩卦為代表。這種觀念的來源,在沒有讀過【易經】的人,認為是江湖人物的秘語,實際上中國文化,幾千年來,都是以這兩個卦作代表的。『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這兩句話,也牽涉到中國古代醫學的生理問題。干也代表了陽,坤也代表了陰,男人就是陽,女人就是陰。『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坤兩卦,也代表了宇宙物理的形成,乾卦這個符號代表了本體。
  宇宙是怎樣開始的,西方宗教說,宇宙是由一位主宰創造的,人類萬物都是依這位主宰創造的,但中國文化沒有這一套,中國文化只說人命於天,如【中庸】所說: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人命歸之於天,那個『天』並不是宗教觀念的天,是形而上的符號,在【易經】上更沒有這種神秘的觀念。生命有個來源,哲學上稱為本體,宗教家稱作主宰、神、上帝、佛、道,而【易經】上稱之為『乾』,宇宙萬物,都是從『乾』的功能發生的,『乾知大始』,一切萬有都是從干而來。坤卦這個符號,是代表這個物質世界形成以後。在物質世界沒有形成以前,就是說沒有天,沒有地,沒有男,沒有女以前,那是本體——『本體』一詞還是根據西方哲學文化觀念翻譯而來,而在中國古代文化,則指那個物質世界尚沒有形成的階段是干,等到有了宇宙萬物的這個世界的形成,它的符號是『坤』,『坤作』是說它的功能造作出來,造成了萬物。
  我們讀【系傳】,文字很美,雖是古文,一看都認識。但是讀書要深思,這裡每一句話前後連接包括的內容很多,這是中國古文的簡化,可又有簡化的好處,尤其是在以前,孔子寫【系傳】的時候,還沒有紙筆,那時一個觀念一句話,欲表達出來,不像現在這樣可以寫很多很多的字,而是用刀在竹片上刻字,多麻煩,所以一個字就代表了一個觀念,把這許多字湊攏來,就是後世所稱的古文。所謂文,也就是言語思想的湊合。古文,我們現在的人讀不懂它,反而指責古文是狗屁,其實其中包括的科學、哲學道理,很多是值得我們注意學習的。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這兩句話,後來發展到道家的闡釋男性女性時說:男人一身都是陰性,只有一點真陽;而女人一身都是陽性,只有一點真陰。這就是說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有些年輕同學不信這一套,我告訴他們不能不信。舉例來說,一個男人,身材威武,脾氣很大,所謂氣宇軒昂的人,往往有女性的情感及態度;反之,看來很溫柔的女性,而往往心理狀態則是男性化。心理學上的這種例子很多,如中國古代重男輕女的話:『青竹蛇兒口,黃蜂尾上針,兩般皆不毒,最毒婦人心。』好像婦人最壞了。我們接受了新的文化觀念以後,指責這類文字,重男輕女,但是深一層觀察很有道理。女性的性情本來很溫柔,但下了決心的時候,果斷的力量比男性大,而男人個性非常激烈的,真到了某一個階段時,反會猶疑不決。女性也往往比男性聰明,有天然的敏感,所謂直覺。可是這一點,如果站在全面而言,又是男性更為高明,而男性在全面雖高明,在某一點上則糊塗,世界上失敗的事情,又往往失敗於一個小點上,這是從心理學上看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道理。『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這兩句話,在中國醫藥方面的學理研究起來,問題深得很,也多得很,可見中國醫藥之難。如男女的更年期,女子在四十九歲左右,男子在五十六歲左右。有的婦女在更年期,生理起變化,個性的表現也改變,原不喜說話的變得囉嗦,原來愛說話的變得多愁善感、深沉、憂鬱,原來保守的變成狂放。夫婦、家庭間出問題的,此一時期比青年人還要多,因為生理、心理起了變化。而在中國幾千年前,【易經】上的乾坤兩卦,就把這個法則告訴了我們,這也就是十二辟卦的道理,我們可以將它定名為『生命變化的規律』。現在用十二辟卦說明如下:從人類的生命歷程來看,囗乾卦是自母親懷孕起,到嬰兒生下來,都屬於乾卦,為完整的生命。開始變了以後,成為囗天風女後卦,這是從內卦第一爻開始變起,一陰來了,就人生歷程來說,這是女性的十四歲,二七一十四。十四歲在女性生理上會有很明顯的變化,但男性是以八為一個單元來計算,是十六歲,男性十六歲也會有變化,不過不及女性的明顯,這也就表明了男性在一點上的不聰明。
  中國的一部古書,【黃帝內經】,可稱作是人類的生命學,其中提到女子十四歲時天癸至。所謂『癸』,在天干中曾經說過,『壬癸水』,癸為陰水,天癸就是月經,第一次月經開始,就把後天的生命破壞了,不過現在的情形不同,有的十二歲、十三歲就天癸至,這也是賜經】的道理。人類越到後來,會越早結婚,人也越聰明,但生命也會越短暫。男性在十六歲以前,生命未進入後天,還是完整的,到十六歲以後,男性的乳頭會有幾天脹痛,這就等於女性的天癸至是一樣的。以女性為標準,三七二十一歲,又一陰生長,是囗天山遁卦,四七二十八歲為囗天地否卦,這樣每七歲為一個階段,變一個卦,到七七四十九歲以後,這生命換一生命,為更年期,男性則七八五十六歲為更年期。現代的科學,也是這樣判定男女的更年期,而更年期中看病也特別小心,在更年期注射荷爾蒙會有幫助。我們懂了這個法則,研究醫學、生理學、心理學都要注意。年齡的大體分類都是如此,人的年齡到某一階段,就有某一階段的生理、心理狀態及病態。如今日講少年問題,是中學階段,也就是十四歲到二十歲這一階段。其實並不是現代如此,只是現代社會開放了,容易看得見這些資料,過去也同樣有問題。也是在第一爻開始變的時候,生命的功能已經開始變了。所以做領導人、管理人的人,對於這種生命的法則,應該要了解。有時候在朋友之間,可以看到很多例子,多年的朋友到了五六十歲,會變成冤家。我常說這情形,兩方面都是病態,都是生了病,也就是生理影響。
  再依【易經】的道理,和【黃帝內經】的法則看人的生理,從眼睛最容易看得出來。眼要老花,都在四十二三歲開始,所以到了這個年齡如果起初感到眼睛不舒服、易疲倦,不待變成老花,第一趕快去看眼科醫生,第二用中醫的道理,培養腎經。中醫指的腎,並不只是腎臟而已,中醫的道理,左邊的腎屬陽,右邊的腎屬陰,左腎功能管生命,右腎功能在泌尿。中醫的腎還包括了腺體、荷爾蒙等體系,所以人到了四十二三歲這個階段,要培養腎這一部門的機能,同時要保養肝臟,否則肝臟出問題,但不一定患肝炎,如臉上某一部分發青、發黑,易動肝火發怒,而發生人事上的大問題。中醫診斷,從人的鼻上發紅,而可看出胃部發生了問題,甚至可依照【易經】的法則,推斷出將在哪一年的什麼季節出問題。
  現在繼續下去,我們看到另一個問題了,【易經】是一個什麼樣的學問?是我們先民的一種科學,一種符號邏輯,代表了數理的、宇宙生命、個人生命的作用。【易經】的文化為什麼拿來講做人做事的道理?第一個如此做的是周文王,第二個是文王的兒子周公,第三個人是孔子。把這一部分法則拿來講人生的道理,講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們上面看到的是有關科學部分的,而下面就是儒家的文化,說到人事方面來了。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28 19:13 | 顯示全部樓層
至簡至易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
  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腎人之業;易
  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只這八個字,如把『以』字拿掉,實際上只六個字,解說起來可麻煩得很,如『易知』的易,到底是【易經】的易,還是容易的易?這句話是說乾卦的功能,也是宇宙的功能,要怎樣去了解它?也可以說懂了【易經】,就可以了解它。『乾以易知』,第二個解釋也可以說宇宙的功能是很容易懂的。我們認為以第二個解釋對,因為下面說『坤以簡能』,這個簡字也有兩個觀念,一個是簡單的意思,另一個則是揀選的意思,如我們的文官有簡任、委任,就是揀選的意思。古代皇帝派一個欽差大臣出去,也稱揀選,就是特別挑選出來的意思,可以說是精選,而在這裡的『坤以簡能』的『簡』,是簡單容易,就是說【易經】的法則,不要看得太難,而是簡單容易的。自古以來,【易經】的學問,總被『神秘』這個觀念擋住了,這是錯誤的,真懂了【易經】,一點都不神秘,最高的道理,也是最平凡的道理,這兩句話,就是告訴我們【易經】是最平凡的。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這幾句話的文字,都可以看得懂,不必一字一句解釋了。這幾句話的文字非常優美,但在研究人文文化上,有一點要注意的,儒家孔孟的思想,道家老莊的思想,乃至諸子百家的思想,都是從【易經】來的。這裡可以看到孔子把這一套思想,拿來做人文思想。所以下面他說:『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這裡孔子明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即天地間最高深的道理最平凡,有些事所以會看不懂,認為高深,乃是因為我們的智慧不夠。天下之理在哪裡,是『成位乎其中』。所謂『成位』,以現代的觀念來說,就是『人生的本位』或者『人的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法則,生命的意義,都可以在中間找出來的。
  上面是【繫辭】上傳第一章,接下來是第二章。

設卦而觀象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
  這裡先要注意,什麼是『繫辭』?我們上古的祖宗畫一個卦,就是圖案畫,文字的開始,就是這個圖案畫。這個圖案最初構成了【易經】這一套畫八卦的法則,每卦下面加上文字的解釋,也就是在圖案下面,吊上一些文字,來解釋這個圖案,這種解釋就是『繫辭』。上古我們的老祖宗畫卦,就只是這個圖案符號,這個符號究竟是什麼意思?加上文字的解釋,是周文王、周公,加上孔子他們三個人的努力,構成了我們手中的這一本書。書中所有的文字,都是卦的繫辭。在這一段里,『繫辭』兩字的意義是如此。後來所謂學道的,對於中國文化的觀念,一般人都把【易經】八卦看得那麼嚴重,實在不必要。孔子告訴我們不要那麼嚴重,第一個就講,研究態度要『玩』,為什麼呢?『設卦觀象』,每一卦的代表,都是假設的,它是一種符號邏輯,如果把它呆定下來就糟了。譬如說,把乾卦一定看作是天,那又不一定了,在人體上,乾卦又是頭,坤卦又代表腹部撰卦是鼻子,墳卦代表耳朵,離卦代表眼睛,艮卦代表背部,震卦代表心,兌卦是肺等等,都是符號。古代的醫書,都用卦來作代表。我們看到古代的醫書說到震,這又代表了心臟,也包括了思想,這是道家的代號。在【易經】中,卦對人體的代號又各有所不同,這就是設卦的道理。研究【易經】,要注意『設卦觀象』四個字,大家欲懂得未來的發展,所謂未卜先知,未來的世界,明年的國家大事如何,自己在心裡卜一卦看看,設他一卦,觀它的現象。『觀象』有兩層意思,一是看卦的現象,一是看眼前所見事實的現象,來和卦象配合,因此加上文字的解釋,而明白事物的好壞。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這裡要注意,【易經】的道理,並不如想象的那麼多。它講人事的法則,只有吉、凶兩個結果,不是好,就是壞,沒有中間的;不是進步,就是退步,沒有停留在中間的。人的身體,不是健康好一點,就是衰老一點,為什麼只有吉凶?因為人生的物理,只是陰陽的變化,物理支配的東西,剛柔相推,物質社會受物質支配而生出了各種現象,形成各種環境。

一動不如一靜
  現在回過頭來說,用在卜卦算命上,也有一個哲學的原理,先要了解,這就是【系傳】二章所說的,現在我們繼續講【繫辭】上傳第二章: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這就是哲學問題了,這是說人類文化。我們人類認為的吉凶,好的或壞的,以哲學來說,沒有絕對的,而是根據人類本身利害的需要;我們得到,便覺得是吉,失去便覺得凶,但這並非絕對。譬如說得病,這個得就不是吉,而且人生得意不一定是好事,有時失意也不一定是壞事。所以對於古文,不要僅在文字表面上讀過去,而要知道在文字的深處包涵了很大的哲學思想。可見吉凶只是根據個人的觀念而來,而悔吝就是憂煩愁慮之象,虞即慮。前面說過,卜卦的結果,不外『吉凶悔吝』四個字,沒有六個字,換句話說只有兩個字——一個是好,一個是壞,——或吉或凶,悔吝只是加上去的。因為『悔吝』兩個字,是憂慮。在【易經】中一方面是小心,如卜到一個卦是悔吝,就是有煩惱,事情辦不通,有困難。所以人生的一切,看【易經】只有四個角度,吉凶悔吝。這吉凶悔吝怎麼來的,下傳有兩句話:
    『吉凶悔吝者,生手動者也。』
  人生的一切,任何一件事,一動就有好有壞。再說任何一動,壞的成分四之三種,好的成分只四之一種,所以中國人的老話,一動不如一靜。凡事一動,吉的成分只有四分之一,壞的成分有四分之三,不過這三分當中,兩分是煩惱、險阻、艱難,如此而已。這把宇宙的道理、人生的道理、事業的道理都說清了,所以儒家就知道慎於動。動就是變革,變更一個東西,譬如創業,譬如新造,這個動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智慧,需要作慎重的考慮。所以學了【易經】的人不卜卦,因為大概的道理都知道了。『善於易者不卜』,用不着卜了,看現象就明明白白了。

千變萬化 非進則退
    『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這是兩個觀念,古時的文字很簡單也很美,它的文學境界,往往騙住了我們的思想。這兩句話,包含的意義很多。『變化』,【易經】告訴我們宇宙間任何事情、任何物理,隨時隨地都在變化,沒有不變的東西。八八六十四個卦,只是兩種爻——陰與陽在變,每一變動,產生一個卦象,每個現象就不同了。變化是代表什麼?『進退之象也』。『進退』,或者是陽多了一個,陽長陰退了,或者是陰多了一個,陰長陽退了,就在這個進退之間,產生變化。為什麼不用『多少』而用『進退』呢?我們研究古書就要注意這一類地方,這是思想問題。假使用『多少』意義就不同了,沒有『進退』深刻。『進退』是大原則,是動態,尤其是站在人文文化的立場看,都是一進一退之間的現象,所以變化是進退的現象,非進則退。在哲學課程中,常常談到一個問題,就是一般人常說『時代在進步』或『歷史在進步』,但純粹以哲學的立場來討論,就不敢這樣說了,究竟這個時代是不是在進步?要看用的標準是什麼。以東方文化,以人文文化來講,以古今的書籍、大家的著作比較,就覺得人文在墮落、在腐化。所以我們中國人動輒稱道上古如何,認為越到後來,人越墮落、越腐化,歷史並沒有進步而是在退化。但單以物質文明來說,時代真的又在進步,所以說時代歷史到底是在進步或退步,這是很難講、很難推定的問題。所以進退之間,要看在哪一個範圍,用哪一個標準,站在哪一個角度上說話。學了【易經】,就要知道卦的錯綜複雜,站在哪一卦哪一爻說話,這是一個觀念。

生死、晝夜、剛柔
  第二個觀念:『剛柔者,晝夜之象也。』以前曾說到【易經】的動靜剛柔,動靜是【易經】在物理世界的法則,而剛柔則是物質世界的法則。不過這裡的剛柔,是代表白天和夜裡的。講到這裡,可以知道中國思想之偉大,孔子在後面【系傳】中也說:『明乎晝夜之道則知。』這是中國文化特殊的地方。我們知道世界的宗教,基督教也好,天主教也好,佛教也好,伊斯蘭教也好,都是追求人生——宇宙間生與死的問題,而在我們中國的儒家、道家素來不把這個問題當作問題,這都是根據【易經】來的。【易經】認為生死不是問題,我們如果在這句話上加兩個字:『明乎晝夜之道則知生死。』就是說明,人活着的時候,像白天一樣,像太陽出來了的時候、天亮了的時候;人死了,就是休息了,像太陽下山一樣,天黑了。不過有一點,他們卻承認生命的延續,等於印度佛教的輪迴之說。人活一輩子,終於死了,但並不是生命的結束,只是休息一個階段,等於天黑了,明天又要天亮的一樣,一個白天,一個夜晚而已。因此我們中國人講生死問題,禹王的思想:『生者寄也,死者歸也。』後來形成道家的思想,人活着是個人,是在這裡作客人,活了一百年,也只是在這皮包骨的血肉之軀中寄放了一百年,等到死了就回去了。可是西方的宗教把生死問題看得很嚴重。純粹的中國文化,根據【易經】認為不是一個問題,根本不去考慮它。了解了生死晝夜,只是在剛柔之間而已。

天地之變盡於六
    『六支之動,三極之道也。』
  六爻是重卦的六爻。為什麼畫六爻,曾經報告過,我們的老祖宗,不知道哪來這麼高的智慧,幾千年前就知道了宇宙間的任何變動,沒有超過六個階段的,這是以現代的科學文明作的解釋。以原始的六爻解釋,要注意六爻之動的『動』字,一定要有動,而動則變,儘管在睡覺的時候,打坐的時候,也照樣在動在變,血液還在流動,下意識還是在活動。一動必有變,而『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三極為天、地、人。三極也有陰陽,天有陰陽,地有陰陽,人也有陰陽。為什麼要用六爻,孔子的解釋,三極之道也,這個『道』不是修道之道,是『法則』的意思。所以八卦要有六爻,是天、地、人三極陰陽變化的法則。下面我們就可以看出來這個觀念,【易】中的卦象,大原則是從象數來的,是科學的。可是一到周文王,尤其到了孔子寫的心得報告中,才把【易經】的道理,拉到人文哲學上來,後來就成為儒家思想的根源,而形成中國文化的正統,如這上面所說的是科學,尤其天文方面的大原則,後面又講到人文思想上去了。

居之安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
  這就說到人生哲學了,我們學【易經】為了解自己,了解人生,所以一個君子所處的日常生活,君子的人生,能夠得到安心的,亦即佛教禪宗常說到的安心。人心得安是很難的,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人安心過。誰心安了?誰滿足了?這是不可能的,真安心,不必要求什麼,已經滿足了,可見這是很難的。安心不易,安身亦難,安生活更難,實際上這些都是心的作用。孔子說:如果真懂了【易經】,平常所居而安得了心,只要看【易經】變化的次序就夠了。為什麼?因為它有一定的次序,可以看到卦的變,而且依照【易經】的法則,宇宙萬物萬事隨時在變,但不是亂變,也沒有辦法亂變,是循一定的次序在變,所以懂了【易經】,人生一切的變故來了,都可以真的安貧樂道度光陰。人生萬物有一個不變的東西,就是這個『必變的道理』,有如氣象局的報時台,現在報的下午三時二十五分,下一句就是二十五分十秒,這是一定要變的。人類自己反省,有一件最愚蠢的事,希望自己一輩子不變,最好長生不老,永遠年輕,可是這絕不可能。懂了【易經】,就知道變有一個秩序,有一個一定的原則,因此我們做事業也好,做別的也好,第一知道自己怎麼改,第二知道變到什麼程度了,所以用不着去卜卦,把【易經】變化的程序搞通了,大法則就通了。但是變的當中,一變就有動,一動就有變,那麼在動與變的結果,有好有壞,有吉有凶。關于吉凶,我們已經知道,是根據人為的觀念而來,人為的利害得失而來,但得失的究竟如何?『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把文王所著的這本【周易】,每個卦下面所講的道理——卦辭,懂了以後,透徹了它的道理,就快樂了。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28 19:15 | 顯示全部樓層
動的哲學
    『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
  懂了【易經】後觀其象,不是觀象來研究【易經】。這個象,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命,我們自己個人、身體、家庭、國家、世界天下的關係。這一大現象就是一本【易經】,隨着八卦的法則在變。平常處在這大環境中,觀其象,對這大現象變動的前因後果都知道了,再看文王【周易】中所研究的內容,但並不是說文王怎麼說,我們就相信,而是要『玩其辭』,通過他的思想創出自己的思想。於是姓王的也可著一本【王易】,姓李的著一本【李易】。
  人生一定要動的,『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我們自己有時候動了,要觀察動所產生變化的現象,而玩其占,事實上占、卜、筮是三件事。古代用骨頭卜卦,把骨頭用火燒後,看上面所裂成的紋路,這是卜。各種卜的方法很多。占是用數理來推定結果。筮是【周易】以後的卜卦方法,用筮草的一定數字來卜。以現代來說,廟裡的抽籤,看籤詩,這是近於筮。這是神秘學的範圍、精神學的範圍、心靈學的範圍,有它的道理。如歷史上的風角之術,演變為梅花易數,都屬於占卜一類。梅花易數,假託是邵康節發明的。

自助、人助、天助
    『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這是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不同的地方。中國文化根本沒有迷信。中國人是說人助天助,要靠自己。上面兩句話就是說,懂了【易經】這些道理,上天就會保佑你。上天怎麼個保佑法?就需要你自己照【易經】的道理,做得合情合理,天人合一,要你的修養到達這個境界,就可以天人合一。再嚴格說,這個『天』並不是另外一種力量,只是自己的心。懂了【易經】的道理,以此道理做人,動靜都看準了,一定是一切都大吉大利,沒有壞的,一切都看自己的學問修養如何,所以【易經】是經典中的經典,智慧中的智慧,包括了科學、哲學、宗教,一切都涵蓋了。
  以上是第二章,下面繼續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支者,言乎變者也。』
  讀這本【周易】,有三項要注意。外國人,尤其日本人研究【易經】,專門拿動物來搞,龍呀!馬呀!象呀!在這些上繞圈子。象亦是一種獸,據說能夠吃鐵,把鐵咬斷。【易經】每卦下面有一個『象曰』,就是『斷語』的意思。這裡是說『彖辭』是用來解說現象的。換句話說,『彖辭』是根據某一現象下的定論。至於『爻辭』,每爻下面有一個解釋,為『爻辭』;整個卦下面的解釋為『卦辭』,爻辭是講變化的道理。

善補過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
  也。』
  在將來研究【易經】的內容時,看到卦的後面有的是吉,有的是凶,有的是悔吝,有的是無咎,這是爻辭常用的話,吉凶悔吝,已經談過了。無咎,翻成白話就是『沒有毛病』,但並不等於『好』,而是在進退之間要注意。換言之,『無咎』是沒有大錯誤,好的。從這裡可以看到【易經】的哲學,一個人到了平安無事的時候,這情形又怎樣?孔子說『善補過也』,要特別小心,人不會沒有錯,隨時有錯,善於反省自己的錯誤,加以改正,就是真正到了無咎的時候。因此我們做事業要儘量地謙虛,倘自認絕對沒有毛病,這是靠不住的,天下事沒有這麼好的。『善補過也』還是好好的,懂得小心謹慎反省與改正錯誤,這是最高的哲學。

【易經】人生哲學的五大原則
  以上的道理都懂了,我們再進行下面的部分: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手卦,辯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
  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
  這五點是卜卦時用的,也包括了人生哲學的大原則。『列貴賤者存乎位』,高貴與下賤,用現代語來說,即有無價值?存乎『位』的問題,『位』以現代語解釋就是空間。人生亦如此,到了某一個位置就『貴』,沒有到某一位置就『賤』。所以卜D時哪一卦是好?哪一卦是壞?是沒有一定的。甲卦,就某一事,某一空間地區,某一時間而言,是了不起的好卦,如果換了一個地區,情形就大不相同了。我們到廟裡去看神像,就有很大的感想,也可以懂得這個道理。一堆泥巴,或一塊石頭,一根木頭,雕成菩薩像,成了『象』,然後在大廟裡一擺,人人都去跪拜。他為什麼那麼貴?『存乎位』,在那個位置就貴了,很多事情都是如此,人也是如此。所以研究【易經】,卜卦,當知卦的本身沒有好壞,好壞只是兩個因素,時間對,位置對就好。等於算命一樣,有的人八字好,貴命,可是一輩子沒有遇到好運,不遇時,貴不起來,好像一件東西,的確是好東西,有價值,可是放在那裡幾十年都賣不出去,又有什麼辦法?有的人學問很好,可是一輩子不出名。反過來說,如大家稱頌的胡適之先生,不知道他的學問到底好在哪裡?說他哲學史好嗎?寫了半部還不到,寫不下去,碰到佛學的問題,只好擱筆。其他如研究【紅樓夢】、【聊齋志異】,『紅學』、『妖學』,有什麼用?可是將來中國文化史上胡適之先生一定有名。看歷史尤其如此,歷代以來,有多少和諸葛亮一樣有學問的人!如果沒有像【三國演義】這樣的小說,諸葛亮能夠出名嗎?孫悟空根本就沒這樣一個人,可是被小說一寫,就如此走運。天下的事,對於名與利,把這個哲理一看通,就覺得沒有什麼,就淡泊了,非其時也就能居而安之,心安理得。中國人的古語『福至心靈』很有道理。一個人到了某一位置——福氣來了,頭腦真是靈光,特別聰明。
  『齊小大者存乎卦』,齊就是平等。乾、坤、坎、離四個卦是大卦,其餘六十卦都是大卦變出來的,那是小卦。卦就是現象,也就是大的現象、小的現象。現象有大小,一個人的成功失敗也有大小。有如發財,甲發得多,乙發得少,這有大小,但立腳點是平等的,不管大小卦都是卦,都是一個現象。莊子的書中有【齊物論】,何以名『齊物』?萬物不能齊,沒有平的。人的智慧、學問、體能都是不平等的。即使有兩人體能一樣,其中一人生病了,另一人為了平等也生病嗎?物是不能齊的,但是莊子提出來有一項是齊的——本體的平等。如太空是平等的,太空中萬物的現象是不平等的。所以莊子有一句話很妙,他說『吹萬不同』。孔子研究【易經】講究『玩』,莊子講究『吹』。吹萬即萬有。他以風來比方,他說大風吹起來,碰到各種的阻力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意思是說,風吹來是平等地吹,而萬象遇到風以後,自己發出的聲音不同。
  『辨吉凶者存乎辭。』什麼是吉凶悔吝?『存乎辭』,看文字的記載。換句話說,這文字代表人的思想,吉凶悔吝在於各人的觀念,各人的看法。『憂悔吝者存乎介』,這是說卜到悔吝卦的時候,憂虞到悔吝,就要獨立而不移,下定決心,絕對要站得穩,端端正正。人到了倒媚的時候,自己能站得正,行得正,一切現象都可以改變。『震無咎者存乎悔』,無咎就是善補過也。人生沒有絕對自己不錯的,只要知道懺悔,仔悔的結果就是要補過。
    『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這裡這個『之』字要注意,將來研究【易經】有關的書籍時,常常會看到『卦之』這個名詞,『之』就是『到』,卦到了那裡就是『卦之』,譬如乾卦,如果初九爻變了以後,成了女後卦,這就是乾卦的『卦之』。曾有人看不懂『卦之』而改成『之卦』,如乾卦卦之,改成乾之卦,這就不對了。

萬事通
  前面【系傳】已講到第三章,這裡繼續講第四章,這一章很重要。
    『易為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這一個觀念就很嚴重,他說【易經】的文化思想這一套學問,是宇宙的大原則。至於標準,是宇宙的什麼標準?則沒有講。我們曉得在中國社會裡,最準確就是整個天文現象的變化。在【尚書】中,堯、舜、禹換代的時候,都講這個東西,但是有個毛病,發展下來到漢朝,就更厲害了,叫作『讖緯之學』,或叫『圖讖之學』,就是預言。用五運推算出來,某個時代要變了,所謂以火德王,以水德王等等。每個朝代制服都要改變,如現在的白衣是孝服,在夏朝的時候是尚自,白衣服就是禮服,殷商的時候尚黑,禮服是黑色,尚黑就是以水代表。時代到某一個時候一定要變,近代對這種推測就叫作預言。現在世界上又到處都流行預言,我們中國歷代的命運都有預言,這些就是所謂的讖緯之學——圖讖之學。圖讖在中國文化中的影響非常之大,不但古代如此,將來可能也是一樣,這些都是說到『易為天地准』這句話而引出來的。中國過去在科學上,以天文法則看天象的演變,就是天上的氣候、宇宙氣象的演變有一套法則之外,我們的文化,也還沒有找出孔子所說『易為天地准』的道理。所以我們推崇【易經】,也不要推得那麼高,可是照這個書上講,推得非常高,說易『故能彌給天地之道』。『彌綸』兩個字,照文字講,彌就是弓拉滿了,圓滿得成為一個圓圈,可以包涵一切;綸就是絲綸,絲織品橫的絲直的絲編得滿滿的,現在的觀念就是包括。等於說,【易經】的學問包括天地之道。宇宙里任何法則,人事物理,一切事一切理的原則,沒有超過【易經】的範圍。

三大問題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
  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這一節里有:一、知幽明之故,二、知死生之說,三、知鬼神之情狀等三個重大問題。
  第一個問題,也就是我們人類幾千年來所追求的文化,幽明之構成,幽是看不見的一面,是陰面;人能看得見的,是光明面,是陽面。換言之,我們人類世界一切活動看得見。但人是哪裡來的,有沒有上帝?有沒有鬼神?有沒有宇宙的主宰?這些看不見的一面沒有摸到,這是幽明的道理。後來我們中國文化發展到幽,就是代表陰間,死了到陰間去了,反正是看不見的,宇宙間很多看不見的事情還有兩面,對於看不見的一面,要讀【易經】才知道。
  第二個問題,生從哪裡來?死往哪裡去?究竟人的生命以及萬物的生命,原始從哪裡來?死又死到哪去了?這是人類文化到現在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有沒有鬼神?這個問題很嚴重,所以現在全世界有一些人瘋狂地研究靈魂學。目前是這三個大問題還沒有解決,未來的發展有待我們注意。
  【易經】文化的起源,不是盲目的想象,是科學的,『仰以觀於天文』,也是孔子說的畫八卦,由觀察天文現象,不曉得經過多少萬億年,大家累積觀察及研究的經驗。『俯以察於地理』,看地文之理,地球的物理。如現在科學家認為地心有人類,神秘飛碟即來自地心。現代科學界的思想,的確承認另外有一個有生命的世界的存在,而且大家還在尋找這另一世界,這就是【易經】上的『地理』,不是學校課本中的地理,也不是我們古老的看風水的那個堪輿術的地理,而是地文之學,是科學。這就是說我們中國老祖宗的【易經】文化思想,不是亂來的,是科學的,所以知道了看得見的一面,也知道了看不見的一面。看不見的一面現在要檢查,根據【易經】的原則不需要檢查了,就知道幽明的原因,這個原則是什麼?在這裡沒有講給我們聽,孔子自己懂。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這個問題在理論上比較容易些。我們知道,生死是一個大問題。【論語】上提到過,莊子也說:『死生一大疑。』人類的問題,生與死是一個大問題。人為什麼生?生了為什麼活着?為什麼衰老?為什麼一定會死?人類是很可憐的,人生下來,讀書求學,學問到了最高處,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人的腦力、思想的功能,最發達的時候在五六十歲,真正成熟,可是成熟了也完了,像蘋果一樣,落地了,這也是【易經】終的法則:『原始反終』。世界各國對於生死問題,人類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離苦得樂。不但人類,凡是世界上的生物,都是希望脫離痛苦而得到快樂。但是人類同一切生命得到快樂沒有?沒有得到,因為生了一定有死,這個問題沒有解決。在宗教文化里,把生死問題當成一個宗教。研究宗教哲學,每個宗教都承認死後還有生命,不過每個宗教卻在為觀光旅館拉人。耶穌開個觀光旅館叫『天堂』,請人到天堂里來,招待周到,一切設備完全,價廉物美。佛教開了一個『西方極樂世界』,不過佛教本錢大,開的家數多,下地獄有地藏王菩薩在等着;既不上天亦不下地獄的,再生又有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萬一向東方去,又有東方藥師如來;它四面八方都準備好了,這個生意做得特別大。但不管如何?生死還是問題。而我們的文化,【論語》裡記載子路曾經問起過,孔子答覆得很簡單:『不知生,焉知死。』所以人類的文化到今天不管發達到如何程度,生死問題仍沒有解決。中國人也有個結論,所謂『生者寄也』,活在世界上,像住旅館一樣,活一百歲,不過暫住一百年,沒有什麼可怕,活到最後一天,真正地退休了,移交都不必辦。人生就是這麼一個現象。這個現象在中國來講,就是『原始反終』。生命來了像早晨一樣都起來了,死了像到晚上,都休息了,如同他的開始,回去了又是回到那個地方,死沒有什麼可怕。『故知死生之說』,死生的道理就是這樣。以【易】來說,干,我們生下來就同乾卦一樣,一爻代表十年,六十年作階段,六爻一變,成為坤卦,再變又是陽爻開始,陽極陰生,陰極又陽生,那麼死了又有什麼可怕!在學理來講,對於生死問題,我們中國的文化最偉大了,不必要宗教的那一套。
  這是講生死的現象,下面一個問題來了,有沒有鬼神、靈魂的存在?這不是物質的,不是唯心亦不是唯物。外國人現在對靈魂的研究有一個名稱叫『超電磁波』,超越了現代物理科學的範圍,原子、電子、核子都不能了解它的,這就叫靈魂。在我們是認為有的,但它是『精氣為物』,心物一元的。什麼是精?什麼是氣?如何構成物質方面的東西?『遊魂為變』,物質以外,我們的身體是物,宇宙中這個物理世界都是物。可是唯物學家,認為世界一切唯物,還有另一半,他只認出了一面,沒有搞清楚。他們把精神,也向唯物方面拉。西方哲學中有認為一切都是唯心的,也只認了一半。『一切唯心造』拿不出證據,科學講證據,可是『精氣為物』講物質的道理,『遊魂為變』講精神的道理,這幾句話又產生一個大問題了。這裡承認有鬼神,這個鬼神是心物一元的功能殘餘力量所形成,所以曉得鬼與神,鬼是鬼,神是神,以道德為標準分為兩種。何以知道鬼神的現象?孔子提出證明,鬼與神都有,可是我們的這位老師,他只告訴我們原則。【易經】有那麼大的學問,包羅萬象,至於怎麼樣有鬼神,他沒有講。他大概來不及寫稿子了,還是要我們自己去摸。
  這裡說的精與氣是什麼?道家就偏重這方面,所以我常說,只有中國的道家有這個本事。研究世界文化,都只教大家死了不要怕,到一個觀光旅館——一天堂、極樂世界去住。只有中國人想出這個辦法,可以活幾千年,就是神仙,就是這個生命可以活着修到長生不死。不管有沒有人曾經做到,但查查世界文化,沒有一個國家的文化,敢於叫出這個口號來,只有我們中華民族敢於這樣叫,人可以修到長生不死。但不是盲目地叫,所根據的道理,是這個生命,我們的肉體存在,是靠有三樣東西:精、氣、神。所謂長生不死之藥,不是一般的藥物,道家所謂『上藥三品,神與氣精。』是【黃庭經】中的話,欲想祛病延年,無病無痛,達到長生不老,需要服藥,這藥不靠外來,自己身上有藥——精、氣、神。什麼是神?譬如我們說『某人眼神很好』。眼神是個抽象名詞,是描述不出來的,現代醫學不承認的,所謂『元神』他們說是鬼話,只說體力很好,說是『力』。但科學家的說法也有問題,『力』又是什麼呢?是電子或原子?但是大家一聽科學名詞,就被唬住了。其實科學名詞最後還是站不住腳,答不出來。精也是答不出來的,普通以女性的卵子,男性的精蟲當作精。這裡所說的精,是又抽象又具體的,以現代的話來說,勉強的比方,精等於能,生命的能。譬如人在跌倒時,就原來跌倒的姿勢,在地上稍停一下,一點都不要動,靜一下以後,慢慢起來,不會受傷,因為稍稍靜一下,生命的本能就恢復了,便不會受傷,否則本能沒有恢復,用力掙紮起來便受傷。還有跌倒時,用兩手撐地,也容易受傷,因為跌下去有那麼重的力量,欲想撐回來,加上反抗的力量,一相撞擊,就在這時受傷,聽其自然躺下去,反不受傷,這就是身體生命本能的作用。至於『氣』,比方是電,過去氣字寫作『炁』。道家稱之為無火是氣,火代表陽,無火之炁,精與氣是一陰一陽,具體為陰,無體為陽,陰陽結合成物。那麼我們這個身體以外的生命能,只好借別家的學問來解釋,就是佛家對人的身體叫作正報。這個物質世界,如山河大地,乃至房屋桌椅等等物質,名為依報,附屬的意思。這方面學問,佛家精到得很,依報又分為動、植、礦等等,以現代科學名詞說即聲、光、電、化等等,是有生而無命的。如佛家的吃素是無葷,連大蒜、蔥等等刺激性的,產生荷爾蒙使性慾容易衝動的都是葷,都不吃。不吃肉是不殺生。佛學告訴我們,現代科學也證明,一切植物乃至泥土,是有生而無命。命是有靈性、有感情、有思想,有感覺是命。生命是生與命兩個東西的結合,精氣為物是生不是命。體能健壯的人腦子思想一定比較差,而愛思想、智慧高的人,身體一定多病。孔子所講的還是大原則。他所講的【易經】包涵有那麼多東西,所以我們摸了半天【易經】,不要說通神,連鬼都通不了。
  上面講了【易經】的學問,歸納出來,大概的三個重點,實際上如作詳細的分類還不止這三個重點,總結一句話,就是『彌綸天地之道』,包括了宇宙間一切事物的大原理。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28 19:16 | 顯示全部樓層
樂天知命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
  下來這一個小段說,【易經】這個法則與天地相似。天地就是宇宙、太陽、月亮的運行,有一個固定的法則,不能變。春、夏、秋、冬、白晝、夜晚、南極、北極,一切變化的法則都是固定的。而【易經】學問的原則也相似,真理的準確同宇宙的法則一樣的固定,所以人類提出來的任何學問,都不能違反【易經】所提出來的法則,超不出【易經】的範圍,不管人類任何學問,人類如何偉大。比如人類今日到達了月球,也只到達了月球,並沒有超出宇宙,月球、太陽,都在宇宙的範圍之內,而【易經】的學問,就有宇宙這樣偉大,所以,沒有辦法違背。
    『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
  這裡說了,為什麼我們要懂得【易經】這個學問?因為懂了以後,才能『知周萬物』。知即智——智慧充滿了,對萬事萬物的大原理無有不懂,然後『道濟天下』,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做官也好,隨便做哪一行職業,都可以達到救世救人的目的,因此不會有錯誤了。在【論語】上看到孔子的感嘆,他在四十九、五十歲的時候,才開始讀【易經】,而說『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假如上天多給我活長久一點去學【易經】,可能達到沒有錯誤。故以他的立場來說,人生的修養必須要學【易經】,才能智慧周乎萬物,不致發生錯誤,也和無違的道理一樣。如果欲濟世救人,就要很大的學問,大學問的原則,就在【易經】,懂了【易經】才能濟世救人,因為任何學問,沒有超過【易經】的。
    『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
  旁行是什麼?研究易數時說過,就是旁通,也是錯綜複雜的『錯卦』,如乾卦的三爻動了,就會成天澤履卦,等於大家坐在這裡,只要其中任何一個人動了,都會影響每一個人互相之間的關係,這就是旁通,也是旁行。宇宙萬事萬物,不能永恆不變的,有縱的關係,還有橫的關係,但旁行不流,流是散的意思。它是有規律的,不會散開,能旁行不流,對人生的生命非常清楚。樂天知命,知道自己,也知道天命,永遠是樂觀的人生。我曾告訴佛教界的人,一切宗教都是悲觀的,尤其佛家的大慈大悲是講悲的,只有中國儒家講樂。像【論語】上幾乎沒有悲字,都是樂。有一本明朝的筆記,曾經統計過【論語】上都是樂字,而不談悲,這也是中國文化不同的地方。談生命只談生的這一頭,不談死的那一頭。人多半是悲觀的,本來生命是很可憐的,以另一個角度看是很令人悲觀,但以【易經】的角度看生命,是樂天知命,很樂觀的,沒有憂愁。所以人慾達到真正的樂觀,只有從觀念中懂了【易經】的法則。

安土敦仁
    『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先解釋『安土』,一般而言,中國自大禹治水以後,步人農業社會,所以過去在歷史上經常看到『安土重遷』四個字,對於家鄉都很喜歡,重視遷移,不肯搬動播遷,這是中國文化安土重遷的思想。假如有一個兒孫,要遷住到另外一個地方,則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今日社會的觀念,恰恰相反,以不安土、流動為好,這就是交通、經濟發達的現象。如以現代的觀念看安土,則是舊文化,沒有進步。另一個觀念看安土,以五行來解釋,土者中央也,土是中心,人要有中心思想,這在文字來解釋是很通,但太生了。又有一說,地球有一個中心地點,有中心的立場,然後人生的修養走仁道,以仁修養,才能愛人、愛物,如果沒有中心,而說能愛人、愛物,這是做不到的。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這是一個觀念;『曲成萬物而不遺』,這又是一個觀念;『通乎晝夜之道而知』,又是一個觀念;『故神無方而易無體』,這是一個大結論了,很重要的。研究易學要知道這是正統的孔子思想,也是【易經】正統的道理。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28 19:17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六部分
2007-06-08 08:35
化生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範圍』的意義和彌綸差不多。中國文化非常重視文字藝術,一個呆板的觀念,在文字上藝術化,用同義字,以不同的文字藝術來表達。這裡範圍比彌綸在形態上小一點,彌論的含意深遠得多。這句話是說【易經】的學問包括了天地宇宙的『化』,中國文化認為天地宇宙一切萬有都是『化』成的,生命是由變化而來,所以中國道家的名詞『造化』,後來變成運氣不好為造化不好。實際上『造化』的『造』,如宗教家說的主宰。『化』,生命在宇宙一切都是變化的,所以我們中國人把生死看得很平淡。人死了叫作『物化』,生死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只是物理自己的變化。有生自然有衰老,有衰老自然有死亡,死亡以後再來,物化而已。【易經】的道理,循環往復,在佛教為輪迴,在文學上的描述為『羽化而登天』,等於化成飛鳥。如我們古籍中的沙鹿,道家古書上說是海邊的鯊魚化的,現代的自然科學對這事不承認。我相信現代科學,也喜愛我國古代的文化,像道家譚峭著的【化書】就是這樣說的。比如香菇,他說是化生的,樹爛了種子下去,另外出一個生命,是化生,細菌培養的是化生,萬物都是細菌化生,但把化生這個名詞翻過來說成生化,大家相信了,認為是科學。這個『化』字包括了很多意義,包括了現代化學、物理的各種科學,所以孔子說【易經】包涵了天地宇宙萬物的變化,都逃不過【易經】的原則,什麼學問都包進去了。

曲則全
  『曲成萬物而不遺』。注意這個『曲』字,是非常妙的,老子有一句話『曲則全』,有人說讀了【老子】會變成謀略家、陰謀家,很厲害。因為老子告訴我們不要走直路,走彎路才能全,處理事情轉個彎就成功了。如小孩玩火,直接責罵干涉,小孩跑了,但用方法轉一個彎,拿一個玩具給他,便不玩火了,這是曲則全。老子這個『曲』字的原則,即是從【易經】這裡來的,孔子也發現這個道理。因為研究【易經】就知道宇宙的法則沒有直線的,現代科學也證明,到了太空的軌道也是打圓圈的,所以萬物的成長,都是走曲線的。人懂了這個道理,就知道人生大直了沒有辦法,要轉個彎才成。現在講美也講求曲線,萬事萬物,都沒有離開這個原則。

怎麼睡着的?怎麼醒來的?
  『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晝夜就是陰陽,明白了白天黑夜的道理,就知道了【易經】的大學問。真研究起來,晝夜的道理就難懂了。我常問學禪打坐的人,活了五六十歲,知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睡着的?又是怎麼醒來的?的確不知道,如果答覆得出來,這個人就懂了道。又如禪宗講的『本來面目』,從來沒有人自己看到,鏡中照出來的也是反面的,不是本來的,儘管學問多麼好,如何看見自己面孔這個問題解決不了。為何失眠?中國的醫理說由於心腎不交,心臟血液的循環不正常,腎——腎氣,人體腰下包括腎臟及荷爾蒙系統,不相通就失眠,相交就睡着了。現代醫學又說氧氣不夠就打哈欠,足了就醒來,但都不能解釋這個問題,如何睡着或醒來還是不知道,所以晝夜的問題還是一個大問題。再看生物世界,夜間活動的生物很多,活動得亦更厲害,尤其到了山野間就會知道這一現象。有許許多多的禽、獸、昆蟲,從未見過的生物,在夜間開始活動了。他們的生命,不要白光,喜歡黑光,從這一點看可見晝夜問題非常大。要把這些道理都懂了,才會知道陰陽的功能,才是學【易經】入門了,所以要好學,才能淵博,要深思,不深思便成書呆子。

神無方易無體
  『故神無方而易無體』。這個神不是宗教的神,是中國文化的神。我們的原始文化中,生命的主宰,宇宙的主宰沒有宗教性的觀念,對天人合一的那個東西叫作神,西方哲學稱作宇宙萬物的『本體』,亦是功能。神無方的方,古文亦稱『方所』,就是方位,無方就是沒有位置,無所在,也無所不在。『神無方』就是宇宙生命主宰的功能無所在,也無所不在。同【易經】變化法則一樣,周流不拘,並不在某一點上,研究【易經】最重要的是在此。基本上如乾卦『一爻初動』,這動從哪裡來?答案是『神無方』。『而易無體』,所謂本體,是個抽象名詞,是無體之體,無為之為;所謂『道』,也是一個抽象的代名詞,沒有固定的,不拘的。不固定不拘,就是宇宙的法則。試看宇宙的東西,變化無窮,氣象的預測常常不准,因為『神無方而易無體』,氣象突變的地方拿不準。那麼我們研究【易經】的學問,如果說【易經】一定是講某一範圍的,那就犯了邏輯的錯誤,因為它明白告訴了我們『神無方而易無體』。【易經】的學問是變化無窮,說【易經】是藝術也可以,是科學也可以,是哲學也可以,因為『易無體』,不呆板,任何一個名稱都可以。但是『神無方而易無體』這兩句話,也是中國宗教哲學的頂點。我們如果研究西方文化,希臘的哲學思想,西方的宗教哲學思想,把西方的東西都研究完了,回過頭來再看自己,就發現自己老祖宗的文化最偉大。這兩句話從人類文化史的發展來看,我們提出來最早,【繫辭】我們暫時談到這裡,接下來,我們看【易經】的第一卦——乾卦。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28 19:18 | 顯示全部樓層
元、亨、利、貞的乾元
  囗是三畫卦乾的重卦,分內外兩卦,也就是上下兩卦,上卦為外卦,下卦為內卦,乾卦的重卦,是乾下乾上,就是說下卦是乾卦。上卦也是乾卦。這一卦究竟代表了什麼?我們且不作答案,先看這本【周易】。【周易】一書,據說是周文王對六十四卦的註解,就是周文王被關在麥里的時候,用他的智慧沉思,來作【易經】的註解。這一部著作,後世稱作【周易】,等於說這是他研究【易經】的心得報告。我們可以持這種平淡的觀念來看,不必太神聖了。如以神聖的態度來看,問題就多了。我們以平淡的態度看,他對乾卦的研究心得是:
            『乾,元、亨、利、貞。』
  在【易經】的學問上,這四個字叫作『卦辭』,意思是乾卦這一卦的圖案,他用這四個字來說明。這四個字,我們不能照現在的讀法,一句就把它讀完,而是每一個字,都有它獨立的意義。『乾,元、亨、利、貞。』就是說乾卦是元的、亨的、利的、貞的,四個現象。元可以說是宇宙的本能,也可以說是萬物的開始,如啟元,一個東西的來源等等很多。講到哲學方面則干是宇宙的本體,天地萬有都可以說是干、是元,宇宙間萬象萬有都是它的功能創造的,所以叫作元。這是中國文化的特點,既不講上帝,也不說菩薩,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只是宇宙的本能;我們用一個乾卦的代號來表示,是科學的,不是宗教的,也不是純粹的思想哲學。第二個觀念,是這個乾卦代表『亨』。亨就是通,是亨通的,無往不利,到處通達的,沒有阻礙的。第三個意義是利,無往而不利。所謂利,不是現在賺錢為利的利,是沒有相反,沒有妨礙,沒有害的。『貞』古代的解釋『貞者正也』,就是正,也是完整的、沒有受破壞的意思。
  上面是文王作的卦辭。

潛龍勿用
    『初九,潛龍勿用。』
  這是爻辭,是把整個的卦作分析,一部分一部分來加以解釋的。我們的老祖宗畫八卦,下面原來沒有文字註解,因為在當時沒有文字,而文字的創造,一開始就是卦。世界任何國家民族的文字,最初的來源都是圖案。卦下面的文字,是後世加上去的,【周易】的文字,是文王開始加的,卦辭、爻辭都是他對卦的解釋。
  『初九』的意思,前面說過,陽卦以九作代表,因為陽數以九數到了最高位,所以看到九這個數字,就知道代表陽,初九就是指乾卦的第一爻而言。上面的卦辭,只是元、亨、利、貞四個字,很簡單,也很抽象。這裡爻辭『初九潛龍勿用』,又突然跑出一個『龍』來了,這龍是怎麼來的?我們先要了解,中國文化是龍的文化。自黃帝時候開始,政治制度上分官,以龍為官名,如龍師、龍帝,都以龍為代表。龍是中國文化最偉大的標記,是我們幾千年來的旗幟。中國文化對那些偉大的、吉祥的、令人崇拜的萬象,每以龍為標記。西方人尤其英國人,近幾百年以來,很多資料顯示對我們中國人很多防範,很多不利,他們在心理上一直懼怕中國。有一派基督教,看見龍、聽見龍都會害怕的。他們說【聖經】上說龍是魔鬼,其次他們把恐龍這些古代巨大生物,當作了中國【易經】上的龍,這些觀念都是錯誤的。我們中國人自己要認識清楚,我們龍的文化,第一,不是基督教【聖經】上所講的那個龍,不是魔鬼。我們的龍是天人敬信,在宗教觀念上代表了上帝。第二,我們中國的龍,老實說沒有人看見過,不必說他們把地下挖起來的骨頭當作龍骨是錯誤的。中國的龍,不只是三棲的,甚至不止是四棲,水裡能游,陸地能走,空中能飛,龍的變化大時可充塞宇宙,小時如髮絲一樣看不見,有時變成人,有時變成仙。龍到底是什麼?無法有固定的具體形象。實際上中國文化的龍,就是八個字:『變化無常,隱現不測』。如學會了中國文化,人人都可作諸葛亮。試看外國人的恐龍,全部都可看到,中國的畫家畫龍,如果全部畫出來,不管是什麼名家畫的,都一文不值。『神龍見首不見尾』。龍從來沒有給人見過全身的,這就是『變化無常,隱現不測』的意思。我們懂了龍的精神,才知道自己文化的精神在哪裡,這也是大政治家的大原則,也是哲學的大原則,也是文化的大原則。另一方面,我們懂了『變化無常,隱現不測』八個字,也就懂了【易經】的整個原理。【易經】告訴我們,天下的萬事萬物,隨時隨地在變,沒有不變的東西,沒有不變的人,沒有不變的事。因為我們對自己都沒有把握,下一秒鐘我們自己的思想中是什麼?也沒有把握知道。
  其次,【易經】為什麼在這裡提到龍?我們認識了龍的精神,就能明白了。【易經】說到乾卦中的龍,就代表了宇宙生命原始最偉大的功能。乾卦也代表太陽。太陽一天一夜的隱現,分為六個階段:第一個是夜裡的太陽,躺在下面——地球的另一面,過去說在海底,在地心的那一面,我們看不見的為『潛龍』。假使卜卦得到了乾卦初爻,那麼『潛龍勿用』,最好不要動,如想找事,履歷表都不必送出去了。但要注意這個『勿』字,究竟是『不能用』、『不可用』、『不應用』或『沒有用』呢?就更難翻成白話了。不過『勿』字,卻也包括了這些意思,但並不是說用的價值不存在,只是此時不要去用它。潛龍就是龍還是潛伏着的,有無比的功能,無比的價值,還沒有用。諸葛亮尚在南陽高臥的時候,自稱臥龍先生,這就表示他抱負不凡,自己認為是潛龍,這也是人生的修養,也是【論語】上孔子說的『不試故藝』。

見龍在田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二爻,是乾卦內卦的中爻,中爻是最好的、最重要的。九二爻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如僅照文字翻白話是無法表達原意的。『見龍在田』,見是現的意思。龍現在田裡,等於虎落平陽被犬欺了,還如何利見大人?這要了解『田』的意思,中國文字與西方文字不同,不但是單音字,而且一字往往含有幾種不同的意義。中國古代的田寫作,是圖案畫,上面通了為由,下面通了為甲,上下通了為申,申字旁邊加示,上天垂示就是神,神是上下通的,所以鬼字亦從田,上面走不了,向下面走就為鬼,後來再加兩根頭髮,就成鬼的樣子。電、雷都從田,天上下水,地下發雷,雷向下走為電。這是中國字結構的由來,每字都有道理,不比ABCD硬湊攏起來的。從上面的解說,我們便知這裡的田字是代表地面,就是大地,不要以現代的觀念,認為田只是種稻子的田,那就錯了。見龍在田的卦象,是早晨太陽剛剛從地面升上來,光明透出來了,在這個時候『利見大人』。如卜到這個卦,卜卦的說,如去見董事長或什麼長官輩謀事之類,一定成功。大人並不是很大的人物,在古代大人、小人是相對的名稱,一如『貴人』這個名稱,並不一定是很大的貴官。假使有人跌了一跤,剛好有一位清道夫看見,將他扶起送到醫院,這位清道夫就是跌跤者的貴人。貴人的貴與不貴,是在時間空間上剛剛需要幫助的時候,予以幫助的就是貴人。

終日乾乾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第三爻是內卦的上爻,如果只用三畫卦,已經到了頂點。如果學會了【易經】,不必卜卦,六十四卦,沒有卦是完全好或完全壞的,每個卦都好中有壞,壞中有好,只有謙卦這一個卦是全好的。謙退,謙讓,有利益大家拿,自己都不要,這當然好,六爻皆吉,這是宇宙的道理,人生的道理。現在乾卦第三爻,問題來了,以人生歷程來說,年輕人還在大學裡讀書,還沒有拿到博士學位的階段,就是初九爻潛龍勿用,價值無比。等拿到了文憑,踏入社會中,就是九二爻,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拿文憑找到了工作,然後有工作,有地位了,有聲望了,就是第三爻。以人生的年齡而言,十幾歲到二十歲是初爻,二十歲到三十歲是二爻,三十歲以上到了中年是三爻,這時應該是『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的時候。我們先作一些文字的解釋,乾卦我們已經解釋了,是綱常,是宇宙的開始,就像人生的本分一樣。君子終日乾乾,就是說人一天到晚,都要保持本分,保持常態,永遠這樣;不但如此,到了晚上,還要警惕自己,不可放鬆,就像白天一樣的小心。就是說到了中年做事得意的時候,做人做事隨時隨地都要小心,乃至到了晚年都不能放鬆。【大學】、【中庸】的思想,都是從這裡來的,這就是所謂的『惕若』。『厲』,是精神的貫注與專精,磨磨自己,就沒有毛病。像這樣的卦好不好,假使到街上卜卦,算命先生會說很好。不過要小心,因為命運還有重重危機,一不小心隨時隨地會有問題,對自己要有那麼嚴格的要求,才不會出毛病。一切在於自己,不在於別人,也不在於環境。人在得意時,就怕忘形,這時就用得着這個卦爻。

或躍在淵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到了第四爻,很妙。從整個卦看起來,內外兩卦分得很清楚,成為兩節,這表示一條龍或一尾魚在深水裡跳出來,無咎,沒有毛病,要出頭了。但要注意『或躍在淵』的『或』字,這一爻真好,操諸在我。譬如一個人,事業到了頂點,如再進一步,或者跳一步,或者不跳,都是好的。九四是外卦的初爻卦,與內卦的初爻相應,都有無比的價值。

飛龍在天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一般人稱皇帝為『九五之尊』,以為就是【易經】上的這個『九五』。這話要注意,代表皇帝的九五之尊,是依據數中的陽數來做表達的符號,奇數為陽,九是到了陽數的極點最高位,五是陽數的最中位,代表了至尊至正,並非僅指這裡九五爻。【易經】乾卦的第五爻,和第四爻不同了,這時飛龍在天,如一條龍在空中飛,道游自在,也是利見大人。整個【易經】研究完了,利見大人的卦爻並不多的,這裡的利見大人,見的是什麼大人?假定我們以漢高祖為比方,當他打敗了項羽,自己創業的時候,正是飛龍在天了,他還要利見大人,這個大人是誰?是指他所遇到的都是好人,都是對他有幫助的人,看漢高祖的一生,正是一個乾卦,最初倒據當一個亭長,一天到晚喝喝酒,正是潛龍勿用,後來到了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的時候,他所遇見的人個個都是好人,個個都有用處,個個說他好,都幫助他。

亢龍有悔
  每個卦到了最後一爻,陽爻稱為『上九』,陰爻稱為『上六』,每卦的第一爻為『初』,最後第六支為『上』。乾的九五,在外卦而言是中爻,人取其中則是,事物取其中則是,到了頂點則不是,沒有出頭也不是,所以【易經】告訴我們正中之位。算命看走運不走運,就看是不是得其時,得其中,如得其中位,無往而不是,不得其中則處處都不是。這個中也可讀成『仲』的音,如打靶打中了,對了。到了上九就是亢龍有悔,亢者高也,高到極點,高而無位,貴而無民。中國的哲學,皇帝自稱『孤家』、『寡人』,位置到了最高處,就很寂寞,聽到的都是好話,簡直聽煩了,年紀大了的人談起話來也常常說:『現在能談話的人已經沒有幾個了!』我說這是『亢龍有悔』呀!所以人的年齡到了那個高位,到處叫他老公公,到處請他上座,這就到了亢龍有悔。這裡的悔不是後悔的悔,是晦氣的晦,到這個時候倒媚了。換句話說,就是萬事不要做絕了,做到了頂,對不住,有悔,保證有痛苦,煩惱跟着來了。看歷史上唐玄宗多麼好,後來到讓位給他兒子,就是很慘的局面。

見群龍無首,吉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注意『用九』這兩個字,【易經】中只在乾卦中有『用九』,坤卦中有『用六』,其它卦中都沒有這兩個字出現,這中間就有問題了。我們知道九是代表陽爻,從初九到上九,都有解釋,用九又是什麼意思?再看下面見群龍無首,吉。乾卦到這裡,才大吉大利。這是怎麼說法呢?這句話在後人研究【易經】的有關書籍里,各有各的講法,都各有一套理論、一套說詞。可是研究通了以後,非常簡單。我現在告訴大家一句話,用九就是不被九所用,而是你能夠用九。那麼用九是用哪一爻的九呢?哪一爻都不是,又哪一爻都有關係,這就高明了。只有拿中國文化歷史來代表說明這件事情。就是我在以前講【論語】的時候,說過中國文化注重道家的隱士們。歷代的隱士們和當時歷史時代的開創,有絕對的關係,可是在歷史的記載上都找不到他們,如三國時代的諸葛亮,是誰培養出來的呢?是他的老丈人黃承彥和老師龐德這些隱士。像他們就是用九,改變了歷史的時代,而自己又不受環境的影響,所以要用九。見群龍無首,不從那裡開始,永遠沒有開始,也永遠沒有一個結束,既不上台,當然也不會有下台。用九最高明,用九者不被九所用。換句話說就是告訴了我們做事的道理,以現代話來說,就是做事要絕對的客觀,不是與時代沒有關係,而是處處有關係,這是真正領導歷史時代的作法。『群龍元首』,是一個圓圈,完整的,所以大吉大利。以做人來說,人到無求品自高。曾子也說:『求於人者畏於人。』越是有求於人家就越怕人家,無求就是用九的道理,用九是元亨利貞,並不是潛龍勿用,潛龍勿用有待價而沽的意思存在,用九則已經忘我了。以現代話來講,用九是中國文化最高的哲學精神。有人說儒家是捧帝王的政治哲學,這是不對的,儒家、道家的思想,都是從【易經】來的。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28 19:20 | 顯示全部樓層
【彖辭】-孔子對【易經】的批判
  『彖家曰』,彖辭。曾經介紹過象是一種動物,據說這種動物能將鐵咬斷,所以才借用了這個名詞。彖辭就是斷語的意思,斷定的話。據說【彖辭】也是孔子作的,以現代觀念看,【彖辭】是孔子研究【易經】六十四卦的結論、批判。傳統的說法是,【卦辭】、【爻辭】都是文王作的,一說【卦辭】是周文王作的,【爻辭】是周公作的,但考據上很難決定究竟是誰作的。

宇宙萬物的創造者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孔子研究的斷語,他的人文文化觀念開始了。我們以前說過,乾卦所代表的,如以身體來說是代表頭,中醫的八卦代表,干為首,坤為腹,艮為背,離為眼,坎為耳,巽為鼻,兌為口等等,非常有道理。孔子的斷語不管這些,他只說偉大得很,乾卦是代表宇宙萬有的根源、功能、生命的功能,宇宙萬有都是它創造的。前面提到過,與西方文化不同,西方文化是說宇宙萬有是有一個上帝、一個神、一個主宰所創造的。中國文化不來這一套,但也不是唯物的,也非唯心的,這個功能無以名之,我們就畫一個符號來表示,這符號叫作干,它包括了唯心、唯物,也包括了上帝、鬼神、菩薩、佛,已經脫離了宗教的色彩,脫離了玄學的色彩,是科學的哲學。何以知道孔子研究【易經】,是說乾卦代表宇宙萬物的本體?他在這裡明白地說『萬物資始』,宇宙萬物的開始都靠乾的功能,這是對乾卦的第一個觀念;他的第二個觀念『乃統天』,乾卦包括了天體,整個的宇宙都在乾的範圍以內,乾統率了天地宇宙,所以從孔子的觀念研究【易經】,又要注意到他認為文王周公所提出來的乾卦,是代表宇宙萬有的本體、根源、生命的來源。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就是說我們這個宇宙,像風的吹動,風為什麼會吹?每天的氣象報告,這是科學,但西伯利亞的寒流為什麼會起來的?颱風又怎樣起來的?颱風最初起來的時候,只看到一個小水泡在旋轉,漸漸擴大,這是物理,但這小水泡又怎麼來的?用【易經】研究這些,就是科學的哲學。現在孔子說,雲的流行,雨的下降,雷鳴,電掣,宇宙萬物的變化,都是靠乾卦的功能來的,功能一動,便有一現象,就發生雲,某一現象就發生雨,構成各品各類的萬有的事物。

玉皇大帝的六條龍馬
    『大時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這是說明時間的來源,時間在科學哲學上是人為的,時間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西方現代科學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現以後,才知道宇宙的時間是相對的,而中國的儒家、道家、佛家早就告訴了我們時間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道家老早就說,月球的一天一夜,就是地球上的一個月,現在科學證明的確是這樣,不過現代外國人講的我們就相信了,而我們祖先講得那麼肯定,卻不相信。『大明終始』,就是講時間,大明從早上開始,晚上結束。『六位時成』,我們中國人過去把白天分作六個階段,晚上也分作六個階段,成為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點鐘,所以成為六位,而這個六位是根據【易經】畫卦為六爻的思想來的,是人為的,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也許太陽和其它星球的時間劃分,和我們不一樣,但中國六位時間的形成,也是從乾卦的功能來的。『時乘六龍以御天』,以龍來代表時間的動,像一條龍一樣在空中飛,因為龍是看不見的,但又有飛的功能,時間從早晨天明到晚間天黑的六個階段,永遠在旋轉,像六條龍銜接起來,在天體上很有規律地駕御而過。後來在文學上,宗教的神話中說,玉皇大帝出巡時,有六條龍為他拉車子,也是由這句話編出來的。事實上這句話是說,宇宙間時間的構成,與地球,與人類的關係,有一定的法則,這一功能是來自乾卦。

大吉大利的保合太和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這裡明白地告訴我們生命的本源,儒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諸子百家,中國文化講人生的修養,都從這裡出來。這裡告訴我們要認清乾的道理,生命的本體,把握了這點就知道乾道的變化,在各正性命,真懂了這個道理,自己就可以修道了,修成長生不老。中國文化中道家講究兩個東西——『性』與『命』,性就是精神的生命,命就是肉體的生命。西方哲學唯心的,只了解到性的作用,對性的本體還沒有了解,把意識思想當作性,這是西方哲學的錯誤。命,西方醫學到了科學境界,但仍不懂『氣』的功能。現在美國流行研究針灸,研究中醫,仍不懂這個功能。西方的病理學,注重在細菌方面,如今也研究到病毒,這還是以唯物思想作基礎。東方中國的病理學,不管細菌不細菌,建築在抽象的『氣』上面,因為氣衰了,所以才形成了病。西方的抗生素,往往把氣困住了。我常常告訴朋友,西醫只能緊急時救命,不能治病,西醫治了以後再去找著名的中醫處一個方於,好好把氣培養起來,補補身體。在病理上,細菌是哪裡來的?為什麼形成?有許多細菌並不是從身體外面來的,如白木耳是用細菌種的,但有更多木頭上面自己生長靈芝一類,這菌又是哪裡來的?這是講性與命的道理。懂了【易經】,自己就曉得修養,自己調整性與命,使它就正位。思想用得太過了妨礙了性,身體太過勞動,就妨礙了命,這兩個要中和起來,所以各正性命,於是『保合大和』。中國人道家佛家打坐,就是這四個字,亦即是『持盈保泰』。所謂『持盈』,有如一杯水剛剛滿了,就保持這個剛滿的水平線,不加亦不減,加一滴則溢出來了,減一滴則不足。所謂『保泰』,當最舒泰的時候要保和了。譬如用錢,決定保存一百元,如用去十元,便立即補上,仍保存一百元,這就是保泰。所以打坐的原理就是保合太和,把心身兩方面放平靜,永遠是祥和,擺正常,像天平一樣,不要一邊高一邊低,政治的原理,人生的原理,都是如此。孔子就告訴我們『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什麼是大吉大利?要保合大和啊!所以研究【易經】,看了孔子這些話,還卜什麼卦呢?不卜已經知道了,保合太和,才利貞——大吉大利嘛。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這兩句話,應該是和上面連起來的,是乾卦【彖辭】的最後兩句話,可是宋儒把它因斷了。這八個字是用到政治哲學的原理上去了,各種政治理論說了半天,不如中國人四個字『國泰民安』,國家太平,老百姓個個平安無事,就是天下太平。

天行與天道-【彖辭】的說法
  『象曰』,【彖辭】,象就是現象。據說【彖辭】是周公作的,不是孔子作的。又有一說【彖辭】也是孔子作的,到底是誰作的?這是考據家的事情,我們不去管,也不需要去管,我們要的是它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這句話大家太熟了,這又是人文思想。乾卦代表天,行是運動的意思,這是教我們效法乾卦。道家老子也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修養如效法大地一樣,地給我們住,給我們生長萬物,供給我們食,我們一切都靠土地,人類沒有土地就完蛋了;但是我們還給土地的是糞便垃圾,可是土地並不計較,照舊生長出東西來供我們食、用、享受,所以人的胸襟要效法地。而地是靠什麼能夠這樣?靠宇宙,靠天,而天則只有付出,沒有收回去,像太陽一樣,只放射出來,並未從地上吸收什麼。而宇宙卻是效法道,道是什麼?是自然的,沒得什麼效法了。總之是教我們做人的精神,應效法自然的法則,只有付出,沒有收回。這是老子所講的『道』的精神,也就是【易經】上的『天行健』。天體不斷在動,永遠在動,天休假如有一秒鐘不動,不必要用原子彈,整個的宇宙都要毀滅掉了。第二句話『君於以自強不息』,正如老子所說的意思一樣,做人要效法宇宙的精神,自強不息。一切靠自己的努力,要自強,依靠別人沒有用,一切要自己不斷努力,假使有一秒鐘不求進步,就已經是落後了。
  上面【彖辭】的第一句話,是解釋卦辭的,接下來下面的話則是解釋爻辭的。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前面說的,以太陽來比喻,過去的觀念,不像現代物理世界的科學,過去的陽是抽象的,乾卦六爻的第一爻現象,是陽能壓制在下面,沒有上來,所以潛龍勿用,拿太陽作比,是還在地心下面,天尚是黑的,不要強出頭來。
    『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這又拉到人文文化上來,就是說二爻的象,等於一個人的道德行為,給予人家的利益作普遍的發展。
    『終日乾乾,反覆,道也。』
  第三爻的解釋,反覆,道也。這是【易經】告訴我們因果的道理,怎樣過去就怎樣回來,地球物理一樣,從太空中就看到,一件東西出去,經一個圓圈又回了原位。終日乾乾,就是教我們得意了,上了台要特別小心,因為反覆,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上台就有下台,有好處就有壞處,一反一復,『道也』,是自然的法則,必然的,逃不了的,你以為整了人,可是一定有你的吃虧處。
    『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四爻的爻辭是告訴我們,可以再進一步,沒有毛病。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造』念『阻早』反切的音,意義與操相通,就是說人到了這個階段,就要『造』這個境界。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這個『亢龍有悔』的爻辭這裡解釋說,凡事不可求滿,滿了以後不會長久,所以一切事情要留點遺憾、留點缺陷,並沒有錯,這一點缺陷都彌補完了,也就完蛋了,所以盈不可久也。中國政治的原則『憂患興邦』,一個國家遇到艱難,往往是興起的時代,是好的開始,一路旺盛,像歐洲的羅馬,我國的唐代,到了鼎盛的時候就完了。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老子就是這個思想,用九就是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地生長萬物給我們,沒有要求拿回什麼,利息都不要,只有布施,所以用九的道理,在效法天地之德,不要自己創造什麼,而且也創造不了。看歷史,一部【二十四史】,誰作過結論?宇宙就是這樣,沒有結論的,天德不可為首,也沒有開始,人類歷史也是這個道理,永遠在演變中。
  【易經】的【彖辭】、爻辭、【彖辭】,都是以天地法則的觀念,拉到人事上來講,就是【周易】的精神,也是中國文化精神的開始。至於它的應用,則不在【周易】上,而散置於外,保留在道家的【連山】、【歸藏易】中。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28 19:21 | 顯示全部樓層
【文言】-人文的思想體系
  現在象數方面暫講到這裡為止,再繼續講易理。前面說過了乾卦的卦辭、爻辭、【彖辭】和【彖辭】,有三個不同點:第一是乾卦構成了文化思想的卦辭和爻辭的觀念;第二是【彖辭】,是對乾卦卦辭和爻辭的解釋,由這一段解釋看出來,孔子把【易經】原來科學的東西,變成人文文化的哲學思想;第三【彖辭】也是把科學的東西變成人文文化的哲學思想,但是連帶以天文太陽系統的現象作為象徵,以星象來說明道理。可見代表中國文化的【易經】文化,在上古起碼經過五百年一變。這五百年當中,對【易經】這套思想法則的演變,可見每一時代思想,每一法則都在演變,沒有辦法固定停留。古人的演變還比現代少,現代的演變更大,過去三百年當中,出了五十萬部書,現在是三年當中出五十萬部書,這不能說對文化思想沒有影響,這就說明文化思想在演變。
  現在看到的【文言】,據說是孔子作的,這是孔子研究【易經】『乾』、『坤』兩卦的心得報告,不是小孩子念書『白話』、『文言』的文言。這裡所謂的『文言』,是現代所謂的『思想體系』,變成文字,謂之文言。在晉朝以前,【文言】並不放在乾卦的內容之中,而是放在【繫辭】當中,是晉代王弼將【文言】放在乾卦中,以下我們開始研究【文言】的本文。

盡善盡美的人生
    『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
  干也。』
  這是白話文,很簡單,我們都看得清楚,這是孔子研究【易經】以後,對於文王所作乾卦的卦辭『元、亨、利、貞』四個字的內涵所包括意義的解釋。當時對於周文王所作這四個字的乾卦卦辭,究竟是科學的還是哲學的?人們不知道。前面我們了解,【彖辭】屬於科學的,【彖辭】偏重於人文思想。【彖辭】和(辭】是同一時代產生或作於兩個不同的時代?也是問題。現在孔子在【文言】中對『元、亨、利、貞』四個字的解釋,完全納入人文思想的範圍中,對於宇宙物理科學方面都不管,這也就是儒家思想的開始。他對於『元』字,強調善的,善的思想,善的行為,一切好的一面的成長,才夠得上所謂元,這是代表萬物的開始,但這是好的一面的開始,叫作『元』。亨則是好的集合,嘉是良好的意思,良好的很多因素集合起來,成為好的集合,才夠為亨。利則要達到和的利,和在現代的觀念是和平,怎樣才能和平?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能相和嗎?要恰到好處的相和,最適宜的和,才能得到真正的利。假使我有利,你沒有利,乃至損害到你,而你得了利,一定會損害到他,這種有損另外一人的利,並不是利的目的,也不是利的定義;這裡的利,是兩利,彼此間都有利,才夠得上利。至於貞,則是一件事物的中心,一些團體中有幹事,這個職務名稱,就是從這裡來的,核干,中心就是貞。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體,利物足以和義,貞國足以幹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干,元、亨、利、貞。』
  這裡再度引申一下,發揮上面的四點,這也就是儒家思想,孔子講的人文文化教育的目的。一個人受了教育以後,要具備元、亨、利、貞四個字,才夠得上作為一個人,亦即要養成『懷仁足以長人』。自己的胸襟,內在愛人,才能夠領導別人。『嘉會足以合禮』,一切的嘉會,人與人之間相處得很好,才能合禮。禮即是中國文化【禮記】中所標榜的社會,亦即是今日我們所標榜的康和利樂的社會,才能實現。『利物足以和義』,儒家思想中有『濟人利物』的話,『物』字不只是指動物、植物、礦物,在古代的『物』包羅很廣,等於現代語『這個東西』的『東西』,是一個抽象名詞。『利物足以和義』的利物,意思是我們人類應該利物、用物,而不被物所用。現代西方來的文化,人都被物所左右了。『貞固足以幹事』,養成內在堅貞,意志堅定,然後可以做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干,元、亨、利、貞。』這是孔子的結論。
  孔子研究乾卦,到這裡完全拉到人文思想這方面來了,啟發了後來的唐宋之後一般儒家研究【易經】的路線,沒有走往象數方面去,沒有向科學方面走了。
  下面的解釋亦是在人文文化方面,但有所不同,我們也可以由此認識儒家、認識孔孟思想。

特立獨行-默默無聞的潛龍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
  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門,樂則行之,優則速之,確乎其不
  可拔,潛龍也。』
  初九爻的爻辭說『潛龍勿用』是說的什麼呢?前面已經有了兩個解釋,現在孔子解釋,龍的精神是看不到的,不會完全給人看見的,一個人如道家老子說的功成名遂身退。幫忙了人家,人家還不知是誰幫了忙,就是『龍德而隱』的道理。一個人做到社會外界環境儘管變,自己不易乎世,不受外界變的影響,自己有堅定獨特的思想,也不要求在外面社會上成名(孔子、老子、莊子都走這條路線),不成乎名。當這個世界不能有好的時候,自己隱退了,不求表現,亦不求人知,默默無聞,而不煩悶,真的快活、樂觀,不讓憂煩到心中來,更重要的是這種精神能堅定不移,確乎其不可拔,毫不動搖,這就是初九爻的潛龍。現在經過孔子這一解釋,『潛龍勿用』的勿字下定義了,這勿字是表示原來有無比的價值,並不是不能用,亦非不可用,而是自我的不去用。孔子的一生,是做到了『潛龍勿用』的精神。

領導者的修養與風範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
  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孔子對九二爻的解釋,是講一個領導人的風格德性(當然所謂領導人,不只是最高的領導人,一個小單位的主管乃至一個家長,都是領導人),有如龍的德性,是至中至正。人要達到至中至正,先要養成胸襟的偉大。以西方哲學而言,要絕對客觀,平常的話都要講信,平常的行為都要小心,要防止自己產生歪曲的思想和不正確的觀念,隨時存心誠懇,對於世界有了貢獻,乃至挽救了時代社會,自己並不驕傲,並不表功,不認為自己了不起,有很厚的道德,又能普遍地感化別人,這是九二爻爻辭的意思,這是領導人的修養標準。這裡孔子把九二爻的爻辭完全解釋成人文思想的修養,要做一個領導人,便要中正、存誠、信言、謹行,功在天下也不傲慢,能夠普愛天下人,這就是九二爻的意思。

知至至之 知終終之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
  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
  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
  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這裡孔子解釋乾卦第三爻的爻辭,可作為每個人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標準。進德的意義,這要注意,看到秦漢以上的書中的德宇、道字,不要拿後世『道德』的觀念連起來用。這裡的『德』字,雖然有後世道德的觀念,但在五經中『道德』兩字連在一起的很少。古書中的德字是指行為,多半是代表『成果』。進德就是說求進步,修業則包括了學問、技能。孔子研究第三爻的結果,認為是指一個人慾如何進德修業,都要這樣戰戰兢兢的小心。他並解釋,『忠信,所進德也。』什麼是『進德』?在孔子人文文化的思想中,人的修養,要做到『忠信』這兩點。所謂『忠』,就是前面所說的『閑邪存其誠』。古代的『忠』字,不要用唐以後一定要殺了頭,才算忠臣的『忠』字觀念來註解。古代對於『忠』字的解釋,是對人對事沒有不盡心的為忠。言而有信,信自己,信別人為信,這是進德。至於修業,要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者也。後世將文章寫好稱作修辭,文學院有『修辭學』的課程,研究怎樣把文章寫得美,古人稱推敲。【易經】中的修辭,假如也是這個意思,那麼好了,古人教人修業,只要把文章寫得美就行了,當然絕對不是如此。【易經】上的修辭所含的意義,包括了言語、文字和行為,要和辭章一樣。古代『辭章』的觀念,並不是限於白紙黑字的文字著作,而包括了待人、處世、做事乃至於都市建築的設計,都是修辭。所以『修辭立其誠』,就是說言談舉止方面,做人要誠懇,這是居業的條件,無論做任何事業,做官也好,做工程師也好,乃至當清道夫也好,講話要得體,風格很夠,本位站得住,這就是修業,這是孔子對進德修業的解釋。
  這還不算,下面他繼續發揮:『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這可難了,這也是精義所在。這裡是說,人最高的智慧要做到對自己、對人、對事,知道機會到了,要把握機會,應該做的就做。看歷史就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幾個人變法,第一個是春秋時的商鞅變法,還有一個是宋代的王安石變法。秦以前原來是公田制度,商鞅變法,一變而為私有財產制,結果商鞅自己弄到被五馬分屍。但是他的辦法好不好呢?好得很,自商鞅變法,秦漢以後,因為私有財產制,產生了最古老的私有思想,社會繁榮富足。到了宋朝王安石,也想走變法的路子,最後又失敗了。但王安石的所謂新法到底好不好呢?後世評論他是了不起的大政治家,但他不能『知至至之』,那個時代的趨勢還沒有到,他雖有高度的思想,高度的辦法,可是沒有用處,所以要『知至至之』,時機到了便做,則剛剛好,就可與幾也。什麼是『幾』?就是知機,未卜先知,就是知這個幾?等於看電視,手剛搭上開關,在即開未開之間,那一剎那就是幾,要有這樣恰到毫顛的高度智慧,看準了,時間到了,應該做就做,對了便可改變歷史。『知終終之』,就是看見這件事,應該下台的,就『下次再見,謝謝!』立即下台,永遠留一個非常好的印象在那裡。但這個修養很難做到的,孔子、老子都是這個思想。老子說的『功成、名遂、身退』,就是知終終之。但『知終』的『知』很難,如懂了這個道理則『居上位而不驕』,雖然坐在最上的位置,也不覺得有什麼可驕傲的,這如同上樓下樓一樣,沒有永遠在樓上不下來的;那麼在下位也無憂,因為時代不屬於自己的,所以人生隨時隨地要了解自己。所謂乾乾因其時而惕,要認識自己,時間機會屬於自己就玩一下,要知道玩得好,下來也舒服,這樣縱或有危險,但不至出毛病。從這裡就看到孔子的思想就是一個『我』,人生如何去安排我,每一個人把自己的自我安排對了,整個大我也安排對了,有許多事往往是因為這個『我』安排得不好,把整個事情砸爛了。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28 19:26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七部分
2007-06-08 08:32
山中的宰相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
  進退無恆,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易經】講了半天講到極點,只教你把握一個時間、空間,時間不屬於自己,任你怎樣努力,也沒有用;時間到後來被變作運氣,運不來,輪不到那個時間,再轉亦沒有用。但是要注意,看歷史就知道,有些人時間到了自己的前面,卻不讓時間輕輕溜過去了。但『或躍在淵,無咎。』這句九四爻的爻辭說的是什麼呢?前面說過,這句爻辭的『或』字,等於一個人站在門中間,一腳在里一腳在外,進出都可以,所以孔子這裡說『上下無常,非為邪也』。要上去或要下來都可以,但並不是滑頭,當然滑頭也可以做到這樣,這中間就在各人的內心了。再進一步解說,一個人處世,或者進一步,或者退一步,也沒有辦法固定,但是始終不是為個人,只為社會,為國家,要有貢獻,並不是滑頭,但為什麼要這樣?因為這樣站在中間,是等待時機,所以這是無咎的。當然人生做到第四爻,那是最舒服的。歷史上有些人可以做到這樣,舉例來說,道家所標榜南北朝時候的陶弘景,有名的所謂山中宰相,南北朝幾個皇帝,大事都要請教他,但他永遠不出來,不做誰的官。像這一類人,所謂上下無常,進退無恆的人,中國歷史上蠻多,可是他的情感,對於社會、國家的貢獻,並沒有忘記,並不是專門為私。

同聲相應 同氣相求
    『九三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
  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平天者親
  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九二爻說『利見大人』,現在九五爻也說『利見大人』,這到底說什麼呢?是很妙的,而孔子的解釋也炒得很,這也看出他老人家的『上下無常,進退無恆』也蠻滑的。有人寫文章受他這一段的影響很大,那就是司馬遷。試翻開【伯夷列傳】看,司馬遷整個的思想路線,都是走的這一段路,他對人生的評價,也是走這一段路。這一段很妙很妙,要詳細研究起來,問題很多。這一段的文字也很美,但不要被美的文字騙過去了。古人的文章,文字境界很高,讀起來,往往因為喜歡文字的美,而忽略了文字中重要的思想。如【勝王閣序】,大家讀起來,『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覺得文字很美,可是王勃在這篇文章中所透露的思想,卻被忽略了。
  現在我們先了解同聲相應這一段的文字。
  『同聲相應』,這四個字研究起來很有趣,所謂『同聲』,我們試到鄉村就體會得到,有一隻牛叫,另一隻牛亦叫,相應了,因為同聲,但牛叫雞不會叫,因為不同聲。『同氣相求』,同一個氣類的東西,這個『氣』字很玄了,以現代科學的理論來說,物質元素排列相同的,自然合起來。這兩句話又在說些什麼呢?再看下面,透過了文字,就知道他的思想。『水流濕』,當然水向濕的地方流。『火就燥』,越乾燥的地方越容易起火,這都是說自然的現象。『雲從龍,風從虎。』龍大家都沒見過,老虎一來風就來了。台灣沒有老虎,在大陸,夜裡在鄉下丘陵地帶走路,就要注意,有風來了,老虎就來了,這是中國古代的物理常識,這些都是說物類的相從。可是孔子講這些幹什麼呢?和『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又有什麼關係?他沒有交代,現代年輕人常常說:『中國古代沒有什麼東西,只搞搞文字,沒有思想。』這種說法才真是沒有思想呢!下邊他又說『聖人作而萬物睹』。我們現在一談到聖人就想到孔夫子,這裡孔夫子所講的聖人當然不是他自己,也不是指文王、周公,而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代名詞,如佛家講的『佛』,基督教講的『神』,都只是一個代號。『聖人作而萬物睹』的意思是說,世界上有人文文化出來,唐堯虞舜開創人文文化以後,萬物的道理就看得清楚,這是講人的。下面再講物理的性質:『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如一次燃燒,有的化為氣的上升,有的物質下落於地,於是他的結論『則各從其類也』,各人從他的同類。
  他這一段到底講了些什麼?司馬遷在【伯夷列傳】中也講到這個問題,他首先列舉了好些個善人,都沒有得到上天的好報,懷疑為什麼道理,而最後引用了這段文章作答案,寫得非常妙。
  我們先解決一個問題,以前的文學中,常有『攀龍附鳳』這句話,例如漢高祖起來了,陳平、蕭何這些原來不過是縣政府的小科員,也做了一國的宰相,所以這一段,說穿了,也就沒味道,那只是他的人生哲學。所謂『利見大人』,只是各從其類,各人的愛好,也可以說是世界人類心理的分析。有些想發財的人,就看不起官位,這就是各從其類的意思,由這個道理可以看人生。到了九五爻這裡的利見大人,不是普通的大人,是各從其類的大人。

莫到瓊樓最上層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
  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人不要坐到最高位,換句話說,做人也不要做得太高明了,做得太高明了不好玩的,貴到沒有位置好占。有的人,學問、人格、儀表都好,可是太貴了,貴而到了無位,連一個科員的位置都得不到。高到極點,下面沒有幹部了,或者說天下人都是幹部,可是天下人都不敢說話,有意見都不敢發表,這就討厭了,到這時就到了亢龍的境界,這時即使是好的,也會被打下來了,自己左右沒有人來幫助,所以這一爻最不好。『動而有悔』,動輒得咎,沒有好的事情臨到身上了。
  孔子這一段,把六爻的爻辭,統統拉到人文文化的這一面,這是第三節。

用九而不被九用
  下面又不同了,如果也是屬於孔子研究【易經】所說的話,那麼可能孔子去年的心得報告和前年的心得報告又不同了。我們先看看原文: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
  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
  治也。』
  『潛龍勿用,下也。』下這個字的意思,太低了。『見龍在田,時舍也。』時間定在那裡,舍就是住,定在那裡。『終日乾乾,行事也。』這是對做事而言。『或躍在淵,自試也。』是自己準備,試探一下。『飛龍在天,上治也。』上面最好的現象,天下太平的境界。『亢龍有悔,窮之災也。』到了極點,前面再沒有路走了。『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整個是好的,天下太平。這一段的六爻解釋又不同,而且講得非常抽象。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干
  元用九,乃見天則。』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這和最初的解釋一樣,等於晚上太陽在地球的下面,陽氣潛伏在下面,還沒有出來。『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等於早上太陽剛出來,天下文明。我們注意,『文明』這兩個字出自【易經】,實際上是文章與光明兩個意思的聯合,文章就是指萬物擺在宇宙間的美麗現象,都稱作文章。『終日乾乾,與時偕行。』這兩句『與時偕行』要注意,剛才說過,【易經】的整個精神,也可以說是時,這幾句話是重要的話,孔子告訴我們,要跟着時代在變,在進步,做人也好,做事也好,要認清楚時代,把握時代,同時進步,不能落伍,這是中國文化的精神。『或躍在淵,乾道乃革。』到了第四爻,由內到外,這是一個改革的、變更的現象。『飛龍在天,位乎天德。』這是講位,到了最高處了。『亢龍有悔,與時偕極。』時間不屬於自己的了,時間到了頂。『乾元用九,乃見天則。』是說乾元用九,為天地的法則,天地造了萬物,但是不支配萬物,也沒有把萬物收回來,所以用九而不被九用。
  說到這裡,可以告訴大家,任何一卦的解釋都不是固定的,都是靠自己的觀念來解釋,各人的見解不同,卦的解釋也就見仁見智了。
  現在我們繼續講乾卦的【文言】。
  有關乾卦的解釋,【周易】中共分了五個階段,茲列如下:
  一、卦辭:為乾元、亨、利、貞……
  二、爻辭:為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
  三、彖辭:為彖曰:大裁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四、彖辭:為彖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五、文言
  乾卦的【文言】中又分為六節:
  一、曠元者善之長』,至『君子行此四德,故曰:干,元、亨、利、貞』,為第一節。
  二、自『初九日潛龍勿用』,至『上九曰亢龍有悔,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為第二節。
  三、自『潛龍勿用下也』,至『乾元用九天下治也』,為第三節。
  四、自『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至『乾元用九乃見天則』,為第四節。
  五、自『乾元者始而亨』,至『雲行雨施天下平也』,為第五節。
  六、自『君子以成德為行,至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為第六節。

成功與成名
  卜卦如果靠這個做依通的話(如算命用子平,或用紫微斗數來算,都是依通的方式)。從前面各個階段可以看到,各階段的解釋不盡相同,其中除了爻辭,後面幾個階段的解釋,據古人說都是孔子作的,但後世采懷疑的態度,並不承認完全是孔子所作的,認為有些是孔子作的,有些是孔子的學生所作的,但從它各階段的觀念變更上嚴格地看,是不是還有時代的問題?因為古人有一種新的觀念產生,往往不敢直說是自己的新觀念,一定假託古人。如古人作詩,常常有好東西,卻不敢出名,而假託古人。最著名的例子,晉朝着【文心雕龍】的劉勰,古代搞文學的人,幾乎沒有不讀他的【文心雕龍】,這本書等於是中國古代最高文法的境界。他是在和尚廟裡長大的,當他欲想成名的時候,寫了一篇文章,去拜訪當時很有名的大文豪沈約,請求指教推薦。沈約把他的文章,瞄了一眼,放在一旁,對他說:『還早呢?年輕人,慢慢來。』這一下,劉勰受了相當大的打擊,但他非常聰明,懂得沈約的心理,一聲不響回去。等了半年,把原來的那篇文章,稍稍變動一下,然後再送給沈約,說這篇文章,是一位古代大文豪絕世的稿子,被他找到了,請沈約批評。沈約接過來閱讀,一字一嘆,大為叫好。可是等沈約讀完了,讚美了半天,劉勰才說,這就是半年前送來請你批評、你說不好的那篇文章,這還是我作的那一篇呀!再舉一個近代的實例,以前在上海出品無敵牌牙粉的家庭工業社大老闆——天虛我生,年輕窮困時投稿謀生,都被退稿,後來辦了家庭工業社,執上海工商界牛耳,各報章雜誌,都以高額稿酬請他寫文章,他把過去被退回的文稿再寄出去應付,登出來以後,人人都說好。從這兩個故事上,使我們看通了所謂成名與不成名,實在沒有什麼道理。古人當其道不能行的時候,所以往往和劉勰一樣,只好假託他當時的古人,再不然,就變成秘本,無名氏的著作,越是秘本就越易流行,這就是人類的心理。不過現在的人不同了,不但是抄古人的文章據為己有,乃至於偷老師、偷同時代人物的文章為己有。
  從這些心理狀態分析,所以對【易經】乾卦卦爻各種不同觀念的解釋,是不是出於一個人的手筆?是不是出於同一時代?的確是一個問題,我們不能不同意這些疑古派的意見,不能說他們一點理由都沒有,但是依我們看,時代離開不會太遠。因為在原則上並沒有變。現在我們看到【文言】的第五階段,這是最重要的地方了。

好的開始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這裡解釋『乾,元、亨、利、貞』,乾卦的『元』字的意義,是『始而亨者也』,是代表元始,同時代表元始就是大吉大利、亨通的。如以做事來說,就是一開始就好,要注意的是,在這裡『元』與『亨』是連起來解釋的,即原始的、完整的,整個是亨通的,而代表一個很好的開始。

性與情
    『利貞者,性情也。』
  一個性,一個情,講到中國文化的哲學,這裡就提出來了,性情這兩個東西,性代表人的本體、本來,情是後來發展為人的情緒。中國人原來講人的心理,有所謂七情六慾,六欲是佛家的觀念,七情則是喜、怒、哀、懼、愛、惡、欲。以現代觀念而言,性是理智的,譬如遇到一件事情,在觀念上覺得不應該罵的,可是因為情緒不好,一見不對就罵,在罵的時候自己也知道何必生那麼大的氣,可是忍不住罵了,理性上知道不必要,可是在情緒上忍不住。情也和生理有關係,假使感冒了,或者腸胃不好,身體不舒服,往往情緒壞得多,這是一種性情。另外一種物理的性情,如堪輿學上的一些道理,房屋前有塘後有塘守空房,左有塘好,右有塘年輕人至少要離家出走,門前有路繞過是所謂玉帶圍腰很好,如果門前橫過的路是反弓形就很不好。這上面就常常看到物理的有情與無情的道理。現在拿【易經】來講,對『性情』兩個字,不作哲學的解釋,而作物理上的解釋。這裡說『利貞』兩個字,所代表的一個是性,一個是情,其中貞是性,利是情。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