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U. c( C0 ?! x8 J' s$ e
2 }0 z' p- i+ t- K 打出天下做皇帝,这个不容易的过程中,定要靠一批能干、善战的文武杰出人才相辅。这些人,其实必定与领袖人物合作得来,当打下天下之后,这些人也必定有了相当的地位,也很自然地有一定的权力与影响力。
- n- M1 x2 }- W* u% i5 g! ?
! o% e& S4 T5 E 打天下时的领袖人物成了皇帝,这时,反过来,领袖人物担心当年这些辅助他的文武英才是否能够永远对他忠心了。于是,皇帝就开始杀功臣了。朱元璋有这些行为不足怪,但是他的行为格外极端,不是除去了三几个重要人物就算数,而是牵连极广。洪武十三年,他以“擅权植党”的罪名,杀了丞相胡惟庸,过了十年,又说大臣李善长、隆仲亨、唐胜宗等与胡惟庸是一伙,交通谋反,治了重罪。牵连的人达到三万余人;再过两三年,又有蓝玉谋反案,又牵连了一万五千多人。这是出名的“胡、蓝之狱”,闹了十四年时光,诛杀了四万五千多人。这些人都是亲近他的。
' f# [' S8 o" m2 A8 r3 P
+ Z/ s& x+ ` y9 L3 ^5 i 其实,这是朱元璋的自我孤立心态。他从非常自信(不是非常自信,不能打天下),到非常自大(自大,再自大,自我膨胀),进入了极度的孤立,觉得谁都在喊万岁,其实谁都在反对他。武的要谋反,文的拿不起兵器,必定就在文字上向他进攻。他就抱着这样的心态,看到什么文字,都左看右看,看看里面在什么地方暗暗骂他。朱元璋这种心理状态,使得他处理事情都采用了很极端的方式。
: l; |' O" Q! w+ p- Q. a
# ~% L3 _/ B; d ` 他做了皇帝,也有他的抱负,也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比方对官员的考核,就很认真,尤其对贪污,严厉极了。规定官吏贪污钱财到了六十O以上的,就要斩首示众,甚至要剥皮。把人皮剥下来之后,用草塞满,放在官府公座示众。府州县的衙门左旁有土地庙,剥人皮就在那里进行,所以被称为“皮场庙”。这种过分严酷的做法固然叫人听了害怕,但能够持久吗? ! ?( r& P' f# P6 ]; `
; T8 s! K |1 J" o/ B 朱元璋带着这种极端心态,来设计他的治国方式。在政务系统上,他觉得以往的制度,丞相的权太大了。明初接元朝的制度,由左右丞相总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朱元璋非常不放心,在杀了丞相胡惟庸(罪名是阴谋政变)之后,就废除丞相制度,六部尚书都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能直接管那么多事吗?朱元璋能。因此他必须非常勤劳。三更深夜,他往往还未睡,或在看书。而鸡鸣一次,他就下床了。明代朱权(皇室成员)写有《宫词》七十首,一首写他早上: . B1 o* M. }& B9 P! m
9 G9 E" G/ L" {7 P N6 C& D
鸡鸣天子下床梯,内直红妆两队齐。
2 P$ O/ G) w+ `
5 U: O, \* E/ S3 a+ v2 @4 n 闾阖虎头门大启,春星犹带紫宫低。 ! Z' d. p4 {4 r7 B/ b
+ e9 N! ^* k+ n3 p! P0 ] 可是,即使朱元璋以身作则,他的子孙未必学他的样。最不像样的是第十一代的朱厚照(武宗),根本不理政事,在宫中设立玩乐的特区“豹房”。 , l) K" |, ~( p/ u6 V
0 \0 {( |9 H* X5 F" ~- i# O# F
得到天下的朱元璋,最关心的是怎样使他的家族永远做皇帝。因此,除了尽量集中权力之外,要找出一些可以靠的人来。可靠的人只有皇族子孙吧。于是他的方法是大量分封诸子,他们都有封地,却不给予兵权。但分封的诸王子在藩地上大量掠夺民田,成为特殊贵族地主,民不聊生,留下了政权崩溃的伏线。朱元璋仍然担心不够安全,设立了特务性质的锦衣卫(洪武十五年),后来明成祖继设了“东厂”,以后的“厂卫”就成了明代出名的特务统治机构。朱元璋是平民出身,但是如果以为平民出身的人就会多具平民性,多建立一些民主的制度,那么,朱元璋恰恰是一个相反的例证,他对于集权专制,最多建设,最多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