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 ]9 ]: q6 m* d! h! {+ H( g
2 R g) C8 d9 V; Q
朱元璋画像 央视网 资料图片 8 R+ S7 l& L2 ]& ?9 I! }
: h& Z% y! U' f- ]2 N1 Y. I 嘉宾:谢谦、王红、刘黎明
7 i' y* h2 r/ Q, s" m: w( g9 ]8 I( N
本期主讲:四川大学教授谢谦 ; f( s. f$ q2 Z0 y; M
0 F- O3 o2 n8 C0 G2 b- [2 v( @ 古代帝王喜欢舞文弄墨吟诗填词者,一抓一大把,但写大批判文章,批判古先圣贤,却只有一个:明太祖朱元璋。
7 y$ s( q( k) C$ n
8 b+ U' B2 e3 g9 o- f3 _% ] 朱元璋出身游丐,当过和尚,文化水平低,心理也最变态。据赵翼《廿二史札记》“明初文字之祸”云:“明祖通文义,固属天纵。然其初学问未深,往往以文字疑误杀人,亦已不少。”如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上贺表,有“光有天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赞语,朱皇帝览之大怒,说:“生者,僧也,讽我曾当过和尚也;光也,S发光头也;则近音贼。”可怜的徐教授,就掉了脑袋。
. l) {+ j" B. k6 P5 a( D) {0 o7 W+ }9 L6 j% z+ }
这样没文化的大老粗皇帝,能写什么大批判文章,能批判哪个古先圣贤?当然是皇帝出思想,御用文人代笔,以皇帝名义发表。这篇收入《明太祖文集》的大批判文章,题名《严光论》,批判的是东汉高士严光。
0 z% E+ ?8 _9 G$ P1 ~; @' g9 v3 R; o
严光少有高名,曾与光武帝同学。东汉开国后,他改名变姓,隐居乡野。光武帝派人到处寻访,终于找到他:披着羊裘,垂钓泽中。光武帝派特使专车,“安车玄c”,将老同学接到洛阳。严光却在宾馆高卧,不愿去拜见皇上。光武帝只好屈尊去宾馆见老同学:“子陵啊子陵,你就不愿出来助我治理国家吗?”严光说:“帝尧著德,巢父洗耳。人各有志,何必相逼嘛。”光武帝拜老同学为谏议大夫,严光坚辞不就,归隐富春山中。事见《后汉书・逸民传》。
7 e3 C- J g$ ]) p9 n# o5 U# j/ T) w9 m0 K7 W. _/ ]" j
其实,在“官本位”的中国,有官而不做,不算太稀罕;能坚拒帝王之聘,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这才最难。所以千百年来,严光被传统知识分子奉为精神偶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北宋范仲淹赞叹道:“云山苍苍,江水茫茫;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对严光,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理解:不官迷心窍,不汲汲功名利禄,不攀龙附凤,等等。但有一点认识却是共同的:独立自由之精神。历代都有知识分子自我边缘化,隐居不仕,过无官一身轻的生活。历代帝王不仅能容忍,还常常予以表彰。 @/ b. S4 D6 J" } P r6 C
0 ~! U8 \! T6 V( }; ~. { R. h
唯有朱元璋不能容忍,要彻底否定严光。《严光论》大意说:“昔汉之严光,当国家中兴之初,急需用人之际,却悠游林泉,不为君用。朕观当时之罪人,罪人大者,莫过严光之徒。”不仅笔伐,还创设“寰中士夫不为君用者”这一史无前例的罪名,来严惩现实中的“严光之徒”。据朱元璋钦定案例汇编《大诰》,贵溪儒士夏伯启叔侄断指不仕,苏州士人姚润、王谟被征不至,皆被诛杀,籍没其家。御笔亲批:“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寰中士夫不为君用,是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连惹不起躲得起的自由也被彻底剥夺。
$ g; [$ ~8 w& P; f3 H% [
- Z; n/ c( F& @+ e% Q; t. `& d2 e 朱元璋不仅笔伐严光,还口诛孟子。《孟子》书中,记孟子对齐宣王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他勃然大怒:“这岂是臣子应该说的话?”要罢去孟子配享孔庙的资格,若有谏者,以“大不敬”论。但《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被南宋儒学大师朱熹合编为一书,名《四书章句集注》,早被钦定为全国统编教材与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牵一发而动全身。朱元璋就命御用文人将《孟子》书中的“反动话”,如“诛一夫”、“民贵君轻”等,共85处,统统删去,编为《孟子节文》,颁行全国学校。 & S7 O ?8 I' K" b' C9 G1 k
8 } v1 E z0 _& _) l9 X
对古先圣贤这样大无畏口诛笔伐,对知识分子这样蛮横霸道,中国历代帝王,除朱元璋,找不出第二个。因为,只有他出身流氓无产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