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02|回復: 0

高允的境界(图)

[複製鏈接]
济世 發表於 2010-7-8 13: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708488574297690.jpg

- l' |' s8 o$ _7 A8 Y( t& c
1 q. Y2 i% i8 n0 s4 s
    北魏历史上有个著名的“不倒翁”高允,他经历过五代君王,创造这个纪录,除了因为历代君王的器重与喜爱,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他足够长寿。高允信佛,他曾乐观地估计自己会有百岁的寿命,结果活到了98岁。回顾他的一生,他的长寿绝不是因为佛祖保佑,或是他研制出了独一无二的养生秘方,而是他生性豁达,总是把别人放在前头,而从不挂念自己,是个典型的利他主义者。 , `9 o. ~1 @& m# H$ X, `
6 i+ m- E- o/ ]9 M1 p6 P1 m3 u
    有一天文成帝召开朝会,发现著作郎高允已经27年没升过职,他本人居然从未提过这方面的要求,不由得大为感慨。他说:“你们这些人虽然每天手拿刀枪弓箭,在我一旁侍候,然后观察我高兴的时候向我乞求官职,这不过是站立的功劳,却得到封王封侯。高允用一支笔辅佐国家,他的部下已经有一百几十人都官至刺史了,他却一直在做郎官,你们难道自己不感到羞愧吗?”
& C- K5 M# c9 k# Z' |
4 [, ~" ^# Q& G' D2 w7 ]    大臣们听了面面相觑,没敢吱声。这时司徒陆丽上前禀告说:“陛下教训得是,高允虽然没少受皇恩的恩宠,但家中贫苦,妻子儿女没有家产。” ( F  }( S$ C; R$ M8 b2 [: X. X
' i' h8 n, ~* t1 M# _9 b" F
    文成帝大为惊讶,马上命令起驾,亲自到高允家察看。
3 C0 h9 g2 d: l9 w; T
- m! j, e4 _' o, q, ?. h7 q    进得高允家的大门,只见院落荒疏,仅有草屋数间。屋里炕上的被褥都是用麻布做成。家人穿的都是用旧棉絮做的棉袍。厨房里只有一点食盐和青菜。文成帝看过,不住叹息:“古人的清贫也不至于到这步田地啊!”他招手让高允过来,询问原因。原来北魏的官吏都没有工资,他们的生活主要靠皇帝的赏赐,或者经营些田产取得收入。高允当年随太武帝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得到的赏赐无数,但都被他分给手下的士兵了,他自己则过得非常窘迫,以致有时无米下锅,只好经常让儿子们上山打柴采菜,以补贴家用,维持生活。 4 u+ C6 U) z5 q) ]$ A

' }. }/ i' h& l/ |4 H+ V1 n: g: W    文成帝深受触动,当即下令赏给高允绢帛500匹,谷米1000斛,任命他的长子高忱为绥远将军、长乐太守。高允三番五次地上表推辞,称其不可当此大用,文成帝态度坚决,不予批准。 - C" E' d; M8 w8 ^% H
2 S  N/ h, h* P# b1 e  \& j
    照说人要上了年纪,往往都爱考虑养老无忧和为子孙留点看得过眼的遗产,这些对高允来说都是易如反掌的事,但他却越发视富贵如云烟,依然一如既往地坚持有饭大家吃,有酒大家喝。孝文帝曾专门为高允颁布一道诏书,说:“高允年逾古稀,但家贫无储。命令主管宫廷音乐的太乐署,抽调10名演奏弦乐器和竹管乐器的艺人,每隔五天到高允家中演奏一次,使他心情喜悦。”不久又下诏令每天早晚为高允供应饮食,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赠送给他牛肉和美酒,每年的春秋两季赠送给他各种山珍海味,还要按月发给衣服丝绵和绸缎。高允十分高兴,留下鼓乐,因为他特别喜欢听音乐,其余的赏赐又全部发给了亲属和故旧。 8 j/ Z3 Y, I3 m

  ^+ t9 A3 B" n% _9 Y    98岁那年,高允身体略感不适,孝文帝忙派御医李登门探视,李回宫秘密报告说高允气血有变化,恐怕情况不太好。孝文帝心里很难过,派使者赏给高允皇帝享用的各种精美食品,从美酒粮米到食盐肉酱,以及床帐、衣服、被褥、几杖等,非常齐备,总计有一百多种,都是当时的上等产品,把庭院堆得满满的。高允喜形于色,摸着这些东西说:“皇上认为我太老了,赏赐这么多东西,正可以分发给客人了。” 6 ]; q# H% A8 ~! V
. v8 C1 g1 \2 p) ~
    心中无我,唯有他人最为念:无欲无求,粗茶淡饭自心安。这就是高允的境界吧!高允曾作《征士颂》,回忆当年曾一起应诏出仕的那些人,感慨“往日的喜悦,变成今天的悲伤”。因为“朝廷中的官员都是晚辈,街坊邻里也看不到熟悉的面容”。98岁的高龄在那样一个不甚发达的时代实在是一个让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但那又何尝不是对他一生想别人多,想自己少的报偿呢? ( D8 h, W2 Q2 V. o+ h3 E

! N5 l7 W6 k3 x1 [1 Q. Y    摘自《文史知识》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