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素有“才子之乡”美誉,自古名人辈出,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市内有王安石纪念馆、汤显祖文化艺术中心、汤显祖纪念馆、汤显祖墓、曾巩读书岩、曾巩纪念馆、谭纶墓、陆象山墓、乐史墓、吴澄墓,舒同书画博物馆,还有数条以抚州名人命名的街道。历代到抚州为官或周游的文人墨客如颜真卿、王羲之、白居易、陆游、谢灵运等,为市内留下了大量诗词、文赋、字画、雕塑、摩岩石刻及许多美好的历史传说。 E4 w* W' G9 x4 j$ N
- j, ?& J5 {/ X; k3 f; y 王安石' p& Z0 G& e7 z
, k0 J7 M( n7 P. ^
- T: j M2 ]6 Y2 C % y, H0 _. W" p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 l$ n4 f( ^) S1 m" |& g% ]4 f8 n
8 g; q/ X) F# V; d1 o 王安石出生于仕宦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曾随文宦游南北各地,接触到一些社会现实。对农民的痛苦生活有所了解。因此,年轻时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他于二十二岁中进士后,历任淮南推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东刑狱提典等职,均能体恤民情,为地方除弊兴利。北宋嘉佑三年(1058)任支度判官时,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以及奢靡无节的颓败风气作了深刻的揭露,请求改革政治,加强边防,提出了“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但并未引起朝廷的重视。
/ l f7 a6 C6 R% p' F8 s7 \2 }" m. |4 C, g7 z
1067年神宗即位,王安石出任江宁(今南京)知府,旋被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即开始实施变法,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场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同时,改革科举制度,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和豪商对农民的剥削,促进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国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军事力量也得到加强。但由于司马光等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新法在推行中屡遭阻碍,宋神宗也时有动摇。熙宁七年,王安石被迫辞相,再任江宁知府,次年二月复任宰相,不久又因维护新法得罪了神宗而再次罢相,退居江宁半山园,被朝廷封为“荆国公”。后人称其王荆公。
+ f7 [0 i2 s8 Y( _" j& Q' Z' f4 C# i8 s9 X( ] B+ q! u
革命导师列宁曾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进步的哲学思想支配,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还把“新故相除”看做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这些进步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他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称,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可惜的是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已佚失,今存的只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残卷及《老子注》若干篇(条)
7 @7 p; U! S. c, F5 {" f' ^# [ `# X5 N7 \
为纪念这位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人民政府在临川区修建了王安石纪念馆,该馆于1986年冬建成之后,前往参观、游览的中、外人士络绎不绝。
& J z4 Q' Q' O( P! T9 g1 n6 \7 s$ ^" q
汤显祖
+ H* X1 J/ f% X" f( a& l/ T & W& z+ N# h) |# @. G
4 v; w M N) s3 y5 n. c8 K" |* ~
) {* i5 y. T7 b" h, M, l1 B8 A' D
& m l& w0 ~$ `5 v& y; o( ?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海若、清运道人。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文学家,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4 l T* g- ^5 D7 u+ c
" A1 l- H3 L" B- M
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家山(今临川区)。汤显祖从小聪明好学,二十一岁时中举。由于不肯依附权贵,虽博学多才、“名布天壤”,到三十四岁才中进士。后历任太常博士、詹事房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并抨击朝政,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 W+ F9 o7 \9 K! t
) |* N, d) A+ M
汤显祖少年时受学于泰州学派的主要人物罗汝芳,受到了反正统宋学思想的熏陶。在南京为官时,又受到李贽、达观等人反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加上他对当时腐败社会的深刻认识,使他成为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进步文人,这也是他在文学事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
$ \9 U/ L' [2 j9 b3 R0 ]% `1 ]2 @; K6 e1 T$ I8 f* _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紫钗记》、《南柯记》、《牡丹亭》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我国历代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此外,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我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 R' k5 b$ h+ A+ L! Q) N, d* R% `4 C7 i0 S8 a
新中国成立之后,有关部门对汤显祖的作品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搜集整理,出版了《汤显祖集》。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人民政府在临川区修建了汤显祖墓园,玉茗堂影剧院,影剧院内设有汤显祖纪念室。一九八二年十月,中央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省文化局和中国剧协江西分会在抚州玉茗堂影剧院联合举行了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大会。人民政府修建的汤显祖纪念馆已建成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