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42|回復: 0

《三国》的前世今生(图)

[複製鏈接]
偷月 發表於 2010-6-4 10: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604373102328317.jpg

2 V" C) j5 ?  u9 s& P  J* \  f
/ g0 w9 c4 J) }: n8 B( h( m: J3 I
    新版电视剧《三国》尽管在人物的阐释、叙述的角度等方面有所“创新”,甚而声称比罗贯中更尊重历史云云。而今剧情过半,笔者观之,却依然是罗版《三国演义》大树浓阴下的朝花夕拾:曹操刺董卓、巧施连环计、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长坂坡、蒋干盗书、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所有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无不是《三国演义》原有的内容。 , t& N/ ^$ E6 H+ |+ \* O$ b# G% W
& q; s- d# y2 g$ |: [
    新版《三国》也偶有新段子,比如9岁的孙权出使荆州议和。历史上当然没有这回事,这是编造的情节,以此突出帝王之聪明神武。不过,严格地说,这个段子并非原创。因为《史记》、《战国策》都曾记述了秦国12岁的小孩甘罗出使赵国,甘罗因此被秦王拜为上卿。秦时的上卿,大约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常委。还有一种说法是甘罗做了丞相,也就是一国之总理。――12岁做丞相或上卿,这种现象绝无仅有,令人匪夷所思。须知现代人这个年龄还在读小学,是甘罗早熟、天降大任于斯人,还是现代人智商退化,抑或是史官的臆想,纯粹逗你玩?不得而知。甘罗的祖父是丞相,然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道试题陈胜早就回答完毕。但是新版《三国》的思路很明确,既然有史可查,且不管它能否经得起推敲,反正甘罗12岁出使赵国,孙权亦可以9岁出使荆州――孙权打破了儿童做使节的世界纪录,并且把这纪录一直保持到今天。9岁的孙权作为使者说服刘表,显然衍生于甘罗的故事。
" d8 H& d" B/ w; g1 S7 ]" p3 d! y6 d  u( }' O% A9 x
    除非是无知,没人把电视剧当历史看,也没人把文艺作品里的曹操与历史上的曹操相提并论。从隋唐到宋元,从传说、话本到杂剧,三国故事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集大成者,与历史不同,它反映的是人心向背和价值观。此前,形成于宋、刊行于元的《三国志平话》,便以善恶有报的观念,阐释了《三国》的前世今生:楚汉战争衍生了一系列恩怨,书生司马仲相对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快刀斩乱麻,打发冤鬼各自投胎,于是出现了韩信→曹操、彭越→刘备、英布→孙权这三组角色的华丽转身,重新瓜分刘汉王朝的地盘,遂有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格局。而冤案制造者也在劫难逃,刘邦、吕雉分别转世为汉献帝与伏皇后,受尽曹操(韩信)欺辱,伏皇后(吕雉)被逼自缢,以偿韩信命债。在楚汉战争时曾预判天下三分、但一事无成的蒯通,则毛毛虫变蝴蝶羽化为诸葛亮,实践其未完成的抱负。楚霸王项羽转世为关羽,在垓下围歼项羽的吕马童诸人,就成了被关羽过五关斩杀的六将。而断狱的才子司马仲相,则摇身一变为司马懿,出将入相,最终三国归晋,司马氏独霸天下。 - k& Q* I2 u( o+ L2 ?8 C2 B
- q/ G6 ~/ z( ^% J$ A6 R' R
    明末冯梦龙将楚汉枭雄转世汉末三国的这个段子补充扩写后,编到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里,题为《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5 X) G8 z" C: L0 q3 v2 A! S: |' f/ O8 M; q; _- |9 p/ m1 P- G
    几百年历史的断简残章就这样悄然对接,早已作古的风云人物以另一种生命形式复活,有因有果,善恶有报,如此诡异奇幻,令人拍案叫绝。但这毕竟是说书人的臆造,绝非历史真相。因为历史不可以虚构、也不能改写。这个故事与其说演绎历史,不如说演绎某种价值观较为适当。
7 _, Z  @" l( E3 i6 y5 }3 s$ C% x7 V( F1 S# d8 k$ Q
    演绎价值观立场最鲜明的是民国周大荒的《反三国志演义》,这部长篇小说完全颠覆了那一段历史:刘备的根据地荆州没有失,吕蒙白衣渡江没有成功,关羽张飞没有死于非命,魏蜀吴三家也没有归晋,最后统一天下的是刘备集团。作者称此书:“今为之造时势,造英雄,不徒使贤才英杰一一欢颜,且能使三国人才,一齐吐气。”这既是作者的创作心态,也是一般读者的心理期待,更是“尊刘贬曹”的极致了。 + F, j- ]' X" P+ ?) T8 Z  F8 a1 k

9 ~5 W/ b$ e7 e& m% u+ u( o    对经典名著的改写、续写古已有之,续写者大都想为原著有个美满的结局。成书于明代、署名为“酋阳野史”的《新镌全像通俗演义续三国志》(又称《续三国演义》),续的是另一种牵强附会:蜀汉后主刘禅投降后,刘氏宗室及诸名将子孙外逃西羌,后重整旗鼓,起兵灭晋。在这部续书中,十六国时期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刘渊、石勒分别成为刘备、赵云的后代。石勒本名赵勒,为报答收养人石苞而改姓,创建了赵国;刘渊则灭晋重建汉国。其实,早在《三国志平话》里,就交代了刘备后人刘渊灭晋的事,《续三国演义》把这个故事无限放大了。
8 @' y, G: N7 Y3 x* a6 \% E2 X% }5 x# B8 Z8 k' J
    然而,皆大欢喜的结局,任意改变的历史,命运平淡的人物,恰恰是这些续貂之作的硬伤,文学感染力的羸弱导致其缺乏影响,许多读者并不知晓这些作品。可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未必能高瞻远瞩,巨人太高,你不得不朝下看。迄今为止,有关《三国》的故事,还没有出现超越罗贯中《三国演义》的作品,经典就是经典,《三国》的前世今生说明了这一切。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