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37|回復: 0

曹操的学术规范(图)

[複製鏈接]
偷月 發表於 2010-5-18 10: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518382055876140.jpg
( _! ]8 L. y$ q7 x3 c$ y& U& f  B

( H& Y$ x9 E  b2 _
    正在全国多家卫视热播的新拍连续剧《三国》中,曹操兵围下邳城,城中的吕布仍在饮酒作乐,急得陈宫怒斥道:“大敌当前,你居然还在对酒当歌!” * \$ _3 v* |3 I$ Y' W
+ A$ f; b1 M2 L' a: H% n; n6 C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那是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师南下,临江赋诗时吟出的名句。曹操征讨吕布,是建安三年的事。陈宫再怎么急中生智,也说不出十年后曹操创作的诗句! , ?' ^: T2 q+ F7 M
! |2 Z3 ], Y% h* d; W+ d5 Y) a
    罗贯中才不像电视剧的编剧那么笨,《三国演义》里的陈宫没说过这句话。《演义》中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提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曹操笑道:“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对袁术“冢中枯骨”的评价,却不是曹操首倡,此前陶谦要让徐州给刘备,刘备也提出“袁公路(术)四世三公,海内所归,近在寿春,何不以州让之?”在一旁的孔融就说:“袁公路冢中枯骨,何足挂齿!”毛宗岗和李渔评这四字都说“骂得恶”,这句话在《三国志》中也是出自孔融之口,曹操不过是沿用而已。
. g, h5 Z& \" G6 c0 w
$ P2 R. u3 `  c7 t& g    按当今的学术规范,曹操引孔融的话,不注明出处,应属剽窃。但我相信曹操是无意的,因为他特别看重观点原创和学术规范。后来刘璋的部下张松去许都见曹操,杨修给他看曹操的兵书《孟德新书》。张松看了一遍,大笑道:这书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这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操剽窃了当作自己的著作,只能骗得了你杨修。杨修不信,说这是曹操秘藏之书,未曾流传,蜀中小儿怎么可能背诵。张松当场把《孟德新书》从头到尾朗诵一遍,无一字差错。杨修把张松过目不忘的本领告诉曹操,曹操却说:“莫非古人与我暗合否?”当即命令扯碎其书烧之。可见曹操是很爱惜自己的学术声誉的,宁可毁掉自己的学术成果,也不愿被人说成剽窃。毛宗岗批曰:“今人文字多有暗合古人者,却不肯学曹操之烧之也。”
" X9 F% O: f, t1 \, T4 q; i7 `0 U7 X8 f4 Z7 A; g
    试想,如果曹操看了新拍的《三国》,听到陈宫早在十年前先说出“对酒当歌”,一定也会下令把他自己的那首诗扯碎烧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