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791|回復: 20

[國學灌水] 正体字是否到了扫盲的时候?繁体字扫盲有无必要?该如何扫?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1-3-1 22: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正体字是否到了扫盲的时候?繁体字扫盲有无必要?该如何扫?
273deb0efd9ea9330fd15923ca2e9e42.jpg

被称为“千分大考”的复旦水平测试,语文第一题就是辨别繁体字书写错误,让不少考生干瞪眼。无独有偶,去年12月武汉大学国学班招生考试,也传出考生们被满纸繁体字考题吓蒙的消息。2月13日,黄征等15位江苏省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给中学生、大学生进行繁体字“扫盲”,特别是大学一年级新生,不论文理科,都要学一年的繁体字和异体字。

此前,一些专家、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提出恢复繁体字的建议也不时见诸媒体。这让我们不得不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繁体字是否真的到了该扫盲的时候?又该如何扫盲?

支持 学点繁体字有必要

近年来,随着内地与香港、台湾和澳门等地交流的日益频繁,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如果内地人不学习一些繁体字,不掌握一定的繁体字知识,肯定影响到对港澳台等媒体资料的阅读,也影响到两岸文化交流。此外,繁体字广泛地存在于我国的古代文化典籍中。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传承文化的主要凭借,是我国文化源头。然而近年来,国人对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已经大不如昨,如笔者所从事的植物保护学专业,很少有人回过头来对我国古代、近代植物保护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地研究和整理,使我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除了观念之外,在笔者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解放后出生的植保工作者文化底蕴不丰厚,对文言文读来比较吃力,甚至对繁体字了解不多,限制了人们对此的研究。因此,让学生了解一些繁体字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使我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不断发扬。

辩证地看,无论是简化字还是繁体字都有其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繁体字笔画太多,让人难认、难记、难写,而简化字学起来省时省力易记,可是简化字掩盖了造字时所遵循的规律,割断了汉字的系统性。如果学生学习繁体字,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繁体字最初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古代的文化知识,而许多简化字让人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笔画,给人以突兀之感,让人很难理解其中的意味。因此,笔者以为让学生了解一些繁体字很有必要,也很重要。但是让学生学繁体字应以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最好结合书法学习,而不能一刀切地通过考试强迫学生学习,否则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只能适得其反。蔡毅

建议 不宜全民强制学习

应该承认,在与海外华裔、港澳台同胞交流,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繁体字仍然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并不意味着需要强制学习繁体字,更不是恢复繁体字。因为繁体字的笔画结构比较复杂,其认识与书写都不太方便。经过几十年时间的推广、普及,简体字因为辨认、书写方便,节省时间,早已为社会接受、认同。

如果大学在汉语、历史等专业学生中开展繁体字教学。如果有人出于工作、学习与古文化研究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自己主动学习繁体字,都另当别论。但是政协委员提议给中学生、大学生进行繁体字“扫盲”,强制大学新生不分文理科,学一年繁体字和异体字;大学让学生辨别繁体字的书写错误……政协委员与大学不遗余力推销繁体字,岂不是与推广规范汉字的初衷背道而驰?请问这些政协委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到底该写简化字还是繁体字呢?

尽管学习繁体字对传承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我并不认为,繁体字就是传统历史文化的精华,更不认为强制学习繁体字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不二法门。现在,时代变了,文字书写也应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与审美理念。不能总想着“复古”。我国从甲骨文开始,汉字经过了数千年的嬗变,才演变成了繁体字。按照某些专家学者、政协委员的逻辑推算下去,我们学完繁体字,是否还要从故纸堆里翻出甲骨文来强制学习?因此,我的观点是,学习繁体字应由个人兴趣与工作学习需要说了算,根本不必上升到全民学习、强制学习的高度。胡艺

反对 没必要当必修课

简体字相比繁体字来说,在美观上是差了些,但最大的优点就是方便,认起来容易。这就够了。文字,如果让人觉得不方便,学起来困难,甚至是摧残身心的,实在没有必要继续下去,这或许是1956年出台《汉字简化方案》的最根本原因。简体字已经推广几十年了,已经深入人心了。再走“回头路”,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无实际意义,相反,会带来资源的浪费。这就像改名一样,改一个地名似乎很容易,但给老百姓带来的麻烦和浪费却是惊人的。

其实,即便是在中学里推广繁体字,也会遇到实质性的困难。一方面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现在学生的负担已经够重了,再加上要学习繁体字,学生如何承受?另一方面,如果不与考试挂钩,其学习势必会走过场,学生不可能学到多少。

繁体字的魅力是无穷的,推广不推广都无损繁体字的“生命力”。繁体字有自己的“生活圈”,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美丽空间”,它不必一定要“活”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喜爱繁体字的人很多,比如那些建议者;不喜欢繁体字的人恐怕更多,我问了周围的一些朋友,他们都说学起来很困难。其实,推广繁体字,大可不必,但对于学习繁体字却可以进行积极地引导,不过,没有必要一定要让中学生、大学生硬着头皮学上一年,想必繁体字也不忍心让这些学生难受吧。

繁体字就让喜欢的人去学吧,毕竟它是历史的,是中国的。不喜欢的也可以不学,毕竟它可以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它,我们不会觉得不方便。王军荣

观察 繁有繁的理简有简的道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经过数千年的改进和演变,由当初的甲骨文演变成为后来的繁体字。由于繁体字间架结构太过繁杂,书写和辨认起来很不方便,为此,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对繁体字进行了简化,这就是汉字改革。在经过几十年的推广和使用后,现代的人们对简体汉字的书写早已熟记于心,对于繁体字,则感到非常陌生,应该说,这是多年教育的结果。近年来,不时有一些专家、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提出恢复繁体字的建议。建议者认为,除了中国大陆地区之外,全部都是使用繁体,因此,学习繁体字不是倒退,而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保护学习。现在台湾依然用繁体字,恢复使用繁体字有利于两岸统一等等。

确实,从文字统一、交流使用以及保护中华文化的角度来看,建议恢复使用繁体字,还是很有道理的。然而,简化字经过几十年的推广使用,已经深入人心,现在,再恢复使用繁体字,显然会让大家变得不适应。而要想让人们完全接受繁体字,需要花费比简化字改革更多的时间,因为繁体字虽然看起来很美丽,用专家的话来说叫“有艺术美感”,但是,因为结构和笔画繁杂,书写起来费事费时。这是繁体字最大的缺点。

一些专家因为看到了繁体字的好处,却忽略了简化字的好处,因此不遗余力地建议恢复繁体字。那么,恢复繁体字,真的就那么美吗?真的有那么“好使”吗?有没有考虑到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的后果,比如,造成了人们辨认和书写的困难,以及更改书本、文件资料等而带来的一系列的浪费?而已经习惯了使用简化字的人们,是不是就能从心底里认同繁体字呢?繁体字是不是就真的优点多多,没有一点缺点呢?这些,是值得考虑的,否则,只能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添乱。池墨

■评判 教育的归教育 社会的归社会

繁体字扫盲是个社会文化领域的问题,交由社会这个大学校来完成就可以了。毕竟,现在的人们对繁体字并非完全陌生,在很多年长者的习惯中,甚至还常常使用繁体字。适当允许在一些场合使用繁体字,让生活中的繁体字慢慢多起来;同时,在一些工具书中增添繁体字与简化字对照表,乃至该繁体字的独特用法,为需要者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何愁繁体字不会被人们重新认识呢?最重要的是,不能简单认定繁体字为不规范文字而过多限制使用。

当然,学校也不必完全拒绝繁体字,在部分如历史、中文等与古文化联系较多的大学专业中,可以考虑增设有关繁体字的课程,而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或者中小学生来说,也可以用选修或者讲座等形式开展繁体字教育,这既不会影响繁体字的传播,也是对教育的尊重。惟如此,才是教育之幸,是繁体字扫盲的正确之道。刘楚汉



正体字是否到了扫盲的时候?繁体字扫盲有无必要?该如何扫?
正方觀點 (26)

学习繁体字有用,现代人又多不懂

反方觀點 (1)

繁体字不必全民学习,不宜设成必修课

辯手:3 ( 加入 )
 
辯手:0 ( 加入 )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1-3-1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不学正体字,如何阅读国学经典原文?
    简化後的经典原文容易引起误解——而经典作者都是用正体字写的!——春秋战国篆体与正体字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而简体字对正体字却没有。
    偷月 發表於 2011-3-2 23:29 | 顯示全部樓層
    无所谓吧,不过繁体简体之分及争论都是政治导致的,希望华夏文化不要因为历史长河中暂时的政治需要而被分裂化,异化。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11-3-18 23:36 | 顯示全部樓層
    经常来这里就是看重这里的正体字经典,也是个学习正体字的好地方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1-3-20 23:10 | 顯示全部樓層
    我也觉得学习繁体字是很有必要的。支持学习。
    逸羊道长 發表於 2011-4-23 12:1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延章 的文章

    学习外国文化就要学外文,学习传统文化就要学繁体字,这个世界太乱了!还好,研究先秦学问没让学蝌蚪文和结绳文字,要不就惨了!因为没地儿学去!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1-4-24 11:3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逸羊道长 的文章

    学习先秦学问如果不能追究当时字形字体,以求其字义,往往容易导致今义套古文的错误
    逸羊道长 發表於 2011-4-25 09:5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延章 的文章

    追究字形字体,未必能求其字义!比如说:“水天”这个结绳字的意思是等待,象彖的解说是,水在天上以云的方式存在,乌云密布必然会有大雨,在那个没有可移动式避雨工具的年代,天上有雨的结果就只有等待。“山水”这个结绳字的意思是迷惑,象彖的解说是,山下的水就是泉水,但面对山下的泉水何以迷惑,却让人搞不明白。从字形结构猜其字义,难矣!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1-4-26 12:5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逸羊道长 的文章

    有研究称,语言的发展是先词後字,从拼丁文上看,似乎一直是词,而从汉字上看,上古是词(口语),有音无字,其後出现了字(象形字)(汉字,是以字义达意的,而拼单文字,是以词音达意的——根据语音结合拼音文字创造词)。
    汉语,因为不是拼音文字,从语音去辨别原义已经不可能(其实就算是拼音文字,也不可能辨别得出,因为古今同意思的词语已经因语音改变而改变——古词语拼出来的音与今词不同,表达的意思自然就不再是今词的意思);但是汉字是象形文字,要追溯原义可以从汉字的象形规则上去研究。
    如果说不从汉字的字形结构去追溯原义,基本上已经没有其他方式。兄台所提到的,作为词为单位的古汉语,其原义如何追究,用汉字字形结构自然困难重重,但是试问,还有其他方法吗?
    基本上,汉字书写的古文,大多数还能看得懂,本就该感谢汉字的象形特征,如果是拼音文字,估计只能当外星语言看待了。如果不坚持汉字的象形,过多通假,过多符号化,千百年後的子孙基本没有一个一贯的共同规则去追究现代或古代文章的原义了。
    逸羊道长 發表於 2011-4-26 18:3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延章 的文章

    象形文字确实如此,但结绳字就是另一回事!到现在为止没有人把结绳字当成文字对待,事实上也找不到相关证据证明结绳字就是一种字,而专家都撇开“上古结绳记事,而后人用之!”这句话去单独讨论中国文字的发展。结绳记事根本就不是在记事,但又是什么呢?有没有相关的证据存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