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当地传说中埋有无数宝物的下寺龙城遗址的神秘身影,也悄无声息地淹没水底。浩淼的丹江水成了遮挡历史的迷雾……
来源: 探索·发现
丹江口水库——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它位于河南、湖北、陕西三省交界处的河南南阳淅川县。这里也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在丹江口水库西岸的淅川县仓房镇,原有一座佛教寺院香严寺,它分上、下两处,上寺在山上,下寺则在顺阳川中。这里既有群山拥靠,又有丹水相护,可谓一块风水宝地。
四十多年前,这里修建了丹江口水库,丹江沿岸最宽广的河谷——淅川县有名的“四十五里顺阳川镇”变成了一个水下世界。
当地传说中埋有无数宝物的下寺龙城遗址的神秘身影,也悄无声息地淹没水底。浩淼的丹江水成了遮挡历史的迷雾……
和尚岭克黄升鼎 王子午升鼎出土 云纹铜禁
1977年夏,淅川县一连数月滴雨不见,庄稼枯萎,田地干裂。这已经是南阳地区持续干旱的第三年。这年秋天,严重的旱情使淅川县的丹江口水库极度枯竭,甚至连淹没多年的龙山山脊都露出了库区的水面。
有一天,淅川县仓房公社的两个渔民正在龙山南端的水库岸边像平常一样撒网捕鱼,当渔民开始慢慢收网时,鱼网突然变得出奇地沉重。
当两个渔民费尽全力将鱼网小心翼翼地拉上小船时,出现在眼前的一切把他们惊呆了:渔网拉上来的居然是一兜黑乎乎的铜器。其中,有铜簋、铜壶、铜盘……
见此情景,两个渔民欣喜若狂。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古物的价值。接着,他们又一连撒下三网,网网如愿以偿。后来,他们把这些古物卖给了文物贩子,一夜之间成了暴发户。
一天,仓房公社几个放羊的小孩正在下寺龙山山脊的水库岸边嬉戏,以至忘记了照看他们的羊群。
忽然间,“呼腾”一声闷响,距这些小孩不远处的水库岸边突然坍塌下去一个黑沉沉的大洞。随着水浪的不断冲击,坍塌的坑里渐渐地显露出一些黑色的东西。
这些铸有同样花纹而形状不尽相同的神秘器物,紧紧地吸引着孩子们既恐惧又惊奇的目光。这难道就是大人们经常说到的水中宝物吗?
最后,这些孩子把这些宝物一件件地从水中捞了出来,高兴地带回了家。
据说,像这样的“奇闻怪事”在当时的淅川县仓房公社丹江口水库一带流传很多……
位于河南南阳最西南角的淅川县南部与湖北省相毗邻,向西和陕西省接壤,北依伏牛山,向东可以俯瞰南阳盆地,丹江和淅水南北贯穿全境。古文献中所说的“丹淅之地”就是这里。
仓房公社地处丹江口水库的西岸,远离淅川县城西南大约50公里。
1977年10月的一天,仓房公社的几个社员又在下寺龙山南端意外地发现了一座被水不断冲刷且破坏严重的古墓,并在岸边水中捡到了一些青铜器和玉器。
颇具文物保护意识的公社领导,一方面把这一情况马上汇报给了县里的文管会,一方面派有关人员前往墓地收集散失文物,并指定专人保护岸边现场。
随后,时任淅川县文化馆分管文物的副馆长张西显,马上带人前往仓房公社展开实地调查。
经调查判断得知,这是一座春秋中期墓葬,其正东方水下有一个古城遗址,被当地群众称之为“龙”城。
张西显与同事们本来打算进一步清理古墓现场,但是由于龙山山脊四面环水,根本无法进行钻探和发掘,无奈他们只好暂停对墓地的清理。
1978年5月,当丹江库区水位再次下降时,为了进一步掌握这一带墓葬的分布情况,张西显等人首先对下寺附近的龙山山脊以钻探的形式,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
结果,他们发现这一带的地下古墓星罗棋布,排列有序地分布在龙山岗上,这里极有可能是一处春秋时期的大型墓地。
张西显等人返回县城后,文管会把有关情况及时地向省文物部门作了详细汇报。没过两天,试掘专款就直接拨到了淅川县。后来,库区水位稍一下降,他们就去发掘。
第一阶段发掘期间,丹江口水库的涨落直接影响着考古工作,每当水落了考古就抓紧进行,水涨了考古就被迫中止。这样的考古发掘环境从1978年5月一直持续到10月。
这一年,淅川下寺古墓群居然发掘、清理出了数以千计的楚国文物。特别是其中一个编号为M2号墓的发掘结果,更是令考古人员叹为观止。
M2号墓葬虽然也曾被盗掘,但是,这次发掘墓内仍出土包括礼器、乐器、车马器、兵器、玉饰等器物达6098件,仅带有铭文的器物就多达69件。
在M2号墓中,一套形制相同、大小递减的青铜鼎更是令人激动不已。因为,这些鼎内的铭文都涉及“王子午”三个字。
铭文中全面记录了王子午一生的功德,大意为:楚康王某年元月丁亥这一天,王子午选择了精美的黄铜,铸造了礼器升鼎,用来祭礼祖先文王,用来乞求长寿。
王子午的实际职务叫令尹。所谓令尹,就是楚王底下的最高长官,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按照古代礼制,鼎是国家权力和个人身份的象征,在礼器中处于首席的地位。
一旦刻上名字就不能随便送人。除享用终生外,死后还要陪葬在自己的墓中。所以,发现了鼎的主人也就等于找到了墓主。
令尹子庚以七鼎之礼随葬,表明了他在楚国地位之高。那么,这个墓主应该就是王子午。但是,这仅仅只是一个推测。
不久,这里又发掘出土了陪葬的6车19马的大型车马坑,这进一步确定墓主肯定应该是侯爵一级的贵族。这与王子午的身份是相符合的。
王子午去世的西元前559年,楚国国都已迁郢都很久了。像王子午这样赫赫有名的王室贵族,死后不葬在郢都,却为什么要葬在离郢都千里之外的丹江流域龙山岭上呢?
丹江是楚国文化的发源地,长期以来,对楚文化的研究一直局限在湖北。由于没有出土过珍贵文物,楚国始都丹阳城的位置究竟在何处一直争论不休。
在人们印象中,楚国发祥于江汉平原,楚国最为辉煌的历史发生在江汉平原,这点似乎史学界已经形成共识。而今天看来,地处偏僻、经济相对落后的丹江口库区,真的会是楚国始都的所在地吗?
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楚人初居丹阳,只是弹丸之地,其后以此为立足点向南推进,发展成为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国。楚国始都丹阳城究竟在何处呢?
当淅川下寺楚墓群被发现,众多的楚墓、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使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里是楚国早期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很可能就是司马迁所说的楚国最初的封地丹阳。
由于早期楚国考古资料有限,文献史籍记载与现代地名又难以对应,在发现淅川下寺楚墓群后,专家学者们形成了两种观点,即“封地说”和“归宗说”。
“封地说”认为,被淹没的顺阳川是王子午封地,死后葬在自己封地是很正常的事。“归宗说”认为顺阳川就是楚国最初的封地丹阳,龙城很有可能是楚国始都。
在学术界此消彼长的争论声中,“封地说”和“归宗说”一直相持不下。
1979年,下寺楚墓群的发掘终于结束了,一系列猜测也都随着发掘的结束而陷入沉默。
□就在淅川下寺楚墓群发掘10年后的1989年秋,丹江口水库再度因干旱大面积缩减水面,水位大幅下降,距下寺墓区不远的一些古墓葬又一次神秘地露出了水面。
特别在枯水期,暴露出的古墓轮廓十分清晰,随处可见。在文物贩子高价收购文物的诱惑下,一时间,仓房一带盗墓成风。
抢救发掘已刻不容缓。1990年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了省、地、县三级联合文物考古队对这片墓区进行抢救性发掘。
他们把目标锁定在和尚岭、徐家岭墓地。和尚岭也是龙山岗上的一个小岭,它的位置较下寺岭楚墓的位置略高。
在原本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一号墓仍
然给发掘者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墓中出土的两件升鼎的底部刻有四字铭文——“克黄之升”,“之升”表明这个鼎就是升鼎,那么“克黄”是谁呢?
与此同时,又一个关键证据意外地出现了。
原来,淅川县公安部门在打击盗掘活动时收缴的文物中,有属于这个墓所出的鼎、方壶等。其中两件方壶上同样铸有“克黄”字样,这为进一步证明墓主是克黄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不久,经过古文字专家对铭文的解读,原来,这里真的埋藏着众多的楚国王族显贵。
《左传》记载过一个叫箴尹克黄的人。“箴尹”用现在来说相当于监察委员会的主任,古代封建社会叫谏官。而这个官名叫克黄。
从这个墓出土的“克黄之升”和“克黄之壶”,应铸造于西元前605年前,这个时代为春秋中期。所以,专家以此来判断克黄升鼎是目前发现的楚国最早的升鼎。
王子午和克黄都是楚国高级贵族,都担任过重要官职,他们的墓葬相距不过区区四百米!这么小的区域绝对不可能是两大贵族的封地。
□这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又该怎么解释龙城周围的这大批楚墓群呢?
淅川和尚岭、徐家岭楚墓全面发掘后,再次引起了史学界、考古界的极大关注。目前仅发掘了100余座墓就出土文物14000多件。
这里的青铜器很多都是稀世珍品,居全国之最。奇绝、灵秀的楚文化以其鲜明独特的文化特色,令人震撼。
其中一件霸气十足的云纹铜禁重达90多公斤,呈长方形,类似于后世的茶几和案子,四周以透雕的多层云纹做装饰,禁身的上部还攀附着12条龙形怪兽。
整个器物似是腾云驾雾般灵动活泼,造型设计得错落有致,铸造工艺精湛而奇巧,产生出神秘而鲜明的楚风神韵,令人叹为观止。
云纹铜禁主要用作尊、壶类酒器的器座。铜禁在传世器和考古中都很少发现,而这件可算得上是禁类青铜器中的精品。它也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一件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
另外还有26件一组的形制相同、大小相似的王孙诰甬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一套春秋编钟。经测试这套编钟音域宽广,音色清晰。
今天,它们仍能够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
一座座贵族墓地的发掘,一件件惊世文物的出土,丹江口水库区域已成为研究楚文化绕不开的话题。现在,不少学者认为,这里的淹没区很可能就是司马迁所说的楚国始都丹阳城。
1967年11月蓄水的丹江口水库,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开工的,大坝建成后,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古代文化遗址被淹没于水库之中成为永远的遗憾。
2011年,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丹江口库水,或许将消落到历史的最低点130米,届时这里一批重要的文物遗址都会暴露出来。
人们相信,随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这里不断会有惊人的发现……
|
|